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scars

奧斯卡紅毯直擊:透過攝影師鏡頭, 18個瞬間感受頒獎典禮現場的歡愉氣氛

13 Mar, 2023
奧斯卡紅毯直擊:透過攝影師鏡頭, 18個瞬間感受頒獎典禮現場的歡愉氣氛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隨著202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透過現場攝影師的鏡頭,看看登場的巨星們在「金毯」上的造型,同時感受頒獎典禮現場的歡愉氣氛。

文字整理:林君玶

第9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跟以往同樣在三月的杜比劇院展開,今年的星光大道設計一改以往,由紅毯改為香檳色的走道,在最佳女主角的爭奪戰——以《TÁR》入圍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和以《媽的多重宇宙》入圍的楊紫瓊,與最佳影片的猜測熱潮之下,又增添了一個話題。

這次,我們也隨著202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透過現場攝影師的鏡頭,看看登場的巨星們在「金毯」上的造型,同時感受頒獎典禮現場的歡愉氣氛:

GettyImages-1473074421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媽的多重宇宙》入圍最佳女主角的楊紫瓊
GettyImages-1473073675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媽的多重宇宙》女主角楊紫瓊與入圍女配角的許瑋倫
GettyImages-1473081274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TÁR》入圍最佳女主角的凱特布蘭琪
GettyImages-1473077727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登台演出的蕾哈娜(Rihanna)再次展現大膽時髦的「懷孕造型」
GettyImages-1473062436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現年93歲的《媽的多重宇宙》吳漢章,在紅毯現場活力十足
GettyImages-1248102317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在紅毯現場興奮不已的關繼威,在紅毯結束後奪走最佳男配角獎
GettyImages-1248105260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媽的多重宇宙》的丹丹(Daniels)雙導演,在紅毯上不斷自拍
GettyImages-1248104550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山繆傑克森也在紅毯上登場
GettyImages-1473058672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緋紅女巫伊莉莎白歐森
GettyImages-1248104335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女神卡卡的紅毯造型
GettyImages-1248104503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奈及利亞歌手Tems在紅毯上的絕美造型
GettyImages-1473049356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范冰冰也出席了奧斯卡紅毯現場
GettyImages-1473074437_(1)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愛蜜莉布朗與紅毯旁的影迷自拍
GettyImages-1473067696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英國女演員佛蘿倫絲普伊在紅毯上的造型相當可愛
GettyImages-1473064048_(1)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以《媽的多重宇宙》獲得最佳女配角的潔美李寇蒂斯
GettyImages-1248099164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頒獎者之一的卡拉迪樂芬妮
GettyImages-1473065273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頒獎者之一的演員周約翰
GettyImages-147306725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歌手藍尼克羅維茲的紅毯造型

第9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在3月13日晚間11點於台視頻道中文字幕重播。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楊士範

eld editor

每個物件都因為各種細節的差異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呈現,我們是一個在意細節的編輯團隊,想好好地說出屬於生活風格的醇厚故事。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

更多此作者文章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15 Mar, 2023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01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 電繪首選Adobe Photoshop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02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 Adobe陪你紀錄日常生活的新改變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03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