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 Like dance

globe誕生秘話:你或許不知道,這個小室哲哉一手打造的樂團,原先要取名為ORANGE

15 Feb, 2023
globe誕生秘話:你或許不知道,這個小室哲哉一手打造的樂團,原先要取名為ORANGE Photo Credit:avex

當時的小室哲哉並不只是單單想做一組山寨版男女電音舞曲團而已,他的野心更大,單從團名就看得出來。這個未來將由KEIKO擔任主唱、馬克擔任DJ與饒舌部份的二人團,名為ORANGE。

1996年日本歌壇最紅的名字,當然是安室奈美惠:3月、6月、11月的三張單曲都輕輕鬆鬆破百萬,7月的第二張專輯也快速突破300萬的銷量,而她還沒有20歲呢;前一年才出道就獲得年度新人獎的華原朋美,1996年3月推出了新單曲《I'm Proud》,立刻銷量又衝破百萬,而她出道還不到半年……在這兩位女孩背後,都有小室哲哉的身影。

事實上,1996年的每一週單曲前十名銷量榜上,幾乎都有一首小室哲哉製作的曲子。「小室家族」成為日本樂壇的真正霸權,那個被年輕唱片公司老闆黜臭只賣得出15個橡皮擦的音樂製作人,如今強勢回歸。但是,對小室而言,這些成功可能都比不上另一件事重要:他傾注心血、並且親自加入的新樂團globe,在1996年獲得了關鍵性的成功。

幾個月前的1995年8月,小室王朝的第二章開幕了:小室哲哉、馬克潘瑟(Marc Panther)、KEIKO所組成的新樂團globe出道了,推出了第一首單曲《Feel Like dance》。對業界人士而言,globe是小室一年多以來進行大量音樂實驗的心血結晶。不管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還是期望小室能在TM Network之後再起風雲,《Feel Like dance》都因此倍受注目,100萬銷量變成了這首歌面前的門檻。

而出乎意料的是,《Feel Like dance》最終「只」賣了96萬張,這多少為焦慮的小室又添上了一份心理壓力……儘管對於幾乎是素人的馬克與KEIKO而言,初張單曲竟然有96萬人願意掏荷包支持,這已經是值得驕傲一生的大成就了。

但話又說回來,globe確實是極富野心的團體,它初登場的小小挫敗,並非因為這個三分之二成員都是半素人的團體,表演太過生澀。反過來說,是因為小室灌注在globe的野心實在太巨大,讓這個前衛電音樂團,稍稍比1995年的日本市場走得更前面一點所致。

原本不是這樣的,小室對globe的原始計畫並沒有那麼巨大,他只是單純想打造一個「無限二人組」(2 Unlimited)日本版而已。這個1991年誕生的荷蘭二人電音舞曲團,由一位男DJ與一位女主唱組成,在短短5年內推出了16首暢銷金曲,獲得了全球唱片銷售佳績,甚至連日本市場都很歡迎他們。90年代初始的日本正陷入了新的歐陸舞曲風潮,各大舞廳都聽得到無限二人組的動感樂音。

Screen_Shot_2023-02-14_at_15_26_37
Photo Credit:Avex

對小室而言,無限二人組是一個全新的目標,正如他製作了TRF,並且創辦了「EURO GROOVE」選秀活動,想要挖掘能「逆輸入」日風歐陸舞曲到全球市場的人才,那麼,如果這個比利時/荷蘭的音樂組合都能風靡全球,那為什麼日本做不到?

1994年6月,avex邀請無限二人組到日本參加演唱會,坐在台下的小室野心勃勃地瞪著他們,他身邊的馬克還摸不著頭腦,突然……小室指著台上無限二人組的雷斯林加德(Ray Slijngaard),並在馬克耳邊悄悄地說著,「注意看,好好學……我要你跟他一樣……我要組一個跟他們一樣的團」。

但是小室並不只是單單想做一組山寨版男女電音舞曲團而已,他的野心更大,單從團名就看得出來。這個未來將由KEIKO(在福岡選秀會上被看中,已經請來東京試唱demo帶的山田桂子)擔任主唱、馬克擔任DJ與饒舌部份的二人團,名為ORANGE。

為什麼會叫做ORANGE(橘子)呢?都是史蒂夫賈伯斯與披頭四的錯:賈伯斯創辦了「蘋果電腦」、而披頭四的唱片公司名為「蘋果」。對小室而言,蘋果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水果,而是最前端改革創意的象徵……所以,他也要挑一顆水果,期望它能成為第二顆蘋果……橘子聽起來很不錯吧?

