在庫柏力克拍完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後,便開始籌備他早在1961年時就已寫下劇本草稿,並且對這項題材始終著迷不已的拿破崙傳記片。他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相關研究,並派遣研究人員前往歐洲各地,走遍所有拿破崙去過的地方等細節,甚至包括了當地泥土的顏色。不過,最後這個題材卻被雷利史考特拍走了:
由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與凡妮莎.寇比(Vanessa Kirby)主演的《拿破崙》(Napoleon),絕對是近期最受矚目的史詩電影。
更有趣的是,如果真要回溯的話,這部電影甚至還能被視為好萊塢史詩片的傳承之作,包含《拿破崙》在內,可以將不同時代的6部電影(包含未能拍成的計畫)給連結起來,彷彿是一種從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一路到雷利.史考特的史詩電影成果展,讓人從中窺見《拿破崙》這部電影,背後其實累積了數十年之久的煉成經過。

而接下來,便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一一介紹這些史詩片,逐漸揭露它們之間的連結:
#01:1960——《萬夫莫敵》Spartacus

由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主演的《萬夫莫敵》,是當時才30歲左右的史丹利.庫柏力克的第一部好萊塢大型製作,描繪原為奴隸,後來成為角鬥士的斯巴達克斯,在因緣際會下率領奴隸起義,對抗羅馬政權的故事,於口碑及票房方面均創下了極為出色的成績,相當程度地奠定了庫柏力克未來的電影事業。
而庫柏力克對每個環節的嚴格要求,也大概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日益聞名。從每個鏡頭的移動軌跡與時長、光線的角度與強度,乃至戰場上每具屍體的臨時演員或假人動作,都可以被他反覆挑出無數毛病,導致許多工作人員,包括找他擔任導演的寇克.道格拉斯在內,均與他發生過無數次爭執,甚至立誓再也不與他合作。
然而,他這樣的堅持,卻也讓本片拿下了包含美術設計、攝影與服裝設計等技術獎項在內的四項奧斯卡獎,並讓這部電影被視為影史上最傑出的史詩片之一,因此就算庫柏力克認為自己在拍攝《萬夫莫敵》的過程中,並沒有對於這部電影的完整控制權,是以並不太願意將本片視為他的作品,卻也絲毫無礙於這部片多年以來的經典地位。
#02:1969——未能成功拍攝的「拿破崙」電影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在庫柏力克拍完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後,便開始籌備他早在1961年時就已寫下劇本草稿,並且對這項題材始終著迷不已的拿破崙傳記片。
他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相關研究,並派遣研究人員前往歐洲各地,走遍所有拿破崙去過的地方,針對所有可能會用到的事物蒐集資料,甚至包括了當地泥土的顏色,乃至於馬蹄鐵上的釘子形狀這類再小不過的細節在內。
1969年,這部電影進入了前置作業,除了找來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飾演拿破崙,甚至還準備向歐洲一些國家租借軍隊,打算以4萬名步兵與1萬名騎兵的驚人數量,來拍攝這部片所需的戰爭場面。
然而,就在庫柏力克尚未開拍之際,電影公司卻突然喊停了這項計畫,原因則與電影公司東家換人、拍攝預算過高,以及另一部成本高昂的拿破崙電影《滑鐵盧戰役》(Waterloo)的票房慘敗,均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於是,這也讓庫柏力克只好放棄這部作品,並轉而去拍日後同樣蔚為傳奇的另一部電影──《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延伸閱讀:暴力畫面不敵動作電影、色情程度也不若新聞寫實——《發條橘子》為何成為經典?
#03:1975——《亂世兒女》Barry Lyndon

在《發條橘子》之後,庫柏力克將目光轉移到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於1884年推出的小說《巴瑞.林登的運氣》(The Luck of Barry Lyndon)上頭,並由於這則故事的時間背景,使他可以將之前針對拿破崙時代進行的大量歷史研究,並運用到這部片裡。
此外,庫柏力克也想藉由《亂世兒女》,挑戰以最真實的方式,在電影中完整呈現當年的時代特質,因此在室內場景部分,有許多地方都選擇僅用燭光照明,並搭配特殊鏡頭拍攝而成,最後則讓本片的許多段落,看起來就像18世紀的油畫效果,試圖重現當時在沒有電燈的情況下,大家眼中的世界模樣。
當然,在服裝、場景等各式細節上,庫柏力克同樣要求盡善盡美,因此對工作人員來說,也讓這部電影的攝製過程同樣痛苦不已。只是,就最後的成果來看,《亂世兒女》也確實就像庫柏力克的其它作品,不僅在技術層面具有令人嘆服的創新與細膩之處,就連電影評價也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04:1977——《決鬥的人》The Duellists

