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為一個不是那麼上進的倫敦留學生,我大多數時間都是抱著論文、躺在圖書館舒服的沙發上滾來滾去就是了。
以美觀為標準棲居圖書館乍看膚淺,但作為留學生我們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載浮載沉於圖書館。被知識轟炸殆盡之際,還是想換個環境振奮心情,而倫敦就有這麼幾個美麗的知識寶庫,供我們一解心靈愁苦。
#01:國家藝術圖書館 National Art Library

Photo Credit:National Art Library
國家藝術圖書館是隱藏在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內的藝術主題圖書館。當我第一次站在門外偷窺時簡直是鄉巴佬進城,張開嘴傻傻驚嘆也太美了吧,在這裡唸書我心臟還不跳到暴斃嗎?對,不只是裝潢,他們光收藏就打算讓所有觀眾興奮暴斃。
作為英國最大的藝術與設計書籍資料庫,國家藝術圖書館有些藏書根本就是藝術品來著,還有動輒破百年歷史的手稿、印刷品和藝術品,也有提供借閱微縮相片或是複製品供讀者調閱,以及完整的V&A館舍歷史文件,根本是藝術家的靈感寶庫、藝術史學者的天堂。
更棒的是,國家藝術圖書館完全不需付費,雖然在疫情後縮減為每週僅開放三天,仍然不減它的偉大。進入殿堂前,你必須遵守那森嚴的規則,拍照謹慎、即便那古典的桌子再怎麼性感、綠色的壁紙再怎麼誘人,也不能隨意擺拍影響他人,你只被允許攜帶一個透明塑膠袋,裝著所有必備物品,在知識的殿堂裡人們優雅、挺直背小心翼翼對待所有藝術珍寶。
#02:倫敦圖書館 London Library

Photo Credit:The London Library
由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 於1814年創立,彼時,卡萊爾對於還沒從大英博物館分家的大英圖書館抱怨連連,他說該處位置被打呼和瞌睡蟲佔據、分類不清不楚、書又不能借出來,對使用者來說一點也不友善。
於是,卡萊爾決定自己創立一個獨立於公家機構運營的會員制圖書館解救蒼生,乍看狂妄,但包含迪更斯(Dickens)、T.S.艾略特(T.S. Eliot)、謀殺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都陸續成為圖書館會員甚至贊助者,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倫敦的跨世紀文豪俱樂部。

Photo Credit:The London Library
如今位於聖詹姆士廣場的倫敦圖書館,有超過100萬冊的收藏,每年仍陸續增加,其中還有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的《九十五條論綱》初版等珍品。私人圖書館要維持如此尺度的確艱難,1957年倫敦圖書館因稅務問題差點面臨關閉,忠實粉絲號召舉辦慈善拍賣會,包含邱吉爾和已故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紛紛響應,終於沒有讓這個傳奇性的圖書館關閉。
如今奮力求生的倫敦圖書館,訂下每年高達500英鎊以上的會費基準,如果只是想參觀體驗文化的氣息,也有以天計算的臨時通行證。付錢吧,然後在書本堆疊而出的迷宮尋找出路,或者找塊面窗的小角落,如同大師般構築起前所未有的世界。
#03:惠康圖書館 Wellcome Library

Photo Credit:Elanor Wang
惠康圖書館是那種,發現後會在心底猶豫要不要在社群上大張旗鼓的秘密基地。
該圖書館隱藏在惠康收藏館(Wellcome Collection),奠基在惠康集團的Sir Henry Wellcome創辦人的收藏之上,旨在提供觀眾探索醫學、生活和藝術之間聯繫。同樣是私人圖書館,擁有財團支持的惠康圖書館倒是大方許多,不需要參觀費,人人都能隨意地徜徉知識與美麗的大海,以及柔軟的地毯和明晃晃頭燈。
圖書館的收藏也以健康與醫療史的書籍為主,雖然無法以量取勝,但他們持有的18-19世紀英國公私立精神病院的營運、病歷等一手資料仍讓人驚嘆,而近年更高價收購18世紀晚期的妓院芳名錄《柯芬園女士名單》,以及詩人伊迪絲西特韋爾(Edith Sitwell)親自編製的中世紀醫學年鑑,內涵曆書、占星圖和醫學紀錄,該書比手掌還小,但蘊含的知識比海還深。
而作為一名藝術史學徒,我怎能不沈迷於館內收藏的公共衛生宣導海報、煉金術捲軸的複製品,甚至還有古埃及醫療處方。圖書館也誠摯歡迎各方藝術家與設計師前來尋找設計素材和靈感,還擺設軟綿綿沙發和懶骨頭,供我們體力耗盡時倒下來休息。
#04:理事會大廈圖書館 Senate House Library

Photo Credit:Senate House Library
理事會大廈圖書館,是倫敦大學聯盟的學生們才知道的據點。
1930年代建起的雪白大樓,曾經是倫敦城中僅次於聖保羅大教堂第二高的摩天大廈,亦曾作為二戰期間情報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根據地。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太太正是在此工作,也讓作家以此為靈感創作《1984》書中的真理部。
此外,該圖書館亦作為倫敦大學聯盟的核心圖書館,更掌握該大學聯盟的重要檔案庫,亦是西歐古文字學手稿的重要收藏地,然而作為一個不是那麼上進的學生,我大多數時間都抱著論文躺在舒服的沙發上滾來滾去就是了。

Photo Credit:Senate House Library
雖然理事會大廈圖書館並不對大眾開放,然而我們肯定都透過電影熟知這棟大樓,好比說,無論《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的高譚市法院或是《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的宴會廳都曾於此主辦。浩浩蕩蕩又作派優雅可是理事會大廈給人的印象,在這邊念書往往也多了那麼點氣勢。
#05: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 SOAS Library

Photo Credit:SOAS Library
選擇這間圖書館完全是作為校友的私心,但老實說在這古典氣息的圖書館推薦名單中,我們的確也需要一個粗獷野獸派混凝土風格的圖書館來換口味。
對現代建築愛好者如我來說,母校的圖書館真是性感極了,由南岸皇家歌劇院建築師兼倫敦野獸派建築代表人物丹尼斯拉斯頓(Denys Lasdun)所設計,SOAS圖書館從厚實堅決抵抗外敵的混凝土牆壁、到一層層書架圍繞著往上升起的建築風格,站在高處俯瞰彷彿凝視著蘇聯時代建築攝影集,冷冽又規整的讓人心動。

Photo Credit:Elanor Wang
更別提該圖書館作為前大英帝國殖民官養成學校,有著優質的非洲、亞洲和中東研究收藏,無論大英帝國殖民時期的官員、傳教士、人類學家一手往來報告與信件外,甚至還有來自殖民期間跨國公司的帳戶,海關資料和會議紀錄,以及殖民地解放陣線等資料。
學校圖書館最棒的無非是彼此間心照不宣的默契,總是知道哪區是哪個系的寶庫、哪個死黨愛坐在哪個角落打瞌睡,或者好友的各自出沒時段大約為何,念完書直下酒吧痛快暢飲,方為學校圖書館最美好的記憶。若想體驗,也可以提出圖書館參觀或是學術調閱申請,沾染一下青春的餘光。
同場加映
- 倫敦博物館以高規格保全展出的不是藝術品,而是Fatberg——超大型下水道廢物
- 從泰晤士河的成分看來,倫敦真不愧是從下單到取得古柯鹼比披薩還快的城市
- 大英博物館其實是個色色的地方?走進神秘的禁忌收藏室——Secretum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