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Xiang Band

就像地方小吃、家庭料理般親切樸實的「B級音樂」——生祥樂隊新專輯《野蓮出庄》

17 Jan, 2021
就像地方小吃、家庭料理般親切樸實的「B級音樂」——生祥樂隊新專輯《野蓮出庄》 Photo Credit:生祥樂隊

童年,一道道食物牽起鍾永豐、林生祥與親人的羈絆;中年,兩人以食物為媒介召喚記憶,譜出一首首農村日常。那些泛黃的膠卷彌足珍貴,只能交給生祥樂隊這些老戰友,慢慢去污、修復色彩。

文字:吹音樂 徐韻軒

2018年中,林生祥收到鍾永豐傳來的一批歌詞,裡頭十幾首歌寫的全是食物,他告訴林生祥,接下來,生祥樂隊要做一張名為《野蓮出庄》的專輯。

這些年來,鍾永豐一直想寫食物,恰巧就在2017年,兩人接受私人委託,連續3年以食物為題創作了〈對面烏〉、〈菜乾〉、〈大封〉等曲目。林生祥猜想,或許是這些歌堅定了鍾永豐的念頭。

自《我等就來唱山歌》開始,他與鍾永豐維持著2年出一張專輯的默契與節奏。彼時距《圍庄》雙專輯發布已滿2年,該是時候動工了,可《陽光普照》的配樂才剛要送混音,《男人與他的海》又找上他,就這樣一路忙到2019年11月底,才終於有空面對那批尚待料理的食材。

靈感來自女兒正在看的《蠟筆小新》

對林生祥而言,這次創作有兩種意義的轉身,一是自配樂工作轉回來做自己的作品,歷經了3部配樂的洗禮,他終於能回來當自己的導演了。

他總說「音樂是建築」,可對於該以哪些「支柱」架起《野蓮出庄》,其實苦無頭緒。前前後後想了3個方案,前兩者皆宣布告吹,最後一步是像當初做《圍庄》那般,把貝斯手早川徹找來美濃作曲。但這回無論兩人怎麼努力,都生不出滿意的成果。

「生祥的音樂是很個人的,每個想法都必須從他那裡生長。」
2020120-十二月封面-生祥樂隊_文章封面750x390
Photo Credit:吹音樂
左起:打擊手吳政君、鼓手福島紀明、主唱兼月琴林生祥、吉他手大竹研、嗩吶手黃博裕、貝斯手早川徹,筆手鍾永豐缺席

早川徹將兩人的關係比喻成拳擊手與靶師:「我就像那個靶師,但我不是在訓練他,我們一起工作,我能給意見、和弦的建議,但若他不用我也完全沒問題。就像協助或陪伴,去嘗試找出什麼是可行的,這是個過程。」

不管怎樣,創作的根還是得回到林生祥身上,他只能努力整理思緒,重新回顧已經寫好的3首歌。最後,終於亮起了「B級音樂」的想法,靈感來自與女兒細細妹看的動畫《蠟筆小新:超級美味!B級美食大逃亡!!》。

「B級美食」意指不使用高級食材、親民的菜餚,諸如地方特色小吃或家庭料理。在林生祥看來,母親林董的快手料理頗合「B級美食」的定義,有一套自己的做菜順序和邏輯,出菜速度之快,如果林生祥當天早上才想起今天有朋友來訪,她照樣能在晚上7點變出一桌菜。

圈內人應該都曾耳聞林董的好手藝,在林生祥心裡,她的料理好吃到餐廳都相形失色:「我跟大多數人很不一樣的一點是,我在外面餐廳吃到的東西都會忘記,不論地點、店名,通常那些餐廳都是朋友記住帶我去的。我在想為什麼會這樣?我知道了,因為我有一個很會煮的媽媽。」

DSC00151-1024x683
Photo Credit:吹音樂
常被邀請到林生祥家作客,貝斯手早川徹逗趣形容自己很像林家的「兼職家人」(part-time family),他和林生祥的女兒儘管只能用一點英文對話,卻時常玩在一起:「我不知道為什麼,她可能覺得我是龍貓?」

