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最多次筆試的前20人,失敗總次數竟高達1309次——英國駕照到底多難考?

事實上,根據官方2016年統計,英國前20位重複考駕照筆試次數最多的人,全部加在一起的失敗次數竟然高達1309次,而且當中只有8位後來終於考過,其他12位還繼續在努力中。
文字:讀者太太 Mrs Reader
我在2011年移民英國時,碰上了英國近25年來失業率最高的一年,高達8.5%的失業率甚至比2020年疫情期間還高,讓我在找工作時遇到很大的挫折,但有件事卻讓我覺得比找工作更難,那就是「考駕照」!
英國駕照考試除了路考堪稱世界最難,據統計成功率只有43%,連筆試的成功率也只有50%。不像在台灣考駕照,筆試題目簡單到沒通過還比較難,路考也相當容易,當年我不但一次就過,還是雙料冠軍呢。
在英國,一次就考過的例子不是沒有,只是非常少,在成功率只有43%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是在5次內考過。也就是說,幸運一點的人大概能在第2次或第3次考過,比較倒楣的人大多也會在第4次或第5次考過。

我第1次路考時太緊張,第2、3、4次路考又遇到超嚴格的機車考官,第5次路考才終於考過。考官宣布pass時,我興奮到對著一臉嚴肅的考官大叫「I love you」,感覺他有點被我嚇到,搞不好還後悔讓眼前這個瘋子拿到駕照。但沒辦法,通過英國的駕照考試對我而言是人生中的重大里程碑之一,我真的無法掩飾興奮之情。
好不容易考上駕照雖然讓人欣慰,但也暗自覺得自己很遜。直到我老闆(男性、英國白人)透露他也是第5次才考過,我才比較釋懷,後來發現英國駕照考試成功率竟然只有43%,就更覺得自己的表現其實算不錯了。
當然,也有許多人連考5次都沒過還是不氣餒。根據統計,在第6次到第12次間考過的人也不在少數,我想對於路考12次才成功的人來說,國父革命第11次就成功,似乎還比較容易。
英國駕照難考已是舉國公認,所以相關單位並沒有限制考試次數,只要老子有錢有閒又有恆心,一直考到考過為止也沒人會阻攔你。事實上,根據官方2016年統計,英國前20位重複考駕照筆試次數最多的人,全部加在一起的失敗次數竟然高達1309次,而且當中只有8位後來終於考過,其他12位還繼續在努力中。
統計還顯示,這20位重複考駕照筆試次數最多的人中,「榜首」是一位30歲女性,她以考了113次的成績「奪冠」,緊追在後是一位40歲男性,他一共考了107次,看來筆試失敗者是不分性別的。

以一次筆試23英鎊計算,這兩位考生光是參加考試的報名費就分別砸了2599英鎊(折合台幣約10萬3000多元)與2461英鎊(折合台幣約9萬8000多元),除了毅力過人,財力應該也十分雄厚。只不過筆試是英國駕照考試的第一關,不知道他們在終於考過筆試後,路考要幾次才會過。一次路考的費用高達62英鎊,希望他們不會為了考駕照弄得傾家蕩產。
以上費用只是單純的考試報名費,還不包括駕訓課程的學費。
在英國,由於駕照非常難考,幾乎所有想學開車的人都會找專業的駕訓學校(driving school)或以個人為單位執業的駕駛教練(driving instructor)。和台灣不同,英國沒有「駕訓班」這種團體課程,只有教練和學員一對一的培訓課,而且從第一堂課就是在真正的馬路上,不像台灣會先在模擬真實路況的駕訓場進行教學。
上課前,英國教練會開著有雙煞車的教練車前往學員家接人,然後就讓學員直接坐上駕駛座,開始一小時「真槍實彈」的課程。這種上課方式讓學員從學開車第一天就開始培養「讀道路」(read the road)的能力,也就是識別路上交通有哪些潛在的危險,以及開車中何時、何地應該採取哪些相應步驟的必要駕駛能力,而不是像我十幾年前在台灣考到駕照後,才開始訓練自己對路上交通的識別能力和敏感度。

