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被禁錮了30年的《格爾尼卡》已正式開放拍攝:但是記得關掉你的閃光燈

Guernica

Art
被禁錮了30年的《格爾尼卡》已正式開放拍攝:但是記得關掉你的閃光燈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畢卡索的《格爾尼卡》是他四十多年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描繪了戰爭帶來的恐怖和絕望。西班牙的美術館Reina Sofía最近宣布開放觀眾拍攝《格爾尼卡》,但要求不使用閃光燈,以保護作品不受光線的損害。不過,你是否好奇,為何拍攝文物不能使用閃光燈?

文字:蔡曉萱

《格爾尼卡》(Guernica)是畢卡索長達四十多年藝術生涯的集大成之作,它表現了一場黑白的夢魘,夢中有發狂吼叫的女人;在痛苦中嘶吼的馬;邪惡的公牛。所有的意象都因戰爭而支離破碎、扭曲了容貌,帶有深深絕望之感。

開放拍攝《格爾尼卡》

這件知名之作被禁錮於西班牙的美術館Reina Sofía長達30年之久,一直不開放拍攝的原因是因為《格爾尼卡》一作講述的是西班牙內戰的歷史,而當年格爾尼卡為西班牙重要的通訊地點,因此慘遭德國和義大利空軍轟炸。

shutterstock_2174773901.jpg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美術館Reina Sofía於近日正式宣布開放大眾拍攝《格爾尼卡》,並在接受The Art Newspaper採訪時表示:「今日起,觀光客在不使用閃光燈及固定器的情況下,如腳架與自拍棒,將被允許拍攝此畫作。」

許多美術館都開放觀眾為作品拍攝照片,許多民眾卻會不小心、或是在不知其後果的情況下開啟閃光燈,然而此舉其實有傷文物,日積月累之下更可能毀壞作品。

為何不能開閃光燈?

光線可大致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三者之中,以紅外線和紫外線對文物的影響最為明顯。因為紫外線具高能量,會破壞物質的化學結構,導致物質劣化,紅外線則容易使物體升溫,加速化學反應,使物體受損。

shutterstock_2055217466.jpg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這就是為什麼美術館要避免文物遭受光線照射,對於展示的光線控制也是非常謹慎,針對對光較敏感的文物,照度將被控制在低於5燭光(50lux),雖然說一般閃光燈只會持續1/1000秒,但是它將會釋放出比展示光源高上好多倍的能量。

因此美術館不僅會避免使用產生高溫的鎢絲水銀鹵素燈管,還會特別安裝低紫外線燈管,並適當調整燈管的亮度。

只開幾次閃光燈有差嗎?

研究人員曾針對閃光燈對織品的影響做了相對的實驗,結果表示經過多次照射後,所有絲綢樣本的表面都出現焦化現象,其中紅、黑和茶色的絲綢受損最為嚴重。絲綢在光照下會變色,並在絲纖維表面形成吸熱點,導致絲纖維受熱而受損,產生焦化,進一步改變絲綢的顏色。

shutterstock_2350816239.jpg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更由於絲纖維本身老化、污垢顆粒增加、平整性下降等因素使得織品類文物比普通織物更加脆弱,尤其易受到閃光燈的影響。

研究人員同時也針對彩俑所使用的礦物顏料,像方解石褐鐵礦鉛丹孔雀石褐錳進行了光感測試,其中褐錳、孔雀石和鉛丹表現尤其敏感。

光照對於彩俑顏料的色彩變化具有直接的作用,紅外線具有強大的穿透能力,當照射在彩俑表面,它會使表層溫度上升、濕度下降,導致表面產生翹起和龜裂的現象。

shutterstock_1576620808.jpg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至於漆器通常由木質裝飾品製成,對光線,尤其是閃光燈所散發的紫外線極度敏感,可能直接導致木材分解。強光也會讓漆器表面得漆膜褪色,使其失去光澤、開裂和龜裂等現象。

為什麼蒙娜麗莎可以拍?

既然文物如此脆弱,全球各大美術館對藏品的維護都一定有著嚴格的程序,那麼在每年接待約1000萬名來自全球遊客的羅浮宮中,展示著的《蒙娜麗莎》為什麼能開放讓大眾隨意拍攝呢?

Screen Shot 2023-09-18 at 5.09.37 PM.png

Photo Credit:The Louvre

多年以來,在羅浮宮展示此作的展間Salle des États總被擠的川流不息,人們相繼排隊觀賞並拍攝照片,《蒙娜麗莎》之所以還能保持原樣,都是拜作品與觀眾間遙遠的距離,和厚實的防彈玻璃所賜,事實上,很難有機會真的近距離觀賞作品。

參考資料: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林君玶

eld editor avatar

eld editor

每個物件都因為各種細節的差異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呈現,我們是一個在意細節的編輯團隊,想好好地說出屬於生活風格的醇厚故事。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

更多此作者文章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