B級美食牽起與母親的連結後,他又想起患了阿茲海默症的父親,這幾年常常坐在音響前,聽客家山歌,拍手、吟唱,樣子好不快活,那時林生祥才意識到總是沈默的父親原來這麼愛音樂。

父親的歌詞通常沒有邏輯,當他唱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下句可能會接「優雅啊小姐啊真漂亮」,東湊西湊,最後卻能湊成一株新的〈茉莉花〉。想想,民間歌謠正是透過不停改動、演繹而留存,這或許也是「B級音樂」的方向之一。

支柱一:B級音樂

為了做出父母聽了會有感覺的歌,《野蓮出庄》的旋律企圖戲仿他們年輕時的音樂,也加入長輩們熟悉的元素或日常音景。

分佈極廣的野菜〈打烏子〉,被鍾永豐比喻為浪蕩江湖的男人。林生祥憶起三山國王爺的生日晚會,台上美濃肚皮舞王的爆笑表演,便把肚皮舞伴奏音樂取來轉成小調使用,還在歌裡加入俗又有力的「呃」,展現鄉下男子的氣魄。

另一首〈面帕粄〉更靈機一動加入口白,要在圓環開店的姑婆幫他燙一碗面帕版:「我覺得一些廣播劇的元素在這個年代運用地非常少了,以前7、80年代台語歌裡面,譬如說〈阿郎阿郎〉,就會突然叫一聲『阿郎!』 ,叫得很傷心。」

而〈大封〉取用《李文古笑科劇》裡翻唱音樂的旋律。5、60年代,製作人呂金守以客家民間人物李文古為名,用客語創作《李文古笑科劇》,並由李龍麟扮演主角,兩人一同編劇、翻唱歌曲、重新填詞。這系列廣播劇傳遍全台客家庄,尤其在美濃有著超高人氣,是林生祥父母年輕時的重要娛樂。

有趣的是,某天嗩吶手黃博裕在家練習吹奏,父親突然問:「你怎麼會吹這個東西?」大夥才知,台灣知名台語歌手文夏採了同樣的翻唱音樂填了首〈阿文哥〉,後來被民間改作成〈房間內〉。林生祥說那歌詞滿是情色,露骨到不行,不過民間改做的歪歌,也是台灣音樂史上值得研究的一塊。

「大封」是客家人過年的大菜,客家婦女會起爐灶,放入三層豬肉、高麗菜和冬瓜,用醬油、米酒等調味料去「封」,善於料理的鍾永豐在〈大封〉寫入製作方式:

年三十下晝,敬忒阿公婆
姆媽佇屋背,裁好大烳鑼
會社蔗墊底,土雞層豬肉
冬瓜高麗菜,豆油牽米酒

林生祥不諳做菜,關於烹調手法、使用什麼食材,實際上一知半解,可林董就不一樣了:「一講到大封,我唱給我媽聽時,他說還要加蒜頭、還要加什麼,就很清楚還差哪些食材,這時候就糟糕了,你們家的作法可能跟我們家的有些微不同。」

儘管是尋常菜餚,家家口味卻大不相同,每遇到這種情況,林生祥和鍾永豐兩人就會開始爭論,起始句總是:「我媽説......」鍾家流派的大封,鍋底會墊上甘蔗防止燒焦和晦澀,同時使甘蔗的糖份進入滷汁。可林董就不是甘蔗派了,她老人家說若要清甜,加冰糖就行。

回顧這過程,林生祥直說有趣。《野蓮出庄》唱食生活,是林董熟悉不過的題材,許多歌她給了意想不到的反饋。

好比融入豆腐攤車叫賣聲的〈豆腐牯〉,裡頭有一句:「笑容淺淺豆腐牯/小小生意起樓屋」,意指儘管做的是銅板生意,沒田沒地,好好積攢最後仍能蓋樓房。林董聽完說,這叫「賺錢無人知」,你口袋錢滿滿可是大家不知道。

