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什麼事都不太對勁時,一旦表演就好了」——鄭宜農與她的《井之聲》巡演現場

07 Feb, 2021
「做什麼事都不太對勁時,一旦表演就好了」——鄭宜農與她的《井之聲》巡演現場 Photo Credit:鄭宜農

對於一直在創造歸屬感的鄭宜農來說,上台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一種能量的出口。前一陣子鮮少演出,她感受到能量無法抒發,做什麼事都不太對勁,一旦表演就好了,這也讓她知道「活在舞台上是什麼意思」。

文字:吹音樂 王信權

從演員、劇作家到獨立音樂人,鄭宜農看著《海王星》專輯封面,那個24歲的自己,隨口說出這四個字「膠原蛋白。」

全新的「井之聲」巡演,改以不插電編制自我翻玩,她接下來得花大量時間排練,思考如何讓同一首歌有全新感受,「譬如說《海王星》裡面的一些歌曲,其實是想要找回當初的感覺,但是我演起來一定會不一樣,因為我已經是現在這個年紀,這個樣子。」

TSA0662-1-1024x684
Photo Credit:re_evantsai,來源:吹音樂

今年是鄭宜農唱作生涯第一個十年的尾聲,原先並不順遂,美國巡迴因疫情影響而取消。還好後來台灣的情況不算太嚴重,展演活動漸漸復甦,還是能見到她與樂團的演出身影。

她這次「井之聲」將於台北、台中及高雄登場,採全新不插電編制,概念延續「校外暑修」的主題標籤,借用各式「#」探討群體裡的異同,代表彼此擁有類似特質卻又保持獨特。

「這個演出可能就是,我創造歸屬感的一種方式。」對於一直在創造歸屬感的鄭宜農來說,上台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一種能量的出口。前一陣子鮮少演出,她感受到能量無法抒發,做什麼事都不太對勁,一旦表演就好了,這也讓她知道「活在舞台上是什麼意思」。

「那時候的心情只是在想說,我們要準備世界是會改變的。」她回想起來這段日子,如果無法演出就專心其它事情,思考著,假如有一天,人生之中沒有舞台的話,會是什麼情況?

這月初,同樣在台北東區的辦公室,距離上次採訪鄭宜農已相隔半年,當時本土疫情仍相對嚴峻,現場演出幾乎停擺。她想說,巡迴取消不然來做直播,結果就一路搞到變成有點正式的節目,邀來賓聊些比較正經的事,「對,然後直播完之後,變成一個『實體』小巡迴。後來又決定要弄個大場,等於是完成這整個系列。」

TSA0721-1
Photo Credit:re_evantsai,來源:吹音樂
貼在後方牆上的主視覺海報,鄭宜農臉上充滿各式關於她的主題標籤,看似和諧卻又相互牴觸,集合成我們所熟悉的鄭宜農,但那形象也僅是接近舞台上的那個她。

出門前還在替新書校稿的鄭宜農笑說,不小心又把自己搞得很忙,不知不覺工作了一整年。但這似乎是她的個性,主動想企劃、找各式的合作,找更強的人來擊垮自己。

「我第一次在現場看到有一個人,他把沙鈴使用在一些我沒有想像過的地方,造成一個畫面感,以後在編曲的時候,可能就會想到,『誒我可以在這邊加這個』。」

說到演出,鄭宜農並非一開始就如她所說的:「靠『本我』在台上跟大家碰撞。」而是明明喜歡表演,上台卻感到赤裸害怕,或是裝出另一個樣貌。她花了很多時間才理解,如何在台上用最真實的自己跟大家相處。

然而,這位征戰過各式Live House及音樂節的歌手,為了即將到來的演出仍十分焦慮,形容自己現在是「一個到處在煩人的傢伙」。她說,就是想一些技術性的事情,「新的編制最終會長什麼樣子?表演怎樣可以更好看?在不插電的前提之下,還有什麼樂趣而言?這是要一直想的事情,所以還是蠻焦慮。」

去年底,鄭宜農才在天母體育館舉辦一個大型專場,完售3000張門票。她原本以為一年一年都挑戰完了,下次演出前應該不用那麼緊張吧?「結果沒有,因為我又搞了一些⋯⋯像這次編制又是全新的,我自己要彈的東西也比較多。因為樂手都很強,所以我也不好意思『落屎』。」她自問自答地說著。

TSA0728-1-1024x684
Photo Credit:re_evantsai,來源:吹音樂
大頭說,這場編制就很像來喝宜農的手沖,喝到咖啡豆依不同程度的日曬、烘乾後的原味。

此次新編制包含吉他手大頭,他負責將曲目解構成新版本。「我那時就聽分軌,把分軌全部拉進去,全部mute掉只聽宜農的vocal就開始放空、亂彈吉他,弄了好幾個版本。」他被鄭宜農形容是「找亮點王」,實戰經驗豐富,十分了解吉他怎麼表現聽起來會很爽。

「還是會留很大的空間給每個樂手。」大頭說,原本由盧律銘擔任製作人的〈輕輕觸碰〉其實蠻難改編成不插電。他做了很多嘗試,不單只是用簡單和弦的伴奏,而是比較環境音的效果,「用充滿想像空間的噪音去處理這個畫面。」

被問到如何形容鄭宜農是怎麼樣的人?大頭思考了一下說:「一個在音樂裡面很快樂的人。」還分享一則相處的趣事,「好像剛跟宜農一起做演出吧?那時候去馬來西亞,整個都超不熟,我們又超餓。我就沒想太多,『誒,我去買炸雞來吃好了。』想說幫大家一起買,一上車就發現宜農不能吃,因為她吃素。」

TSA0636拷貝-1024x684
Photo Credit:re_evantsai,來源:吹音樂
鄭宜農希望自己變強,大家可以一起在這場演出獲得新的能量。

2011 年,從演員出道的鄭宜農發行首張專輯《海王星》,風格以民謠為基底,正式讓大家聽見她的聲音。後來加入火氣音樂,陸續推出《Pluto》、《給天王星》,編曲越變越華麗,節奏感越變越強烈。

如今面對這些不同時期的創作,鄭宜農不斷意識到自己變強,歌聲又有點不一樣,有更多詮釋的方式。

「唱歌的語彙也會不一樣,以前唱有些歌是有點害怕的感覺,現在聽起來是『好像知道一些事情』。我自己會去消化這些。」她接著說,壓力越來越大似乎是所有表演者都會遇到的事,現在就是有種,「上一場很完美,這一場不能不完美的心情。」

最近鄭宜農還思考一個問題是,她真的很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感覺。或許如此,常會給自己出難題,希望每次都能帶來與眾不同的演出,「要一直到演出的當下,你才會知道這次帶給自己跟大家什麼。所以那個東西很刺激,也許發現『啊!跟我想像的不一樣。』這是有可能的。」

不一樣是如何感受到呢?看到觀眾的反應才會知道,她說:「觀眾會決定這場演出是什麼。」

本文經Blow吹音樂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陳仲廷
核稿編輯:林君玶

Blow 吹音樂

給獨立音樂輕度愛好者: 所有新鮮有趣、光怪陸離、你應該知道或意想不到的消息都在這裡。 給獨立音樂重度研究生: 那些冷僻的專業知識、產業觀察、流行趨勢希望能滿足您的需求。

更多此作者文章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15 Mar, 2023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01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 電繪首選Adobe Photoshop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02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 Adobe陪你紀錄日常生活的新改變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03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