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yles

時裝迷字典|除了席捲社群的Gorpcore外,還有哪些以「Core」為名的新興美學風格?

01 Aug, 2022
時裝迷字典|除了席捲社群的Gorpcore外,還有哪些以「Core」為名的新興美學風格? Photo Credit:HYPEBEAST

進入2020年代後,社交媒體上迅速分化出大量形色各異的青年文化。今番,我們便為各位盤點這些以「Core」為名的美學風格。

文字:LonLeaf

一群出生於千禧年前後、裝扮十足性格的青少年正聚精會神地盯著手機螢幕,隨著他們的指尖在TikT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快速滑動,帶著「Archive」、「Dark Academia」等標籤的圖片瀑布流映入眼簾。其中,「Gorpcore」是最為熱門的關鍵詞之一,這種脫胎於戶外生活方式的時尚風格,正在時下潮流趨勢中大行其道。

看到「-core」這個詞根,不禁讓人想起曾在2010年代初期盛行一時的「Normcore」。作為Core系鼻祖,這個「Normal+Hardcore」的組合詞,首次於2008年的連載網路漫畫《Templar, Arizona》中。後於趨勢預測機構K-Hole在2013年發佈的報告《Youth Mode: A Report on Freedom》中所使用,形容當時區別於過往力求個性的次文化,樂於穿著簡約、融入群體的生活態度。

2014年《紐約雜誌》一篇名為〈Normcore: Fashion for Those Who Realize They’re One in 7 Billion〉的報導讓這個詞迅速傳播開來,適逢反時尚的簡約大潮來襲,媒體開始大肆使用該詞指代中性簡約的穿搭風格,於是Normcore逐漸演變成「Effortless Chic」(毫不費力的時尚)的代名詞。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可能會有人好奇,為什麼這些美學名稱以「-core」結尾?據說這是源於上世紀龐克音樂的Hardcore運動,此後詞根「-core」出現在諸如「Doomcore」、「Horrorcore」、「Darkcore」等音樂分支的名稱上,代表了以前綴名詞為內核。

這種「-core」的命名方式彰顯了群體對所信奉文化的忠誠度,如今這些發源自不限於音樂、小說、電影、生活方式的視覺風格,以「Core」為名,意味著其不是單一的穿搭風格,而是象徵了涵蓋獨特愛好、習性、理念的次文化群體。

時過境遷,個性異化再度成為主流。在這個極度個人主義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專屬於自己審美喜好的群體。進入2020年代後,社交媒體上迅速分化出大量形色各異的青年文化。今番,我們便為各位盤點這些以「Core」為名的美學風格。

#01:Gorpcore

Gorpcore一詞最先誕生於2017年,在時尚網站《The Cut》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被首次提出。其中「Gorp」為「Good Ol’ Raisins and Peanuts」的縮寫,指徒步旅行中用於補充熱量的包含花生和葡萄乾的混合乾果。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Gorpcore不是單純的「戶外」,其在功能性與造型感之間的界限非常微妙。你可以穿著一身來自 Arc’teryxThe North Face等品牌的最新戶外產品,也可以選擇來自上世紀的中古Stone IslandPatagoniaNike ACG。 

從外觀上來區分,不同於以Cyberpunk為底色的「機能」, Gorpcore的色彩搭配更為隨性多元,湖藍、翠綠、亮橙等傳統戶外裝備常見的鮮艷配色皆可融入,版型選擇也相對Oversized。

Gorpcore愛好者熱衷於搜尋上世紀80年代至2000年初期的先鋒戶外裝備,比如Massimo Osti時期的Stone Island、C.P. Company,未被收購前的Oakley。當然,Gorpcore風格穿搭並不局限於古著,如ROA Hiking、OCTI等從戶外運動中汲取靈感的新興品牌,以及活躍在社群媒體上的設計師所推出的個性化定製產品,也都在Gorpcore玩家的涉獵範疇中。

Gorpcore無疑是當下影響最廣的風格之一。它促使戶外服飾開始登上大雅之堂,Virgil Abloh穿著Arc’teryx Alpha SV衝鋒衣在LV秀場謝幕;越來越多設計師借鑒戶外元素,Dior在最新一季推出大量戶外風格服飾;時裝屋紛紛與戶外廠商交好,Gucci x The North Face、Jil Sander x Arc’teryx等令人意外的聯名逐漸問世。


