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竟在總統和外交部長泡澡時制定:認識愚人節建國的「對岸共和國」

每年的4月1日國慶日,在共和國廣場的噴泉還會噴出啤酒供居民暢飲。
文字整理:蔡曉萱
有個地方叫「死亡街」,它位於立陶宛的維爾尼亞河(Vilnia)東岸,這裡原本是猶太人居住的地方,不過二戰時期猶太人遭到殘忍屠殺,屍體到處都是,房屋、街道,一片荒蕪。直到1990年立陶宛獨立後,這塊神秘且地價低廉的地區,終於又有人想開發了——而且還是一群藝術家。
如今,這裡是維爾紐斯老城區的前衛世界,處處洋溢著自由的味道。1998年,愚人節當天的4月1日,這群藝術家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微國家」(Micronation),取名叫做對岸共和國(Užupio respublika)。
對岸共和國成立後,可謂是披荊斬棘,從一個名叫「死亡街」的地方,重新煥發生機。他們不僅建立政府、選舉總統,還有自己的貨幣和憲法,連海軍都成立了,只是只有幾艘小船而已。不過,這個國家最令人驚艷的,是他們的藝術氛圍,到處都是塗鴉、畫廊、藝術工房和咖啡廳,那種自由、創意的氛圍實在讓人著迷。

這個國家的總統利雷克斯(Romas Lileikis)是一位詩人兼導演,國內也有超過1000位的居民是藝術家,這氣氛能不讓人充滿創造力嗎?對岸共和國的國徽,是一隻中心有洞的手掌,代表著藝術家們想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在乎金錢從手中溜走。而每年的國慶日,國內的廣場還會有免費啤酒噴泉供國民暢飲。
在對岸共和國的起點,有座充滿了愛情鎖的鐵橋(Bridge of Užupis)作為界碑。
橋上畫了四個簡單的圖案,笑臉代表著進入此國必須隨時保持笑容,否則就得支付一定的幸福稅;20則代表你必須遵守國內的最高速度限制,否則你會被當作是狂飆族而被關進藝術牢房;蒙娜麗莎則代表國家藝術品質的高超水準,只要你能創造出令人驚豔的作品,你就可以成為國家級藝術家;河則是提醒遊客們不要太過沉醉於美景而忘記自己在哪,否則你可能會成為國家緊急搶救計劃的一部分。
對岸共和國的建國初衷,就是想打造一個讓人能夠遠離現實生活的烏托邦。一旦你跨越了鐵橋,就可以做自己,不必再受制於任何人,你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做、自由地創作,唯一需要遵守的是國內的41條憲法,它們保證了國家的秩序和安全,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夠自由而快樂地生活。
憲法牆是對岸共和國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也是遊客必遊之地。據說這些法條是共和國總統利雷克斯(Romas Lileikis)因為家裡沒有熱水而到共和國外交部長帕提斯(Tomas Čepaitis)家,兩人一同泡澡時寫出的, 這也是憲法第二條:「每個人在冬天都擁有熱水、暖氣和瓦片屋頂的權利。」的由來。
這個國家的憲法,其中許多內容乍看下像是玩笑,或是藝術家為自己無法擁有高收入而做的開脫,像是「每個人都有不傑出和不聞名的權利」、「每個人都有無所事事的權利」,還有看似是貓奴私心做出的條文:「每個人都有愛和照顧貓的權利」。然而其中許多內容都富含哲學思想,讓人不禁反思起生命真正的意義:「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自由負責」、「每個人都有成為個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沒有權利讓另一個人有罪」等。
立陶宛或許不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中最迷人的地方,卻是發展得最好的國家,在這個國家境內的對岸共和國從起初就是一個玩笑,當地人卻都引以為傲,也為當地人和旅客都提供了一個空間,可以慢慢地思考、慢慢地適應這個社會、慢慢地去摸索,最終找到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正是這樣的一個玩笑國家,讓人們意識到生活中不必總是追求功成名就或熱血奮鬥,可以擁有自己的小幸福,享受生活的每一個瞬間。共和國的存在也提醒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尋找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看待問題,並且嘗試以更輕鬆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挑戰。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一張照片讓我走上這趟朝聖之旅:20萬個十字架打造出來的平靜山丘
- 從斷垣殘壁上長出的堅韌力量:塗鴉藝術家Banksy現身飽受戰爭蹂躪的烏克蘭小鎮
- 當塗鴉客開始替廣告看板上色:曾經「貧窮卻性感」的柏林街頭藝術,如今還酷嗎?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