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頓早餐、一本雜誌,重新認識一座城市:歡迎光臨藏在台北老屋青旅中的「众樂園」

隨著國門開放、海內外旅客逐漸回流,「夾腳拖的家 花園」從原先的寧靜重回喧囂與熱鬧,團隊也正式推出2023年度企劃——「众樂園」:
文字整理:古家萱
隨著各國邊境解封,海內外旅客回流之際,奧丁丁集團旗下旅宿整合服務平台「故事所OwlStay」正式推出台北「夾腳拖的家 花園」年度企劃「众樂園」,藉由跨界合作選書計畫、多元藝術展覽、近距離魔術表演,並與中山商圈周邊商家攜手合作,盼以全新面貌邀請各旅人重新回到這座城市中的花園,感受充滿在地特色的獨特青旅體驗。
隱藏在中山商圈裡的「众樂園」

奧丁丁集團旗下故事所宣布推出台北「夾腳拖的家 花園」2023年度企劃「众樂園」,開設夾腳拖圖書館,並與「boven雜誌圖書館」、「日日好日」合作推動選書計畫,並獨家推出「boven Room Service 雜誌租借服務」,此外更邀請藝術創作者Xavia、插畫創作者Natsu、手作環保品牌「明白」與「原色魔術劇場」,以多元藝文展演形式訴說故事,邀請旅人在這個空間場域中探索不同可能性。
隱身於繁華熱鬧的台北中山商圈,「夾腳拖的家 花園」青年旅館由一棟超過50年的現代主義建築改造而成,除了保留老宅的原有樣態,提供旅人一窺台灣在地建築特色與過往生活樣貌,也規劃大量公共空間讓旅人在此交流互動。
自2016年成立至今,除吸引眾多海內外旅客造訪,還有不少知名藝人、樂團在此取景拍攝,同時更積極跳脫青年旅館的框架,不定期舉辦各類展演活動、課程講座、市集,疫情期間也陸續邀請「好初早餐」、「一間書店」進駐,提供旅人在此處感受旅途中的種種可能。
讓鐵皮下的美麗的弧線重見日光

座落於繁華熱鬧的台北中山商圈中,這棟建於1960-70年代的現代主義建築,原先是由日式理髮店、貿易行等各類商社與一般住戶承租。團隊在遇到這棟建築時,外觀雖已隨著時間逐漸斑駁凋零,但鐵皮屋底下仍隱藏著美麗的弧線,將其拆開後更得以重見日光。
延續現代主義建築的極簡、色彩少的特質,「夾腳拖的家 花園」建築以白色為主體,為提升整體採光而撤除鐵皮屋頂,並於住宿空間內打造天井,盡可能讓自然光照入每個空間。在翻修老建築時,團隊也盡量維持其原有樣態,例如天臺、建築體外牆的洗石子、磨石子地板、老花窗、裸露水電表等,讓旅人得以一窺台灣早期建築特色與過往生活樣貌。
作為一家青年旅館,「夾腳拖的家 花園」希望觸發旅人們彼此交流與探索的能量,於是規劃出中庭、廚房、交誼廳等大量公共空間,讓旅人們得以在此分享、交流與探索不同可能性,同時提供單人房、雙人房、三人房、四人房、宿舍背包房等多種房型,無論是獨自旅行還是結伴成行、想獨處或是展開交流,都能在這座城市中的花園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進駐旅店的有趣空間
用早餐認識一座城市:好初早餐

自成立以來,「夾腳拖的家 花園」致力成為各國旅人交流互動、理解在地文化的旅宿空間,並持續與理念相符的品牌合作,激盪不同火花。因此於2020年初邀請「好初早餐」進駐,提供旅人最在地的台式創意早餐,迸發出味蕾上的不同可能。
店主Matt自澳洲打工度假回台後,想將在澳式咖啡廳體驗到的悠閒自在帶進台灣早餐店文化,於是在板橋開設第一間「好初早餐」,將台式早餐融合西式風格研發創意餐點。 Matt分享:「旅人們的一天常常是從尋覓早餐開始,而我們認為早餐店不只是吃早餐、開啟一天的所在,也是傳遞想法、籌辦活動及展開對話的空間。我們希望邀請旅人來體驗台式創意早餐,以及店內充滿趣味的悠閒氛圍,藉由早餐的味蕾刺激,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記憶故事。」
多角度探索人,多面向感受事:一間書店