#02:Dadcore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Dadcore從2017至今一直是主流風格之一。Balenciaga在2018 春夏男裝發佈會上,穿著寬大廓形的Power Suit的「老爹」牽著孩子的手走過秀場。而人氣男裝設計師Kiko Kostadinov在出道早期,亦鍾愛在社群平台分享街上的老人穿搭,從中汲取靈感的設計也常被打趣為「老頭遛鳥」。

之所以被稱為「老爹風」,是因為這些流行於上世紀,隨後逐漸過時的單品,印象中多為父輩常穿,這也意味著Dadcore並沒有固定的搭配框架。釣魚馬甲、寬腿褲、夏威夷襯衫、New Balance復古跑、Oversized運動套裝、Power Suit 西裝外套,都是Dadcore的常見單品。而Gorpcore中常見的搖粒絨、衝鋒衣、登山鞋、釣魚馬甲、漁夫帽,也同樣是Dadcore的穿搭選擇之一。

Dadcore時尚最為知名的Icon莫過於Steve Jobs,其在Apple新品發佈會上幾十年如一日的搭配公式——「New Balance 99X系列跑鞋 + Issey Miyake定製黑色高領針織衫 + Levi’s 501牛仔褲」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03:Thriftcore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從「Thrift」的字面意思——「節儉」,便能大致猜到這種風格的視覺呈現。Thriftcore非常強調是在Thrift Shop(出售慈善機構募捐所得的廉價舊貨店)或Garage Sale(車庫拍賣)中用極低價格淘到舊物,因此服裝狀況、成色相比一般古著店也稍微沒那麼精緻,款式一般為Vintage Tee、肥大的空軍夾克、破壞毛衣等。

東歐雙雄Gosha RubchinskiyDemna Gvasalia的早期作品,通過Oversized、做舊、破壞等手法進行改造,反映出後蘇聯時期東歐青年生活,正好貼合Thriftcore所需的「貧困」感,因此在穿搭造型上極具參考價值。

Vetements和Balenciaga的2017秋冬系列非常相似,這些不合身、材質廉價的破舊衣物,像是剛從垃圾箱裡撿到的。Thriftcore風格挑戰了高級秀場與跳蚤市場之間的界限。


#04:Cottagecore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繼Gorpcore之後,另一美學風格Cottagecore也在近兩年走進大眾視野,尤其在女生潮流中尤為盛行。Cottage意為「小屋」,在看到社交媒體上帶有「Cottagecore」標籤的照片後,便能理解其含義。這些照片往往搭配農場、木屋、野餐、陶藝等場景和溫暖懷舊的色調,展現出愜意的田野氛圍,有點類似人們所熟悉的「田園風」。

Cottagecore讓因為疫情束縛,渴望回歸自然的人們,得以沈浸在鄉野生活的幻想之中。微微寬鬆的剪裁,純棉、亞麻等天然面料,碎花、蕾絲、草編等田園元素,覆以駝色、咖啡、燕麥、薰衣草等低飽和度的「滋養大地色」(Nourishing Earth Tones)。

這不禁讓人想到早於該風格風靡之前便在塑造類似意象的Loewe,而Jil Sander也在近幾季服裝系列中加入更為恬靜柔和的色調。近兩年爆紅的Jacquemus算是詮釋Cottagecore比較到位的品牌,本身就來自南法鄉村的設計師Simon Porte Jacquemus不僅為設計融入濃郁的田園風味,還曾將秀場直接帶至家鄉。


#05:Cryptidcore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都市傳說、超自然現象的愛好者估計在兒時都有過對「探險小隊」的幻想,而這也在近年來逐漸發展為一種美學體系——Cryptidcore。「Cryptid」指未被證實的神秘生物,屬於「神秘生物學」證明此類實體存在的偽科學分支。該詞最早出現於2014年,當時Tumblr上一名神秘生物愛好者發佈貼文描繪相關意象,如「紀念品商店中繪製當地都市傳說和怪物的周邊T恤」等。

在1970年代初期,一種新的恐怖電視節目在西方興起——主持人作為偵探,每晚帶領觀眾前往森林、下水道、凶宅等場所,探索吸血鬼、UFO等超自然現象。該類節目在當時的青少年群體中掀起一股探險風潮,一直流行至21世紀初期。

