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mnibus到幽靈公車:在9300多輛巴士運行的倫敦,每一輛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據稱,許多駕駛為了迴避「幽靈七號」不得不突然轉向,甚至曾發生人身事故。然而它的故事一直到1990年5月便軋然而止,和所有怪談一樣,從此無影無蹤。
和讓人又愛又恨的地鐵相比,雙層巴士或許更讓倫敦市民感到親切。紅色的巴士不僅是城市的文化象徵,它便宜、守備的範圍廣闊,雖然總是慢了那麼一些,但在炎夏裡還是比悶熱的地鐵更適合搭乘。
不只如此,巴士的窗戶和第二層的高度還可以遍覽城市風光,尤其在聖誕節,乘著巴士滑過牛津街,看著燈飾一閃一閃,都照亮了整個愁悶的冬日。
最早的巴士,要從三匹小馬說起
倫敦的巴士行業興盛,根據官方統計,約莫有9300多輛巴士在城市裡運行。然而這盛事的發生,還要追溯至1829年,由商人George Shillibeer以巴黎為藍本所開發的「Omnibus」。
Omnibus是由三匹小馬拉著的單層馬車。從Paddington出發,一路經過Marylebone Road,往東橫跨城市到Bank。不過如今的巴士有了站牌規定,在Omnibus運行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上下車。這樣一日來回4次,每次可以載3個人,票價是1先令(大概是今日的4英鎊)。

此商業模式在推出之後大受歡迎。3年之間,倫敦就暴增了400輛馬車。他們用巡迴馬車、私人馬車,甚至農用馬車,在街道上風風火火地領著客人遊走於城市裡。馬車也很快地發展成雙層模式,上層通常是無畏風雨的開放式。如今我們仍能看到一群撐著小洋傘的貴婦,以及頭戴紳士帽的人們坐在馬車上搖搖晃晃的老照片。
此外,還有一個無關緊要的冷知識。當初由Mr. Shillibeer所命名的Omnibus,在拉丁文的意思是「給所有人」。不過由於發音有難度,就被簡化為如今使用的「Bus」。
Pantone485C——最能代表倫敦的顏色
根據都市傳言,倫敦巴士的紅,是對都市中其他駕駛者的警告——「保持距離,離遠點。」這是非常合理的解釋,可惜都市傳說僅止於傳說。
倫敦巴士的紅,要從1907年說起。當年巴士系統還是百家爭鳴,每家公司都塗著自己獨有的顏色,在都市裡奔馳。然而以鮮紅色做為賣點的倫敦綜合巴士公司(London General Omnibus Company,LGOC )脫穎而出。此後整頓了其他車隊,成為倫敦最大的巴士供應商,並主導了倫敦的地面交通。當倫敦交通局在1933年成立時,他們沿用了LGOC的Pantone485C色號,將此顏色明文規範於條約中。

這一決定延續至今,也是為何我們在倫敦四處都能看到紅色的雙層巴士。此外,英國郵政的腳踏車、郵筒,城市中僅留下裝飾作用的電話亭,甚至中央線(Central Line),全都挪用了Pantone485C色號。
有趣的是,如果從城市上方高樓觀看,會發現巴士其實不是真的那麼紅,因為巴士的車頂大多漆上了白色,用以反射陽光,來減少夏日的高溫。
曾經最方便的逃票路線
往來於東倫敦與市中心的15號公車,曾經是最方便逃票的路線。這個現象和地緣無關,不過要從倫敦人最熱愛的巴士車款Routemaster(中文世界的部分巴士迷愛稱之為「路霸」)開始說起。
Routemaster是倫敦交通局設計,由Associated Equipment Company (AEC) 和Park Royal Vehicles在1954年共同開發而成。摩登時髦的Routemaster,在車內的一二樓都配有座位,乘客由後方的開放式出入口上下車。此外,駕駛員的座位也相當獨立,前方的引擎驅動著整台車的運行,並使用了二戰期間為飛機所開發的鋁合金材質,讓整體輕量化又新穎。根據當時駕駛者的口述,剛開始操作時甚至震驚於Routemaster的輕巧靈活。

然而Routemaster的大缺點就是車體的開放。即便不是固定的站點,乘客也可以輕易上下車。這除了造成許多人因為沒站好而從上面掉下以外,乘客也可以輕易地逃票。即便倫敦當局為此配置了售票員,仍無法根絕此問題。
2000年代,由於車齡的老舊、難以達到無障礙空間(輪椅和嬰兒車上不去)、以及人力浪費等因素,Routemaster終於被撤除。即便倫敦市政府邀請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重新設計了一款新式的Routemaster,但人們還是無法忘情於童年的版本。因此倫敦市政府仍舊在特殊遺產路線9H(2014年停駛)和15號路線,保留了這台車。

一直至疫情期間,由於公車的營運成本提高,加上Routemaster的載客量和燃油使用實在太耗成本,始終違背無障礙的需求,倫敦市政府終於在2021年宣布徹底停駛Routemaster。倫敦人的童年,從此以後也只能在影片中追憶。
發生了眾多事故,最終被出口二次使用
倫敦人對大運量雙層巴士的執念,早在1900年的老照片裡搖搖晃晃,上下都塞得滿滿的畫面就看得出來。然而,倫敦市還曾經推出了單層的雙節公車——Bendy。
Bendy從2001年到2011年在倫敦服務。將前後的兩輛聯結起來的設計,像極了台中的BRT。然而Bendy和倫敦窄小彎曲的街道實在不相容,不只是容易逃票、阻塞路口、還常常意外傷害或撞死行人,甚至發生過起火事故。很快地,它就在10年間被競爭激烈的城市淘汰,被出口到馬爾他進行二次使用。

