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除了在地人心領神會的「市府後」,鹽埕小鎮還曾有個暗藏春色的「榮町遊廓」

Once Upon a Time

除了在地人心領神會的「市府後」,鹽埕小鎮還曾有個暗藏春色的「榮町遊廓」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從南到北,基隆、艋舺、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甚至外島澎湖,都有設立「遊廓」區。

文字:余姿慧

日本動漫作品《鬼滅之刃》在日本爆紅,造成全國性的社會現象,2020年劇場版電影《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登陸台灣,同樣爆發觀影熱潮,創下上映101天票房即達新台幣6.22億元,不僅是台灣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更一舉登上台灣影史電影票房史上第9名新高。

日本製作方打鐵趁熱,緊接著宣布其動畫續篇《鬼滅之刃 遊郭篇》的製作,豈料,還未開播,「遊廓」這背景便令許多日本家長擔心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同時興起許多人對遊廓這充滿神祕的歷史場域的諸多考究及討論。

台灣人像是隔岸觀火般置身事外,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從南到北,基隆、艋舺、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甚至外島澎湖,都有設立「遊廓」區。

只是當時遊廓的主要客源為日本人,台灣人大多去「酒家」,隨著在二戰戰敗日本遷出台灣,留下來的台灣人對遊廓一知半解,這些曾在台灣土地上的痕跡記憶,便隨著時間風化消失。但即使如此,其存在的歷史仍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後來乃至今日的風化區演變。

967px-Attributed_to_Kusakabe_Kimbei_(184

Photo Credit:Kusakabe Kimbei,Public Domain@Wikipedia

吉原的遊女(明治時代)
日本遊廓在台灣

遊廓為日本風化專區,發跡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1568-1603),為官方認可的妓院,通常以圍牆或水溝包圍自成一區,以便管理。日本將其引入台灣後,最先在1896年於台北設了「艋舺遊廓」,其地理位置與範圍都由總督府指定,並設立了管理單位(檢番)。

由於遊廓是政府設立的官方風化區,其管理直接由警察單位負責。其中,高雄地區的遊廓依循〈高雄州警察法規〉裡的「公安-風俗」規章執行管理,遊廓在此法令下,可確保性交易的「合法性」。

法令中並沒有限制台灣人進入遊廓消費或就業,但遊廓裡「貸座敷」(妓院)的經營者、藝娼妓及客人們大多為日本人,加上語言及消費能力等因素,大多數台灣人對於遊廓通常望而卻步。

在當時,遊廓涵蓋全台甚至外島澎湖,但每個遊廓建置過程與內容不盡相同。高雄的遊廓最初被指定在旗後(旗津),之後鹽埕填地後,為了讓鹽埕新市街能繁榮,1910年代後期決定將遊廓遷移至鹽埕的榮町

dtq0ximlvm05nu7n1xqf6g9erqm0rbok

Photo Credit:《躍進高雄的全貌》

初期大部分的貸座敷業者並不想搬遷,還引發了一些紛爭鬧到總督府去,而以下是1930年《新興の高雄》關於遊廓遷移時情況的記載:

「……當時說要遷移到鹽埕榮町時,旗後町民是驚訝且茫然不知所措的。尤其業者當中只有一位有財力可以遷移,其它業者基本上是沒有資金的……遷移派以大笑樓的樓主岩田芳人為首,但除了花之家持中立立場外,其它業者皆反對遷移。」

「旗後町民的反遷移活動越來越激烈,後來反對遷移的陳情書甚至還略過臺南廳(當時高雄為臺南廳管轄)、直接送到了總督府。最後陳情書被臺南廳禁止,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遷移派不聽反對派的聲音,堅持先自行遷移,沒想到因為戰爭的關係景氣轉好。反對派在3年的延期到後就得停止營業的情況下,最後也只能無奈選擇遷移。」

1930年,日本遊覽社出版了一本《全國遊廓案內》,裡面詳細記載了遊廓的交通及消費方式,甚至還有作者本人的消費「心得」。其中也包括了當時為大日本帝國版圖的台灣遊廓,書中收錄有關高雄榮町遊廓的介紹如下:

