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炸醬麵,韓國的為什麼那麼黑?

我們都知道,炸醬麵是北方人的日常主食之一,既然韓國的炸醬麵傳自山東,那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對於許多韓國人來說,炸醬麵通常被認為是特殊場合會出現的外食,像是撞球場、畢業典禮,或是要整理行李,沒辦法備餐,只好叫外賣的搬家日。它不但與炸雞並列為外賣的兩大台柱,更與炒碼麵、糖醋排骨同登為中餐館菜單上的三大天王。
現在,在全韓國有24000家中國餐館,平均每天吃掉600萬碗炸醬麵。此外,炸醬麵還是韓國國家統計局編制的消費物價指數項目之一,其價格在1960年代是15韓元,而到了2014年,炸醬麵一碗的價格則為4500韓元(約新台幣105元),50年來上漲了300倍。由此可見,炸醬麵在韓國並非是一種短時間內快速崛起的餐點,而是經過了多年的演變。

韓國炸醬麵的歷史,要從19世紀末說起
1882年,朝鮮王朝的雲峴君(興宣大院君)發動了史稱「壬午兵變」的政變,掌握政權,不久之後即被清朝朝鮮事務大臣吳長慶平定,而大院君則被吳長慶部將袁世凱拘捕,押送天津,直到1885年才獲釋回國。
而為了加強對朝鮮的控制,李鴻章先是在1882年與韓國統理交涉通商事務衙門簽訂《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在朝鮮取得領事裁判權、海關監管權等權益。1884年又簽訂《仁川華商租界章程》,讓清朝在仁川取得1.8公頃的租界地及0.7公頃商業用地,而這個租借地,就是在仁川的善鄰洞(선린동)。
當時,為鎮壓壬午兵變的為清軍提供補給的苦力,主要來自距離不遠的山東省。於是,在山東再家常不過的的炸醬麵,開始在1890 年代,以仁川港的山東碼頭工人為主要客源,開始在韓國販售。不過,當時賣炸醬麵的都不是飯館,而是碼頭邊上掛著燒水壺的攤子。後來,隨著越來越多華僑在此定下居來,才開始出現一家家正規的中餐館。
1900年之前,仁川開港區和唐人街的各家餐廳就都已經開始銷售的炸醬麵,真正始祖是誰不得而知。不過,1908年創立的「共和春」(공화춘),後來卻被普遍視為韓國炸醬麵的發源地。共和春於1908年創建時叫做山東會館,為當時22歲的青年于希光所創,是一家提供食宿的中式餐館。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為了慶祝中華民國的誕生,方更名為共和春,意為「共和國之春」。
二戰後,華僑開辦的華人餐館,由1948年的332家,增加到1962年時的1636家, 1972年時更增加到了2454家。而當韓國於1945年去殖民化後,政府開始對中國商人實施嚴厲的制裁,禁止人民與中國進行貿易。失去經濟來源的中國人開始在韓國開中餐館謀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炸醬麵逐漸開始改變,以適應韓國人的口味。
1948年,華僑廚師王松山在共和春的廚房裡,把焦糖醬放入甜麵醬當中,開發出一種口味更為韓國人所接受的醬,稱為「春醬」(춘장),並將之命名為「獅子牌春醬」(사자표 춘장)。春醬的語源不明,但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甜麵醬「톈몐장」中文讀音「첨면장」的縮寫。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春醬為「蔥醬」(충장)的音轉,因為山東人喜歡拿大蔥蘸甜麵醬吃。