英國的人力昂貴,有專業執照的人收費更高,駕訓課程當然也不便宜。平均而言,英國全國各地的駕訓課程費用大約是一小時23英鎊,折合台幣約920元,平均每人從上課到通過考試的所需時數是47個小時。也就是說,平均每個考上英國駕照的人大概都花了1081英鎊,折合台幣約4萬3000元。
英國不像台灣某些駕訓班會推出「保證班」,所以如果學員上完課後沒有通過路考,要繼續上課上到考過為止,可說是一條砸錢的不歸路。如果考運好或天生就是開車的料,或許可以少花一點錢,否則若想取得一張英國駕照,請先好好準備個1、2000英鎊。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英國人學開車都選擇手排車,因為整個英國的汽車市場目前還是和全歐洲一樣,以手排車為主流,如果想在買車時多點選擇,手排車就是必然的結果。反觀台灣,長期深受美國文化影響,人人都開自排車,手排車已近絕跡,導致台灣人普遍認為學開自排車就好。
我問過很多英國朋友為何如此執著於手排車,難道不會被方便又現代的自動排檔車吸引嗎?結果包括讀者先生在內,每個被我問到的英國人給的回答都不出以下兩種:一、手排車比較省油;二、手排車開起來比較有操控感。由於兩款回答都沒有證據支持,我個人感覺這又是「英國人喜歡老東西」的心理產物之一。

回過頭來說,英國的駕照考試之所以如此難考,我認為和考試制度、英國人的個性,以及道路設計有關。
首先是考試制度。英國駕照的筆試包括了複選題和危機意識測試(hazard perception test)兩大部分。在50題複選題中,最少必須答對43題,不過這對有看書尤其是擅長考試的台灣人來說,根本是送分題來著,沒考過通常是栽在危機意識測試。
「危機意識測試」,顧名思義就是測試考生的危機意識,考試方法是在電腦上播放14段1分鐘的影片,每段影片中都會從四面八方冒出所謂的「危機」,可能是在路邊玩球的小朋友不小心把球踢到路中央,或是突然從角落冒出來的機車騎士,總之就是開車時可能會造成駕駛人發生車禍的任何危機,考生的任務就是在適當的時間點用點擊滑鼠的方式辨識它們。
聽起來很簡單?實際考過就知道,最難的部分就是掌握「適當的時間點」,如果太早或太晚點擊滑鼠,都會被系統視為沒有偵測到危機而失分。
考過筆試後,兩年內必須參加路考,超過的話筆試成績就算失效,需要重考。路考為時約40分鐘,開始之前考官會先幫考生測量視力,但是測量的方式非常土法煉鋼,就是在距離約20公尺的地方,隨機挑選一輛車要考生念出車牌號碼,如果答錯,考官必須再換一輛車,考生總共有3次犯錯的機會。要是真的到了第3次仍然無法正確回答,表示考生的視力不及格,連路考都不用考,直接掰掰,臨時駕照(provisional licence)也會被吊銷,必須重新申請。

視力檢查通過後,考官會問考生幾個和安全操作車輛有關的問題。譬如要求考生示範如何開除霧燈,或是口頭回答如何檢查車輛是否需要更換機油等,全都是開車時會遇到的問題,屬於非常務實的「暖身題」。如果答不出來或答錯,會被列入一個小錯,整個路考只容許最多15個小錯,因此雖是暖身題還是要好好準備。
暖身後就是重頭戲路考了。一開始的20分鐘,考官會指示考生該怎麼走,考生只要照著考官說的話開就好。這20分鐘內,考官可能會出其不意地要考生做緊急煞車,具體做法是考官會突然舉起他的手,同時說:「Stop!」,考生就要立刻急煞把車停下來,這真的是個會把人嚇出心臟病的過程,因為你很難掌握這題何時會出現,但考官的目的就是要模擬真實世界裡可能出現的情況。當然,基於安全考量,考官通常是在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外出這題,還是有一點跡象可循。
另一必考題是停車,包括倒車入庫或路邊停車,考官會任意挑選其中一種,並且隨機在路上找停車位要考生停。如果遇到比較機車的考官,挑到超難停的車位,你的路考大概就凶多吉少了。
剩下20分鐘是所謂的「獨立駕駛」(independent driving),這部分除了考驗考生的駕駛能力,也檢測考生辨識路標的導航能力,路痴程度太高的人可能會感到有點吃力。進行獨立駕駛測驗時,考官丟下一句「去某某地方」後就會完全閉嘴,讓考生自己從路上的標示中找到該地。據說近幾年考試時可以使用衛星導航,或許是考量路痴人數有增加的趨勢。
總共40分鐘的路考中,除了上述小錯不得超過15個,還有被歸類為大錯的「危險錯誤」(dangerous fault)和「嚴重錯誤」(serious fault)。前者指的是會對駕駛本人、考官或路人造成危險,後者指的是雖然不會直接造成危險,但有潛力變成「危險錯誤」,這兩種錯誤只要犯了其中任何一個,路考立即game over,請下次再來!

