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太短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混蛋身上」——電影製片人的劇組成員挑選法則

過去這幾年裡,我已經完全改變了我的想法,以前我還能夠忍受團隊中的混蛋,但當我年紀越來越大後,我現在發現其實業界中還是有很多人品好又誠實的優秀人才。所以往後我會選擇只與這種人合作,因為人生真的太短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混蛋身上。
文字:莫琳.瑞恩|翻譯:呂繼先、林欣怡
招募劇組成員是製作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同時考驗著製作人的創意性思維。為你的製作案找到最好也最聰明機伶的劇組成員,需要有大量的耐心、資料翻找、直覺以及能展望未來的眼光,所以首要是要了解每個職位的工作內容,然後再與導演討論每位核心主創成員所需的特質為何。
你也會需要將預算,及其他可用的資源與要求納入招募劇組成員的考量因素中,以及每個職位將以何種方式加入到整個團隊之中,這個過程其實會有點像將散落的拼圖一一拼湊完整。接下來我們就從劇組中每個職位與整體職位架構的了解開始。
劇組中的職位及工作內容

以下是製作團隊中所有參與過程的成員職位簡易檢索,根據規模與預算的不同,劇組的組成結構可能會有些許差異。對於小預算的獨立製作團隊來說,依據自身的預算及其他因素考量,某些職位仍會存在,但有些則會被精簡掉。以下則是一份所有核心主創成員職位的主要清單,這可以讓你思考自己的製作團隊應該會是什麼模樣:
製作人 Producers:製作人是將開發案中所有重要元素聚集在一起的人,並開始推進製作開發案。
導演 Director:創作並執行所有的創意性想法,並將製作案完成。
編劇 Writer:撰寫劇本與長版大綱,並根據製作人與導演的建議進行修改。
攝影指導 DP:與導演、美術指導及造型服裝設計師一同合作,創造出想要的視覺想法與畫面,並負責管理攝影、燈光與場務組
攝影師 Camera Operator:與攝影指導合作,實際操作攝影機來完成電影的攝製。
第一副導演 AD:與導演及製作人合作、拉順場表、安排拍攝大表、管理片場並照顧所有演職人員。
第二副導演 2nd AD:協助第一副導演,通常都是負責演員調度與支援。
攝影助理 Camera Assistant:檢查攝影機相關器材設備、追焦,管理片場中的攝影相關器材設備。
燈光師 Gaffer:與攝影指導合作制定並執行燈光布置相關方案,包括選擇租借燈光與電工相關器材設備,並負責管理電工組。
電工 Electrics:根據燈光師的指示,執行燈光布置相關方案。

場務領班 Key Grip:與攝影指導合作,制定並負責執行器材安排,包括支援燈光及攝影部門的器材,並負責管理場務組。
場務 Grips:根據場務領班的指示,執行器材相關方案。
錄音師/混音師 Sound Recordist/Mixer:在片場錄取音軌並進行混音,與收音師一起合作。
收音師 Boom Operator:架舉與操作麥克風收音延伸桿,並與錄音師一同合作。
製作設計 Production Designer:與導演、攝影指導與造型服裝設計師一同合作,創造出想要的視覺想法與畫面,並負責管理所有美術相關組別,包括藝術、道具、陳設與搭景組。
藝術指導 Art Director:與美術指導一同合作,並執行其制定的創意願景。
道具師 Props Master:與美術指導團隊合作,並製作與採購所有的道具(演員會碰到的物品)。
陳設師 Set Dresser:與美術指導團隊合作,並製作與採購片場中所有的陳設(家具、覆蓋牆壁與地板的所有部分)。
造型服裝設計師 Costume Designer:與導演、攝影指導與美術指導一同合作,創造出想要的視覺想法與畫面,並負責管理造型服裝組,包括設計及取得所有的服裝。
髮型/彩妝師 Hair/Makeup Artist:與導演、攝影指導與美術指導一同合作,為所有片中演員打造髮型與妝容。

