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M

「這就是封面了,怎麼樣?」最任性的設計工作室——OK-RM如何獲得時尚界青睞?

Art
18 May, 2022
「這就是封面了,怎麼樣?」最任性的設計工作室——OK-RM如何獲得時尚界青睞? Photo Credit:OK-RM,HYPEBEAST提供

如今,Virgil Abloh的種種行徑終於得到理解,顯然這位藝術家在2019年發現自己罹患惡疾後,就急于歸檔自己的過往作品。

文字整理:LonLeaf

視訊採訪OK-RM當日,畫面中創始人Rory McGrath身後出現的,是工作室內擺滿過往設計項目的書架,其中不乏《Virgil Abloh: Figure of Speech》《Real Review》等為人熟知的藝術書刊。這間位於英國倫敦的設計工作室,取名自Oliver Knight和Rory McGrath兩位創始人的姓名首字母。22年前,兩人在大學期間相識,畢業後各自輾轉於不同設計工作室汲取經驗,最終在2008年共同創立了OK-RM。

除了書刊外,OK-RM還為不少時裝品牌提供視覺服務。而今年年初SANKUANZ的Branding更新,以及近期頗具話題度的Goldwin旗下實驗項目Goldwin 0的品牌視覺,也皆由OK-RM負責。

為何這間設計工作室會深受時尚單位的青睞?這一次,我們邀請到OK-RM,圍繞「與時尚單位的合作」展開對談。在採訪中,Rory McGrath除了談及與Virgil AblohMatthew Williams上官喆等設計師的合作時光外,同時也分享了關於設計邊界的實驗性探索。

《Virgil Abloh: Figures of Speech》的封面軼事

Virgil Abloh於2021年11月的猝然離世,讓人們的焦點再次回到他的個人書籍《Virgil Abloh: Figures of Speech》。這本「作品集」問世之初,許多人感到不解,為何Virgil Abloh要在職業生涯的上升期,急於為自己樹碑立傳?Virgil甚至直言這本書是他的「墓碑」,在封面寫上「1980-2019」,彷彿2019年就是他的人生終點。

如今,種種行徑終於得到理解,顯然這位藝術家在2019年發現自己罹患惡疾後,就急于歸檔自己的過往作品。隨其於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MCA)的同名個展而發行的書籍《Virgil Abloh: Figures of Speech》,對於後世解讀、緬懷Virgil Abloh的藝術遺產,無疑是非常沈重的存在。

問:Virgil Abloh個人書籍《Figure of Speech》的裝幀設計是由OK-RM負責的,可以分享合作契機嗎?

Rory McGrath:據我們所知,他對我們的作品十分感興趣,所以他向MCA提議想和我們一起設計這本為「Figure of Speech」展覽準備的書。我們接到了博物館館長的電話,得知了這項提議。雖然從未見過 Virgil,但我們一直知道這位設計師,並且有各種關聯,於是欣然答應。

問:據說Virgil Abloh是一位用手機處理大部分工作的「空中飛人」,所以你們的溝通模式是怎樣的?

Rory McGrath:WhatsApp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他來過我們在倫敦的工作室多次,我們也去了巴黎,在他的辦公室里工作過幾次。我們還在飯店房間共度了工作時光,令人驚訝的是,飯店房間倒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工作空間,能夠讓合作雙方在整個過程更加緊密。

問:這本書的封面十分獨特,是一張Virgil手握本書另一版封面的照片,可以分享一下背後故事嗎?

Rory McGrath:書籍設計的一個有趣之處在於,大多數人總是會想先看到封面,對吧?有次他來倫敦,帶了一本他設計的樣書,封面上寫了帶有雙引號的「Artwork」字樣的解釋標語,這算是他標籤式的設計語言,對吧?

當他拿著他的封面時,我順勢拍了下來,表示「這就是封面了,怎麼樣?」這倒不光是個玩笑話,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既然他不是這本書的設計師,而是這本書所討論的藝術家對象,那麼通常藝術家會作為書籍的封面形象,就像那些典型的藝術館目錄一樣。於是一個有趣的創意就此誕生。

問: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有趣的故事嗎?他在合作中有提供過什麼想法嗎?