怎樣的情況會被歸類成「危險錯誤」或「嚴重錯誤」呢?其實真的不勝枚舉,譬如移動車輛前忘了看後照鏡,即使周圍完全沒有其他車輛,還是會被當作「嚴重錯誤」。考官認為你沒有在發動車輛前偵測周遭環境的習慣,將來可能會造成車禍。
有位英國朋友考駕照失敗,原因竟然是紅燈時沒有停在汽車專用停止線前,而是停在機車和腳踏車專用停止線上(通常比汽車停止線前面些),即使當時沒有任何機車或腳踏車騎士在前面,汽車停止線又嚴重掉漆,幾乎看不太到,還是被考官視為「嚴重錯誤」,當下game over,真的非常倒楣。
終於理解英國駕照路考成功率為何只有43%了嗎?他們的考試就是這麼嚴格!也許你會說,這種規定也太不近人情,但英國人就是這麼一板一眼,再加上非常注重安全,而英國人這兩大特性,絕對是促成駕照難考的原因之一。
駕照考試如此嚴格,讓大部分英國人在上駕訓課時就培養了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在英國很少看到人隨意變換車道,因為絕對會被其他駕駛白眼、按喇叭或特別將手伸出車窗比中指。在英國駕駛人的觀念中,隨意變換車道超級危險,不像在台灣或一些亞洲城市,變換車道宛如行雲流水,其他駕駛見怪不怪,大家共同在不遵守交通規則中達成某種和諧的秩序。
最後,英國駕照難考,我覺得第三個原因來自道路設計,尤其是容易讓駕駛初學者感到困惑的圓環。

占地超大、出口超多的圓環是為了紓解交通,英國人似乎對它特別鍾愛。據統計,全英國有多達2萬5000多個圓環,其中有些大到讓人覺得中間的「島」上可以蓋一座帝寶,出口也多到讓人一不小心就會迷路。最經典就是位於英格蘭西南方的「神奇圓環」(Magic Roundabout),這座位於Swindon的超大圓環由5個順時針轉的小圓環以及中央逆時針轉的大圓環共同組成,其複雜性之高、占地之廣,位居全英之冠。
就算只是一般的圓環,對於不熟悉英國交通規則的人來說,已是相當程度的挑戰。駕訓班的教科書明確指出,進入圓環時應該走的車道和要在哪個出口出來有關,所以駕駛人在尚未開進圓環時,就要迅速判斷好自己的車道,並在適當時機將車子移往接近出口的車道。
英國人相當重視在圓環裡移動的「眉角」,如果不遵守遊戲規則,下場很可能以出車禍收尾。圓環的複雜動線讓原本已經很難考的英國路考困難度又增加了好幾倍,完全雪上加霜。
雖然如此難考,大部分英國人還是會在年滿16歲時開始學開車,並在法定最低考試年紀的17歲時報考。一張駕照不但象徵著自由度與獨立性大幅提高,找工作時也有加分作用,是英國人人生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第一張證照。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大不列顛小怪癖:讀者太太的英國文化驚奇點評》,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彬彬有禮、對於全民排隊無比自豪的英國人一旦手握方向盤就換了人格,超車、比手勢、闖黃燈樣樣來,盡情做自己;堅信喝熱茶能消暑之餘,和「tea」有關的單字也特別多,常讓人困惑「Come to our house for tea」到底是指吃晚餐還是喝杯茶;若想參透迂迴的英式說話術,第一步就是在聽到純正英國腔悠悠說出「very interesting」時,自動翻譯成「這是什麼謬論」。
經常需要維修的百年老屋比新成屋更搶手、無法接受魚味卻熱愛炸魚薯條……不論是獨步全球的洗碗法、「六個星期後就會自動好了」的佛系醫療觀,還是高跟鞋平均高度穩居全歐之冠,日不落國的平凡生活總能帶來文化衝擊,時不時尷尬癌發作的盎格魯薩克遜民族遠比你以為的更有趣!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