選角指導 Casting Director:與導演和製作人一同進行試鏡,並為每個角色找到適合的演員。
影像檔案管理技師 DIT:與攝影指導一同建立色彩對應表,並在片場就影像檔案管理提出建議。
影像檔案管理人 Media Manager:在片場對所有影像檔案進行下載、轉檔及備份。
影像音效重播師 Playback:在片場錄製音效與影像,並負責重播及管理所有的影像螢幕。
場景經理/外聯製片 Location Manager/Scout:根據導演與製作人所提供的資料,為劇本中的場景尋找並取得適合的拍攝場景。
場記 Scriptie:在片場確保拍攝的一貫性,並記錄導演對於每個鏡頭的想法,再將這些筆記寄給剪輯師,以引導他們在後製階段中的方向。
製片統籌 Line Producer:與製作人一同訂出預算、招募演職人員,以及安排與管理電影製作中的各個方面。
執行製片 Production Manager:與製片統籌一同管理所有拍攝製作相關的交通運輸問題。
協力製片 Production Coordinator:與執行製片一同合作,管理所有拍攝製作相關的文書作業,並對交通運輸進行調度。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協助不同組別並進行支援的初階工作。
警察/消防組 Police/Fire:負責控管所有安全相關問題的警察與消防人員。
家教 Tutor:在非工作期間於片場教授未成年演員學術性課程的家教老師。
劇照師 Still Photographer:拍攝演職人員在工作時的照片,以提供行銷宣傳用途。
特技指導 Stunt Coordinator:發想與執行所有的特技,並僱用更多的特技人員來執行特技動作。
武器槍械師 Weaponer:發想、計劃、協調及管理所有片場中的武器。
爆破特效師 Pyrotech:發想、計劃、協調及管理所有片場中的火焰與爆炸物。

特效人員 SFX:在片場或後製階段發想、計劃、協調所需的特效。
剪輯師 Editor:與導演合作,剪輯出所需的片段並組合成最終、不會再變動的影片母帶。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處理、分解並組織所有剪輯出的片段,將正在進行剪輯的檔案備份,並在後製階段協助剪輯師。
後期製片統籌 Post Production Supervisor:安排並調度後製階段的每個部份、僱用後期人員,並完成所有技術性的交付標的。
音樂總監 Music Supervisor:透過購買音樂版權、音樂編曲及音樂授權,與導演一同塑造出電影的原聲帶。
配樂師 Composer:根據導演提供的想法,為電影原聲帶進行譜曲。
調色師 Colorist:與攝影指導合作,並以數位方式調整母帶,為影片創造出最終的氛圍。
平面設計師 Graphics Designer:設計出電影中出現的平面道具與電影標題。
音效剪輯 Sound Editor:剪輯所有的音效檔案,並加入合適的聲音元素來組成電影原聲帶。
混音師 Audio Mixer:與導演合作,將適合的聲道與音樂加入固定的音軌母帶中。
找到才華洋溢的劇組成員
你正在籌組什麼樣的製作團隊呢?是真的很低的預算配上極少的劇組成員嗎?
還是這是一項具有極高製作價值的製作案,所以你會需要僱用很有經驗的核心主創人員?或是這是一個預算不足的製作,而你需要盡可能讓手上有限的預算發揮出最大效益,所以相對於僱用較有經驗的核心主創,你想找的是否包括願意以較低酬勞加入團隊的經驗尚淺人才?這些都是你需要與導演討論的議題,以控制期望並制定招募劇組成員的策略。
哪裡可以找到一起合作的劇組成員呢?

找到優秀的劇組成員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如果你過去有和優質劇組成員合作的經驗,通常你都會在拿到下一個案子時,繼續跟上一組合作。與曾經在同個製作團隊中共事過的成員再次合作是一件很棒的事,你們之間已因先前的共同經歷而建立起默契,同時你也了解這個人的優缺點,一起工作時也會感到很輕鬆自在。
你也可以試著詢問你信任的同僚有沒有可以推薦給你的人選,這也不失為一種尋找可能人選的方式,而當地電影委員會的網站、電影學院等等,也是可以讓你找到薪資在你可負擔範圍的劇組成員的地方。你也可以與專門代理線下核心主創人員的職人經紀聯絡,像是執行製片、攝影指導、美術指導、髮型/彩妝師、造型服裝設計師,以及剪輯師等等。
假如你有足夠預算的話,記得與這類的經紀人聯絡,並請他們推薦人選及他們可供觀賞的作品集。
招募條件
這時你就要開始為劇組成員進行「選角」,而底下則是一份招募條件清單:
- 有才華。
- 曾有相關經驗。
- 有好口碑推薦。
- 在前製及拍攝期間都有完整檔期。
- 對該製作案有興趣,也有自己的想法。
- 態度敬業。
- 人際交往能力強,有可能可以拿到廠商折扣或請他們幫忙。
- 交友廣闊,認識很多可以推薦進該組的人選。
- 與導演的相容度。
- 有團隊精神。
- 不會對別人大喊,並對每個人都以禮相待。
- 不說謊。
- 可以進行有效溝通。
每個人對於重要特質的認知都有所不同,但對我個人來說,通常敬業態度與誠實比才華和經歷都還來得重要。我不是說我會因此而僱用一個不適任這份工作的人,而是當你只有有限資源,所有人都要一起互相合作來創造奇蹟時,其他的考慮因素其實就跟才華與經歷一樣重要,有時甚至還更為重要。
過去這幾年裡,我已經完全改變了我的想法,以前我還能夠忍受團隊中的混蛋,但當我年紀越來越大後,我現在發現其實業界中還是有很多人品好又誠實的優秀人才。所以往後我會選擇只與這種人合作,因為人生真的太短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混蛋身上。而這些人品很好的優秀人才,他們的正直值得得到正面獎勵,而我個人也以在每個製作團隊僱用這些人才的方式來支持他們。
瀏覽作品集