Rory McGrath:他什麼都想要(笑),這本書就像是他的全部。和他一起合作時,我們不知道他病了,但直覺告訴我們,這本書是為了紀念他的遺產,因為他稱之為自己的「墓碑」。同時,在設計過程中,他一直強調這是一部「關於他的作品」,而非「他的作品」。因為參與者不僅僅是Virgil一人,同時還有來自MCA的策展團隊。所以這是一本「Metabook」。

與Matthew Williams的多年合作

要細究與OK-RM合作最為密切的時尚品牌,非1017 ALYX 9SM莫屬。兩家單位從2018年開始合作至今,從Logo、字體、每季Brandbook,細緻到吊牌、領標、招牌Rollercoaster Buckle過山車搭扣等零件,OK-RM為ALYX建立起完整的視覺體系。

不過,雙方的合作並不止步於傳統的「Visual Identity 視覺識別」,Showroom等空間設計以及與藝術家的聯名合作,都能窺得OK-RM的痕跡。有趣的是,正如採訪前所猜測的,ALYX於2018年宣佈更名為「1017 ALYX 9SM」,也與OK-RM有關。

問:OK-RM與1017 ALYX 9SM的合作關係由來已久,可以描述一下與Matthew Williams的合作嗎?

Rory McGrath:我們已經持續合作超過三年了,雖然近兩年因為疫情沒法經常一起工作。我們之間當然有許多故事,但關於Matthew,我首先想到的,是他融入當代文化的開放態度——在藝術、音樂和生活之間無縫銜接。而這種開放性思維,讓合作變得十分自然。這一點倒是與Virgil十分相像,可能與他們相似的文化背景有關。

問:現在的1017 ALYX 9SM在視覺層面更能體現品牌調性,這個改動是否也來自你們的提議?

Rory McGrath:對,因為這源於很實際的問題,我們沒法在中國註冊「ALYX」商標,已經有人捷足先登(笑),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命名。但問題是,我們應該換掉ALYX嗎?但這個決定並非易事,因為ALYX已經作為品牌名被人熟知,而且這是Matthew女兒的名字,對他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我們換了一個角度,能不能在這個名字的基礎上加入別的單詞,類似「ALYX Studio」或「Maison ALYX」。

最後,我們想到這個名字對他的親密性,於是問Matthew,「OK,既然這是你女兒的名字,那為什麼我們不乾脆加入更多和你有關的元素?」比如他的名字首字母「MMW」,或他的生日「1017」,後來我們在「1017 ALYX」後面又加了「9SM」,代表了「9 St. Mark’s Place」,也就是品牌在紐約起步的地址。於是這個略帶神秘感的名字便誕生了。

為上官喆完成強烈的視覺傳達

在今年年初,SANKUANZ帶來2022秋冬系列,並將其定義為「Chapter 1」,似乎在暗示對於品牌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品牌的VI系統也隨之更新,而負責設計的正是OK-RM。

問:在本季系列中,我們看到OK-RM為SANKUANZ更新了品牌視覺,請問合作的契機是?

Rory McGrath:記得當時我們立刻就被這個項目所吸引了。首先我們不受地域限制,一直以來與全球創意單位進行合作,所以與一種重要的文化建立新聯繫總是令人興奮的。所以當我們遇到SANKUANZ時,感受到其氛圍之強烈,服飾之狂野,看到如此多融合哥德龐克風格的瘋狂視覺,我們立馬就知道這會是一個非常棒的合作,我們能感受到它的潛力。

問:在該次合作過程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Rory McGrath:上官喆希望SANKUANZ作為一個國際品牌被大眾認知,我認為我們的角色,就是確保SANKUANZ與生俱來的那種特殊的能量和張力。SANKUANZ有一點街頭,但又摻入哥特和朋克,品牌的文化跨度非常大。所以我們想要創建同時展現兩大強烈要素的視覺識別:一個是非常全球化且明朗的,另一個則更像是鑒賞時尚歷史的經典系統。

與時尚單位合作的感受與建議

相比一般的設計工作室,OK-RM 與時尚單位的合作相當頻繁。除了創始人本身對時尚抱有興趣外,Rory McGrath 也透露了「喜歡與時尚打交道」的原因——基於時尚的包容性與延展性,設計師可以更「藝術地」進行創作。

不過在挑選合作對象上,OK-RM 則略顯「任性」,一般只傾向與時裝品牌的創始人或創意總監一對一合作,同時會看重項目的真實性與文化兼容性,「我們向來遵循自己的直覺,只會和能夠產生共鳴和化學反應的對象合作」。除了已經合作過的這些設計師外,Rory 也流露出對日本時裝文化的興趣,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與 COMME des GARÇONS、Yohji Yamamoto 等品牌合作。

眾所周知,時裝設計師是極具自我表達欲的群體,而這也是他們立足之本。Rory McGrath 認為在合作中,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但平面設計師應該記住自己扮演的角色,輔助時尚單位更好地傳達他們的作品,才是合作的最終目的。同時,他也建議年輕平面設計師應該學會耐心和傾聽,協同合作才能創造出足夠好的作品。

永遠不要試圖強迫項目進入某一預定模板,而應保持「共存」的態度,重新組織、建構,創造結果的可能性。

問:相比一般的設計工作室,OK-RM為什麼會與時尚單位走得比較近?相比其他項目,與這些時尚單位的合作有何不同?

