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從泰晤士河的成分看來,倫敦真不愧是從下單到取得古柯鹼比披薩還快的城市

River Thames

從泰晤士河的成分看來,倫敦真不愧是從下單到取得古柯鹼比披薩還快的城市

取一瓢泰晤士河河水,你可以知道全城人們的用藥習慣。根據Neflix影集《大數據時代》報導,透過能在40座奧運游泳池內找到一小湯匙藥物的質譜儀,分析倫敦人的用藥習慣。

櫻花開了,泰晤士河河岸肯定是最好的賞櫻點之一。順著河畔走時得把圍巾拉高些,那瑟瑟地吹過河的風總帶點冷冰冰的氣息,萬幸是整治成功不臭了,人們終於可以回到這個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有人居住的大河邊享受生活。

然而,這條河不若外表般平緩無波,在河面下,有些事靜悄悄地波動……

每週五毒品濃度都會特別高的泰晤士河

維多利亞時代可是泰晤士河的黑暗期,隨著人口暴增與工業發展,大量未處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進河中,爆發了數次霍亂,死了4萬多人,直到1858年發生著名的「大惡臭」(Great Stink),使得倫敦當局不得不正視問題,著手修建地下道排水系統。

如今,宮殿式的Crossness抽水站不僅處理了倫敦人的排泄問題,也成為秘密景點,在特定時間開放參觀。

shutterstock_1518406391_(1)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即使如此,我可是死都不會徒手摸泰晤士河的水。

誰知道這條河川裡又被傾倒了什麼?屍體、交通三角錐、自行車、動物,這些東西總莫名其妙掉進去......甚至在2019年,倫敦港務局的人員在例行性的河畔巡視時,意外發現退潮的河水淺灘有著70多台超市手推車。

他們耗費力氣出動起重機,把這些貼著Morrison、Aldi等超市商標的手推車從爛泥中拖出,誰曉得這些妨礙航道安全的垃圾為什麼被丟在這?

然而,此狀並非先例,非營利組織Deptford’s Creekside Discovery Centre乾脆反過來利用廢棄物,重新改造成水中動物們的庇護所。

不過,河中還漂流著些無形的污染。

取一瓢泰晤士河河水,你可以知道全城人們的用藥習慣。根據Neflix影集《大數據時代》報導,由於污水廠無法處理排泄物中的毒品,科學家定期採集河水,透過能在40座奧運游泳池內找到一小湯匙藥物的質譜儀,分析倫敦人的用藥習慣。

shutterstock_734845708_(1)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不僅是百憂解、安眠藥等常見精神科用藥,根據分析,週一到週四的搖頭丸和安非他命等派對用藥都非常平均,週五暴增,過了週末又回到平靜;而古柯鹼雖然用量逐年上升,但使用者的習慣則和派對用藥相異,漂浮在泰晤士的古柯鹼每天濃度都差不多,只有週末稍稍增濃。

不幸的是,這些藥物不只影響人類,連河中的魚都變得太嗨,甚至是在河中瀕危的鰻魚,也在藥物的影響下異常活躍,出現肌肉破裂和腫脹等徵狀。

真不愧是世界上少數從下單到取得古柯鹼比披薩還快的城市。

說到此,我不免想起位在滑鐵盧橋旁的小淺灘,朋友曾指著那告訴我這就是倫敦人的小確幸,孩子在沙灘上面奔跑,躍進河裡吃下滿口泥沙,等等,充滿毒品的河嗎?

60年代的起始於泰晤士河上:鰻魚派島

泰晤士河上佈滿大大小小百來個小島,而位於西南倫敦特威克納姆(Twickenham)的鰻魚派島(Eel Pie Island)就是其中之一。

shutterstock_1576692283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這怪名的來源眾說紛紜,曾經是連狄更生都流連忘返的避暑勝地,也是20年代倫敦最潮的茶舞(Tea Dance)舞廳,不過真正讓島聲名大噪,可要歸功於Arthur Chisnall。

時為舊貨店經理的Arthur,發現年輕的孩子們經常來店裡尋找便宜的次文化唱片,而當他和青少年攀談後,意外發現特威克納姆並沒有能讓青少年鬼混的場所,於是Arthur決定利用老闆剛收購的鰻魚派酒店,開啟他的新計畫。

1956年,重新整修後的鰻魚派酒店內開了個俱樂部,每週五六都開放讓青少年免費入場,迅速引爆風波(當然後來他們也開始收點微薄的小錢),當時洶湧的人潮讓鰻魚派酒店成為少年少女心中最酷的地方,無時無刻都被爵士樂與R&B的聲響塞滿,還有當時方才興起的搖滾樂。