你是不是也不自覺地噗哧了一聲?沒人能夠懷疑小室哲哉尋找新聲音的決心與衝勁,但是,能夠體現這種野心的新團體,形式抄襲自無限二人組、連團名都要沾蘋果電腦的光。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似乎都只會令人對小室哲哉的決心打點折扣。ORANGE好像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瓶裝舊酒」……而且靜下心來想想,小室哲哉前幾年製作的舞曲團「TRF」,同樣也有負責饒舌的男DJ KOO,會飆高音的女主唱YU-KI……小室的ORANGE不只是抄無限二人組,基本上,似乎只是TRF的縮編版本而已……而且還少了很會跳舞的SAM跟CHIHARU呢。

說真的,這種男女歌舞團在90年代真是多到氾濫,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無限二人組」:義大利有唱紅《U Got 2 Know》的「Cappella」;德國有唱紅《Come and Get Your Love》的一男二女電音團「Real McCoy」……現在,一向自詡為音樂先鋒的小室,還要再推出一個連名字都山寨的ORANGE,實在是多此一舉。小室哲哉自己打住了ORANGE的計畫,他決定走得更前面一點:

「原本的(ORANGE)計畫對當時來說,概念並不算新。對我來說,我需要在TRF之後的這個時機點,為avex再推出更新、更有趣的新團體,我是有這樣的使命感的。就概念上來說,我不是要再做一個像TRF那樣,每個成員都資歷深厚的團體,而是要從零打造一個全新的團體。所以globe裡雖然馬克與KEIKO都是新人,但是,我希望globe是一個能夠反應當下時事脈動、做出像是雜誌一般豐富有趣作品的團體,是一個在音樂上能夠自由融合各種風格的團體,這是我對globe的期許。」

因為許多小室不願解釋的原因,ORANGE這個團名也用不了了——多虧馬克已經將自家牆壁全部都漆成了橘色。小室回歸初心,重新回想在乃木坂夜店舉辦「Jungle」活動的實驗精神,甚至自己直接加入這個新團體,就是要確保現在改名為globe的新團體,能夠真正唱出呼應時代、甚至超越時代的新聲音。globe不是TRF或無限二人組的山寨品,相反地,globe要與TRF、無限二人組、甚至是TM Network……與整個日本當代樂壇作戰,globe要超越所有人、包括小室哲哉自己。

當時,他仍然在製作許多小室家族成員的音樂,小室不吃飯、不睡覺、以200%的活動力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包括製作globe的出道單曲《Feel Like dance》。在1994年秋天至1995年夏天之間將近的一年裡,小室全力運轉,有點疲累就直接在錄音室打點滴,用還能自由動作的左手調整音軌,現在不是他能休息的時刻。

原本預計1995年3月出道的globe,因為小室與諧星「Downtown」的浜田雅功所組成的新團體H Jungle with t要先出道,而被延後到了8月。但這其實並不是壞事,只是為globe增加更多準備的時間,別忘了,馬克與KEIKO還是沒見過大場面的新人,當globe登上舞台,他們將瞬間面對數萬對耳朵,凝神細聽他們的表演……這會是極其巨大的壓力。

globe首先要超越自己:它不以小室家族慣有的熱舞風格見長,不會有成員在台上載歌載舞。相反地,小室要強調globe的音樂性,希望聽眾注意的是globe的音樂而不是皮相。因此globe一開始的宣傳方式,採取的是「祕密歌手」方式,類似ZARD那樣,不在大眾媒體上曝光成員的長相。

事實上,就連最重要的首張單曲《Feel Like dance》MV最初的版本裡,也只有大量電腦動畫的畫面,三位成員完全沒有現身;第三首單曲《SWEET PAIN》甚至沒有製作MV;雜誌專訪也一律沒有成員們的照片。可以說,globe早一步實踐了宇多田光的「以聲奪人」宣傳策略,並且將每上雜誌必戴墨鏡擺臭臉的TM Network宣傳策略,實行地更加徹底。

globe的歌曲也與其他小室家族的作品有很大的差別,比起總是歌頌激情與陽光的TRF、或是女孩面對成長鼓起勇氣的安室奈美惠不同,globe的歌詞更加內斂、悲傷、甚至有更多黑暗,正如同《Feel like dance》歌詞裡寫的——這首歌單看歌名,似乎應該會是一首令人開心地跳起舞來的歡樂舞曲,事實歌詞的意境卻並沒有那麼無憂無慮:

「Feel Like dance/已經不知是何時,是一段遙遠得已經幾乎遺忘的日子/不斷湧出的思念,早已變成悲慘無味的存在/男女為何總是熱衷於豐富多彩的戀愛?/只有愛,絕對無法滿足彼此/今晚讓我們低聲說愛,起身共舞吧。」