與此同時,由於韓國稻米短缺,美國當時大量供應麵粉給亞洲國家,韓國政府開始推行麵食獎勵運動之後,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炸醬麵在韓國迅速傳播。然而,1961年,韓國前總統朴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取得政權後,為了發展韓國經濟,開始實施「不歡迎華僑政策」,對華人經濟採取更為嚴厲的的限制。
196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固定價格製度」來調整經濟市場形態。由於當時華人經營的餐館的基本食材都是進口,因此因為逃漏稅的問題而遭到特別嚴厲的制裁。為維持生計,他們開始在韓國本地開設調味品工廠,開發使用韓國食材的韓式中國料理,並購買市售的韓式麵條。
以中餐館的角度來看,製作焦糖色的黑色炸醬麵由於成本較低,更受到店家的喜愛。換言之,焦糖色素的加入其實是業者為了自身利益所創造出的不必要的工序。隨著黑色春醬的流行,原來的棕色的甜麵醬就逐漸被淘汰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的韓式炸醬麵是都黑色的。
韓式炸醬麵的做法,是以先油炸過的春醬為基底,再加入切成塊狀,不斷翻炒過的高麗菜、山東大白菜、洋蔥、豬肉末、大蔥,起鍋前再以太白粉水勾芡而成。
另一方面,共和春在韓戰期間中斷營業,1970年代則迎來了鼎盛時期,被用作婚禮堂、生日派對和晚宴等活動的會場。但是隨著朴正熙限制外國人的各項政策,許多華商由於失去經濟基礎而陸續離開韓國,華僑市場迅速凍結,從而造成以他們為主要客源的高檔中餐館倒閉。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共和春還是撐到了1983年,才在其第三代的手上結束營業 。
由於共和春發祥地的建築物於2006年被註冊為近代文化遺產第246號,仁川廣域市於是在於2010年底購買了其建築物和用地,進行修繕工程,並且在於2012年4月28日,以「炸醬麵博物館」之名重新開館。2014年,炸醬麵博物館的年度參觀人數多達183,885人。
中韓炸醬麵的差異

既然韓國的炸醬麵傳自山東,那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我們都知道,炸醬麵是北方人的日常主食之一。然而,老北京炸醬麵又與山東炸醬麵有所不同。老北京炸醬麵的炸醬是混合了黃醬與甜麵醬後,用花雕酒「澥」(加水使糊狀物由稠變稀)出來的;而山東炸醬麵則只有使用甜麵醬。而中韓炸醬麵之間,則是不管在發音、使用的醬,和製作方式上,有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首先,在發音上,中國的炸醬麵的炸醬麵的「炸」要唸二聲,而不是四聲。二聲的「炸」,指的是把食物投入多量的沸油中的一種烹飪方法;而四聲的「炸」,則是用火藥或炸彈等進行爆破的意思。
韓國炸醬麵的發音,則有「자장면」(Jajangmyeon)與「짜장면」(Jjajangmyeon)兩種。而不管是前者或後者,都是來自中文炸醬麵的發音。這是因為在以前,雖然「자장면」(Jajangmyeon)理所當然地被視為炸醬麵的標準發音,但許多韓國人卻覺得叫它「짜장면」(Jjajangmyeon )更為順口,發音也更容易。
在1986年,「外語記法」制定後,韓國國立國語院將前者定為標準語言,多數作家和學者們也比較傾向於更接近原聲的前者。2011年8月31日,國立韓國研究院語言宣布將「자장면」等39個單字放入標準語言中。
至於使用的醬有哪些不同,我們已經在前文討論過了,現在我們來看看二者作法上與食用上的差異。
中國北方的炸醬麵講究四時有序,像是春天要吃不加肉丁的雞蛋素炸醬,夏天則吃小河蝦炸醬。到了牛羊正肥的秋天,吃的是牛羊肉炸醬,而冬天宰豬過年了,吃的是五花肉丁炸醬。