Rory McGrath:總的來說,我們喜歡與時尚打交道,因為時尚的背景是非常橫向的——時尚包含身體、空間、信仰——並且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平台,可以讓你更「藝術地」進行創作。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時尚並不存在於「Social Vacuum 社會真空」中,而是由群體出於特定目的而動員和部署的。時尚是一種交流工具,而我們的工作是尋找一種方式來構建和傳播這些想法。

問:一般情況下,與時尚品牌的合作流程是?能否以過往合作中比較典型的一次經歷為例介紹一下?

Rory McGrath:每段合作都是不同的,對吧?與 Jonathan Anderson、Matthew Williams、Virgil Abloh、上官喆等設計師的合作過程令人愉悅,因為這些都是真正的一對一交流。我們傾向只和時裝品牌的創始人或創意總監合作,這不是強調「精英主義」,也不是不尊重團隊作業,我們自己也是團隊。只是問題在於,當你與品牌的外圈合作時,可能會丟失很多信息,產生很多溝通成本。

對於每個案子,我們都會針對客戶的特殊性和需求做出相應反饋,比如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中尋找交流時間。當我們和初出茅廬的設計師一起工作時,則會傾向花更多的時間與他們相處。比如,Matthew Williams,我們在項目開始時一起度過了幾天,期間我們制定了一份宣言,作為深入瞭解他的歷史、興趣、對工藝的理解的一種手段。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我們也樂在其中。

設計邊界的實驗性探索

隨著技術的迅速變革,視覺設計的邊界被不斷打破,時下更流行用「Visual Communication 視覺傳達」一詞來代替傳統的「Graphic Design 平面設計」。從與 1017 ALYX 9SM 的合作中,便可窺得 OK-RM 對於自己的定位並不局限於傳統的「平面設計」,而這也是採訪過程中,Rory McGrath一再強調的。

近期 OK-RM 在與戶外品牌Goldwin旗下實驗項目Goldwin 0的合作中,除了首次涉足影像製作,還作為策展人委託建築師、編舞家、詩人、音樂家等不同領域的創意人士共同創作。此外,OK-RM旗下的印刷工作室InOtherWords,也在進一步尋求傳統書籍設計的可能性,相繼出版了《The Archive of Dark》、《(RE)PICTURE》等藝術刊物。OK-RM對於設計邊界的實驗性探索,也在印證著視覺設計的媒介流動性。

我們更多地是從作者的角度進行工作,非常喜歡委託藝術家、詩人、編舞家和音樂家在共同的理念下協同合作,當然,也很享受涉足電影製作的過程。

問:最近你們與Goldwin 0的合作在機能愛好者中受到廣泛關注,請問為Goldwin這種大型服裝公司服務,與獨立設計師品牌有何不同?以及你們是如何將他們的需求轉化成視覺語言?內部又是如何運轉的?這次合作還有什麼特殊之處?

Rory McGrath: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是直接與Goldwin合作,而是和Goldwin的子項目,也就是「Goldwin 0」這個實驗平台。 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專注於如何建立品牌,而是保持開放、實驗性的創作模式。

我們將其定義為一個實驗項目,並建立了一個由多名跨領域創意人士組成的團隊:建築、舞蹈、詩歌、電影以及所有形式的設計。Goldwin 0提出的主要需求是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這也是吸引到我們的關鍵,相較於「需求」,它更像是一個共同目標。這也是我們目前主要專注的項目。

問:OK-RM旗下的印刷工作室InOtherWords,幫助你們完成了許多實體刊物,當初創立它的契機是?以及目前它所承擔的角色是?

