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大英博物館給世界的藝術課》: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如何破譯的?

Rosetta Stone

《大英博物館給世界的藝術課》: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如何破譯的?

我們今天對古埃及的瞭解,都是18世紀以後考古的結果,但當時的考古學者對古埃及文明一籌莫展,因為那些挖掘出來的文物,上面所寫的複雜象形文字,沒人能看得懂。

文字:程珺

在大英博物館,參觀人數最多的地方永遠是在羅塞塔石碑這裡。這塊花崗岩石頭是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而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如果沒有這塊石碑,現在的我們絕不可能讀懂古埃及文明。

埃及雖然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它的文明並沒有延續下來,早在2500多年前,古埃及所有的本土王朝就滅亡了,它的文明也慢慢被人們遺忘,埃及最終變成了一個阿拉伯國家。我們今天對古埃及的瞭解,都是18世紀以後考古的結果,但當時的考古學者對古埃及文明一籌莫展,因為那些挖掘出來的文物,上面所寫的複雜象形文字,沒人能看得懂。

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文字之一,中國最早的甲骨文,大概還要比它晚900年,一直到商代才出現。但隨著古埃及的消亡,象形文字也一起消失了。到了18世紀,別說象形文字,和它有關聯的語系一個都找不到了,要破解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終是羅塞塔石碑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局,法國的語言學天才商博良就是根據這塊石碑上的碑文,成功破解了象形文字。這完全改變了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因為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被足足往前推進了2000多年!也讓我們得以窺見法老的世界,明白了他們為什麼要造金字塔和做木乃伊。

商博良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
6

Photo Credit:原點提供

西元前180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Ptolemy V)登基,就是他派人刻了這塊羅塞塔石碑,碑文上的內容講的是他即將頒布的一系列新政。其實石碑上刻什麼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內容用了三種不同的文字。

第一種文字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聖書體」,大家平時在博物館裡看見的古埃及文字基本上都屬於這一種。聖書體有一個缺點,就是非常難寫,所以古埃及還有一種簡化版的文字,被稱為「通俗體」,就是羅塞塔石碑上的第二種文字。聖書體和通俗體的區別相當於漢字裡的繁體字與簡體字。

至於石碑上的第三種文字,就是希臘文,因為托勒密王朝來自古希臘,所以在他們的統治時期,希臘語是通行無阻的。

羅塞塔石碑在1799年被挖掘出來,它的出現讓當時完全看不懂古埃及文的歐洲人大為興奮,因為石碑上的第三種文字是希臘文,這種文字大家還是能看懂,那麼要破解這段由希臘文對照的古埃及文應該也不難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便是商博良,也用了近20年才破解了這段碑文,因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真的是一種很奇特的文字。

既表意也表音的埃及文字
7

Photo Credit:原點提供

人類的文字系統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表意的,就像中文,一個文字表達一個意思。另外一種就是表音的,像英文,一個字母表達一個發音,好幾個字母拼在一起組成一個單詞才能表達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它是表音的,還是表意的?我想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以為那是表意的,不信你去看看象形文字裡的那些圖案:太陽、鳥、蛇等什麼都有,這文字肯定和中文走的是同一路線嘛!

商博良最初也是這麼想,但在無數次嘗試之後,他發現這是條死路,完全走不通。於是他非常大膽地猜測——象形文字這種文字很奇葩,它不但表意,或許還表音。比如「手」這個圖案符號,它代表的並不是手,而是「D」這個發音。

在一系列複雜且漫長的論證之後,商博良終於證實了自己這個想法,1822年,他終於將古埃及象形文字完全破譯,世人終於能和法老隔空對話了!

在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後,商博良還親自帶隊跑去埃及考察,他在那裡待了一年,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史料。當時的埃及早已是阿拉伯人的地盤,而他們並不十分在意古埃及文化,甚至還會破壞古文物。

商博良苦苦勸說埃及總督,告訴他這些古代文物價值無窮,即便只是發展旅遊業,也會為這個國家帶來巨額的財富。但即便如此,很多古埃及建築還是沒保住,商博良留下的記錄,也就成了這世界上唯一的相關史料。由於他在埃及那一年的生活異常艱苦,回到法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年僅42歲。

後來,埃及政府為了感謝商博良對古埃及文化所做的貢獻,特意贈送了一座方尖碑給法國,到現在它依然矗立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上。

10

Photo Credit:原點提供

拿破崙遠征埃及,奠定現代埃及學基礎

羅塞塔石碑現在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但你大概不知道,這塊石碑原本應該屬於羅浮宮,因為它是拿破崙1798年遠征埃及時,在尼羅河三角洲的奎貝堡(Fort of Qaitbey)被挖掘出來的。只不過後來英國人追拿破崙追到了埃及,佔領整個亞歷山大港,羅塞塔石碑就被英國人搶走了。

在拿破崙遠征埃及之前,歐洲人對古埃及一無所知,在當時人的認知裡,古希臘才是最早和最輝煌的古文明。但每天能快速閱讀20本書的拿破崙自然和別人不同,他意識到埃及絕不是人們所想的那麼簡單,在那裡或許有著沉睡千年的輝煌文明,所以他去遠征時,不僅帶了2萬名士兵,還帶了167名學者。

那些學者都是當時法國科學界、藝術界和工程領域的菁英,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讓無數理工科學生聞風喪膽的,「傅立葉級數」的發明者傅立葉(Fourier)先生了。那些學者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不僅僅發現了羅塞塔石碑,還蒐集了第一手的古埃及歷史文物資料,奠定了整個現代埃及學的基礎。

拿破崙遠征埃及,從軍事角度來看,他並沒有切斷英國和印度之間的通道,而且敗得相當慘。但從文化的角度去看,這可以說是拿破崙一生最大的成就,因為是他將古埃及再一次帶回到世人眼前,讓整個歐洲興起了埃及考古熱。是拿破崙讓當時的歐洲人明白:在古希臘文明誕生的幾千年前,輝煌的古埃及文明就已經存在了,人類文明的邊界也因此被大大推前。

9

Photo Credit:原點提供

相隔兩千年的交流印記 

羅塞塔石碑是冰冷的,它只不過是一塊石頭而已,但最動人的是那些隱藏在背後的人類的智慧和勇氣。所以我每次在大英博物館看見羅塞塔石碑,都會想到拿破崙和商博良,這兩位對現代埃及學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男人。

2000多年前的法老刻了這塊石碑,為的是彰顯自己的王權,他未曾想到,2000年後會有這樣兩個男人,一個會去征討他的國家,另一個會去研究他們的文字,而這一切都透過羅塞塔石碑連在一起。所以這塊石碑是相隔2000多年的人類彼此交流的印記,或許,這才是它最珍貴的地方。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大英博物館給世界的藝術課:細品一生必看的21件文明珍寶,在一個博物館思考整個世界》,原點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書籍介紹

20220413172108339220

大英博物館尋寶記
讀懂偉大博物館的背後傳奇
用21件珍寶,濃縮800萬件藏品精華

3大主題,從大英博物館思考全世界
7件作品看懂鎮館之寶
9件作品見證文明奇蹟
5件作品看見文化融合
是掠奪?是守護?是反省?
認識15位文物傳承者,帶你揭開文物神祕面紗
還原歷史真相,他們就是頂級館藏傳奇的一部分

嚴選21件珍品,講透人類文明的價值所在
更說透畫裡畫外的動人故事
一個藝術浸泡過的理科大腦
最能幫你有效率地讀懂世界頂級博物館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精選書摘 avatar

精選書摘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