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 of Live

每個去Fuji Rock的日本聽團仔都能哼上幾句他的歌:忌野清志郎到底是誰?

07 Feb, 2023
每個去Fuji Rock的日本聽團仔都能哼上幾句他的歌:忌野清志郎到底是誰? Photo Credit:Universal Music Japan

這些年漸漸許多音樂傳奇凋零逝去,不少人因為當代的影視作品,才間接接觸到他們在上個世紀時,所創造出引領風潮或是說帶來衝擊傳統的音樂。如果是個想衝FUJIROCK的樂迷,或自詡是日本搖滾音樂迷,那麼這麼忌野清志郎(Imawano Kiyoshiro)名字絕對不能錯過,雖然,大多數人已經錯過了那個影響著現在的輝煌年代。

疫情間的FUJI ROCK FESTIVAL 2021,是延後舉辦的20週年紀念,唯一沒有國外樂團參加的這次,卻有著一場(並且有直播)特別策劃別具意義的「忌野清志郎 Rock ‘n’ Roll FOREVER」。

這麼說好了,當天除了壓軸之外,或許多數人都在等這場,畢竟對很多人來說,在Fuji Rock的20週年之時,這是個理所當然的致敬。問過曾經去Fuji Rock的朋友,他雖然不知道忌野清志郎,卻肯定在排隊買咖哩飯或是酒精時聽過。這場致敬演出很特別,參與的音樂人很多,在謝幕之後民眾還沒散去,看著現場螢幕上放著他生前的演出片段,配著那首名曲〈雨上がりの夜空に〉。所以,這個頭髮豎起,穿著花俏又抹藍色眼影,腳蹬尖頭靴的大叔,到底哪位?

Screen_Shot_2023-01-18_at_15_18_12
Photo Credit:Universal Music Japan

如果用「日本的大衛鮑伊」來稱呼他,或許有些人會不以為然;在網路上極少量的中文介紹,加上充滿外來語跟漢字的日文解說,坦白說,如果略懂略懂的話,其實這樣的形容並不為過。

1968年,忌野清志郎以樂團RC SUCCESSION(RCサクセション)出道,以那時的風氣而言,很叛逆,算是以後龐克為主調的搖滾樂團(並非多數印象中The Sex PistolsThe Ramones那樣的樂風),但他們不斷在嘗試新的突破,或許在一些英國樂團的偽紀錄片或紀錄片也看過類似的狀況。

對日本人而言,忌野清志郎是個「先鋒」,簡單說就是走很前面。但其實,忌野早些年時是被美國音樂影響著,而在出道後則很明顯往歐陸靠近,無論是The Beatles或Marc Bolan,以及Mick Jagger跟David Bowie(這邊都是講個人而非樂團),都帶給了他新的刺激。

忌野跟坂本龍一有著難以描述的交情,誇張點說就像是Iggy Pop跟David Bowie那樣,他們也一起組過團(後來也與細野晴臣合作)。如果用40年前的標準來看,忌野清志郎或許蠻離經叛道的,但仔細翻開忌野生前的事蹟,又可以用豐功偉業來描述。他或許不會是你抱起吉他的原因,但忌野用他的風格示範著音樂可以怎麼玩得很酷,而且不用侷限在樂風,甚至語言的框架。

Screen_Shot_2023-01-18_at_15_20_24
Photo Credit:Universal Music Japan

二戰後出生的世代,很輕易地接受了美式流行文化,並且在同中求異的尋找來自相對陌生的歐洲,所能帶來的各種刺激。包含忌野清志郎在內,還有差不多時期的摯友YMO三人,都受到來自英國的巨大衝擊,或多或少的在那些音樂中,尋找著適合自己的元素,音樂性跟視覺上都是。

只是在台灣,千禧年後的「文青潮」,把英搖跟(各種)龐克套用了很既定的形象,以至於大部分人較容易接受New Order是新浪潮,而不太喜歡後龐克。在大家習慣的二分法下,很多其實不錯的音樂,就被輕易地忽略了,直到另一個的推波再起。舉個例子,如果直接給他們聽The Blue Hearts,會覺得很鬧、很吵,但是如果從裴斗娜演的那部電影下手,反而會覺得〈Linda Linda〉還不錯。他們不喜歡從上而下的佈道,偏好自己從下再隨意向上的發現。

但是這個狀況,在日本普遍而言是不常見的,忌野的音樂對現在30歲以上的人、也就是會去Fuji Rock的族群來說,是個理所當然,更是跨越世代的共同記憶。所以在前述的紀念表演中,無論是ELLEGARDEN的細美武士、狼族(Man With A Mission)兩位主創,還有SUCHMOS的Yonce都登台了,他們並不是受到忌野全盛期時的影響,而是感念著他這些年來的突破跟改變。

音樂風格在這個年代,結合跟跨界很常見,甚至已經不太需要去理會「音樂類型」,那麼想想忌野清志郎,早就這麼在做,而且堅持到他過世。

現在透過網路及串流,可以很輕易找到很多珍貴的音源,所以如果有機會,用心去聽忌野清志郎的音樂,會很容易找到樂趣。我並非樂評,不能在音樂性上提供太多意見,忌野清志郎雖然接收許多歐美音樂的影響,但可能外語能力有限,除必要都以日文填詞及演唱(外來語不算的話),這點影響了許多日本創作人,尤其在後來有像小室哲哉那種無視文法的和式英文,或是有雙語能力的音樂人。

換個方式說,忌野清志郎將歐美日音樂一起吞下後,用自己的風格反芻,然後帶著日本流行音樂往前走下去。

日本人經常把一首很經典的歌,延伸成一部影視作品,可以算是種共同回憶的延伸,或是說再詮釋也行。忌野清志郎難道沒有嗎?當然有,在宮藤官九郎的《地獄哪有這麼High》主題曲〈TOO YOUNG TO DIE!地獄の歌地獄〉就直接把他放進歌詞,唱好唱滿。

忌野清志郎是2009年去世的,包含他接受手術跟化療後的「完全復活祭」在內,網路上其實不難找到許多影像,以及他在離世之後的紀念活動,還有許多畫質不是很好的早期演出畫面。即使非同世代或粉絲,凡去過音樂祭或熱愛邦樂的店,極可能聽過這首RC SUCCESSION的名曲,同時也很能代表Fuji Rock的〈雨上がりの夜空に〉,多數日本聽團仔都能輕易唱出口。另外,還能找到他與好友坂本龍一的合作演出,也是忌野首次以個人名字推出作品。影片中濃妝的他們,在這次現場演出時親吻舔臉,成為話題。

並不是說忌野清志郎有多重要,或是不聽會怎樣,倘若對日本流行音樂或文化有興趣的話,不妨實際用影像跟音樂來認識這位改變日本流行音樂面貌的「怪人」——尤其,忌野清志郎還有個很厲害的稱號:King of Live。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

鬼鬼 Gregory Wu

從唱片企劃到資深媒體人,發票都拿去捐因為想積陰德把造的口業彌補回去,畢竟能靠北就不往南。在垃圾話中找到燈泡跟亮點,外在形象與內在容量不一致,樣樣行卻樣樣不精,但仍可以繼續屁下去的睡前依然要看鋼彈之中年男子。

更多此作者文章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15 Mar, 2023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01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 電繪首選Adobe Photoshop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02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 Adobe陪你紀錄日常生活的新改變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03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