Rory McGrath:InOtherWords的誕生是基於我們對於設計邊界的不斷質疑,將OK-RM的理念延伸至更廣泛的領域。不違背傳統印刷工藝的同時,承認我們時下環境所呈現的新興結構和機遇,以及挖掘設計潛力。

InOtherWords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定空間,使得我們能夠在框架一致的項目內進行書籍創作,保證了內容與質量。我們此前從事過的書籍項目中,沒有可以達到這種連貫度的。InOtherWords讓我們能夠在書籍設計上更專注於探究與創新。

Q:平時你們是如何獲取靈感的?可以分享一下讓你最受啓發的作品嗎

Rory McGrath:我們較少受到個別事物的啓發,更多是因這些事物如何相遇和融合而受到啓發——社會政治、手工藝品、社會運動、媒體形式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確實會反復參考某些固定的資料。例如,我一直反復閱讀Sol Lewitt於1967年為《Artforum》雜誌撰寫的文章《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 論觀念藝術》,對我而言,這是對觀念藝術的意義以及如何運作最為清晰的描述。

當然藝術史中也有一些著名人物是我們欣賞的,比如Pontus Hulten(瑞典藝術品收藏家兼博物館館長)、John Melin(瑞典平面設計師)、Carlo Scarpa(意大利建築師)、Yvonne Rainer(美國舞蹈家)。

最近,我沈迷於法國哲學家Gaston Bachelard的書籍《空間詩學》之中,它通過深刻的隱喻對空間進行了令人回味的啓發性探索。除了那些藝術史和文學參考,我們也會受到人際關係的啓發。我們在Goldwin 0中的角色,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從而讓我們從真切的文化交流中獲得啓發。

Q:未來OK-RM還會有哪些方面的嘗試?

Rory McGrath:通過Goldwin 0項目,OK-RM的業務範圍變得更加廣泛,我們更多地是從作者的角度進行工作,非常喜歡委託藝術家、詩人、編舞家和音樂家在共同的理念下協同合作,當然,也很享受涉足電影製作的過程。另外, 我們將繼續通過InOtherWords開發各種書籍項目,目前OK-RM有一本針對學生的書籍,旨在拓展與下一代分享知識的手段,敬請期待!

相信許多人即使沒翻閱過《Real Review》,也會對這本刊物的封面有所印象,而這也是大部分人認識OK-RM的契機。這本雜誌由倫敦建築文化機構REAL foundation於2016年發行,後來封面圖案還以T恤印花的形式出現在Junya Watanabe 2020春夏系列中。

有趣的是,主編Jack Self的名字還曾以文字編輯的身份出現在1017 ALYX 9SM的相關項目中。Rory告訴我們,最初他們因接受Jack Self採訪而相識,後者對設計和當代文化的理解讓他們印象深刻,於是隨後便邀請他加入ALYX等自身參與的項目中。

這不禁讓人想起Rory提到的,合作關係衍生出的「創意社群」,吸引不同領域的創意人士加入,從而拓展設計的邊界。對於深諳合作之道的OK-RM而言,設計是一種對話。其時常扮演「策展人」的角色,將各類資源、渠道統籌在一起,為視覺服務。

同時,OK-RM的設計非常具有辨識度,可以從過往項目中感受到其對於現代主義風格的偏好。儘管Rory McGrath表示在設計過程中他們更關注的是意圖和原則,而非美學,但也正因為他們堅信設計中的「必要性」和「目的」(現代主義的根源),最終影響了作品的視覺呈現。

本文經HYPEBEAS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潘偉至
核稿編輯:古家萱

HYPEBEAST

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創立於 2005 年的國際知名線上潮流生活資訊媒體HYPEBEAST,以街頭時裝與球鞋文化為主軸,延伸至藝術、音樂、設計等流行文化領域 。團隊橫跨歐美、日韓與中港台,憑藉獨特觸覺、極具視覺衝擊之影像, 從最新、最多元化的時尚資訊,到專題報導、造型特輯,24 小時無間斷供應,與讀者一同見證著潮流文化之發展。

更多此作者文章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Art
20 Feb, 2023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逛展配圖1
準備穿梭2222時空旅途的孩子們。
親子逛展配圖3
遺落方艙-守護最後的生機。巨型生態植物瓶,聯手花藝設計品牌《煙花蕨醒》打造。
親子逛展配圖2
穿越2122年,探索海洋環境議題,熱門的踩踏區體驗。
親子逛展配圖4
「這個食物可以吃嗎?」打開驚喜的多重宇宙便當盒,孩子們從藝術創作探索永續的知識。
親子逛展配圖5
親子共學的永續餐桌,透過內容互動與永續美學探索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親子逛展配圖6
永續的模樣由你決定!未來的主人翁正在規劃「拼」出永續的藍圖。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華山展場位置圖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觀展證書申請jpg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

行銷合作

TNL行銷是關鍵評論網集團行銷團隊的核心部門。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