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不再為了取悅男性而穿搭:20世紀,以飾品解放女體的7位「珠寶設計師」

Jewelry Designers

不再為了取悅男性而穿搭:20世紀,以飾品解放女體的7位「珠寶設計師」

隨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資產階級新貴崛起,加上交通工具的革新,旅行與娛樂業蓬勃,打球和騎單車的活動大幅改變了女性衣櫃。也是在此時,不只女裝輪廓大幅改變,設計珠寶的思維也出現了翻轉。

文字:YIJEN CHIOU

當妳準備出門習慣怎麼穿搭?順手配個珠寶飾品,混戴兩三個寬窄不一的戒指或手環、左耳扣上新入手的鑽石耳骨夾,猶豫著是否要再不對稱配戴K金耳環時,可能想不到,這些再自然不過、隨意穿戴珠寶的日常,卻是歷經數百年,許多珠寶設計師勇於創新的結果。

從1932年Coco Chanel的彗星胸針,到1974年加入Tiffany&Co.的Elsa Peretti,或是當代Boucheron的Claire Choisne、執掌Dior珠寶超過20年的Victoire de Castellane,「珠寶設計師們」勇於挑戰、跳脫傳統的設計思維,喚醒當代女性意識並解放女性身體,讓穿戴珠寶成為一種隨心所欲、愉悅自己也展現個性的裝扮方式。

即便在歐美,女性在19世紀中葉前,幾乎沒有社會地位可言,就算出身豪門仍屬於家庭和男人的附庸,受教育也只為了嫁入好人家。這時期的女性配戴珠寶,是為了社交禮儀、取悅男性或展示家族的權勢地位,當時勒緊身體的束腰馬甲、裙撐與曳地長裙等繁複的服裝,讓女性手部難以伸展,連配戴珠寶首飾,如果沒僕傭協助便無法獨力完成。

隨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資產階級新貴崛起,加上交通工具的革新,旅行與娛樂業蓬勃,打球和騎單車的活動大幅改變了女性衣櫃。也是在此時,不只女裝輪廓大幅改變,設計珠寶的思維也出現了翻轉。

#01:Frédéric Boucheron|Boucheron創辦人

Frédéric_Boucheron00

Photo Credita:Wikipedia Public Domain

正是此時,Boucheron珠寶工坊裡一條劃時代的項鍊問世,這條由品牌創始人Frédéric Boucheron自1879年構思繪製的項鍊,擁有「問號」般的開放式不對稱流線、柔軟輕巧,以優雅的方式勾掛於女性頸部,無搭扣設計,只需輕輕扭動便可戴上,意味著女性終於得以自行戴上喜愛的珠寶。這是女性身體自由革命的一步。

Point d’Interrogation問號項鍊最初以品牌偏愛的常春藤為主題,1883年,俄羅斯亞歷克斯大公則贈予情人一條祖母綠鑽石孔雀翎羽問號項鍊,這些標誌性的設計都成為日後Boucheron於當代將經典重現的重要靈感。


#02:Coco ChanelChanel創辦人

GettyImages-3244482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在時尚產業中,Coco Chanel幾乎是時裝界最深刻的傳奇,她不僅以全新女性觀點改寫女裝輪廓的服裝設計師,甚至她也曾經是一位前衛大膽的珠寶設計師。1932年,由香奈兒女士親自設計的《Bijoux de Diamants》鑽石珠寶系列,首度從女性使用觀點來設計珠寶,從展演形式、珠寶設計到配戴方式,都有別於當時的高級珠寶界。

當時Coco Chanel創作出的彗星、流蘇、緞帶和羽毛等造型,強調線條和圖案之美。她以貼合身體曲線、適合和時裝搭配的時髦珠寶造型,賦予女性身體自由,並啟發自行穿戴搭配的樂趣。時隔90年,2022年Chanel更以全新《1932》頂級珠寶向這份自由創意致敬。


#03:Jeanne ToussaintCartier藝術總監

Jeanne_Toussaint_1920_by_Adolf_de_Meyer

Photo Credit:Wikipedia@Public Domain

隨裝束變化,珠寶配戴方式有了更多創意和可能,深諳箇中樂趣的女性設計師還有當時作風獨樹一幟的Cartier藝術總監Jeanne Toussaint。曾在1913年末,獲聘為Cartier手袋、配飾和藝術品部總監的Jeanne Toussaint,對女性整體造型見解透過強而有力的風格來傳遞。比如她當時留下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就是Cartier的「美洲豹」設計。

當時盛行珠寶訂製,Jeanne Toussaint的靈感繆斯也源自於上前來貴族名流,而其中最知名的莫過大膽獨特的溫莎公爵夫人(Wallis Simpson)。品味獨具且收藏許多珠寶的溫莎公爵夫人,頭部可轉動的美洲豹胸針等Cartier經典符碼,就出自於她與當時的Cartier藝術總監Jeanne Toussaint。