每個學期我都會在學校開設如何製作作品集、及如何決定你的製作團隊要僱用誰的課程。大部分的劇組成員不是有展示自身影片作品集的網站,就是會提供一個以密碼保護的作品集連結。所以假如你要為一個劇情類製作案招募成員,最好就要從他們過去劇情類的作品中查看其中的特定場次,而不是只看以蒙太奇手法剪輯而成的短片。
而為什麼你要看過場次本身的片段呢?因為你才會知道這個人選處理某個場次的方式,是否與你認為應該要處理的方式相同,而蒙太奇短片是無法提供分析他們過去作品的任何依據的。
以攝影指導的作品集而言,即使我是在招募劇情類製作案的成員,我也經常會要求人選提供過去的紀錄類作品(假如有的話)給我參考。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素材能讓你深入了解到,當事前無具體計畫時(如分鏡拍攝表),他們會如何構圖與拍攝素材,這項因素在判斷該人選的能力時會頗有幫助。
而當某位攝影指導提議以折扣價格提供自己的攝影器材(如攝影機和鏡頭)進行拍攝時,記得不要因此而考慮僱用他!因為我已經看過太多電影工作者因為人選提供的攝影機有多新多熱門就做出決定,而不是根據人選的攝影技巧才決定僱用他。
與推薦人做查核確認
一定要記得向推薦人做查核確認。過去這幾年我僱用的糟糕劇組成員,都是發生在我實在太絕望,或是我當時完全沒有足夠的時間查核推薦人的時候。所以請記得從我的錯誤中學習,一定記得要向他們的推薦人查核!
向每位首選成員要求兩個推薦人,一般來說劇組成員都會很樂意提供這些推薦人,但假如他們在這時感到猶豫的話,這就是一個警訊,而你就應該放棄這個人選了,因為這是業界通行的做法,如果有要求的話,他們都應該要能提供幾個推薦人讓你進行查核。

