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睡著是最赤裸的姿態:從毫無防備的安穩睡相,一窺名畫中的人物心聲

Fall Asleep

睡著是最赤裸的姿態:從毫無防備的安穩睡相,一窺名畫中的人物心聲

曼特尼亞的〈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描繪了門徒們靠在一起睡著的情景。這幅畫實在已經超越了打瞌睡這個主題,精采地表現出接受命運的耶穌內心的孤獨,以及門徒們已然背離的心態。

文字:宮下規久朗

外國人看到日本一大早的通勤電車上,大部分坐在位置上的人都在打瞌睡的光景,驚訝不已。有些人站著,拉著吊環也能打瞌睡,足見日本人嚴重睡眠不足。

西洋美術自古以來就有不少與「睡覺的人」有關的作品,率先想到的是「沉睡的美女」、「沉睡的裸女」等主題,因為欣賞美女與裸女是男性的根本慾望,也因此一絲不掛,展現美體的女人會刻意擺出各種姿勢。

1Z2PHmGBQTlH_noCWdgTElqI1NyWkN09iNfskojX

Photo Credit:Pierre-Auguste Renoir,來源:Wikiart

《聖經》裡最有名的,就是徹夜看守耶穌遺體的士兵們打盹的情景。復活的耶穌離開墓室,士兵們發現時,墓室早已成了空殼,畫家則以步出墓室的耶穌站在一群正在睡覺的士兵上方來表現。

此外,耶穌遭羅馬士兵逮捕前,也有與打盹有關的情景。耶穌吃完最後的晚餐後前往橄欖山祈禱,當祂正值生死交關之際,或許是因為剛用完餐又酒過三巡的關係,同行的3位門徒睡得不醒人事。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Photo Credit:Andrea Mantegna,新經典文化提供

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的〈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就描繪了門徒們靠在一起睡著的情景。左邊的彼得與正中央的約翰還好夢正酣似地張著嘴。這幅畫實在已經超越了打瞌睡這個主題,精采地表現出接受命運的耶穌祂內心的孤獨,以及門徒們已然背離的心態。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沉睡的女子〉堪稱描繪打盹情景的名作。雖說這幅畫也具有荷蘭繪畫慣有的醒世作用,勸誡世人切勿怠惰,但透過維梅爾特獨特的簡約構圖,絲毫嗅不到說教意味,反而像是日常一景。

截圖_2021-03-18_下午12_03_45

Photo Credit:Johannes Vermeer,新經典文化提供

令人想到打盹情景的畫作還有19世紀英國畫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Sir John  Everett Millais)的系列作〈初次說教〉,描繪畫家的5歲女兒艾菲一臉緊張地聽著別人說教的模樣。

但〈第二次說教〉中的她卻心情放鬆地睡著了,表現出孩子難敵睡魔的可愛模樣。

FotoJet

Photo Credit:Sir John Everett Millais,新經典文化提供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名畫的動作:另一種觀看角度走進美術史》,新經典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unnamed

你知道嗎?

孟克的名畫並不是畫中人物在「吶喊」?
〈最後的晚餐〉從門徒的表情與驚訝程度可以看出誰是叛徒?
〈維納斯的誕生〉裡的遮羞手勢帶起了畫「維納斯」的風潮!

奔跑 / 跳舞 / 梳頭 /踩踏 / 鬥毆 / 吹 / 接吻 / 吃 / 喝 / 揹 /支付 / 墜落 /  牽手 / 搭肩 / 遮羞 / 嘲諷 / 憤怒 / 悲慟 / 酒醉 / 絕望......等40個具體的「動作主題」,搭配201幅名畫講解,展開鑑賞的嶄新視野。

想瞭解西洋繪畫,必須理解最基本的姿態與動作。才能從沉默的美術作品聽取畫中人物的心聲與創作者的理念。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精選書摘 avatar

精選書摘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更多此作者文章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