因此Cryptidcore的穿搭體系主要從1970年代至90年代的休閒服飾中汲取視覺靈感,如法蘭絨襯衫、衛衣、牛仔褲、OS條紋毛衣、Converse Chuck 70、工裝靴等顏色柔和且穿著舒適的復古單品,以及帽子、徽章、鑰匙扣等紀念品周邊作為配飾。而舊皺的帆布雙肩包內則通常裝著老式DV、Polaroid相機、指南針、手電筒、小刀等「探險裝備」。

2021年,Cryptidcore風格在TikTok上收穫超高人氣,而受眾群大多為靈異故事、老式科幻電影、外星人紀錄片的狂熱愛好者。想要嘗試Cryptidcore的讀者不妨參考各類奇幻探險類影視劇中的主角造型,如時下Netflix大熱劇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06:Kidcore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Kidcore是一種懷念90年代至00年代初兒童流行文化的美學風格。得益於TikTok和Instagram的病毒式傳播, Kidcore在2020年受到大量關注,6月至9月的短短3個月內,Etsy上該詞的搜索量就暴漲了2,439%。 此外,從JW Anderson 2022秋冬系列到Frank Ocean的珠寶品牌Homer的設計中,也可以發現Kidcore的身影。

這種審美相當於現代化詮釋童年記憶,「童趣」是最重要的特點。因此,Kidcore的造型配色多為紅、黃、藍等高飽和的原色,或粉色、紫色、淺藍以及彩虹色。從Hello Kitty、芝麻街、天線寶寶等螢幕形象、孩之寶的玩具到村上隆那些充滿童趣的作品,皆可成為Kidcore主題的一部分。

此外,貼紙、緊身衣、扎染T恤、卡通印花、牛仔背帶褲、及膝高的條紋襪、Crocs橡膠鞋、毛絨玩具、糖果或寶石形狀配飾、亮色假髮等是比較顯著的造型特徵。


#07:Goblincore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森林自然生態中的青蛙、蝸牛、蘑菇、苔蘚、沼澤、岩石等,通常會被人們認為「醜陋噁心」,但近年一股從中汲取靈感的美學風潮開始席捲全球。「Goblin」是西方傳說中有著暗綠色皮膚的地精,顧名思義,Goblincore也就是與自然和奇幻有關的審美體系。

自2020年聲名鵲起以來,Goblincore逐漸受到大眾關注,尤其在LGBTQ+社群中頗受歡迎。2021年Etsy上的「Goblincore」的搜索量暴漲652%,Instagram於2022年的趨勢報告中更是吹捧其為值得關注的時尚事件之一。目前,該標籤在TikTok上的瀏覽量已經超過11億,而在Reddit上的「r/goblincore」版塊更積累超過45000名會員。

Goblincore造型中通常會出現上文提及的那些意象圖案,配色也多為深綠、淺棕等大地色系,而質感上則追求破舊骯臟的古著味道。像二手的復古針織套頭衫和工裝褲,便是Goblincore造型的絕佳單品。在Instagram上擁有7.8萬粉絲的Goblincore美學KOL Ana Arrant表示,「我在搭配衣服時,偶爾會試著想想一棵樹會穿什麼。」

雖未被主流時尚所接受,但已能從不少品牌近年設計中可以窺得類似視覺風格。想要搭配Goblincore氛圍造型,可以從JetPack Hom(m)eSTORY mfg.等融合自然、古著元素的設計師品牌中尋找適配單品。同時,Goblincore也與其他「Core」有相通之處,比如@organiclab.zip等分享Gorpcore美學的帳號,偶爾會夾帶一些Goblincore意象的照片。


aesthetics-gorpcorecore-cottagecore-gobl
Photo Credit:HYPEBEAST

除了上文提到的這7種較為人氣的「-core」,近年還誕生了諸如迷戀2010初期時尚部落客風格的「Bloggercore」,注重自然環保、偏好大地色系的「Earthcore」等,目前在《Fandom》上光是以「Core」為名的美學風格就達數十種。

同時,也會發現其中不少風格視覺上十分接近,而它們確實互為「父子」關係,因為某些愛好細節分化為不同的次文化,正如Mods、Skinheads、Casuals這些流行於上世紀的次文化一般,體現著文化的延續與演化。

本文經HYPEBEAS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HYPEBEAST

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