鍾永豐善於把題材寫得像詩,但林生祥想,或許對父母那輩的鄉下長輩來說,加入一些口語化的說法更能觸動他們:「雖然歌詞沒寫入,但最後一段模擬扁擔聲的「吱吱拐拐」唱完,我覺得應該要變一下,就把『賺錢無人知呦』這句唱進去。」

支柱二:民謠

雖說「B級音樂」是專輯的重要元素,可並不是每首歌都適合以此構築,林生祥決定以擅長的「民謠」作為另一根支柱,在〈芋仔粄〉、〈樹豆〉他開發了新的和聲進行,手法也多少受喜愛的非洲音樂啟發。

相對於《圍庄》的沉重激進,這次的專輯除〈野蓮出庄〉唱美濃以野蓮做為農業主力後人手不足的問題,其他曲目多柔和;林生祥放下電月琴不用,對彈奏電吉他的大竹研和嗩吶手黃博裕來說,也多了施展空間。

每回編曲前,生祥樂隊的成員總會聽林生祥和鍾永豐道來一首首故事。大竹研回憶2006年,他和平安隆與兩人合作《種樹》,從日本人的角度,他十分驚訝有音樂家會以「農業」為題創作。

而經過長年合作,已習慣兩人的創作總是根植日常生活,這次聽見要做一張食物專輯就沒那麼訝異了,更何況唱的都是他們去林生祥家常吃到的菜,恰能補足食物的歷史背景。

儘管從小到大吃的不是客家菜,但成員們在聽這些音樂時,腦袋總會不自覺浮現兒時與家人吃飯的點滴,他們也試圖透過音樂連結聽者的生活記憶:黃博裕的演奏加入了一些傳統曲牌;打擊樂手吳政君帶來兩種特別的樂器,一是非洲水鼓(Water Drum),這種剖半大葫蘆通常放在水裡敲擊,這次則改以坐墊取代,它聽覺乾淨,帶有民間的鄉土味;二是喜餅盒,敲擊金屬容器能恰如其分呈現母親在廚房做菜時,鍋碗瓢盆撞擊的畫面。

〈樹豆〉是大夥花最久時間琢磨的一曲。鼓手福島紀明印象很深,鍾永豐希望他不單純敲擊節奏,而是以聲音去模擬曬樹豆時會有的沙沙聲,對此曲的棘手吳政君也有同感:「生祥在這首作的拍子是跟他以前不一樣的,我這首就是用非洲水鼓,在拍子上面的運用,都要再去熟悉不一樣的律動。」

DSC00169-1024x683
Photo Credit:吹音樂
鼓手福島紀明於《圍庄》時加入生祥樂隊,他認為相比前一張專輯色調黑暗,製作《野蓮出庄》時氛圍更加快樂
DSC00088-1024x683
Photo Credit:吹音樂
打擊手吳政君:「雖然我媽媽不是在煮客家菜,但做專輯時,總會想到小時候吃的那些食物,會想回家請媽媽再煮。」

同樣在〈樹豆〉,早川徹應林生祥之託彈奏鋼琴,在錄音時,他越彈越覺得遠離最初的感受。反覆聆聽音樂後,思索許久,發現自己在音樂裡投射了太多自我:「我最後彈得很少,它不像個獨奏,很安靜、音很少,可是更有效。當我們變得越老,音樂家的自我變得更少,反而更專注在如何成就音樂整體。所以忘記自我,只是更認真地去聽,知道什麼是最好的選擇,就自由了。我不用去彈很多來證明自己是多棒的樂手,只要做必要的事。」

年紀帶來的禮物

回到開頭林生祥說的兩個轉身,其一是自3部配樂回來寫自己的作品(樂評人馬世芳曾讚他音樂裡的畫面感更強),其二則如早川徹說的,是年紀的轉身。

即將邁入50歲,身體變化尤其明顯,在《野蓮出庄》裡,林生祥不自覺把音高降得更低,開始有粗粗的喉嚨音跑出來。這轉變讓他聯想到,2000年初他剛做完《菊花夜行軍》,張照堂老師曾說他的聲音太乾淨,建議他煙多抽、酒多喝,讓聲音多些雜質才會比較有吸引力,而如今他已經有渾然天成的滄桑感了。