醬的部份,則是講究「小碗乾炸」。「小碗」的意思就是炸的量小,炸的量如果太大的話,不僅容易糊鍋,各部份更會因受熱不均勻而影響口感。而「乾炸」則是炸醬的過程完全不加一滴水,在炸醬的過程中不停地用鏟子攪和這個醬,避免巴鍋,炸到油醬分離為止。
在製作上,首先要炸蔥油,炸的「料」除了蔥段外,還包括了薑片、拍碎的大蒜、八角、桂皮和花椒。待炸出香味之後,才正式炸醬。先將五花肉肥和瘦的分別切成蒜頭大小的丁,炸的時候先下肥肉丁,等炸到略呈金黃色時再下瘦肉丁,以免做好時瘦肉的部份吃起來太柴。等肉都炸到變色之後,再倒入澥好的醬,肉與醬的比例則為1:2。
接下來要再加入蒜末和蔥末,這叫「兩頭使蒜」和「兩頭使蔥」,用來增添不同層次的香氣。至於炸完蔥油後,要先把蔥蒜撈出,是因為怕炸太久糊了。而下了肉再下蔥花的話,有著肉的包覆就不會糊掉,這稱之為「倒熗鍋」。接下來就只要用小火以鍋鏟不斷翻炒直到濃稠,醬就做好了。
除了炸醬步驟外,拌麵的先後順序也是有講究的。菜碼(拌在麵裡吃的菜)分為「明碼」、「暗碼」兩種,其中明碼就是生的,沒有先行燙過的,暗碼是必須先煮過的。
首先要在沒有擱醬的情況下,先加入暗碼,並用還冒著熱氣的白麵條將之拌勻。然後先倒油,保證麵不沾,然後再走醬,就開始拌麵。拌好之後加入醋(臘八醋最好),不僅可以去膩、開胃,還可以起到讓麵條濕潤的作用。最後才把明碼直接都下了。這時候就不需再拌麵了,因為明碼的作用就是在吃到覺得有點鹹的時候,就著沒有鹹味的明碼轉味。
而不同於中國,韓國炸醬麵則是直接將豬肉、洋蔥等配菜和春醬全在一鍋炒製而成,而且還會勾芡。也就是說,韓國炸醬麵的炸醬是「炒」出來的,而中國炸醬麵的炸醬則是「熬」出來的。
韓國炸醬的類型

#01:乾炸醬 간짜장
與一般加水或高湯的炸醬不同,乾炸醬是不加高湯炒的,所以春醬的味道很濃。因為如此,乾炸醬沒有勾芡,醬汁看起來較稀,常會搭配煎蛋食用,麵條與醬則通常分開供應。
#02:三鮮炸醬 삼선짜장
由蝦、魷魚、海參、鴨、鮑魚和足章魚等海鮮製作。三鮮指的是來自天、地、海的三種新鮮食材,所以價格是炸醬麵中最貴的,只要在菜單上看到有三鮮兩個字,價格就跳一倍。
#03:肉泥炸醬 유니짜장
這種炸醬面就是把以豬肉為主的高麗菜、洋蔥、青蔥、紅蘿蔔所有的原料都切成末所製成的,和一般的炸醬麵比起來,口感更加柔軟。
#04:肉絲炸醬 유슬짜장
將原料切割成細絲狀,與麵條一開始炒,然後放於平板上的炸醬麵。
#05:古早味炸醬 옛날짜장
醬汁較薄,裡面還有放馬鈴薯的一種炸醬。

#06:四川炸醬 사천짜장
以辣豆瓣醬取代替春醬做成的炸醬麵。
#07:拖盤炸醬 쟁반짜장
把料和炸醬炒好後,加入煮好的麵拌炒,用盤裝而不用碗裝的一種炸醬麵。
#08:火炸醬 불짜장
因此近年流行吃辛辣食物而被創造出來的炸醬麵。不但撒了辣椒粉,一些中國餐館甚至會加辣椒素使其更辣。
#09:炸醬飯 짜장밥
韓國炸醬由於不辣,甜味又重,和白飯吃起來很搭。一開始會有人把炸醬麵的醬和米飯拌在一起吃,是因為覺得吃麵剩下來的醬直接丟掉很浪費。不過和韓式拌飯比起來,炸醬飯的概念更類似於咖哩飯。通常也都會配上煎蛋一同食用。

有趣的是,在韓國,4月14日被稱為「黑色情人節」或「炸醬麵日」。
西方人發明了2月14日情人節,日本人因為商業因素發明了3月14日的白色情人節,而在韓國,2月14日和3月14日都沒有情人一起慶祝的單身者則發明了這個節日,而這一天必吃的食物,就是黑到不行的韓國炸醬麵。
參考資料
- 짜장면 – 나무위키
- 간짜장, 유니짜장, 삼선짜장, 대체 뭐가 다를까? - Naver - 네이버
- ※자장면 전성시대※ 누구에게나 있을 자장면의
- 추억속으로... [옛날티비 - 그땐 그랬지] | KBS 210920 방송
- 宋永心。《飲食中的朝鮮野史》( 알고 먹으면 더 맛있는 음식 속 조선 야사)
- 黑麻麻的韓國炸醬麵,竟然是「被剝奪的權益」換來的國民美食?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