「位於高雄州高雄市榮町,縱貫線高雄站下車後往東走約1公里的地方,可以搭車在榮町下車即可。高雄有軍港也有州廳,是高雄州第一的都會。這裡的遊廓是原本在明治38年在旗後設立的,大正8年移到現在的地方。現在有11家業者、娼妓有150人、藝妓有55人。娼妓裡有2、30人是朝鮮人,其他全是內地(日本)人。各個貸座敷同時配有藝妓跟娼妓,其中也有是藝妓也是娼妓的女人。」

「娼妓雖然會在暗處非法拉客,但基本上藝妓跟娼妓都是在妓院裡服務,不提供外帶。她們一次只會服務一位客人。費用一晚至少4圓80錢起跳,稅從5圓以上開始收取1%稅金。要找娼妓的話,有大笑樓、金波樓、君之家、花之家、松葉樓、真榮樓、東海樓、幸樓、二葉樓、鮮月樓、朝鮮樓等。」

Photo_Credit:1936高雄市職業明細圖

Photo Credit:《高雄市職業明細圖》

《高雄市職業明細圖》,1936
一窺神秘的遊廓內部

遊廓內不只貸座敷,還有許多料理屋及飲食店,自成一繁榮的小區塊。其中料理屋類似台灣酒樓,主要提供酒菜,並會請「檢番」聯絡藝妓至料理屋做表演,並不做色情交易。

此外,遊廓內設有「婦人病院」,是娼妓檢查治療的機構,日本政府基於公共衛生與安全的考慮,在《娼妓取締規則》中要求她們必須定期體檢,而體檢的場所就是婦人病院。婦人病院屬公立醫院,由地方廳或其它公共團體所成立。

而貸座敷內裡的「員工」,根據規模多達十餘種類別,主要的藝妓、娼妓、酌婦簡單分類如下:「藝妓」賣藝不賣身,通常藉由檢番招至料理屋與酒樓表演陪客;「娼妓」賣身不賣藝,是數目最多的職業,通常在貸座敷裡接客;「酌婦」為現今所稱的酒家女,出沒於貸座敷、料理屋與飲食店陪酒,不賣身也不賣藝。

即使官方規定各職種不得混用,但有些店家不遵守規定,或有些人想多賺一些,便會出現藝妓與酌婦也下海賣身的情況,導致官方不得不把身體檢診的對象,從娼妓擴大至藝妓與酌婦均要檢驗,就怕性病蔓延。

遊廓內身不由己的藝娼妓們不乏許多辛酸血淚故事,雖被家人賣到遊廓當藝娼妓,受到嚴厲的管控,但還是有追求愛情而私奔或殉情的情事,工作環境也有被貸座敷管理者毆打的暴力事件。

Shinyanagi-Yukaku_prostitutes_and_custom

Photo Credit:Public Domain@Wikipedia

那充滿濃厚的情慾流動、風花雪月的遊廓,其生活面貌是如何?

1937年的《臺灣公論》寫道:早上9點前要起床、10點半前要吃完早餐、下午5點半前要梳妝打扮完成……等貸座敷監督者對藝娼妓一般日常作息的告誡,有趣的是最後一條:「禁止八卦男子話題。」

《臺灣公論》是日治時期發行的雜誌,1936年創刊,裡面不時刊載藝娼妓相關資訊,例如夏天是西瓜產季,便報導了吃西瓜除了讓身材變好、皮膚變白,甚至可以解藝妓常用之化妝品造成的鉛毒。

從上述監督者對藝娼妓喊話與藝妓間的流行新聞來看,《臺灣公論》的讀者群擴展到遊廓這點十分有意思,裡頭也常以「高雄之花」為題,不定期宣傳高雄各家貸座敷當期紅牌藝娼妓,詳述其形體容貌姿態,吸引嫖客上門。

1949《台灣公論》百花撩亂高雄之花

Photo Credit:《台灣公論》

《台灣公論》,1939

而從高雄當地的報紙《高雄新報》,也可一窺遊廓日常生活面貌,其中有一則為一嫖客不惜盜用公司公款就為了到遊廓消費玩樂的新聞。遊廓消費之高,不是一般庶民可以負擔得起,尤其上癮的話其投注的金錢更是無法計數。