在《亂世兒女》兩年後推出的《決鬥的人》,是雷利.史考特的長片處女作,並讓他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處女作獎,因此使他的電影導演生涯,有了一個十分亮眼的開端。
這部電影以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法國作為背景,描繪兩名敵對的軍官,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一次又一次反覆決鬥的故事,並且與《亂世兒女》一樣,除了均以「決鬥」作為劇情的重要元素,就連故事的時間背景也頗為接近,並且對一些歷史細節的考究也同樣十分重視,因而獲得不少評論的讚賞。
而就史考特自己表示,在拍《決鬥的人》時,他確實試著效法《亂世兒女》的攝影技術,讓畫面看起來就像是那個時期的畫作,因此使庫柏力克對他的影響,其實也早從這部處女作開始,便留下了一定程度的線索。
#05:2000——《神鬼戰士》Gladiator

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等五項奧斯卡金像獎的《神鬼戰士》,被視為雷利.史考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不僅評論與口碑相當出色,同時也還是2000年的全球票房亞軍,成功將當時影壇聲勢一度有些衰退的雷利.史考特,給再一次推上最受影迷矚目的大導之林。
史考特在提到這部電影時表示,像是《萬夫莫敵》這類史詩片,曾是他年輕時期的重要回憶,而在時間點來到新世紀的時刻,他則覺得正是個可以將這類型電影重新帶回到觀眾面前的時機。
於是,我們除了可以在《神鬼戰士》裡,看到與《萬夫莫敵》一樣的角鬥士元素外,同時也能看到一些靈感出自《萬夫莫敵》的橋段與台詞,就連其中一名虛構的羅馬參議員角色,也是直接從《萬夫莫敵》挪用而來,以幾乎相同的人物設定,讓他作為故事的重要元素之一。
由於《神鬼戰士》的成功,使這類自1960年代後便較為少見的歷史史詩電影再度掀起熱潮,除了《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特洛伊:木馬屠城》(Troy)與《亞歷山大帝》(Alexander)這些片以外,就連史考特自己也陸續拍出了《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羅賓漢》(Robin Hood)與《出埃及記: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等同類作品。
#06:2023——《拿破崙》Napoleon

於是,在經過了上述的5部電影,從1960年至2023年,繼《亂世兒女》對《決鬥的人》、《萬夫莫敵》對《神鬼戰士》的影響後,雷利.史考特總算推出了《拿破崙》這部電影,完成庫柏力克無緣拍成的這個題材。
他表示,在多年的經驗累積,以及當初《神鬼戰士》的成功,為這類電影帶來至今仍未熄滅的復興熱潮後,如今總算是可以完成這個題材的時刻。
他認為,拿破崙確實是個令創作者著迷的人物,既在短時間內於各地發動了戰爭,同時也與妻子約瑟芬之間,進行著一場毫不間斷的情感之戰,最後使他縱使征服了世界,卻也像是永遠征服不了妻子,就這麼讓兩者之間,成為了一種複雜的對比。
至於《拿破崙》令人期待的,還有史考特與瓦昆.菲尼克斯在睽違《神鬼戰士》20多年後的合作。
當年還不算知名的菲尼克斯,正是憑藉讓他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神鬼戰士》才開始變得為人所知。如今,在他已憑《小丑》(Joker)被視為當今最受稱譽的演技派演員後,雙方的合作會在《拿破崙》裡激起怎樣的火花,則也因此更惹人注目。
延伸閱讀:《小丑》最偉大的一幕:亞瑟在脫口秀節目鏡頭前的那7分鐘,如何讓你失去理智?
究竟,這部象徵了從史丹利.庫柏力克到雷利.史考特,如同好萊塢史詩鉅片發展縮影的作品,是否會再度成為這類電影的全新里程碑呢?關於這點,或許也就有待我們的雙眼,在戲院裡親自驗證了。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在金球獎典禮上,新科影帝瓦昆菲尼克斯發表驚世駭俗的得獎感言
- 「沒人能像瓦昆菲尼克斯,詮釋這麼一個複雜的角色」《拿破崙》首波預告正式來襲
- 以《異形》魔爪與《銀翼殺手》開啟黑色科幻經典:Cyber Punk始祖——雷利史考特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古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