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的末日作品中,不管最主要的危險來源是活屍、機器人或外星生物,通常只要在牽扯到人類與人類間的糾紛時,往往均會以爭奪資源作為核心,讓那些由於糧食、水與女性肉體引發的衝突,成為故事最為駭人之處,並藉由毫不掩飾的弱肉強食,彰顯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然而,望月峯太郎的漫畫《末日》,卻巧妙把焦點給放在了另一個稍微不同的地方:
以末日般的災難作為起點,描述劫後餘生的人們,如何在險峻嚴苛的環境下努力求生的故事,一直以來都頗受歡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就連造成末日的事件,以及後來為人類帶來的困境,也同樣擁有諸多類型。
舉例來說,像是活屍橫行的《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病毒蔓延的《末日逼近》(The Stand)、外星生物入侵的《噤界》(A Quiet Place)、氣候變化的《末日列車》(Snowpiercer)、A.I.叛變的《駭客任務》,乃至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的「瘋狂麥斯」(Mad Max)系列等作品,均是頗為知名的範例。
而在大多數的這類作品中,不管最主要的危險來源是活屍、機器人或外星生物,通常只要在牽扯到人類與人類間的糾紛時,往往均會以爭奪資源作為核心,讓那些由於糧食、水與石油引發的衝突,甚至是對女性身體的覬覦,就這麼在文明及社會秩序崩毀的情況下,成為故事最為駭人之處,並藉由毫不掩飾的弱肉強食,彰顯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
然而,望月峯太郎的漫畫《末日》(Dragon Head),卻巧妙把焦點給放在了另一個稍微不同的地方。
從一輛脫軌列車開始展開的《末日》

《末日》的情節,始於一場修學旅行的回程。國中生青木照在與同學搭乘新幹線的途中,看見遠方忽地出現一道巨大火柱,接著便由於強烈的地震,使列車脫軌翻覆,並受困於崩塌的隧道當中。醒來的青木照,發現列車上的人幾乎全數死亡。倖存者除了自己以外,僅有兩名其它班級的同學,分別是長相可愛,但卻因為父母雙亡而不輕易打開心房的瀬戸憧子,以及遭到同學長期霸凌的高橋。
總共十集的《末日》,前兩集的情節幾乎全都發生在這條漆黑的隧道之內,藉由逐漸陷入瘋狂的高橋,以及他們三人所身處的困境,為讀者帶來相當程度的緊繃壓力,展現出高度的驚悚特質。
然而,在逃出隧道後,故事這才正式揭露,原來外面世界的狀況,甚至比隧道內還要更加嚴峻。整個日本都因為原因不明的驚人災害,陷入幾乎全毀的狀態,不僅大多數人均死於這場災難,就連各種資源也無比匱乏,最後使好不容易逃離隧道的他們,在試圖走回東京的旅途中,也因此危機重重,既得面對地震、洪水與落塵不斷的各式天災,還得面對人們在理智崩毀的情況下,所會做出的種種駭人行為。
相較於弱肉強食的殘酷,它描述的是人們的「恐懼」

不過,正如前面所說,在大多數的同類作品裡,人類相殘的動機,往往是為了爭奪所剩不多的資源,強調的是秩序崩潰之後,那種弱肉強食的殘酷與黑暗。但在《末日》裡,雖然望月峯太郎依舊提及了資源匱乏的問題,但與其相比之下,這部漫畫所戮力描述的人性,顯然卻更集中在「恐懼」這件事上頭,讓我們在這則故事裡,就這麼看到了許多角色在面對恐懼時的種種反應。
有人試圖與恐懼同化,認為只要與恐懼的事物站在同一方,便可再也不受到恐懼所擾。有人刻意無視恐懼,一直找尋不同的事物來讓自己分心,甚至不惜侵害與凌虐他人,盡其全力地對恐懼視而不見。至於有些人,則在恐懼面前選擇捍衛莫名的自尊,認為所有抗衡與掙扎都有失體面,不如直接放棄生命,甚至還強迫他人應該與自己一樣,直到最後,都將自我的意識給強加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但微妙的是,《末日》既講述了「恐懼」的可怕之處,同時卻也在情節進行到末段時,回過頭來告訴讀者,若是毫無「恐懼」,則可能會引發另外一種悲劇,最後使兩端變得殊途同歸,一切過猶不及。也因為如此,在《末日》中的人類相殘,其實絕大部分都不是為了要搶奪資源,而只是因為他們受到「恐懼」影響,這才陸續做出了各種極端之舉。
更特別的地方,在於故事的最後階段,望月峯太郎確實以一種驚人的安排,讓讀者看到一些角色原本在好不容易擁有一線生機的情況下,卻也還是由於環繞在「恐懼」之下的種種反應,而使一切走入了原本毫無必要的死局,最終則使故事結局,也被披上了一層無比哀傷,卻又荒誕不已的諷刺性質。
望月峯太郎所描繪的,不只是日本這個國家的末日

Photo Credit: 《末日》,來源: 博客來
於是,與其要說望月峯太郎想藉由《末日》,提出某種如何面對「恐懼」的思索之道,倒不如說最後給讀者的感覺,更像是一種就連他自己也尚未釐清的滿滿困惑。唯一可以確定的,好像就是只能努力找尋一種每個人都有所不同的平衡點,讓一些正面的情感得以平衡恐懼,使人仍能把持住相當程度的自我。
然而,這也正是《末日》的結局既真實到令人驚心動魄,卻也顯得虛無之至的主要原因。
到了最後,那些在人類的價值觀裡,被歌頌或唾棄的種種美德與惡行,原來都可以在一瞬間內,就這麼被無視好壞地給摧毀殆盡。於是,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尋求自己能接受的平靜之道,然後面對那勢必會發生的一切。
當然,那樣的內心平衡,勢必人人都有所不同,正如這樣的情況,既可以對應到大規模的天災人禍,同時也可以對應到各式各樣的個人悲劇上頭。
不被恐懼吞食,但也不能吞食恐懼。所有被崇尚的美德,在極端的處境下,或許全都有可能成為最駭人的惡行。望月峯太郎所描繪的,不只是日本這個國家的末日,更是所有人性善惡,全都被捲入其中的終末之時。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