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全新攝影集《windows》的發想靈感,攝影師 #奧山由之 表示:「沿著窗框裁切照片,盯著裡頭抽象的圖形,我彷彿看到了素未謀面的『東京的某個人』臉上那朦朧的表情。本該用來遮蔽的毛玻璃,對我卻產生反向效果,使我對這些抽象事物的想像更加龐大......」
文字:Noel Lee
日本知名攝影師、影像導演奧山由之(Yoshiyuki Okuyama)繼去年操刀人氣歌手米津玄師為《鏈鋸人》(Chainsaw Man)打造的片頭曲《KICK BACK》MV之後,即將迎來最新攝影集《windows》的正式發行,這也是繼他在2021年疫情期間所發行之攝影書《flowers》後的最新創作。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本書即將於6月上旬正式發行出版,預計推出兩款封面版本,土黃色版本封面讓人聯想到日系建材的土壤及木頭,貼在封面的照片特地選擇了印著「東京」字樣的窗戶;另外,限量500本的特別限定版則是採用如同外牆般的白色布面,全冊均附贈簽名。

Photo Credit:HYPEBEAST提供
Q:《windows》一書建立在透過毛玻璃由外向內的拍攝手法,想請問是哪一個瞬間讓你決定使用這種模式進行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又是什麼?
以前在散步時就常觀察周遭住家的窗戶,我喜歡去想像這戶人家生活的模樣、平時帶著怎樣的心境在生活等等。窗戶玻璃是內部與外部的間隔,對我而言則像是一個連結未知事物的螢幕。因工作和旅行的關係經常造訪歐美國家的時候,發現他們窗戶都是透明的,可以直接看到屋內的餐桌和客廳,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透過玻璃看遍了他們家的裝潢擺設。
2020年因為疫情沒什麼機會前往海外,在東京散步時,我不經意地發現東京的窗戶幾乎無法從外部看見家中。以前從來沒注意到,在東京看到的窗戶大多都採用毛玻璃或霧面等半透明的磨砂玻璃,這也讓我意識到東京對個人隱私的顧慮相對歐美是更為強烈的。
透過半透明玻璃,屋內的日用品變成抽象的圖樣,彷彿是某種肖像畫表現著人們的生活景象、聲音和氣味,甚至是一個人的格調。沿著窗框裁切照片,盯著裡頭抽象的圖形,我彷彿看到了素未謀面的「東京的某個人」臉上那朦朧的表情。本該用來遮蔽的毛玻璃,對我卻產生反向效果,使我對這些抽象事物的想像更加龐大,結果甚至是看到了隱藏在最深處的東西一般;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人們在家的時間增加了,房間內也出現了更多反映居住者性格的東西。

Photo Credit:奧山由之,HYPEBEAST提供

Photo Credit:奧山由之,HYPEBEAST提供
Q:如何在10萬張照片選出最終的724張?這個過程花了你多久時間?標準又是什麼?
一張一張仔細地端詳挑選,大概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挑選的標準是「是否能從窗戶上抽象化的圖樣中看見居住者經營生活的模樣」。
Q:你曾在其他專訪說過「矛盾」是你一輩子的創作主題,能否為我們解構《windows》的「矛盾」在什麼地方?
我認為「窗戶」不僅是眼前的這片平面,包含這層平面背後的事物以及反射的光線,這幅景象是相當立體的。窗戶是具體,而映照在窗戶半透明玻璃上的則是抽象。平面與立體、具象和抽象,這些方面都涵蓋了「矛盾」的概念。

Photo Credit:奧山由之,HYPEBEAST提供

Photo Credit:奧山由之,HYPEBEAST提供
Q:作為一名「觀者」,你是如何去欣賞一個作品?解構一個作品會是必經過程嗎?
我不太會把花心思停留在一些讓我立刻能將想法言語化的作品上,我容易被我心中感到的疑問和違和感所吸引,因此當我遇到這樣的作品時,我就會想知道作家製作時的概念和想法。
Q:作為一名「創作者」,會希望確實傳遞創作的想法?還是讓觀者自我產生共鳴?
我覺得一部作品在完成後被許多人看見、議論、交換想法之後,才是真正看見了該作品的本質。我會這麼說是想表達,完成後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製作的出發點。
我在創作時對各個作品當然會有明確的概念與想法,但不單單是傳達概念上的東西,我覺得那些從沒想過的觀點和視角,都會化作這部作品的樣貌。

Photo Credit:奧山由之,HYPEBEAST提供
Q:最後,有沒有什麼話想跟台灣的支持者們說?
希望大家一定要看看這本《windows》。另外,我再6月10日到7月8日會在日本舉辦「windows」的展覽,希望大家也能踴躍參與,展覽情報請點此參考。
我還會再去台灣的,希望能和大家見面的日子快點到來。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