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台北後才發現,有很多台北人會以涼麵味噌湯作為聚會解散前的最後一攤,而在應酬與續攤文化相當流行的日本,這種宵夜活動通常被人們稱之為「締め」。雖然看起來和台灣文化沒差太遠,但他們所選擇的食物,卻讓人有些難以理解:
文字整理:古家萱
酒過三巡後,在回家的路上,你通常會買些什麼墊胃解酒呢?
搬到台北後才發現,有很多台北人會以涼麵味噌湯作為聚會解散前的宵夜。清爽冰涼的麻醬涼麵配上切絲小黃瓜,加一點芥末醬和店家特調的辣椒,吃完後再來上一碗俗稱「三合一」的貢丸味噌蛋花湯,吃起來不至於太飽,回魂效果倒是挺好。
而在應酬與續攤文化相當流行的日本,這種解散前的宵夜活動通常被人們稱之為「締め」(shi-me),常常以符號「〆」衍生出的詞彙「〆料理」來表示。
這個符號是什麼意思?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多數台灣人可能對「〆」不太熟悉,但這個看不出來到底是日文還是漢字還是什麼神奇語言的符號,其實唸為「しめ」(shi-me),有著「結束」、「結尾」的意味。你有時會在信封的封口處看見這個符號,這代表寄件人已將信件牢牢封好,而有些小吃店的老闆也會在結帳時於帳單畫上「〆」,表示這桌的客人已經確實付完錢了。
而若將這個「完結」的概念放進餐廳的情境來說,「〆」可以被當作「最後一道料理」的意思,像是在把火鍋的料吃完後,於鍋中加入白飯、雞蛋煮成的雜炊粥就是一種「〆料理」。而若再將其所代表的意義繼續延伸出去,更可以代表「聚會中的最後一家店」、「續攤的最後一站」。
日本的續攤文化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跟大部分台灣人把居酒屋當成一種「日式料理餐廳」的情況不太一樣,對日本人來說,下班後到居酒屋喝一杯的主要目的是喝酒聊天,並不會在第一站就點上滿桌料理、直接吃飽,而是會這家吃個幾道菜、那家再吃點什麼,不斷在街上轉移陣地。
幾輪吃吃喝喝下來,總會需要一個儀式作為收尾,讓今天的聚會告一個段落,此時大家便會去找個東西吃,在滿足胃袋之餘也順便解解酒,而這道料理就是今天的「〆料理」。
日本各地的「〆料理」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然而,日本國土狹長,各地的風俗民情不同,人們喜歡的「〆料理」自然也有所不同,而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能同時喝到熱湯又吃到澱粉、重口味的拉麵。在熱鬧的東京都心,有許多拉麵店都會特意開在居酒屋附近,並從晚餐時段一路營業到電車的末班車時間。
而在沖繩,人們會選擇的「〆料理」是意想不到的牛排。由於在二戰後,沖繩曾有大量美軍進駐,帶來了吃西餐的文化,許多牛排館在當地興起,成為居民們最喜歡的料理之一。為因應日本人享用「〆料理」的習慣,那霸市有很多牛排餐廳會營業至凌晨,為飢腸轆轆的酒客們提供美味的食物。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除了鹹食外,也有部分地區的「〆料理」是甜滋滋的點心。在酪農業發達、盛產牛乳的北海道,人們會在酒後一起到咖啡廳享用香濃的聖代,許多居酒屋也會販售冰淇淋讓顧客作為甜品享用。近年,這樣的習慣也漸漸傳播至日本其他地方,讓東京與名古屋等地也出現了不少在深夜販售冰淇淋的店家。
參考資料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