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頭銜是莎瑪麗丹百貨公司(La Samaritaine)的禮賓員。它其實就是門房接待員、諮詢處、客服部與投訴中心的總和,閱人無數,常常工作一天像是已經過了一生。對沒去過巴黎的讀者而言,或許對它也不陌生,因為紅遍華語市場的歌手周杰倫,就是在它那個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頂樓,拍攝了〈最偉大的作品〉的MV:
文字:林鴻麟
我的工作頭銜是莎瑪麗丹百貨公司(La Samaritaine)的禮賓員。它其實就是門房接待員、諮詢處、客服部與投訴中心的總和,負責迅速地為顧客與所有員工的疑難雜症找到解決方法,業務項目繁多,閱人無數,常常工作一天像是已經過了一生。
莎瑪麗丹是一間位於巴黎市中心、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百貨公司,幾乎每個30歲以上的法國人,即使只是「小時候校外教學去過」,都有關於莎瑪麗丹的記憶。
而我來工作之前,對它的唯一記憶,是從頂樓露台看出去的塞納河景,那是我心目中巴黎最美的風景。對沒去過巴黎的讀者而言,或許對它也不陌生,因為紅遍華語市場的歌手周杰倫,就是在它那個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頂樓,拍攝了〈最偉大的作品〉的MV。
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喜歡遠遠地看著走進店裡的客人。事實上,即使我工作的櫃檯就在入口處的正對面,客人也不會馬上看到我,因為他們的視線總是會被眼前的新藝術造型樓梯所吸引,每個人都會打從心裡發出「哇!」的讚嘆,其聲之大,連十數公尺外的我都能感同身受,然後覺得自己能在這座如博物館般美麗的百貨公司上班,是一種幸福,儘管我可能在幾分鐘前才剛剛被一個奧客罵到臭頭。

Photo Credit:蔚藍文化 提供
講述百貨歷史的說書人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時間允許下,就要向客人訴說莎瑪麗丹百貨公司的歷史,這是我們與其他百貨公司最大的不同之處。我的法國同事們似乎都很熱衷於這件事,常常跟客人一聊就是半小時,以致於其他人的所有問題都會落到我身上。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廁所在哪裡?」以及「出口在哪裡?」。
「出口就在您的後面。」我通常會用手指給面前的客人看。如果他們的眼睛夠銳利到可以看到我的手,他們也可以看到出口,畢竟入口就是出口,而且就在我們旁邊!然後,他們就會露出「找到自己大腦」的表情跟我道謝,羞愧地奪門而出。
而對於那些問我廁所在哪裡的客人,我都會為他們感到慶幸找對人問了,否則我的同事們才不會管他們是否憋得住,一定要跟他們說說莎瑪麗丹百貨的歷史!
「您第一次到莎瑪麗丹嗎?」(我心裡想:「廢話,不然幹嘛問廁所在哪裡?」)「請容許我告訴您……」不論客人問什麼,同事總是這樣開場,然後開始說故事。
莎瑪麗丹百貨成立於1870年,創始人鄂赫涅斯特.孔奈克(Ernest Cognacq) 從法國中西部小島上的一個小村莊,徒步超過兩個星期,走到巴黎尋求謀生機會。那是一個百業正興的年代,商業與工業的發展都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黎已經舉辦過兩次萬國博覽會,並且開始有大型百貨公司。因為當時的女人只有購物才能出門,因此這些販賣百貨、可以一次滿足她們購物清單的大型商場因而大受歡迎。
年輕的鄂赫涅斯特走到羅浮宮旁的羅浮百貨應徵,只因穿著邋遢而被拒絕;失落的他走到當時連接巴黎左右兩岸的主要交通樞紐新橋(Pont Neuf),突然靈機一動,決定自己當老闆,做起布料生意。

Photo Credit:蔚藍文化 提供
「原來是這樣。謝謝,但請問洗手間……」客人似乎開始面露難色。
「請讓我說完!」我同事的聲調忽然轉變,彷彿播放的錄音帶轉速有問題,但很快地,在客人似乎被嚇到,而來不及反應之前,他又繼續說故事了。
「 當時中產階級的女人在一天之中,會依照不同的場合更換衣服,通常一天要換七次。」客人聽到這裡開始感到興趣,暫時忘了他們要去洗手間。
鄂赫尼斯特看準了因為女人換裝多次,相應而生對布料的大量需求,決定在新橋上擺攤賣布,並且撐起一把紅色的雨傘來吸引路人的注意。很快地,他就賺到第一桶金,利用這筆錢在塞納河右岸、新橋旁的一家咖啡廳租下一個角落。不久之後,他就把整間店面買下,而這間店就是莎瑪麗丹百貨的前身。
幾個月後,普法戰爭爆發,莎瑪麗丹接到開幕後的第一張大訂單——為法國軍隊提供制服。莎瑪麗丹所設計製作的合身剪裁、極具時尚感的紅色軍褲,在當時深受法國士兵的喜愛。然而我們無法得知,是否因為紅色在戰場上太醒目,使得法國士兵較容易被發現而遭到射殺,以致於普魯士軍隊大獲全勝。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筆為這場戰爭提供軍服的收入,是莎瑪麗丹日後成為法國最大的百貨公司的基礎。
「那我們目前所在的這棟新藝術建築,是什麼時候蓋的呢?」天性愛聊的法國客人問。
「我還沒講到那呢,先生。」提到莎瑪麗丹百貨,還必須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樂蓬馬歇百貨(Le Bon Marché)所聘雇的第一批女售貨員。在她之前,百貨公司拋頭露面工作的售貨員都是男性。她與鄂赫涅斯特因事業目標契合,而結為連理。兩人婚後幾乎無休止地工作,甚至從不一起用餐,只為了必須至少有一個人在商場工作。然而,就是因著這樣的努力,他倆一點一滴地建造了「莎瑪麗丹王國」。
「但要說到目前我們所在的新藝術建築,就還得再提到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建築師弗朗茲.喬丹(Frantz Jourdain)。」有一天,在家專心工作的鄂赫涅斯特, 發現家裡的牆壁被隔壁鄰居鑿了一個洞,氣沖沖地跑去找鄰居理論,因而認識了這位當時走在時代尖端的建築師。
兩人一拍即合,從此,弗朗茲成為莎瑪麗丹百貨的御用建築師,他為百貨公司進行了數次改造,並在1907 年以當時最新最受歡迎的兩個元素——「鑄鐵」與「新藝術」,建了如今被奉為新藝術經典百貨公司的主建築,也就是位於Rue de la Monnaie那棟。