不過,倫敦史上最可怕的巴士不是Bendy。在Notting Hill Gate旁的Cambridge Gardens,有一輛編號七號的巴士常在半夜呼嘯而過,車上既沒有燈,亦沒有司機掌控方向盤。據稱,許多駕駛為了迴避「幽靈七號」不得不突然轉向,甚至曾發生人身事故。然而幽靈七號的故事一直到1990年5月便軋然而止,和所有怪談一樣,從此無影無蹤。
城市中最不為人知的巴士路線
除了幽靈公車外,還有幾條不為人知的倫敦公車道路,例如Amazon專線。
Amazon專線總共有4條,往來於倫敦市中心和位於遙遠市郊的Amazon集貨中心。剛開始這些公車是Amazon為了服務員工和客戶而設立的,但他們隨即也取得了倫敦交通局的同意,出現在官方的登記中。目前除了員工以外,也只有附近的居民和死忠巴士迷才會使用。
有別於城中大多的交通服務,Amazon專線的尖峰時段是早上5點到7點,以及晚上5點到7點,恰巧是日夜兩班交替的時間。為了維持這個巨型怪獸的運轉,投入的努力實在不容質疑。
這個巴士服務,成了酷寒裡的一絲溫暖
倫敦的巴士並不永遠只是巴士。二戰期間,它們還偶爾肩負著載運士兵與信鴿的任務。而從2021年的冬天開始,也有一批雙層巴士展開了載客以外的榮譽任務。

由非營利組織Change Please發起,並在倫敦市官方的支持下,其中兩台雙層巴士已被改造為移動遊民的救助站。除了提供淋浴、剪髮和GP(家庭醫生)的醫療服務外,也協助遊民們尋找棲居之所。
Change Please長期支援遊民,他們過去也曾訓練遊民磨練咖啡技藝,成為一名專業的吧檯手。這次,他們決定透過協助遊民看診和重新打理外觀,並以拍立得拍下全新面容,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和自我價值。這項計畫預計將有3000人受惠,確實成了酷寒裡的一絲溫暖。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潘偉至
核稿編輯:古家萱
從古至今都將頭髮視為美之象徵的國度:日本百年品牌KOIZUMI告訴你如何養護秀髮

可易家電即將引進將造型、梳理、潤澤、按摩等各項功能集於一身的好梳──日本知名百年美髮品牌KOIZUMI天然鬃毛負離子美髮舒吧梳,為臺灣愛美的消費者帶來SPA級的極致享受!
日本人非常重視個人外在形象,尤其願意花許多心力在頭髮保養及造型整理上,也覺得打理好自己的外觀是件療癒生活也療癒自己的事,真正將「美」這件事日常化。
因此,在日本已擁有近300年品牌歷史,且連續10年成為日本市佔前三大美髮品牌的KOIZUMI,將消費者追求的理想具體化,積極推廣各式滿足消費者的美材產品,不僅訴求產品價值,也提供新生活型態的觀念,以溫柔、療癒貫徹品牌核心價值。
此次的KOIZUMI新品──天然鬃毛負離子美髮舒吧梳是業界最強唯一有9合1功能的美髮梳,推出時風靡全日本,截至目前在全球銷售超過150萬支。這次終於要引進臺灣上市,正式席捲全台!


梳子的重要性體現在解決髮絲問題
KOIZUMI舒吧梳擁有每分鐘4,500次音波振動及雙重負離子補水功能,在每一次梳髮的過程中,輕易梳開髮結及潤澤髮絲,大大減少髮結造成的斷髮問題,並同時達到髮絲的保養效果。

梳子不再只是用來梳頭
現代人一身的文明病,其實都是壓力所致。KOIZUMI還特別與日本知名毛髮診斷師本山典子合作推出「七步按摩法」,藉由KOIZUMI舒吧梳及獨家按摩法,在梳髮過程中釋出強力磁氣來按摩頭皮、舒緩疲勞並放鬆緊繃感,讓梳頭也能成為一種舒壓的管道。

每根髮絲都梳到才是對的梳頭方式
KOIZUMI舒吧梳以獨家首創技術,由天然豚鬃毛結合金屬鋼針設計成W型的梳齒,使每次梳髮都能觸碰到頭皮,從髮根至髮尾,讓頭皮至髮絲每一處都能被照顧到,保持水潤、提升亮澤度。

小小的梳子其實蘊含著日本匠心工藝
KOIZUMI舒吧梳的梳齒以金屬鋼針與天然鬃毛相互交錯設計、搭配菱形格紋的氣墊,加上流沙珠光感的梳身及金屬流線型的描框,使典雅韻味油然而生。在獨具匠心的設計背後,一支便於隨身攜帶、又能展現時尚美感及多種功能的好梳,正是其風靡全日本的重要原因。
「日本KOIZUMI天然鬃毛負離子美髮舒吧梳」結合梳理、造型、按摩舒壓的功能,給每位使用者帶來SPA級的極致享受,這也是舒吧梳名稱由來。除此之外,還有抑制靜電及便攜式USB充電的設計,不論功能還是外形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用心及貼心。
KOIZUMI舒吧梳超早鳥優惠這裡看。
點此認識更多可易家電代理的產品。

本文章內容由「可易家電」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