#04:Renée Puissant|Van Cleef & Arpels藝術總監

Screen_Shot_2023-01-02_at_10_03_07

Photo Credit:Van Cleef & Arpels

同時期,芳登廣場上還有一位珠寶世家的設計師擄獲貴婦名流的心:Van Cleef & Arpels藝術總監Renée Puissant。身為品牌創辦人Estelle Arpels與Alfred Van Cleef女兒的Renée Puissant,在1930年代後期開始研發一件與眾不同的項鍊,讓珠寶成為能在項鍊、手鍊之間自由轉換的配戴單品。

這一條靈感來自飛行夾克拉鍊的項鍊,既是高級珠寶,也是一條真實的拉鍊。中央的流蘇穗鍊如同真拉鍊可以上下拉動,從項鍊轉換為手鍊配戴,讓珠寶自在遊走于頸畔腕間。到現在,Zip項鍊都是Van Cleef & Arpels最頂級的珠寶工藝作品之一,並且每年僅有極少量的Zip項鍊現身。


#05:Elsa PerettiTiffany & Co.合作設計師

Elsa_Peretti_Tiffany

Photo Credit:VecaLovass,來源:Wikipedia CC BY SA 4.0

1974年加入Tiffany & Co.的Elsa Peretti也透過珠寶闡述女性身段可以柔美又剛強的魅力,如以人骨為靈感的Bone Cuff手鐲,甚至成為《神力女超人1984》電影主角展現力與美的象徵。Peretti對材質的運用也是革命性的,此前,業界所謂的「珠寶」必然要鑲嵌鑽石、寶石或使用貴金屬,她卻獨鍾純銀,將銀質首飾升級至能展露個人風格的珠寶。

而以細鍊串起小鑽石的Diamonds by the Yard項鍊,改變當時鑽石在女性日常時尚中的角色:不必是明星貴婦,也不需要出席紅毯盛會,透過Elsa Peretti的設計,鑽石成為80年代積極投入職場、渴望表達自我的女性也能負擔得起的奢侈品。


#06:Victoire de Castellane|Dior珠寶創意總監

GettyImages-1265469434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

當代高級珠寶界中,不可不提的設計師Victoire de Castellane,她在1999年進入Dior,開創了當時還並不存在的Dior珠寶,並且至今執掌了Dior珠寶超過20年。身為歐洲貴族後裔的她,對於珠寶的看待方式更是信手捻來,自在揮灑。

Victoire de Castellane不僅挑戰傳統,曾在高級珠寶上融入彩漆,試圖打破傳統疆界;也曾以跨指戒、掌中手鐲等與眾不同的配戴形式創造身體上珠寶勾勒出的趣味輪廓。在2022年她所操刀的Dior Print高級珠寶系列上,她則是將高級訂製服概念注入其中,一條有如寶石緞帶靈動交織的項鍊,就像是服裝的一部分,在女性身上勾勒出自由生動的筆觸。


#07:Claire Choisne|Boucheron創意總監

珠寶一樣貼近女性的身體,但早已不僅是外表的裝飾,更是一種內在自信和個性的延伸,甚至在珠寶設計師的創新下,增添更多互動關係。Boucheron現任創意總監Claire Choisne就深諳當代女性喜愛看似簡單但卻與眾不同的微妙心理,將身體與珠寶的互動關係交由配戴者決定。

比如她曾創作模糊了珠寶與時裝界線的Cape de Lumière璀璨披肩,以黃K金細絲揉捻成鍊條作為披肩上的織紋,營造合身柔軟的服飾效果,能隨配戴者舉止開展。她也曾發想出備受歡迎、啟發自音源線的Jack系列,借鑑科技產品插接原理的金質弧線造型,以充滿玩興的手法串接,可以是單圈或多圈手鍊或項鍊、髮飾或腰鍊。

近年高級珠寶益發強調轉換式設計或不對稱的疊戴混搭,多元創意的配戴方式,玩轉珠寶與身體不同部位的關係,流露隨心所欲的自由態度,而新吹起的耳骨夾、耳扣或耳掛式耳環風潮,似乎又開啟珠寶與身體另一種對話,即便沒有耳洞也能享受其中。

本文由Harper's BAZAAR Taiwan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時尚藝術資訊,盡在《Harper's BAZAAR》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陳仲廷
核稿編輯:林君玶

Harper's BAZAAR avatar

Harper's BAZAAR

有了BAZAAR,才有時尚! 1867年,全球時尚雜誌始祖Harper's BAZAAR,在美誕生。 是孕育偉大時尚設計師、藝術家的搖籃,流行界巨擘的推手,當代藝術化育的搖籃。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