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hraeum of London

沒有人知道它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在倫敦河畔,出現了一座起死回生的密特拉神廟

02 May, 2022
沒有人知道它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在倫敦河畔,出現了一座起死回生的密特拉神廟 Photo Credit:Gapfall@Wikipedia,CC BY SA4.0

本來不抱任何期待前來這個冷門景點,卻又滿懷雀躍地離去,何況這裡免費入場,僅需要動動手指預約。

1954年9月的某個星期六下午,倫敦人如往常忙著重建被德軍轟炸的城市,滿地瘡痍中,密特拉神廟的遺跡緩緩探出頭來。

屠牛者密特拉(Mithras the bull-slayer)被認為是古波斯文明的主神之一,他是契約的守護者、是光明之神、是戰神,既掌管真理與正義,亦對世間萬物賞罰分明。當亞歷山大大帝東征開啟希臘化時代後,密特拉的信仰走進士兵和商人之中,他們構築起具有高度神秘性與排他性的宗教,只允許少數被推薦的男性入教,並將宗教奧義鎖在內部不與人分享。

即便神秘兮兮,但密特拉教還是隨著羅馬軍隊的征服遍佈到歐洲各處,信徒在競技場、教堂、浴場之下鑿出洞穴舉辦神秘祭儀,火把搖曳著光照亮洞穴,男人敬奉動物鮮血。而當羅馬人沿著沃爾布魯克河(Walbrook)建造起倫敦城時,羅馬士兵Ulpius Silvanus以畢生積蓄,在河畔默默造起密特拉神廟。

我們已無從得知神廟何時傾頹毀棄,在時間的長河中,倫敦人不斷拓展城市,河畔的泥濘之地填上層層土壤,創造更多的可用之地。此時神廟便在城市的擴張下,連同周遭的羅馬建物一同被土壤和磚瓦掩埋,直到1954年。

Temple-003b
Photo Credit:london mithraeum
起死回生的密特拉神廟

遺址被發現後,時任倫敦物館館長的WF Grimes和考古學家Audrey Williams等人趕赴現場,原以為是基督教教堂,卻意外發現是羅馬時期神廟,這個消息瞬間成為英國的大頭條。新聞日日關切這個異教神祇,前來觀賞的民眾,繞著街區一圈一圈,人多到需要警察來維持秩序。

然而保險公司Legal & General對此很頭疼,他們正打算利用這塊地開發新的辦公大樓,卻殺出個神廟程咬金。由邱吉爾領軍的國會也陷入激辯,到底是城市的開發與復甦優先?還是該暫緩一切、將文物資產保存列為第一呢?最終,神廟仍舊被拆除了。

1962年,它被移到Queen Victoria Street的某個地底停車場之上展示,多年來蟬聯倫敦最讓人失望的景點。直到2010年,當彭博社(Bloomberg News)買下這塊土地,委託Norman Foster設計規劃歐洲總部時,神廟方才被納入規劃案中,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必須承認,在1950年代欠缺妥善規劃的挖掘和遷移中,曾造成遺址不可抹滅的創傷。寺廟中的雕刻在沒有適當編號和記錄下就被移動,部分羅馬時代的建材,也在1962遷址重建時受損。

walbrook_mithraeum_027
Photo Credit:mithrauem.eu
地底下七公尺的多重宇宙

雖然根據協助彭博社主持考察的Sophie Jackson表示,當時留下了許多詳細的模型和照片紀錄,但對於寺廟色彩和材質仍舊不慎清楚。因此他們也在2014年,呼籲大家以口述歷史或是底片的方式協助博物館的復刻,與此同時,人們也藉由回憶重塑那個從戰爭陰影走出、邁向蓬勃發展的年代。

2018年11月14日,倫敦密特拉神廟重新對公眾開放。

人們走入彭博社的地表大門,穿越與當代藝術家共同合作、定期更換的展廳,再駐足於一座大展牆前。牆上歷歷在目地,展示了600多件彭博大樓挖掘過程時發現的文物,包含目前可以考據到倫敦最早的商業書契(西元57年)。接著順階梯往下探至地底七公尺處,在門前稍作等待,密特拉神廟方才緩緩打開。

