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時裝週後台紀實|在王爺廟前的72位模特兒身後,秀導、化妝師、髮型師在忙些什麼?

在後台等待的模特兒則是透過電視觀看著目前彩排的情況,而在等待的過程裡可以發現,台下的他們,其實並非台上那般高冷、不食人間煙火的樣貌,同時卻也仍保有身為模特兒的專業。
「3,2,1,音樂下,鼓敲完後,八家將準備、音樂準備,影片快結束時幫我倒數。」控台上的秀導這麼說著,一旁負責音樂、影像的工作人員全都屏氣凝神,注視著即將發生些什麼的台前。
台北時裝週開幕大秀當天,午後2點的會場——南鯤鯓代天府,身為總指揮的「秀導」正帶著模特兒進行排練與走位,為傍晚即將登場的大秀做準備。而透過晚間的秀場轉播,你能得知這裡集結了7位頂尖服裝設計師與7位傳統藝師,但在時裝秀的背後,其實還有著秀導、模特兒、化妝師、髮型師、硬體技師等眾多工作人員,他們各司其職的顧及每個環節,才讓一場服裝盛宴順利呈現在眾人面前。

一場大秀裡,不可或缺的秀導工作
在我抵達會場時,除了秀導與模特兒所處的伸展台,一旁還有工讀生們在觀眾席,替每個座位貼上專屬的號碼牌,好讓賓客在傍晚抵達時能夠順利對號入座,此外,在梳化室,也有一群模特兒與妝髮師,緊鑼密鼓地進行梳化,至於後台呢?就是各品牌的設計師與dresser們正反覆確認與調整所有服裝細節。
回到伸展台,當時正逢設計師潘怡良與唐美雲歌仔戲團的彩排時間,並由秀導指揮大家該怎麼走位,諸如每一步該走多快、該跨多大步,走到哪個位置要擺Pose等都是當下要確認的事情,這也是為何我們總能在時裝秀看到模特兒節奏一致的步伐與精準的站位。

若是在彩排時退場太過凌亂,秀導就會給予每個模特兒編號,讓他們知道退場順序如何進行,而非一窩蜂的凌亂走出伸展台,而這些事情,大多都非事先討論,仰賴的全是秀導累積而來的經驗所做出的即時判斷。
在品牌的彩排結束後,接著而來的是「總彩排」,也就是讓7個品牌的共72位模特兒進行完整的走秀,不過,或許你會好奇,這72位模特兒要如何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候出場?就在這時候,側台會有一名工作人員負責聽從秀導的指令,到後台點名即將出場的品牌,後台就會有另一名工作人員,根據事先準備的模特兒資料,依序唱名請模特兒出來帳篷外準備登台。


服裝才是主角
等待中的模特兒,會有負責幫模特兒換衣服的「dresser」,依照原先備妥的定裝照,檢查服裝的每個細節是否正確,不單是領子有無翻好這麼單純,其中可能包含戒指所戴的手指是否正確;服裝是否有線頭意外跑出,甚至就連包包的提把該握在什麼位置,都有一定的講究程度。
至於帳篷內呢,則是會有設計師與助理張羅著每件服飾,並在牆上、衣桿上有做足筆記的資料,上面會有「編號」、「姓名」、「經紀公司」、「定裝照」、「服飾名稱」、「配件清單」等。其中,會寫上「經紀公司」是因為,在後台的模特兒人數實在太過龐大,所以每當要找人的時候,往往會直接找經紀公司的代表,由他負責去找自家的模特兒。



如同期末考般的總彩排
當前述準備就緒時,總彩排也就正式開始。
在總彩排開始的當下,似乎是有人還沒進入狀況,因此在影像處理的部份出了差錯,不過,所有工作人員很快就上緊發條。而我在這時走上控台位置,觀察著秀導與其他人員的互動,整個過程中,不免會有音樂下的時間點、影片播放時間點、人員站位、道具擺放位置等問題出現,而如果是能即時處理的問題,秀導便會當機立斷做決定,如果是無法在當下解決的問題,秀導就會決定等等再討論,先讓彩排順利進行。


回到後台處,除了即將上台的模特兒依序整隊,在後台等待的模特兒則是透過電視觀看著目前彩排的情況,而在等待的過程裡可以發現,台下的他們,其實並非台上那般高冷、不食人間煙火的樣貌,卻又仍保有身為模特兒的專業。
有些人偶爾會滑滑手機、拍張合照,又或是抓緊時間閉目養神,甚至還會違和的穿著網拖搭配秀服,讓長時間踩著高跟鞋的雙腳,可以得到片刻的休息。同時,由於這次是「秋冬」季度的時裝秀,所以每款秀服皆是以適合秋冬的輪廓、布料來設計,不過在將近攝氏28度的高溫下,卻不見任何一位模特兒有所怨言,他們所做的,都是盡量讓服裝保持設計師期望的完整性。



