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ation(Remix)

取樣自日常,創作出延續卻異於⼀般認知的感官經驗: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

Art
17 May, 2023
取樣自日常,創作出延續卻異於⼀般認知的感官經驗: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 Photo Credit:陳姿尹,Sensation(Remix)提供

展覽「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借⽤⾳樂重混的概念,理解藝術家們如何取樣他們的⽇常,創作出延續但異於他們最初記憶與⼀般認知的感官經驗:

文字整理:古家萱

藝術創作有可能不斷⾃我更新嗎?答案必然是肯定的,甚⾄相較於再現,這或許是更貼近當代⽣活,且更能有效傳遞內容的路徑。

重混(Remix)是⾳樂創作上經常使⽤的⼿法,使⽤特定機器或電腦將已有的樂曲剪輯、混合,藉此產⽣出新的⾳樂。因此在⼀⾸重混的歌曲中,可以聽到某些熟悉的旋律,以不同的姿態與組合發⽣。

而展覽「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就借⽤重混的概念,理解藝術家們如何取樣他們的⽇常,創作出延續但異於他們最初記憶與⼀般認知的感官經驗。

在懸空的線型天空藝廊,體驗新型態的藝⽂展演形式
343938915_763361935199501_31239713966944
Photo Credit:Sensation(Remix)

展演所在的羅東⽂化⼯場,建築空間由黃聲遠團隊規劃,⾃2012年起正式對外開放。極具特⾊的懸空線型天空藝廊,不斷激發創作者根據空間調性製作出符合場館的新創作。棚架廣場以及⼾外園區則與周邊社區緊密相連,共同構築成⼀帶狀的藝術⽂化與⽣活美學廊道。

如同羅東作為太平⼭林業歷史中,⼈與物之關鍵集散地的⾓⾊,⽂化⼯場不僅在地理位置與建築設計上充分展現這座城市的特質,在⽂化精神上,更承襲了羅東長久以來作為⼀個開放、交流、對話場域的特質,積極實驗新型態藝⽂展演形式與引介新銳創作者。

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
344087593_1583212535478612_8844873364240
Photo Credit:Sensation(Remix)

即將於5月20日開幕的「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展出了⼗件作品包含錄像、動⼒裝置、空間裝置等形式,參展者除了宜蘭出⾝的年輕藝術家外,也邀請歷年曾獲宜蘭美術獎新媒體藝術類肯定的創作者,回到宜蘭呈現其近年新作。預定於7⽉8⽇登場的「audio-visual」演出則由四組藝術家,在棚架廣場帶來以程式即時演算的沈浸式演出。

以下,主辦單位也先行推薦了6組必看作品,讓讀者一窺藝術家們的奇思妙想(以下照片皆為過去展出紀錄,本次展場紀錄照與最新作品預計將於展覽開幕後正式釋出):

#01:《星叢:埠⼝》|謝佑承

感覺重混_-_採訪邀請與展覽亮點介紹
Photo Credit:謝佑承,Sensation(Remix)提供

延續⾃2016年以來對於螢光材料的探索,謝佑承將為本次展覽現地製作的《星叢:埠⼝》新版本。他透過「繞過機器」的⽅式製造影像——沒有任何影像訊號透過機器輸入或輸出,卻讓⼈強烈感受到影像機器的在場。

藝術家將塗上RGB三⾊的塑膠碎片串成珠簾,切過展場空間,像是⼀道巨⼤的LED螢幕,橫亙在我們⾯前。在這片發著光但卻不顯⽰任何明確內容的螢幕之前,⼈顯得渺⼩,撥開珠簾彷彿可以穿越到螢幕的另⼀⾯,也像穿梭在⼀場曖曖含光的細雨中。


#02:《inter net II》|陽春麵研究舍

1
Photo Credit:陽春麵研究舍,Sensation(Remix)提供

藝術家與⼯程師的創作組合——陽春麵研究舍,為本次展覽帶來空間裝置《inter net II》。我們幾乎無法想像⼀個沒有網路的⽣活,甚⾄從未經歷過那樣⼦時代,「萬事問Google」幾乎已經是⼀種當代信仰。

