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名模」一詞由她首創:資深時尚記者Hilary Alexander辭世,享壽77歲

知名英國時尚編輯Suzy Menkes表示:「一手拿著雪茄,另一手拿著酒杯,Hilary Alexander是名敏銳、高水準的時尚報導者,在77歲時,她持續高度支持時尚,尤其是年輕新銳,她總是對他們敞開雙臂。」
資深時尚記者、前《每日電訊報》時尚總監Hilary Alexander於2月5日——她的生日當天因病辭世,享壽77歲。
曾於1996年至2005年在《每日電訊報》擔任時尚副主編,與Hilary Alexander共事超過20年之久的自由時尚撰稿人暨造型師Julia Robson表示,她是第一個發明「超級名模」(supermodel)一詞的人。「Hilary,一個自認是工作狂的人,她這一生都專注在自己的專業上。」
出生於紐西蘭的Hilary Alexander,曾先後在澳洲、香港擔任新聞記者的工作,她在1982年搬到英國倫敦,並於1985年進入《每日電訊報》,負責女性的內容版面。這份工作一做就是26年,她在2003年成為該刊的時尚總監。
2011年,Hilary Alexander從《每日電訊報》退休,同年也獲頒CFDA Eugenia Sheppard媒體獎。當年頒發這個獎項的設計師Michael Kors在自己的IG稱她為「一名卓越的記者」,並表示,「她直覺敏銳,非常聰明,而且十分好奇,她熱愛時尚和時尚背後的故事,且總是充滿幽默感。」
Hilary Alexander也曾在1997年和2003年獲頒英國時尚獎的年度記者獎,2013年時,更因她對時尚新聞的貢獻,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與OBE大英帝國官佐勳章。之後,她也擔任了畢業生時尚基金會(Graduate Fashion Foundation)的總裁,以及英國雜誌《Hello Fashion》的編輯顧問。
設計師Zandra Rhodes形容Hilary Alexander是「熱情和勤奮工作的縮影,我很自豪能成為她的朋友,她從不放棄,即使在時尚還不像現在如此被重視的時候,她努力讓時尚成為主流,並在報紙上發表。」Zandra Rhodes在Instagram上寫道:「她改變了我們今天所知的時尚新聞的面貌,她了解基礎和文化參考,是知識的明燈,聰明、風趣、善良,我們永遠無法填補她留下的空缺。」
畢業生時尚基金會主席Douglas MacLennan表示,「即將畢業的時尚科系學生讓她著迷,他們的創新和想像力讓她不斷回到這裡,直到最後,畢業生在她心中還是最重要的。儘管一盞時尚明燈現已悲傷地熄滅,但Hilary的熱情將會持續留存在基金會和其受託人的工作和記憶中。」
英國時尚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執行長Caroline Rush表示,「Hilary有無窮的能量和熱情去尋找新奇和意想不到的事物,透過專業的參考資料,用她的文字描繪圖片,她毫不倦怠地支持設計師,講述他們的故事,將他們的系列變得栩栩如生。」
知名英國時尚編輯Suzy Menkes表示,「一手拿著雪茄,另一手拿著酒杯,Hilary Alexander在上週去世前,仍是名敏銳、高水準的時尚報導者,在77歲時,她持續高度支持時尚,尤其是年輕新銳,她總是對他們敞開雙臂。」
本文經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授權刊登,
原文發表於此:〈「超級名模」一詞由她首創?資深時尚記者Hilary Alexander辭世,享壽77歲〉
同場加映
- 「待在公司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喔。」我在《POPEYE》編輯部工作學到的事情
- 繁華攏是夢?Vogue前時尚總監:「時尚雜誌只是在說服人們買不需要的東西」
- 寫回憶錄被絕交?時尚界第一位黑人編輯:「這是一封寫給安娜溫圖的情書」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