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民曆跟中醫老師推薦的食材,我總是害怕,覺得吃起來都有藥味。似乎所有對身體好的,都是些不討喜的食材。不過,秋日來臨,在大地進入一片芒白之際,所有白色食材也來到了最美味的時刻。這次,就跟盧怡安一起,蒐集這些小可愛們,來煮一碗「仙氣畢露」的六白粥:
最近才有時間坐下來翻開想看許久的小説——小川糸《獅子的點心》。明知道主角是癌末的病人,也明白小川糸總是冷靜卻確實的,勾動讀者的哭點。心裡想著我才不要那麼情緒化呢,然後自己在咖啡店裡哭到變成紅色的人。
但做為一個愛吃的人,擦擦眼淚,眼睛一亮的當然還是書裡面,那讓安寧病房的大家都引頸企盼的各種點心。和書中動人的可麗露、豆花,以及牛奶熬成的「蘇」比起來,我最想吃的,其實是舞婆婆的水果粥。用罐頭桃子煮成的甜粥,聽起來童趣,卻是我最想動手做的呢。
正想著我的甜粥還要搭配些什麼時,出版社前輩在《食粥百味足》出版前夕,提及了曾經吃到過的——六白粥。
六白粥是什麼?

Photo Credit:盧怡安
把百合、蓮子、山藥、豆漿、白米和糯米,熬成一鍋粥,然後配上肉鬆豆乾,是前輩記憶中,吃得簡單反而吃得仔細的一品——心嚮往之。
的確,我總覺得季節裡的恩物,素樸淡雅,不做太多處理,但仔仔細細的對待,每一樣都會煥發光彩(怎麼變成保養品廣告台詞了)。
不正好是入秋的季節了嗎?很奇妙的是,大地進入一片芒白之際,美好的白色食材,也會在這個時節,一樣一樣的來到最美味的時刻。同時,也會變成農民曆和中醫老師們說的「要多吃,對身體好」的那幾項食材。六白粥,特別當季對時。

Photo Credit:盧怡安
仙氣畢露的極美食材
對於農民曆跟中醫老師推薦的食材,我總是害怕。沒有根據地,覺得吃起來都有藥味。或者對身體好的,都是些不討喜的食材,沒有一樣好吃。
小時候我最不喜歡蓮子、山藥、芋頭、蓮藕這類的了。澱粉感很重,吃到嘴裡總是沙沙的,把口裡的水分都吸走,滿嘴渣渣的,沒有好感。
六白粥裡,可是充滿了澱粉感很重的食材呢。
多年前在台東池上大坡池,偷摘來新鮮的蓮蓬,自己動手剝出蓮子來之後,我對蓮子早已經改觀。新鮮剝出的蓮子,脆嫩,像剛入夏的竹筍那樣,牙齒輕輕一咬,就脆得自動分開,水分滿溢。一點也不渣,一點也不粉。好美味(還是說偷摘來的都比較好吃?)。
豁然明白,新鮮,就是這些季節中大地賞賜的食材,最美味的關鍵。

Photo Credit:盧怡安
新鮮的蓮子,脆嫩;新鮮的百合,香甜。新鮮的白木耳,我放了一朵在室內,走進來的大家都問我是不是插了花,怎麼遠遠有一股茉莉的清香?只要是新鮮採摘來的,這些白色食材,完全仙氣畢露,雅緻到捨不得吃完。
我重新準備了六白粥的材料:剛剛從蓮蓬中剝出的蓮子、散發著白花香的新鮮白木耳、新鮮漂亮的百合根、豆漿、圓糯米,和一點點西米露。
做成最好吃的秋日甜粥
把圓糯米浸泡三個小時,然後花二十分鐘燉開成花。原本飽實圓潤鮮白的米粒,會變得透明而開展成花。變成透明之際,先加入西米露,一樣燉開到透明澄亮,最後才慢慢加入蓮子、百合、白木耳等等。不過,不先加入蓮子們燉透,會好吃嗎?
請先當作被我拐騙,來試試看將蓮子、百合和白木耳,都當做燙青菜那樣,在粥底燙熟,不要久燉,即熄火吧。

Photo Credit:盧怡安
蓮子當然還是稍稍需要比較長一點點的時間,但偷嚐看看,當它已經熱透,還沒開始變得粉粉時,那脆而一咬即卸的口感,讓人想用嫩來形容,是不是蠻難忘的呢?
脆而討喜的百合,也是一樣。輕輕碰到滾熱的粥底沒多久,其實就透了。咬下去初初是鮮脆清淡的,然後是接觸到彎彎白身當中,稍厚稍帶澱粉的質地,此刻,香甜才一直湧出來。
喜歡這種在口感上豐富的變化,以及甜味濃淡的漸層。輕燙過後而非久熬的不均質,讓它們一點也不無聊。
最後加入豆漿,用暖甜,把大家包融在一起。

Photo Credit:盧怡安
咦?好像還欠一味甜。既然是甜粥,還想要多一點甜甜。在這個季節裡,多的是美麗的白色食材。我把早上才買的新鮮龍眼,剝三五顆加入煮好的甜粥裡面——彈軟、多汁,甜味渾然天成。
一口濃甜的龍眼,配上稠滑的粥底,有時遇上白木耳的Q彈,有時遇上蓮子、百合的脆口,一碗粥層次分明,雖然淡雅,卻很有起伏。從蓮蓬剝出的新鮮蓮子不算在內的話,這個月沒有介紹太稀奇古怪的食材。但想與大家分享這一碗可能有點有趣的,六白粥。
我抱著去與友人分享,得到了恬雅安詳的一晌下午。也希望這一碗,能潤潤你的燥。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古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