Photo Credit:蔚藍文化 提供
莎瑪麗丹百貨什麼都賣?
那是巴黎最輝煌的年代,幾次的萬國博覽會讓巴黎成為當時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艾菲爾鐵塔在1889年的萬國博覽會建成面世,而1900年的萬國博覽會更是讓人至今仍津津樂道,電力滾動式人行道、地下鐵、電影都是當時的新創舉。人們追求創新的事物,帶動了百貨業的興盛。莎瑪麗丹也在多次擴建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變成當時家喻戶曉的百貨公司。
「莎瑪麗丹什麼都賣!」(On trouve tout à La Samaritaine.)這句1960年的廣告口號,至今仍留存在很多法國人的腦海裡。許多懷舊的白髮客人說他們的第一隻寵物天竺鼠或鳥,就是在莎瑪麗丹買的,且據說當時甚至還可以訂購大象,活的大象。
「洗手的地方……」客人終於又想起了來詢問處的目的。
「我講到哪裡了?」同事被這麼一打岔,停了一會兒才又繼續。
在1960到1970年代,莎瑪麗丹已經發展成當時巴黎最重要的百貨公司。但隨著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在1970年走到巔峰之後逐漸走下坡,至2001年,被奢侈品集團LVMH收購。當時集團已經有大改造計畫,卻在2005年以安全顧慮為由無預警關閉,從此與政府開始漫長的改建計畫協商,一直到2014年計畫被審核通過,才開始動工整修與重建。
當所有人都以為莎瑪麗丹已然走入歷史之際,由LVMH主導的新莎瑪麗丹即將開幕的消息,引起了廣大的注意。2021年六月,由法國總統馬克宏親臨剪綵, 關閉了十六年的新莎瑪麗丹於是誕生,重新開啟大門,成為喜歡喋喋不休的法國人當年度最火紅的話題。
「對了,您剛剛問我廁所在哪裡,下樓直走、左轉。」為了這個幾秒鐘就可以講完的答案,客人從我同事那上了一堂歷史課。不過他們看來似乎很滿意,連忙道謝之後,就往廁所的方向奔去。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歡迎光臨莎瑪麗丹百貨》,蔚藍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說到法國,一般人立刻浮上心頭的印象會是什麼呢?巴黎鐵塔、羅浮宮、凡爾賽宮?時尚之都,美食大國?又或者是,觀光客多、罷工抗議多、扒手多?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形象,不可否認,法國一直以其獨特的行事風格、豐厚的文化實力,以及得天獨厚的山海自然景觀,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除了透過新聞報導、旅行探訪之外,還可以從許多不同角度認識法國繁複多元的面貌。
看一部在巴黎拍攝的影集、於馬賽取景的電影,嘗嘗勃根地的紅白酒,讓Pierre Hermé的馬卡龍甜蜜滿嘴,讀本獲得鞏固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的當代小說,噴上嬌蘭(Guerlain)的香水,想像自己漫步在塞納河畔。外國人總是對法國充滿各式各樣的想像,也經過不同物件、事件的串連,一步步形塑千奇百怪的法國印象。
住在當地的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國度呢?面對生活中各樣的煩惱,微小的快樂,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繁瑣,不經粉飾的現實衝擊,一定有許多不同的觀察與思考吧,深入肌底,苦樂交雜。經過時間的沖刷,總有一些心底的沈澱,不吐不快;總也有認真的在乎,盼望用自己的語言,娓娓道來。
住在法國的台灣人,因著外國人的身份,夾在兩種文化中間,衝突與會心交錯,必然比長居的當地人,更多了一分獨特的心思。用一雙好奇之眼,把平凡無奇的生活,重新編織成閃閃發光的金縷衣。這本小書,便是流連兩種文化間的旅人,將他們心心念念的觀察思緒,一字一句,密密織就的一襲金縷衣。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