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一支獨秀的新時代獨角獸:美國媒體品牌《Vice》似乎正準備申請破產

近日,據《衛報》報導,《Vice》集團似乎正準備申請破產重組。
文字整理:古家萱
對長期關注藝術、時尚與非主流文化的年輕讀者而言,來自美國的媒體品牌《Vice》應該是相當具有指標性的刊物,其大膽、獨特、貼近個人生活經驗的內容主題,以及Youtube上深入的專題影片,多年來吸引廣大讀者目光,甚至使其坐擁多達1670萬位訂閱者,被視為新世代的革命性媒體
然而,網路社群的崛起與廣告環境劇烈的改變,讓不少媒體與企業在經營與獲利模式上持續碰壁——不僅有紙本刊物陸續宣布收攤,許多網路媒體也漸漸撐不下去。近日,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Vice》集團似乎正準備申請破產重組。
曾被視為一支獨秀的數位媒體獨角獸

成立於1994年的《Vice》由索魯許艾維(Suroosh Alvi)、西恩史密斯(Shane Smith)和加文麥金尼斯三人共同成立,當時,這本雜誌的名字還叫做《蒙特羅之聲》(Voice of Montreal)。而在成立滿兩年之後,編輯們才與固有的發行人解除合約,並在1996年將雜誌改名為《Vice》。
為了尋求更多的廣告收入,他們在1999年時將辦公室搬遷至美國紐約。而在短短的十幾年內,這個從免費雜誌起家的小編輯部,逐漸發展成擁有超過3000名員工的大公司,旗下除了用以承載內容的雜誌和網站外,還擁有廣告公司、唱片品牌、酒吧、攝影棚等不同事業體,在2012年時更收購了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時尚雜誌《i-D》,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媒體巨頭。
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

根據業務分析平台CB Insight的評估,《Vice》曾是排名全美國第十名最有價值的私人公司,在2017年時,其市值一度達到驚人的57億美元。但從約2018年開始,這家被視為數位媒體獨角獸的媒體品牌成長卻開始趨緩,在2021年時,其市值跌落至半價的$30億美元左右,如今更得面臨聲請破產保護的命運。
上週,Vice Media更宣佈將重組新聞部門、裁員100多人、取消品牌節目,大動作的調整引起不少人關注。而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過去幾個月裡,品牌一直在試圖尋找買家,希望能以1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公司。據悉,他們前後共收到5個感興趣的邀約,但截至目前仍未能達成交易,而相關人員也認為《Vice》被收購的可能性不高。
至今,Vice Media仍未公開進一步的相關消息,而其網站、Youtube頻道目前也持續正常更新中,接下來情況會如何發展、廣大的員工又該何去何從?目前仍是未知之數,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持續追蹤。
參考資料
- 消息稱知名網路媒體Vice Media準備申請破產
- 850萬粉絲也救不了:網媒《Vice》聲請破產、百人恐被資遣
- Vice Is Said to Be Headed for Bankruptcy
- Once valued at $5.7 billion, Vice may now be headed for bankruptcy
- Vice Media reportedly headed for bankruptcy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這裡有我們的傲慢、偏執和日漸枯竭的精神狀態:《idea》—日本最權威的設計雜誌
- 90年代的文化紀錄者:睽違15年,潮流雜誌《The Face》終於復刊
- 避免過度沉迷於主流美學和最新趨勢:專訪設計雜誌《Capsule》創辦人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