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送若隱若現的裙底春光:洛可可宮廷畫師福拉哥納爾筆下的魅惑小心機

描繪男女在大自然中嬉戲的「田園畫」名作《盪鞦韆》。畫面中稚氣未脫的少女正盪著鞦韆。右邊的樹蔭下推著鞦韆的老人,應該是女孩的包養者。若此假設成立,這一切說不定是色老頭命令自己的情婦誘惑年輕男子,然後從旁偷窺取樂。以日本文學來說的話就是谷崎潤一郎的手法:
文字:山田五郎|譯者:陳姵君
描繪男女在大自然中嬉戲的「田園畫(pastoral)」名作《盪鞦韆》。畫面中稚氣未脫的少女正盪著鞦韆,如果各位讀者以為這是一幅天真無邪的溫馨畫作,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只須依循著躺臥在畫面左下方的男性視線,就能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盪鞦韆只不過是用來讓男性一窺裙底春光的藉口罷了。放送若隱若現的裙底春光來誘惑異性的技巧,在法文中稱為coquetterie,中文則是魅惑。
仔細端詳會發現女性的大腿上穿著吊襪帶。當時應該不允許女性在大庭廣眾下露出雙腿,而華麗的吊襪帶之所以會蔚為流行,肯定是因為女性有意無意地想秀出這些行頭的緣故。
裝清純的高段手法
飛出去的涼鞋,當然也是故意的。擺明就是扮女王,要對方「撿回來」。
其中值得注目的一點是,在右邊的樹蔭下推著鞦韆的老人。從服裝來看應該不是管家,而是女孩的包養者。若此假設成立的話,這一切說不定是色老頭命令自己的情婦誘惑年輕男子,然後從旁偷窺取樂。以日本文學來說的話就是谷崎潤一郎的手法,以AV來說的話則是NTR(被戴綠帽)。
由此可知,《盪鞦韆》這幅作品根本不存在天真無邪,反而是象徵成熟到極致而頹敗的18世紀法國宮廷文化。
尚.奧諾雷.福拉哥納爾 Jean Honoré Fragonard 1732-1806
因獲得羅馬大獎而前往義大利留學。原本準備踏上歷史畫家之路,但因師事布雪而與宮廷結下不解之緣。被認為是洛可可繪畫的最後一位大師。

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引領宮廷文化,保護藝術和文化產業不遺餘力的龐巴杜夫人 。福拉哥納爾的老師布雪擅長繪製雅宴畫與閨房畫,深得其心。

田園畫的原型為「雅宴畫(Fête galante)」,所描繪的主題為在大自然中嬉戲的男女。可能是受到華鐸於18世紀初葉確立此一體裁的影響,18世紀很盛行舉辦戶外宴會。

睡覺也要耍心機的洛可可女子
18世紀為洛可可藝術的鼎盛時期。以家具來說的話就是貓腳家具,而以漫畫來比喻的話則是《凡爾賽玫瑰》的世界。該作品中也有描述到當時的法國宮廷,無論是言談或舉止都得用盡心思顯現出「機靈」的一面,否則會被視為庸俗、土氣。撩撥挑逗這種吊人胃口的技巧之所以會蔚為流行,也是出自於這個原因。
描繪女性在寢室裡無拘無束模樣的「閨房畫」,正是最適合呈現挑逗感的題材。福拉哥納爾在這個領域也留下了不遜色於老師布雪的名作。
理應屬於私人空間的寢室,卻能夠透過「閨房畫」一窺伊人毫不設防的姿態。蘿莉系美少女在洛可可時期之所以備受喜愛,或許也與當時流行佯裝天真無邪來挑逗男性的風氣有關。

突然讓翹翹板往下降,其實是為了假裝失去平衡,藉機撲倒在男性懷裡的一種「算計」。但對方卻不明就裡地拚命想要維持平衡,被批評為不解風情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上面是典型的洛可可樣式桌子。洛可可(Rococo)是從法文的Rocaille(貝殼裝飾品)所衍生出來的詞彙,最大的特徵就是以螺類或扇貝的貝殼進行裝飾。在家具方面,貓腳設計也是其中一項特色。
難怪會引發革命
當時不只是繪畫,就連現實生活中也流行故意將寢室門稍微打開,讓人得以窺見女性毫不設防的模樣。文化走到這一步,只能說已經成熟過頭,逐漸邁向頹敗。
王公貴族沉迷於這樣腐敗的戀愛遊戲,也難怪老百姓會引發革命。革命發生後,福拉哥納爾也被逐出住慣的羅浮宮,度過失意的晚年。
福拉哥納爾除了普通的歷史畫之外,還與她的另一位老師夏丹一樣,在描繪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方面也很有一套。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台灣東販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本書從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印象派,依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介紹達文西、米勒、莫內、梵谷等40位大師的重要名作,並佐以人物關係圖、年表,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構圖方式與欣賞重點,徹底圖解枯燥繁瑣的繪畫硬知識,即使沒有藝術史基礎也能輕鬆理解繪畫流派的演變、技法和特色,無痛進入名畫的世界,快速提升藝術與美學素養。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