無論是唱片公司的業務,還是樂手本人都積極地將樂團安排至此,像是滾石樂團,就曾經連續3個月的週三在此駐點表演,而The WhoPink FloydDavid Bowie等天團巨星都曾經是舞台上的嘉賓,更讓此地被稱呼為「60年代的起點」。

Eel_Pie_Island_Hotel_postcard,_1900

Photo Credit:Public Domain@Wikipedia

1900年代明信片上的鰻魚派酒店

除此盛名外,Arthur還十分關心來往的小客人們,如果發現他們狀況不佳,甚至會安排醫生或律師協助,不只一名青少年受到Arthur的贊助得以繼續升學。

然而好景不常,鰻魚派酒店因爲混亂的生態與疏於維修的建築,被警方取消了酒類供應的執照,失去財源下只好關閉。中間短暫易手,又變成了嬉皮公社,最後在1971年,一把無名大火,將被政府列入危樓待拆除的酒店燒個精光。

目前這座島上的土地和建築多為私有財產,不允許外人進入。好在還在老舊的船塢改造的藝術家工作室,仍偶爾開放工作室參觀,讓人們得以有機會瞻仰這座漂浮在泰晤士河的傳奇之島。

河口的海軍廢墟:芒賽爾堡壘

在泰晤士河河口矗立著幾座小型外星飛船,他們直直的腳踏進海中,混凝土與鐵架的房子,升著天線捕捉母星一舉一動.......

不是啦,完全不是,這個建築群是芒賽爾堡壘(Maunsell Forts)的遺緒。1942年,海軍在此建立芒賽爾堡壘,作為反潛作戰的一部分,環繞著泰晤士河河口,大大小小的堡壘塞滿士兵,奮力抵禦德軍來自空中及海上的炸彈攻擊。

shutterstock_1177890283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戰爭結束後,海軍逐漸離開堡壘,而有心人士趁隙鑽了空,芒賽爾堡壘搖身變成了海盜電台的總部。

1964年,搖滾樂手Screaming Lord Sutch佔領了其中一個碉堡,他們以極低的預算、陽春的器材開播,運用非法頻寬播些靡靡之音,後來碉堡慢慢被修整成較適宜人居的地方,他們還利用財富雜誌《Fortune》的讀者投稿,偷偷向岸上夥伴傳遞需要物資的消息,隨後他們更加強電波功率,將廣告賣給更多贊助商。

海盜電台先是因為受到廣泛支持,卻不願意支付版權費用給音樂人受到抨擊。再者英國當局更認定電台行跡猖狂,以干擾官方通訊、危害海上安全為由,想方設法關掉。

不過真正關掉海盜電台的,還是因為1966年的殺人事件,讓官方成功立下《海洋廣播犯罪法》,要脅所有人若資助電台即屬犯罪,海盜電台的黃金年代宣告落幕,然而精神不滅,備受喜愛的搖滾樂電影《海盜電波》(The Boat That Rocked)即取材自這個年代種種軼事。

Radio_Sutch_guntower

Photo Credit: Colin Dale@Wikipedia CC BY-SA 3.0

除了怒濤堡在1967年被英國前陸軍少校Paddy Roy Bates擁槍自重,佔地成為迷樣西蘭公國外,大部分的碉堡都在戰後被英軍銷毀,或是隨著時間變遷海潮拍打逐漸傾頹。只剩少數的堡壘依舊在泰晤士河河口,作為歷史的見證。

對泰晤士河產生興趣了嗎?想要體驗泰晤士河,不一定需要搭乘觀光遊艇。夏日常有河上露天船電影院和遊艇蠟燭晚會,或者搭乘快艇來場極速之旅。

而散步河畔,除了著名的聖保羅大座堂和泰特美術館,精緻可愛的花園博物館(Garden Museum)也是必經之地,累了的話,也能到由飾演甘道夫的伊恩麥克連爵士(Sir Ian McKellen)家族經營的酒吧The Grapes at Limehouse坐坐,品味歷史的芳醇,或是沿岸而上直到泰晤士河防洪閘,讚嘆建築如何兼具機能與外觀之美。

泰晤士河流啊流,永遠都讓人意猶未盡。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Elanor Wang avatar

Elanor Wang

Felix culpa,拉丁文,愉悅的墮落。曾就讀SOAS藝術史碩士班,現為藝術產業從業者,試圖以偏狹的觀點、醉倒的姿態紀錄城市。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