另外,在伸展台彩排的當下,其實場外也沒閒著,例如負責接待、宣導等事宜的工讀生們,就被召集起來開會,以防傍晚有任何差錯出現,而由於這次時裝秀有小提琴家林品任及鋼琴家廖培鈞的演出,所以當場內在彩排的時候,場外就有調音師傅在替剛送達的鋼琴調音,此外,也有負責拍攝秀服的攝影團隊正準備著相關器材。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以往辦在室內的開幕秀,針對這次屬於室外場地的「南鯤鯓代天府」,主辦單位也做了不少因應措施,像是前述提到拍攝秀服的部分,由於這項任務需要在攝影棚內完成,所以攝影團隊便在休息帳內搭起攝影棚,而模特兒休息室、媒體新聞中心的部分也是透過一個個帳篷搭建而成,至於秀導與技術人員所待的控台部分,則是需要搭起高於觀眾席的高台,觀看場內的一切。
總彩排結束後,模特兒們會全數回到梳化室,先是把秀服換下,開始嗑起便當補充體力,而在此時,就是屬於化妝師與髮型師的戰場了。

造型師的戰場,在便當時間之後開始
事實上,模特兒與梳化人員,在早上6點左右就得起來把妝髮搞定,總彩排結束後所做的,是讓受到日曬與流汗後的妝髮,重新回到該有的狀態。在回到梳化室的同時,化妝師統籌,先是召集所有化妝師討論等等工作的方式,諸如禁止依模特兒要求更改妝容以及彼此該如何搭配等等。
之所以禁止依模特兒要求更改妝容,是因為化妝師通常在半個月至一個月前,會先收到品牌設計師所提出的服裝風格、色彩元素,接著彼此會討論合適的妝,再後來才會接收到模特兒資料,因此,所有的妝都是與設計師討論過的定案,總體來說是因應服裝的整體性所發想出來,而非單純為了模特兒本身。

至於髮型方面,通常是最晚收到資料的。他們收到資料時,基本上已是完整的服裝、模特兒、妝髮定裝照,當天他們只要根據設計師原先提供的資料整理髮型即可,話是這麼說,但偶爾還是會有些小插曲出現,例如設計師原先想要秀髮呈現飄逸的感覺,但因為場地在戶外的關係,所謂的飄逸可能被風吹得凌亂,這種時候,髮型師與設計師就得臨場決定,究竟是要維持飄逸還是將頭髮強力塑型。
此外,髮型師也有可能碰上定裝照的模特兒原本是留A髮型,結果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模特兒突然變成B髮型的情況,這就也得考驗髮型師的應變能力。

總之在這個梳化的戰場裡,講究的是分秒必爭以及當下的判斷,就以這場開幕秀為例,模特兒有72人,但化妝師的人力是20人,髮型師則是30人,也就是說,每個工作人員都得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份內工作,就連模特兒也得邊吃便當邊整理髮型,才能如期趕上大秀開幕的時間。
所以進到梳化室後,並沒有所謂的順序存在,而是隨機性的找人進行梳化,這種情況根據梳化人員的說法就是「一個抓一個」,看到哪位模特兒還沒被化妝就找誰來化妝,看到誰還沒整理頭髮就照他來弄頭髮,直到整間梳化室裡,所以人都是「完全體」為止。
而在這個戰場裡,還有個特別人物「莊武男」,他是這次開幕秀當中與設計師周裕穎合作的傳統建築彩繪藝術家,作品遍佈台北行天宮、大龍峒保安宮等的他,也到梳化室為周裕穎的模特兒,於臉上揮灑起他的畫筆。

完成梳化後,模特兒再度著裝,前往時裝大秀的後台,也因為天色已暗,室外沒有燈照的關係,所以各個工作人員紛紛開啟手電筒照亮模特兒,為秀服、飾品、鞋子、髮型、妝容等,做登台前的最後準備,至於設計師則是會一一的向模特兒叮嚀走秀時的速度、步伐、姿態,甚至還會為模特兒加油打氣,例如設計師簡君嫄就在後台跟模特兒講說:「你走秀的時候就想像自己是孔雀!」


就這樣,台北時裝週開幕大秀,如同直播影片中的那般模樣,有著精彩的開始與順利的落幕,而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服裝盛宴,便是因為所有工作人員在你看不到的枝微末節處,有著最詳盡的準備與付出,甚至在時裝秀的尾聲,當模特兒走回後台,眾人認為時裝秀已結束的同時,其實走回後台的模特兒,屁股還沒坐熱,就得再度回到台前,且必須直挺挺的站著15分鐘,讓所有賓客捕捉眼前的畫面。
而在這畫面背後,你可以說,它就是場將近1小時的時裝秀,但同時,它也是眾多工作人員日以繼夜工作的心血結晶,甚至,它還展現著設計師的才華洋溢,以及某些程度上的決定了品牌該季度的命運。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