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看似逍遙自在的Sonic Youth專輯封面,隱藏了一起英國最殘酷的連續殺童案

Goo

看似逍遙自在的Sonic Youth專輯封面,隱藏了一起英國最殘酷的連續殺童案

Photo Credit: Sonic Youth

90年代另類搖滾傑作《Goo》出自Sonic Youth(音速青春),專輯封面看似逍遙自在、藝術得很當代,事實上卻封存了一段英國最殘酷的連續殺童案:

文字:Booksweet

如果童年的想像是蝸牛與雨露,那麼青春期就是酒瓶與爛泥,即使同樣蹲在很低、很低的位置,心境的混亂程度早已分裂成兩種陌生國度。

90年代另類搖滾傑作《Goo》出自Sonic Youth(音速青春),專輯封面看似逍遙自在、藝術得很當代,事實上卻封存了一段英國最殘酷的連續殺童案。身處骯髒的時代,不如一起在噪音狂暴中大聲呼喊,我就爛、你也爛。

為流行文化和女性賦權的第六張專輯

Sonic Youth在80年代後期從地下崛起,接著在90年代躍上主流,其樂風自實驗性的「no wave」(基於對new wave的反動)藝術及音樂場景出發,再過渡到搖滾場景,使用各種非正統的調音手法,重新定義了搖滾吉他的能耐,對另類與獨立搖滾影響卓著。後來因為團內夫妻檔Thurston MooreKim Gordon鬧分居,於2011年宣布暫時休團。

1990年,Sonic Youth發行第6張錄音室專輯《Goo》,這是他們截至目前為止在排行榜成績最好的代表作,歌詞主題為流行文化和女性賦權,例如〈Tunic〉即從木匠兄妹(Carpenters)的Karen Carpenter飽受厭食症所苦,來探索社會如何看待女性形象。

原本,他們打算把專輯命名為《Blowjob?》

專輯《Goo》的名稱意指感傷、黏性物質,但這名字也是改過的。原本,Sonic Youth打算把專輯名稱命名為「Blowjob?」(口交?),靈感來自亞利桑那州藝術家Raymond Pettibon的諷刺漫畫「Joan Crawford」系列,該藝術家的哥哥是硬蕊龐克樂隊Black Flag的主唱兼吉他手Greg Ginn

Kim Gordon在80年代去洛杉磯探視家人時,首次發現Raymond Pettibon的作品,之後一直都很欣賞他的印度墨畫風。

不過「口愛」這麼驚世駭俗的名字,樂團也心知肚明會被所屬的Geffen唱片公司打槍,而替代的「Goo」源自Raymond Pettibon在1989年短片〈Sir Drone〉中的角色,當然唱片封面也是委託他繪製。

取自「沼澤謀殺案」的專輯封面靈感

專輯封面靈感來自Raymond Pettibon從報紙上看到的新聞照片,影中人是夫妻檔Maureen Hindley和David Smith,他們是1966年沼澤謀殺案的關鍵目擊者,前者和犯人之一Myra Hindley是姐妹關係。

Myra Hindley和她的戀人Ian Brady在1963至1964年間殺害了5個孩子,並將他們受虐的屍體埋葬在偏僻的薩德沃思沼澤(Saddleworth Moor)中。事發當下,Myra Hindley的姐夫David Smith當時受邀去喝酒,不僅目擊兇殺過程,還被要求幫忙善後。而David Smith在協助藏屍後主動向警方投案,才讓這起可怕的系列殺人案曝光。

Raymond Pettibon以黑白強烈對比畫出漫畫版,兩名關鍵證人戴上墨鏡,一個夾著香菸,一個舌頭頂住臉頰,看起來百無聊賴。畫面右上方排滿密密麻麻的字句:「I stole my sister’s boyfriend. It was all whirlwind, heat and flash. In a week we killed my parents and hit the road.」(我偷了我姐的男朋友。席捲風火雷電。我們在一週內殺死爸媽,然後上路),腦補了這對神秘夫婦的故事。

我又不是他媽的米開朗基羅

可以肯定地說,《Goo》代表了Raymond Pettibon的藝術巔峰,也將他推入搖滾藝術家之列,不過他也沒因此變得不可一世。

2001年受訪時,他表示:「每當我被要求發言時,大家都想聊搖滾。如果不需要把我自己的藝術帶入其中,我會聊。這不過就是表現出社會對搖滾樂和搖滾文化的癡迷,在藝術中尤其如此。」

問及風格手法,Raymond Pettibon回答:「我的繪畫風格借鑑自漫畫書,因為我不是他媽的米開朗基羅好嗎?」前Black Flag樂團主唱Henry Rollins倒是一針見血地形容:「他是這種操縱者,知道什麼會引起漣漪和動盪。不會吸引人們共襄盛舉,只會讓我們挨一記悶棍。」

本文經樂手巢YSOLIFE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樂手巢 YSOLIFE avatar

樂手巢 YSOLIFE

「音樂你的生活」,用樂壇焦點、人物專訪、藝文、器材評鑑及專題企劃,傳遞你想知道的音樂事。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