以下是可以詢問推薦人的問題清單:
- 你認識這個人選多久了呢?
- 這個人選之前在你的電影中是擔任什麼職位呢?而他那時的工作表現為何,很好、不錯,還是很差勁呢?
- 描述一下在你的製作中當時有什麼特別令你感到擔心的部分呢?像是「我們當時沒有足夠的準備時間」,或是「我們當時的主演情緒起伏非常大」等等,而你當時對這個人選的處理方式有什麼看法呢?
- 你會再次僱用這個人選嗎?會的話,為什麼呢?如果不會的話,又是為什麼呢?
- 你覺得他的優點是什麼呢?
- 你覺得他的缺點是什麼呢?
- 其他還有什麼我需要知道的事情嗎?或是你能分享與這個人選一起工作時特別要注意的事情嗎?
即使這個人只是普通而已,你要知道的是因為人性使然,大部分的人還是會習慣以正面的方式去描述他,所以「你覺得他的缺點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才是清單中最重要的問題,很多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都會感到不自在,因為他們的回答可能會影響你做出最終是否僱用這個人的決定。
假如對方的回答是較為輕微的缺點,那就沒有問題;但假如是比較嚴重的事情,像是「因為他們燈光組的動作真的太慢,所以我們的時程每天都延遲一小時」,那你就不可能會考慮僱用這個人。
當其他製作人在查核劇組成員的推薦時,我都會選擇回應,因為如果這些劇組人員是很棒的人才,我想要幫他們得到更多工作機會;但假如他們不夠好的話,我也想以用專業的態度將這個有用的資訊分享出去,讓其他的製作人在招募成員時也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變身影視製作人!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把錢花在刀口上、讓影片如期完成,從企劃開發到發行,21個製片步驟通盤掌握》,鏡文學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想加入影視業?就從成為一名製作人開始。 製作人是拍片團隊的關鍵推手,也因為製作人,一部影片才得以存在。 從企劃、資金、招募到開拍,沒有製作人,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誰說優質影片一定要「斥資高成本」?預算有限也能拍出新高度。無論是電視、電影、YouTube;劇情片、紀錄片、MV,製作團隊的靈魂──製作人該如何掌控所有環節、成功催生作品?
國際獲獎無數、美國知名電影製作人Maureen A. Ryan親自傳授25年實戰經驗,製作人必須掌握的21個步驟:
1企劃→2順場表→3預算編列→4資金募資→5選角→6前製→7拍攝場景→8劇組人員招募→9法務→10保險→11製作期程規劃→12拍攝期→13安全須知→14完片→15後製階段→16聲音→17音樂→18檔案資料素材→19行銷宣傳→20影展→21發片銷售
《變身影視製作人!你就是主創團隊的靈魂》按照製片步驟的時間順序,從第一步到最後一步,教你如何在預算內完成製作──聚攏所有相關資源,重點一次獲得。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Photoshop大師講堂:拍出陳珊妮、唐鳳靈魂的獨特,專訪酷兒攝影師登曼波如何創作出獨特的風格影像

