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雙馬汀竟不是最常見的黑色經典款?關於Dr. Martens的13個冷知識

你是否知道,馬汀鞋最初其實是深受藍領階級喜愛的工作鞋,而且第一雙馬汀並不是最常見的黑色經典款?
文字:YIJEN CHIOU、RAY LEE、LYDIA CHOU
提到最百搭且最有個性的靴款,相信每個人腦袋裡一定會浮出「馬汀鞋」的名字,而身為展現自我和街頭性格代名詞,Dr. Martens已擁有超過60年的歷史。但你是否知道,馬汀鞋最初其實是深受藍領階級喜愛的工作鞋,而且第一雙馬汀並不是最常見的黑色經典款?本次,就讓我們為你解密這個象徵街頭文化的個性品牌。

#01:英國最有名的馬汀鞋其實源自德國?
說到Dr. Martens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到設計出馬汀鞋的Klaus Maertens醫生。1945年,這位年輕的德國軍醫在二戰末期休假時,前往阿爾卑斯山滑雪卻不幸扭傷腳踝,在復健的過程中,他感覺到平時穿的軍靴對受傷的腳來說太不舒服,因此決定親自動手,設計一雙適合復健的鞋履。他以柔軟的皮革做成靴子,並將德軍倉庫裡廢棄輪胎的內胎做成氣墊鞋底,成為了馬汀鞋的最初版設計。
#02:被英國皮靴製鞋商相中
1947年,Klaus Maertens和同窗好友Herbert Funk醫師開始改良並販售這款主打舒適穿著的復健靴,其功能性受到40歲以上的家庭主婦親睞,包辦了馬汀鞋頭十年的八成業績。直到1959年,兩人希望能拓展國外市場,於是在國外雜誌上刊登了馬汀鞋的廣告,也因此被英國著名皮靴製鞋商Griggs家族的第三代繼承人Bill Griggs相中,並將馬汀鞋改良成如今我們熟悉的樣式。

#03:八孔馬汀鞋款正式發售
Bill Griggs調整了鞋子的外型、在靴子後跟加上一條寫著「With Bouncing Soles」(擁有彈跳鞋底)的黑底黃字布帶,並將靴子的名稱從德文「Dr. Maertens」改成英文的「Dr. Martens」。經過一番改良的馬汀鞋於1960年4月1日,經典的八孔1460鞋款造型正式發售。
#04:成為街頭次文化代表
售價兩英鎊的馬汀鞋在一開始販售時被定位為「藍領階級的功能鞋」,而主要客群也幾乎皆為郵差和工廠工人。隨著戰後經濟復甦,藍領階級收入逐漸增加,而由藍領階級主導的次文化也慢慢成熟。被稱為摩德族(Mods)的一群年輕人,穿著象徵自己的工作服、軍裝大衣、直筒牛仔褲,腳上時常套著的工作靴就是馬汀鞋,而這樣的裝扮也延續到1960末期興起的光頭黨(Skinhead),成為他們必備的裝扮之一。

#05:融入品牌基因的搖滾與龐克文化
素來以硬派、嗜血、在街頭打架的形象深植人心的光頭黨,雖然帶給了Dr. Martens一些負面形象,然而卻且為品牌注入了反叛及崇尚自由的靈魂,讓馬汀鞋從此在街頭次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而街頭興起的搖滾、龐克文化更是徹底融入Dr. Martens的品牌基因,如今,品牌在官網中寫道:「Without music, Dr. Martens would have remained a workwear boot.」(沒有了音樂,馬汀鞋就只會是一雙平凡的工作靴。)
#06:象徵叛逆、忠於自我的精神
從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越來越多龐克樂團選擇馬汀作為表演的必備單品,而受到The Clash、Sex Pistols等樂團的影響,喜愛龐克文化的年輕人也開始沈迷於馬汀的魅力,同時,Dr. Martens也不愧成為次文化的精神指標,熱衷於推廣龐克精神,愈加鞏固品牌叛逆、忠於自我的形象。

#07:第一雙馬汀鞋竟然不是黑色的?
根據前述,馬汀鞋甫推出就成為了許多藍領階級的工作鞋首選,因其包覆性強又柔軟的皮革,以及舒適的氣墊鞋底而受到喜愛。而想到工作鞋,浮出腦海的總是以黑色或深色調鞋款為主,但事實上,第一雙正式販售的馬汀鞋,是品牌經典的1460櫻桃紅馬汀。
#08:不同顏色、圖案、樣式的馬汀鞋
直到1970年代末期,Dr. Martens生產的鞋款也都是黑色和櫻桃紅,雖然穿著馬汀的年輕人會自己使用噴漆、油漆、吊飾等各種方式客製化馬汀鞋,然而生產雙色的策略一直都沒變過。到了1980年代,R. Griggs & Co.發現越來越多女性成為馬汀鞋的愛好者,到了1990年時甚至有一半的客源是女性,從那時候開始,Dr. Martens才開始生產不同顏色、圖案、樣式的馬汀鞋。

#09:一度面臨破產危機
很不幸地,年過半百的Dr. Martens在2000年左右開始面臨銷售下滑的問題,短短五年間,總營收從4.12億美元(約114億台幣)不斷下滑,在2003年時更幾乎面臨破產,銷售量甚至不到90年代平均銷售額的一半,因此Dr. Martens決定關閉所有生產線,並將生產線外移到中國和泰國等地。
#10:馬汀鞋的聯名世界
除此之外,Dr. Martens也嘗試和知名時尚品牌、設計師合作,包括英國設計師Jimmy Choo、時裝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COMME des GARCONS等等,品牌也持續改良並推出新設計,嘗試以創新的款式再次喚起人們對馬汀鞋的喜愛。幸虧自2010年開始,Dr. Martens受到亞洲市場的喜愛,特別是日本,帶動了Dr. Martens在全球的銷量快速攀升。

#11:只有這兩條馬汀鞋生產線在英國
在2004年,Dr. Martens為了延續品牌「英國製造」的形象,決定重新啟動在英國的生產線,目前在英國製造的只有MIE(Made in England)和Vintage兩條線。同時,因為堅持全手工製造,真正在英國製造的馬汀鞋只佔每年馬汀鞋的總生產量的1%,價格也是其他產地馬汀鞋的一倍以上。雖然如此,其特殊性仍受到馬汀愛好者的追捧。
#12:博物館裡的馬汀鞋
除了與時裝品牌的合作外,在60、70年代,因為龐克搖滾樂團名人而帶起的馬汀潮流同樣不可忽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英國搖滾天Elton John在1975年演出的電影《衝破黑暗谷》(Tommy)中穿的那雙高達100公分的馬汀鞋。以12孔櫻桃紅馬汀鞋作為原型的特製馬汀鞋在1988年被R. Griggs & Co.買回並在英國北安普敦博物館長期展出,象徵了品牌最標誌性的反叛和創新自我的精神。

#13:時尚圈加持的復甦浪潮
馬汀鞋的興起和復甦都受到非常多名人與時尚圈設計師加持,除了前述提及與Vivienne Westwood等名設計師合作之外,Dr. Martens在2007年和山本耀司合作的系列更是受到日本市場喜愛,加速了品牌的復甦,而與Supreme的聯名款也為Dr. Martens帶來不同的氣象。
本文由Harper's BAZAAR Taiwan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時尚藝術資訊,盡在《Harper's BAZAAR》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