「在想哭的夜晚,一個人坐在公園長椅思念著你/黎明總是會到來/悲傷也一起到來/但這次我已經不再逃跑了。」

globe很少歌曲是純然正面的,但globe並非全新擁抱黑暗,即便像是《Feel Like dance》這樣歌詞負面的例子,它卻有一個歡欣激動的旋律。globe追求的是一種混亂的平衡,也許是悲傷的詞加上快樂的曲、也許是撕裂卻隱藏曙光的歌詞。

音樂雜誌編輯帆苅智之在分析globe時曾表示,這是globe「抓住時代脈動」的證明:1995年1月關西發生了阪神大地震、3月發生了東京地下鐵沙林事件,整個社會陷入了天災人變的極大震撼之中。也許globe想要捕捉當代社會的「不安感」,而並非只想待在戀愛歌或舞曲的安全範圍之中,唱著象牙塔中的傷春懷秋。

96萬張的銷售成績,證明日本聽眾還不太能適應globe帶來的新風。但是第二張單曲《Joy to the love (globe)》開始,狀況不同了,這首歌搭上了「TOYOTA CYNOS」的汽車廣告,KEIKO的高亢歌聲開始在家家戶戶的電視機裡傳出,globe三人穿著俐落的西裝,在紐約街頭漫步,他們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神情……《Joy to the love (globe)》一登場立刻奪下了排行榜冠軍的寶座,而一個月後的《SWEET PAIN》又再度獲得了90多萬張的銷售成績。

這前三張單曲都沒有突破百萬張的銷售門檻,但是,卻同時蓄積了整個市場的注目,globe終於在隔年1996年3月發行了第一張同名專輯。1996年,globe終於一飛沖天:元旦發行的新單曲《DEPARTURES》是全年銷售第二名、而《globe》創下了銷售高達450萬張的驚人紀錄。

globe是小室哲哉最成功的實驗,它的衝刺速度是其他對手難以企及的。globe誕生的頭四年,從1995到1999年,總共發行了高達16首單曲、4張專輯、辦過四大巨蛋演唱會、亞洲巡迴演唱會、還上了兩次紅白……甚至小室與avex之間的合作關係變質,都無法阻止globe繼續發光發熱——1997年小室脫離長年合作的avex,是他職業生涯的重大轉折。

但此一事件所投下的巨大陰影,在那時還無法察覺其全貌……小室曾說過,當他在1998年聽到宇多田光的第一首單曲《Automatic/time will tell》時,感受到「時代已經轉變了」。但是,對小室自己而言,他的時代在1997年就發生變化了。

那是另一個故事了,但對globe來說,時代是何時改變的呢?有些人會說,1999年globe最後一張單曲(第19張)《biting her nails》,是首張從未進入排行榜銷量前十名的作品,而這就是globe被時代拋下的證明;有人說,2006年的迷你專輯《new deal》,是globe的終結(globe之後沒有再發行任何原創專輯);有人說,2008年小室哲哉因版權詐欺事件遭判刑時,globe也等同被判了死刑;也有人說,2011年KEIKO罹患蜘蛛膜下出血導致嚴重腦部機能障礙時,globe就不可能復出了……當然,也許你跟馬克與KEIKO想的一樣……globe始終沒有解散,它永遠透明地待在時空的某個角落,有一天,它會再回來。

KEIKO說:「如果像是globe需要幫助的話,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幫忙,我想除了我之外,沒有其他音樂人能幫上globe,我非常樂意參加。」

而馬克說:「如果KEIKO也回來了,如果小室說了『我們一起幹吧』,因為有那麼多粉絲在等待著我們,我希望我們能一起再做一張很棒的專輯。」

28年了,經歷了許多風浪,小室哲哉還在,馬克與KEIKO也還在,安室已經引退,當年紅極一時的小室家族,勢力也不如以往,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流行歐陸舞曲與男女組合了,甚至連音樂市場發行作品的形式也改變了,avex不再是市場霸權、J-pop也不再是稱霸亞洲圈的音樂主流。

時代改變了,而這一切的一切,正如1995年那個力求突破窠臼的日本樂壇,globe是時候應該回來了,也許小室哲哉是時候再度踏上旅程,尋找年輕新世代的新聲音了。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

龍貓大王通信

龍貓大王報導你從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聞、 報導已經過時(但很有趣)的昔日事物、 報導失敗的、被嘲笑的、瘋狂的、奇怪的人們。 報導日本偶像、好萊塢動作、飛車與劫盜電影、70~90年代物

更多此作者文章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15 Mar, 2023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01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 電繪首選Adobe Photoshop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02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 Adobe陪你紀錄日常生活的新改變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03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