從現場美術出身的登曼波,擅長融合酷兒文化,營造出充滿故事性的影像風格。是怎麼樣的養分塑造出他現在的獨特色彩,讓他能夠找到被拍攝者不為人知的角度?他又如何透過Photoshop去實現獨樹一幟的細節?
無論是裸背綑縛的珊妮公主,還是化身鳳梨的唐鳳,任誰來到登曼波的鏡頭前,都能展現出最奇趣吸睛的一面。他拍明星名人,也拍主流視野外的酷兒族群與文化場景。這天我們前去拜訪登曼波,一窺他平時如何透過Photoshop創造出獨特影像風格。
用色彩撞破刻板分界,讓符號與畫面一起說故事
登曼波在成為攝影師之前從事的是電影與廣告美術,這些經歷都轉化成他影像創作上的養分。大學畢業後來到台北,加入電影劇組的美術組密集工作,在Google Map還不普及的2000年代,他拿著紙本地圖探索這座城市,因為參與《艋舺》與《一頁台北》的拍攝,踏遍萬華、中山一帶的巷弄尋找拍攝場景和道具。
「那個過程算是訓練我對影像的美感吧,像顏色的配置就會是我在決定拍攝時先思考的元素。」若曾看過登曼波攝影作品的人,肯定都會被那大膽的用色與場景建構的手法所驚艷,既衝突又合理。或許他試圖解構的正是顏色所象徵的刻板印象,賦予被攝對象最能凸顯其性格的顏色與情境。
離開電影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工作,讓曼波多了更多時間探索自己的創作,藉由Photoshop豐富的附加元件,嘗試多樣的濾鏡風格。他透過網路大量閱讀、研究各種視覺與音樂養分,也在線上平台分享自己拍攝的照片,因此結識不少創作者,其中包括莎士比亞的妹妹劇團團長王嘉明。在莎妹劇團的邀請下,曼波的攝影生涯從劇場開始,「我也把電影美術的訓練都放在裡面,讓符號跟畫面一起說故事。」
用影像魔術紀錄酷兒文化場景
2019 年拿下北美館主辦的台北美術首獎的《父親的錄影帶》,是曼波對自我生命經驗的探索與剖析,除了透過創作與自己的父親對話,了解彼此的不曾想見的樣貌,把這個過程帶到放到美術館,希望鼓舞更多酷兒表現自己,他也將酷兒們的身影置入流行文化的媒介中。曼波在工作上合作的對象來自非常多領域,時尚雜誌、表演藝術、流行音樂、電影等領域都能找到他的作品。
談到時裝拍攝的經驗,曼波形容「很像在變魔術」。攝影師不只是跟隨腳本,而是和編輯、造型等整個團隊一起做視覺方向的發想,「雖然會有產品的置入,但在追求製造最適合主題的『幻象』之下,其實有蠻大的發揮空間」,曼波談到他經常拍攝LGBTQ主題的雜誌封面,在這樣的工作氛圍裡很能讓他大膽地展現自己的風格。
在攝影師身份之外,登曼波也在Pawnshop放歌,在自己的生活圈內,製造一些事件。他與友人以Pawnshop為據點,建構、觀察台灣的酷兒文化場景,「我拍呂薔《找 Matched!》這支 MV,所有演員都是我在Pawnshop聚集的,包括幾位知名的變裝皇后。」
Photoshop 是創作時最不可或缺的工具
攝影師的工作除了前期的概念發想,拍攝現場精確執行拍攝計畫,後期的照片編輯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Photoshop一直是曼波在創作時必備的軟體工具,「我喜歡用底片拍攝,就算我用數位相機,我還是會用 Photoshop 把整體的色調整理在一個均值的底片質感。」儘管有愈來愈多影像處理軟體提供現成風格濾鏡,但仍沒有一個像Photoshop一樣可以滿足他追求獨特色調與質感的需求。
Photoshop多年來一直是最強大的影像處理軟體,廣大設計師和攝影師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使用,陪伴所有創意人一路成長、突破,不斷推出的新功能也讓編修工作更加流暢。曼波也是從大學時期就接觸 Adobe 系列的軟體,「應該沒有攝影師不用Photoshop吧?」
Adobe攝影計畫的Photoshop與Lightroom都是他在工作上不可或缺的工具,曼波也與我們分享自己後製工作的流程,通常是先在Lightroom做整批影像的統一調整 ,接著再進到Photoshop細部精修,「比如在商業案裡,照片中產品的顏色與實際顏色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我會用PS遮色片、色版等工具去調整產品那一塊的顏色,除了Photohop之外真的沒有其他軟體可以做到。」如何在保有自我風格的情況下不埋沒合作廠商的產品,是所有專業影像人都必須注意的事。
實現最初直覺的 Photoshop 祕技初公開
每次面對不同的拍攝委託或者展覽邀約,儘管是相當熟悉的合作對象、作品內容,登曼波仍會先深入理解對方的特質與需求,找到最獨特且最適合的色調搭配。不過創作中依然常有直覺的成分,在精密設計的工作流程中,不時的靈光顯得格外珍貴。談到具體實現腦中想法的方式,曼波首次公開分享了幾個他常用的 Photoshop 技巧。
教學一 風格調色:用漸層色製造正片負沖感
「首先把一張照片解鎖變成圖層,新增一個圖層變成色版來做色調處理。選顏色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環節,我會針對每一張照片的構圖、氛圍去決定色調。這是原本就是一張底片重複曝光的照片,我希望在不同層的曝光上呈現不同的色調變化。
我選擇兩個色版,再用漸層色將它拉開。漸層色最有趣的點是可以讓畫面中間是寫實的顏色,周圍呈現比較濃烈的配色,像正片負沖的感覺。色版的混合模式我通常會選擇『加深顏色』,然後調整透明度讓它更自然。」
Photoshop 教學二 合成與色彩處理:用 Adobe Camera Raw 濾鏡調整出魔幻的疊影
「開啟兩張圖片適合疊影的照片,也先把它們解鎖成圖層放在同一個版面上。藉著用 Camera Raw 濾鏡個別調整照片的各個數值,讓細節更突出到自己滿意的狀態就完成了!」
Photoshop 教學三 疊影濾鏡:用柔性橡皮擦擦出多重曝光效果
「最後我想分享用 Photoshop 製作多重曝光的效果。我先把同一張照片複製三個圖層,透明度都先降低到一半以下方便操作,接著拖曳圖層到不同的位置。我會反覆隱藏其中一個圖層,來確認它們的位置,調整到最喜歡的之後再將透明度調回來。
接下來使用 Photoshop 橡皮擦工具,記得選較低的透明度搭配霧面、柔性的筆觸才能夠擦出比較自然的效果。我通常會大面積擦,這樣比較快速也比較少瑕疵。這個技巧的重點是在擦的過程中要保留最底圖的視覺重點喔!」
看完登曼波的示範與分享是不是也想來試試看呢?Adobe 攝影計畫是影像創作者的完美夥伴,透過 Adobe Creative Cloud 新用戶首年可以用每月 NT$257 的實惠價格同時訂閱包含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的攝影計畫,快上官網了解更多訂閱方案與實用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