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面對疼痛的衝撞:攝影師Nan Goldin紀實電影《所有的美麗與血淚》

《所有的美麗與血淚》透過貼近且私密的訪談,集結藝術家南戈丁(Nan Goldin)珍貴的攝影作品與抗爭行動的直擊畫面,交織成一首生猛卻又靜謐的安魂詩篇。讓所有的美麗與血淚,終將化為療癒、信念、認同及永恆的愛。
文字整理:林君玶
「每當經歷傷心欲絕的事情時,我都是靠拍照活下來的。」—— 南戈丁

南戈丁(Nan Goldin),攝影師、行動主義者。1953年,她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的中產猶太家庭,11歲時面對姊姊驟逝的傷痛後選擇離家,開始了她反抗體制的放逐生活,也因社區學校老師的引介下而踏入攝影的世界。
她的作品經常與性、毒品、暴力、LGBT族群有著緊密連結,同時她也透過攝影來自我療傷和追憶。身為這世代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南戈丁藉由她坦率且深刻的個人肖像作品,徹底改變了攝影藝術。在過去的45年間,南戈丁創造了20、21世紀最不可磨滅的影像巨作。

從1970年代起,她的作品一直在探索性別的概念和「正常」的定義。透過記錄她和周遭朋友的日常生活,南戈丁讓她的社群擁有了發言權和知名度。1980年代,她如日記般的開創性群像系列照片,更成為她首本攝影集《性依賴的敘事曲》(The Ballad of Sexual Dependency)的主體。
1985年,她的作品入選紐約四大美術館之一的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雙年展。10年後的1996年,她的大型回顧展在惠特尼開幕,並於歐洲各地的美術館巡迴展出。2001年,南戈丁的第二次作品回顧展《鬼火》(Le Feu Follet)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行,並以《惡魔的遊樂場》(The Devil’s Playground)為名進行國際巡展;最近一次回顧展《這不會好好結束》(This Will Not End Well)則是2022年的秋天在斯德哥爾摩當代博物館開幕,同樣於國際間巡迴展出。

2014年,南戈丁因手腕受傷,於治療期間服用了醫囑開立的止痛藥而嚴重上癮,才發現這場災難的源頭,竟是出自與藝術產業緊密相連的薩克勒家族所屬製藥公司,他們透過主導美國鴉片類藥物氾濫而從中獲取暴利。
因此,南戈丁在經歷藥物成癮的磨難後,於2017年成立了行動團體P.A.I.N.,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羅浮宮等知名藝術場館,藉由行動藝術和她在藝術界的高度,奮勇對抗這場造成超過50萬美國人藥物成癮與身亡的慘痛傷害,並解決了毒品戰爭的危機。同時更持續倡導減害計畫、毒品除罪化和吸毒者的救生治療等議題。

美國一代私攝影巨擘、藝術家、行動主義者南戈丁(Nan Goldin),她的人生就是一場面對疼痛的衝撞。11歲時,姊姊自殺驟逝,爾後南戈丁選擇離家,開始了她反抗體制的放逐生活,同時也踏入攝影的世界。
性、毒品、暴力、酷兒、派對圍繞著她,次文化與社運意識在70年代相互擁抱,她在這之中找到歸屬。儘管作品曾受主流框架所質疑,革命性的巨作卻仍成為時代的見證。而這場疼痛的衝撞,在2014年鑿穿了一個黑洞:南戈丁因手腕受傷,於治療期間服用了醫囑開立的止痛藥而嚴重上癮,才發現這場災難的源頭,竟是出自與藝術產業緊密相連的薩克勒家族所屬藥廠,於是帶頭發起、奮勇抵抗這場造成「美國鴉片類藥物」氾濫的慘痛傷害。
《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是一部史詩般撼動人心的紀實電影,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由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第四公民》金獎導演蘿拉柏翠絲(Laura Poitras)執導,記錄國際知名藝術家南戈丁的過去與現在、傷痛和理念、創作與抗爭,極度私人卻又具政治意涵。
透過貼近且私密的訪談,集結南戈丁珍貴的攝影作品與抗爭行動的直擊畫面,交織成一首生猛卻又靜謐的安魂詩篇。回望那些離別和死亡為她留下來的印記:讓所有的美麗與血淚,終將化為療癒、信念、認同及永恆的愛。

蘿拉柏翠絲(Laura Poitras)是美國知名電影紀錄片導演、記者與藝術家。《第四公民》(Citizen Four)是她的「911三部曲」最終章,一舉奪下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也榮獲了英國奧斯卡、獨立精神獎、美國導演協會獎、哥譚獎等各大重要電影獎項。三部曲的第一部《伊拉克,我的祖國》(My Country, My Country)講述美國佔領伊拉克的故事,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第二部《誓言》聚焦位於古巴的美國占領區關塔那摩軍事監獄和「反恐戰爭」的故事,獲得兩項艾美獎提名。
蘿拉柏翠絲曾先後於耶魯與杜克大學任教,她的電影在世界各大影展都廣受好評。她與《衛報》和《華盛頓郵報》合作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稜鏡計劃」(PRISM)的監控醜聞報導,即是《第四公民》所拍攝的知名「史諾登洩密事件」,獲得了2014年普立茲公共服務獎。
他更是美國調查新聞網站「The Intercept」、非營利組織「First Look Media」和專注於紀錄片的製片公司「Field of Vision」的聯合創始人,資助並製作超過100多部紀錄片,其中包含5部獲奧斯卡提名電影。同時她也是麥克阿瑟「天才獎」和皮博迪獎得主。
《所有的美麗與血淚》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
★ 2023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片提名
★ 2022 威尼斯影展 最高榮譽金獅獎
★ 2023 英國奧斯卡 最佳紀錄片提名
★ 2023 美國獨立精神獎 最佳紀錄片提名
★ 2022 紐約影展 焦點注目影片
★ 紐約 / 洛杉磯 / 倫敦 / 多倫多 /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全制霸 最佳紀錄片
2022|美國|DCP|122分鐘|紀錄片|彩色|輔15級
上映日期:2023年3月10日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古家萱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