除了好初早餐外,旅店內還有藏書空間「一間書店」。曾經營過青年旅店的書店主理人Willie認為,閱讀其實是旅行的一種方式,希望透過書店空間創造人與書的邂逅,讓旅人們得以在閱讀的世界中,擴展視野與觀點的可能性,進行一場場因閱讀而起的旅行。
他分享:「閱讀就像是一場旅行,藉由文字探索世界的無限可能,因此我選擇在這裡開設了『一間書店』,期待讓海內外旅人都有機會體驗台灣獨立書店的風格特色,並從我們的選書視角與品味理解這座城市的性格特質,若能讓人在旅途中遇見一本好書、發現未知的世界,那更是再好不過了。」
歡迎光臨众樂園
在長達三年的疫情期間,「夾腳拖的家 花園」轉以接待本土旅人為主,也觀察到人們旅行方式與習慣的轉變,而團隊也在這段期間邀請好初早餐、一間書店進駐,並重新梳理品牌定位與形象,期盼在後疫情時代來臨之際,能為旅人帶來別與以往的空間氛圍與在地體驗。
隨著國門開放、海內外旅客逐漸回流,「夾腳拖的家 花園」從原先的寧靜重回喧囂與熱鬧,團隊也正式推出2023年度企劃——「众樂園」,其中的「众」字不僅是「眾人」的縮寫,同時也帶有夾腳拖的意象,希望邀請各地旅人回到這裡,一起在這個場域中探索「可能性」的流動能量。
- 第一種對話的可能性:花園小誌

在住宿空間內放置的花園小誌,提供旅人們旅宿空間指引、進駐商家、藝文展演簡介等資訊,讓初來乍到的旅人有機會深入認識《夾腳拖的家 花園》整體建築歷史、品牌精神理念與空間故事。當旅人走進房間、拿起花園小誌,便在城市中的花園裡展開一趟「众樂園」的旅程,也成為故事中的一份子。
- 第二種對話的可能性:管家不負責任大地圖

「管家不負責任大地圖」顧名思義,匯集管家們私心推薦的中山商圈特色店家清單與推薦原因,同時更與地圖中的九間商家合作,只要憑房卡至合作商家消費,即享有不定期小驚喜,期望能讓入住旅人以「夾腳拖的家 花園」作為起點,在地圖指引下,以雙腳自由探索中山商圈的不同可能性。
- 第三種對話的可能性:夾腳拖圖書館與boven Room Service

雖已有「一間書店」進駐,不過故事所團隊仍希望設置專屬於旅人的閱讀空間,因此選於二樓公共空間設立「夾腳拖圖書館」,並以「旅行中的可能性」作為出發點,邀請「boven 雜誌圖書館」及「日日好日」加入選書計畫,提供推薦旅人閱讀的旅遊類書籍和雜誌,透過書內的哲思哲想,進行一場紙上行旅。
此外,由於「夾腳拖的家 花園」經常接待數位遊牧者和創意工作者,他們需要從生活體驗中汲取更多創作靈感,因此故事所團隊也與boven獨家合作,推出「boven Room Service 雜誌租借服務」,精選旅遊、美食、戶外活動、藝文、戀愛五大主題,以50元銅板價即可向櫃檯借閱3本雜誌,讓旅人悠閒享受房內閱讀時光。
- 第四種對話的可能性:#現正發生中

2017年,藝術創作者Xavia在英文走讀團隊Tour Me Away的邀請下,於《夾腳拖的家 花園》一樓中庭繪製壁畫,將台北這座城市塑造成一座遊樂園,連結自身在此生活的十年記憶。五年後,她再次回到這裡,並將這座隨著歲月逐漸斑駁的樂園重新修補,並且以此延伸,靈活運用建築本體的牆面及曲線,以顏色與筆觸畫活化灰色牆面,探索視覺藝術與建築空間的交互作用,創造另一種可能性。
另一檔展覽「當我不在了」,是插畫創作者Natsu的母親寫給女兒37封如何面對離開的指南書,也是女兒思念母親的37種畫面,她們透過文字、音樂與插畫進行這場寧靜的對話,並將系列創作於「夾腳拖的家 花園」公共空間展出。而後, Natsu也於2至4樓的天井空間展出剪紙創作,獻給即將出生的女兒,也象徵這棟建築孕育生活中的不同可能,而每日光影照射都將寫下不一樣的故事。
手作環保品牌「明白」以二十四節氣進行發想,把各節氣會出現的食材繡在各個刺繡框上,形成「溫柔對待地球」作品系列,並以時鐘指針指向的形式具象化於旅店內展出。「溫柔對待地球」希望提醒旅人此時此刻所身處的位置與個人生活模式,從來都與自然密不可分,當我們了解大地運行規則,便能更有意識地看見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除了靜態展覽外,「原色魔術劇場」也固定於每週六下午在旅店內,進行沈浸式魔術體驗活動,藉由破壞魔術師與觀眾間的距離,邀請旅人們在輕鬆氛圍中近距離體驗魔術,創造真正由內心感受到的奇幻體驗。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一路向海,風裡有鹹鹹的味道: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的花蓮旅宿——鹽花
- 只有在無人的深夜與清晨,這座小鎮才會以最美的面貌示人:深居九份的4間私宅旅宿
- 無所事事也是件需要練習的事:5家能讓你暫時逃跑、好好放空的「海邊民宿」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