藝術家在無意間發現,Google保留了他10多年來、多達7萬多筆搜尋紀錄,並將這些紀錄全數印出展⽰,把如⽇記般私密的卻⼜極度客觀詳實的搜尋紀錄,毫無保留地攤開在觀眾⾯前。每⼀次好奇、苦惱、擔⼼或不懷好意的搜索,都累積成以個⼈為中⼼的資料集合,《inter net II》透過具象化的裝置轉化這種⽇常經驗:「你忘記的,Google都記得」。


#03:《如何使⽤AI提升照片品質 | Noise Reduction、Super Resolution教學》|陳姿尹

2
Photo Credit:陳姿尹,Sensation(Remix)提供

《如何使⽤AI提升照片品質 | Noise Reduction、Super Resolution教學》從浩瀚無垠的太空談到照片上的⼀格像素。作品擬彷Youtube上常⾒的教學影片,使⽤1990年由太空探測器「航海家一號」拍下的照片《暗淡藍點》,作為AI降躁與超解析度的修圖⽰範。

「讓我們再看⼀眼這個⼩圓點。」伴隨著美國著名天⽂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動⼈的⼝⽩,我們將⽬睹AI修圖軟體將《暗淡藍點》中拍到的⼩圓點——從64億公⾥外拍攝到的地球,乾淨俐落地修成平滑的⾼解析度照片,彷彿在AI的世界中,⼈類所居住的這個星球從未存在過。


#04:《⾏星印象》|蘇粲淵

3
Photo Credit:蘇粲淵,Sensation(Remix)提供

在蘇粲淵的作品《⾏星印象》中,結構正中間的投射光源不斷⾃轉,當光源轉向不同⽅位的液晶屏幕時,我們就能看到上⾯的圖像——藝術家將其可能⾯臨都市更新的住家空間建成模型,並進⼀步製成3D動畫。透過拆解、改造液晶螢幕這種影像機器,藝術家試圖⽤⼀種解剖的視⾓,重新思考家與⾃⾝,正如裝置中光源與影像相互依存、互為主體的關係。


#05:《⽇常時光》|林哲宇

4
Photo Credit:林哲宇,Sensation(Remix)提供

林哲宇的作品《⽇常時光》,試圖以輕巧的姿態,創造出⼀種熟悉卻⼜陌⽣的⽇常景觀。藝術家透過程式設計,連動投影畫⾯中的虛擬開關與燈光,當影像中的燈被關閉或者調整亮度,影像的亮度也會跟著改變;或者反過來,當觀眾拉動其中⼀組的現場開關,畫⾯中的燈也會隨之開關。彷彿我們所處的此時此刻與某個未知時空甚⾄完全虛構的世界,以這樣幽微的⽅式相連。


#06:《喚》|胡鈞荃

5
Photo Credit:胡鈞荃,Sensation(Remix)提供

胡鈞荃作品《喚》座落在亮間展場底端的⼤片玻璃前。藝術家利⽤程式控制,讓⼀根⼈造樹枝敲擊窗⼾,舉重若輕地,在寧靜的展場空間中創造出突然的擾動,讓⼈開始觀察⾃⼰所處的周遭環境,尋找這個擾動的起始點,這樣的經驗或許可以理解成某種不經意的奇緣(serendipity)。

回應本次展覽的提問:「不斷地引⽤、再製、再造與分析的創作⽅式有可能不斷推陳出新?」或許也能進⼀步問,「我們是否覺察在⽇常⽣活中的奇緣,並循線探索?」

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

日期:2023年5月20日至8月6日
地點:羅東文化工場(宜蘭縣羅東鎮純精路一段96號)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林君玶




eld editor

每個物件都因為各種細節的差異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呈現,我們是一個在意細節的編輯團隊,想好好地說出屬於生活風格的醇厚故事。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