日治後期戰爭氣氛濃厚,全國呼籲軍民同心,遊廓當然也要出一份力,報紙上多次出現藝妓捐錢給國家、表達愛國心的舉動,甚至刊登過海軍大臣接獲藝妓捐贈存款而頒發感謝狀的新聞,可見當時日本政府大力呼籲人民為戰爭出力的迫切心態。

截圖_2021-03-04_下午5_00_21

Photo Credit:《高雄新報》

《高雄新報》,1941

高雄榮町遊廓隨著二戰後日本戰敗撤出台灣,但性產業並沒有隨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台灣業者在鄰近的舊高雄市政府(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後方愛河岸邊的府北地區開設妓院,並跟著鹽埕區的發展繁榮興盛一時,說到「市府後」人人皆心領神會。

直到一把祝融,燒盡了揉雜人性、人權與道德的灰色地帶,愛河邊的性產業也隨之沒落,只餘下人去樓空的娼寮幽幽佇立在河岸邊,淒涼低訴著多少風花女子的辛酸血淚及那段放蕩不羈的過去。

本文改寫自《地圖考古x城市偵探-鹽埕身世》漫步高雄榮町遊廓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eld editor avatar

eld editor

每個物件都因為各種細節的差異而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呈現,我們是一個在意細節的編輯團隊,想好好地說出屬於生活風格的醇厚故事。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

更多此作者文章
Feature.
$feature['title']
Megaport

南國ㄟ風尚涼

吹著海風,拉開一瓶台啤,大船入港的那聲汽笛響起,演出也揭開序幕,長鳴的汽笛聲代表著有事情即將發生,那正是船正準備出港或回港的宣示。而這次,我們要和大港一起到高雄散散步。

Megaport Tour

港邊是男兒傷心ㄟ所在:台啤一口口吞入喉,小花帶你細數「大港開唱」前世今生

今日,音樂祭遍地開花,對小花而言,「大港開唱」這個名字只是一個Brand,每個音樂祭都有自己的品牌名稱,但「深植觀眾內心的,是那個獨特的『khì-bī』(氣味)。」

Read Details
Walk in Kaohsiung

鹽埕散步地圖|大港開唱先別喝太醉,這些不用走太遠的小店,是你探險的好地方

放心,我知道宿醉的你可能不會想走太遠,身為在鹽埕區工作過一段時間的高雄人,我精選了7個在大港開唱場地周遭,走路上一小段路就可以到達的在地小吃,以及幾個有趣的地方。

Read Details
Born in Kaohsiung

從港都到台北流浪,哼哼唱唱就成了歌:黃西田與拍謝少年維尼,笑談當年的青春回憶

大港開唱前夕,集歌唱、演戲、主持一身,號稱「永遠的小朋友」的黃西田與拍謝少年的維尼,正坐在充滿古早風味的包廂,點了好幾盤小菜。兩人邊吃邊閒話家常,聊人生,也聊聊故鄉高雄。

Read Details
Hanging Out

鹽埕指南|大港開唱的前一個晚上,我們加入了在地樂手的「半醉半醒」吃喝路線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我們將一邊聽著港都認識王的導覽,與樂手們一起從台式切仔料喝到沖繩酒場、再從市場裡的大酒家一路吃到西餐廳裡的美式布丁,在霓虹閃爍的這座城市,吹著海風散漫逛遊。

Read Details
Walk in Kaohsiung

「為了賣豬肉給美軍,我爸爸會說四種語言!」見證鹽埕百年風光的市場老攤販

大港開唱的早上,由港都認識王帶你去逛鹽埕的三個菜市場,並尋找市場周遭的巷弄內美食,來吃大港最澎湃,鹽埕最老派的早餐百匯,吃飽了,才有力氣跑團,喝足了,才能在人體衝浪中不被淹沒!

Read Details
Megaport Festival 2022

今年來顆蔡閨女神頭嗎?從吃喝玩樂到理容刺青無所不包的「2022大港開唱總攻略」

自2006年開始舉辦,如今即將邁入第13屆的大港開唱再次召集全台樂迷相聚港邊,結合海港城市獨一無二的魅力、驚喜連連的演出節目,該怎樣翻玩,就從最完整的「大港開唱總攻略」開始研究!

Read Details

Every little detail matters.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