觀者必須屏息在黑暗中等待數秒,細微聲響窸窸窣窣地出現,燈光逐漸亮起,一個寺廟的幽魂緩緩顯現輪廓。人們赫然發現,自己就站在寺廟地基的廢墟之上,剎那間才知道自己置身在羅馬時期的宴會與神廟儀式中,走道盡頭,正忙著殺牛的密特拉神的神像也緩緩展露身形。

metalocus_london_mithraeum_museum_london
Photo Credit:mithrauem.eu

倫敦密特拉神廟絕不是一個常規的考古遺跡博物館,而是建立在兩次的重建和搬遷、以及考古資料匱乏、遺址只剩1/3地基、和入口倖存的狀況下。負責設計案的Local Projects認為,與其真的重建出神廟樣貌,不如乾脆利用廢墟和氣氛營造,使人們充分體驗羅馬時代的氛圍,並且理解密特拉神廟可能是何種樣貌。

從被人遺忘,到倫敦的絕佳觀光場所

團隊先請石匠調配打造仿擬羅馬時代的石磚填補地基的空缺,並邀請燈光設計師Matthew Schreiber利用燈光與暗影,模擬出如今匱乏的寺廟建築結構。除了絕佳的戲劇效果外,密特拉本身就是一座和光密不可分的神祇,更使博物館在開館當年即斬獲無數燈光和設計獎項。

寺廟的聲景亦大有文章,因為實在無人知曉密特拉神廟過去裡面發生了什麼事,設計團隊諮詢羅馬學專家,搭配另一個在羅馬Santa Prisca教堂下保存的密特拉神廟中的塗鴉,重新撰寫出一齣結合宗教、啟蒙與盛宴的聲響劇,透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帶領觀眾重新走進羅馬倫敦世界。

2560px-The_Mithraic_Temple_(geograph_216
Photo Credit: Wikipedia

翻看Google評論,許多人皆驚嘆著重建後的倫敦密特拉神廟。他們本來不抱任何期待前來這個冷門景點,卻又滿懷雀躍地離去,何況這裡免費入場,僅需要動動手指預約,無非是個倫敦絕佳觀光場所。

而我懷念著的是他們在開館前,趁著萬聖節舉辦的小型暖身活動。當時在倫敦城外集合的我們,隨著耳機語音指示在雨中從Tower Hill一路遊蕩至Bank,語音沿途指點我們在腦內建構某個不復存的羅馬倫敦。最後在彭博社面無表情的保全指示下走進辦公大樓的小門,踏入狹小的門衛辦公室,隨著突然降駕的羅馬神祇穿越另一道窄門,直通地底,落在當時尚未完全開放的博物館。

爾後幾次重返,我都找不到那座小門在哪了,像是從世界上蒸發了一般,另一個多重宇宙的倫敦密特拉神廟。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潘偉至
核稿編輯:古家萱

Elanor Wang

Felix culpa,拉丁文,愉悅的墮落。曾就讀SOAS藝術史碩士班,現為藝術產業從業者,試圖以偏狹的觀點、醉倒的姿態紀錄城市。

更多此作者文章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Art
20 Feb, 2023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逛展配圖1
準備穿梭2222時空旅途的孩子們。
親子逛展配圖3
遺落方艙-守護最後的生機。巨型生態植物瓶,聯手花藝設計品牌《煙花蕨醒》打造。
親子逛展配圖2
穿越2122年,探索海洋環境議題,熱門的踩踏區體驗。
親子逛展配圖4
「這個食物可以吃嗎?」打開驚喜的多重宇宙便當盒,孩子們從藝術創作探索永續的知識。
親子逛展配圖5
親子共學的永續餐桌,透過內容互動與永續美學探索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親子逛展配圖6
永續的模樣由你決定!未來的主人翁正在規劃「拼」出永續的藍圖。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華山展場位置圖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觀展證書申請jpg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

行銷合作

TNL行銷是關鍵評論網集團行銷團隊的核心部門。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