DSC00055-1024x683
Photo Credit:吹音樂
生祥樂隊團長、六弦月琴手、主唱:林生祥

五十而知天命,經驗了生命的諸多缺憾後,看很多事都覺得不一定要硬著幹,林生祥與身邊的朋友變得更加感性與柔軟,這或多或少也影響了創作。11月底,在雲門劇場的兩場發片演出獲得一片好評,許多朋友告訴林生祥,生祥樂隊的音樂層次又更加豐富了;而社群媒體上,不少人特別提及大竹研的吉他演奏好似又進入另個境界。

「沒有生祥的話,我可能沒辦法這樣彈奏,」大竹研清楚記得,2005或2006年,他們在台北演出彈奏〈風神125〉時,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演奏與歌合為一體:「以前還年輕時,在彈奏上比較像是把我學過的東西表現出來。當然現在我自己變老,也有進步,在東京中央線時可以自然地彈奏我的音樂,但年輕時是他給了我靈感,謝謝生祥。」

《野蓮出庄》是身經百鍊的樂手們最柔軟的力量,每顆音符都有其意義,裡頭的真誠不僅來自對鄉土的關懷,也來自彼此的互信。與林生祥合作十餘年,早川徹說每回在現場演出,他好像都能感受到其他人正在想些什麼:「並不只是一個個職業樂手被找來組成一個團體、做一張專輯,而是更音樂性、更有機的互動連結,我覺得這個樂團是有這樣的親密關係的。」

DSC00137-1024x683
Photo Credit:吹音樂
吉他手大竹研雖然不懂客語,但能感受鍾永豐歌詞裡的深度,也佩服他這次的主題選擇
DSC00093-1024x683
Photo Credit:吹音樂
配合此次專輯的生活感,嗩吶手黃博裕常以吹奏揣摩人聲,林生祥曾形容〈打烏子〉裡嗩吶像個浪蕩子

童年,一道道食物牽起鍾永豐、林生祥與親人的羈絆;中年,兩人以食物為媒介召喚記憶,譜出一首首農村日常。那些泛黃的膠卷彌足珍貴,只能交給生祥樂隊這些老戰友,慢慢去污、修復色彩。那信賴或許也建立在「吃」:林董的盛情款待、錄音後的宵夜、演出後的桌菜......往後,每當生祥樂隊舀起一口面帕粄、大快朵頤一盤炒水蓮,大概會發現記憶的複寫紙上,又多了這些在音樂上能坦率以對的夥伴吧。

本文經Blow吹音樂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Blow 吹音樂

給獨立音樂輕度愛好者: 所有新鮮有趣、光怪陸離、你應該知道或意想不到的消息都在這裡。 給獨立音樂重度研究生: 那些冷僻的專業知識、產業觀察、流行趨勢希望能滿足您的需求。

更多此作者文章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Art
20 Feb, 2023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逛展配圖1
準備穿梭2222時空旅途的孩子們。
親子逛展配圖3
遺落方艙-守護最後的生機。巨型生態植物瓶,聯手花藝設計品牌《煙花蕨醒》打造。
親子逛展配圖2
穿越2122年,探索海洋環境議題,熱門的踩踏區體驗。
親子逛展配圖4
「這個食物可以吃嗎?」打開驚喜的多重宇宙便當盒,孩子們從藝術創作探索永續的知識。
親子逛展配圖5
親子共學的永續餐桌,透過內容互動與永續美學探索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親子逛展配圖6
永續的模樣由你決定!未來的主人翁正在規劃「拼」出永續的藍圖。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華山展場位置圖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觀展證書申請jpg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

行銷合作

TNL行銷是關鍵評論網集團行銷團隊的核心部門。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