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裡的《唐頓莊園》:英國貴族的待客晚宴到底有多奢華?

根據男侍者Gordon Grimmet的個人「回憶錄」中曾提到:「我偶爾會被派到阿靈頓莊園做外聘的派頭男傭。派頭男傭的身高、體型要一致。我們的作用基本上就是裝飾門面,因為我們在晚餐後就會到燈光昏暗的走廊上列隊站好,然後在那站上整晚。」
文字:Sarah Warwick|翻譯:高霈芬
愛德華時代上流社會的氛圍,體現在一切奢侈、舒適、豪華的事物上,其中當然包括莊園晚宴。事實上,晚宴成功與否,對女主人的聲譽至關重要,這也是家廚的工資之所以常是男管家十倍的原因。
傍晚時分,樓下傭人就會開始全力以赴地準備晚餐,每個人都在認真工作,連洗衣女傭也不例外。洗衣女傭必須在每餐前,把所有餐巾和桌巾洗淨、上漿、燙平。洗碗女傭會在洗滌室拔毛、除內臟,廚房女傭則在廚房剁肉、切菜。
女管家可能忙著製作醬汁或是佐料,家廚則要監督每道餐點的製作。
下午6點,全體傭人紛紛擱下手邊的工作一起用茶。比起傭人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午飯,6點這頓飯相對簡便。這一餐通常只有一道菜,還得趕緊吃完,因為馬上就要開始預備樓上的晚餐了。

窮人的用餐習慣在幾世紀以來都沒有什麼大改變,富人的用餐習慣倒是與從前大不相同。18世紀的上流社會(所有不用工作、專職玩樂的人)會在中午享用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但是到了20世紀早期,人們意識到需要工作的社會菁英中午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主餐於是移到了晚上。
以20名賓客的晚宴來說,會用上的銀器、瓷器和水晶玻璃杯超過1000件,侍者要一件件清點餐具,甚至還要精準丈量環境空間,以確保桌面擺設精準。
水果盆和花瓶都要預先安排好,準備好可以馬上上桌;果凍要在模子裡成形;冰淇淋要在冰室中攪上至少1小時。
葡萄酒要先依照主人的指示醒酒。這項工作只能託付給男管家,男管家無時無刻隨身攜帶著酒窖鑰匙。特殊宴會時,男主人會邀請酒商赴宴,酒商會帶來手上最頂級的美酒,供家族成員和賓客用餐時享用。
用餐時一般會搭配好幾種葡萄酒—通常是德國酒(德國酒在當時比法國酒受歡迎),最後再上威士忌或波特酒,也都要先醒酒。

薇奧莉格雷維爾(Violet Greville)女士在世紀交替之時撰寫的《上流社會的淑女》手冊中,對奢華的餐桌裝飾有詳細的解釋:「晚餐餐桌彷彿花園或溫室,也像珠寶商賣場或利柏提百貨公司的櫥窗,色彩繽紛的絲絨在櫥窗內自在高雅地展現著自我。」
「只有慧眼獨具的人才知道花卉、銀器等餐桌擺飾的黃金比例……在這些方面,傳統還是主要的決定因素,個人品味與美感僅能用來參考,奢華炫富並非必要,但是要盡善盡美就要多下苦功,同時也需要格外用心、未雨綢繆。」
當然,樓上根本不會發現樓下正手忙腳亂地預備著晚宴,傍晚對樓上來說只是第二輪的歡樂美好時光。男管家通常也會在這時替樓上準備、送上各種酒品,因為下午6點是「雞尾酒會」的時間。
在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倫敦的上流社會很流行檸檬氣泡琴酒(Gin Sling)或曼哈頓(Manhattan)這類的調酒,到了愛德華時代,調酒就成了傍晚的重頭戲之一。
當時的調酒都很有創意,而且很甜,因為會加入各種果汁還有糖漿。其中也有流行一時的「閃電」(Flash of Lightning)雞尾酒,由白蘭地、甜薑汁和覆盆莓糖漿調製而成,現代人應該會覺得難以入喉。另外還有由生雞蛋、半杯草莓糖漿和一杯白蘭地調成的「愛撫酥胸」(Bosom Caresser)。

男士在享用調酒的同時也會善加使用莊園設施,來場撞球或司諾克。晚餐過後進行男性限定的活動是不尊重女主人的行為,所以這類活動只能在傍晚進行。而在晚餐鑼響之前,女士則沈溺在她們最愛的惠斯特牌或盤式橋牌遊戲中。1920年代甚至還開過麻將桌——麻將是當時的最新流行。
晚上7點,首席侍者會敲響晚餐鑼,提醒家族成員和賓客該上樓著裝,準備用飯了。貼身女傭、男管家和數名打掃女傭則早已在臥房等候。
盛裝出席晚宴是種「表演」,美好年代的君王或女主人更是必須精心打扮。對貼身女傭來說,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替她的女主人打理晚宴服裝。
絲綢、雪紡紗、蕾絲、縐布和絹綢料的洋裝通常是巴黎製造,要價甚至可能超過貼身女傭年薪的10倍。女士待在倫敦的月份會到新開的百貨公司添購進口洋裝,或是請女裝裁縫師替她們量身定做。

除此之外,洋裝還會加上毛皮、羽毛等摺邊裝飾。另外還有羽毛絨圍巾、胸針、華麗的小裝飾品等——愛德華時代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太浮誇。女士們可能會佩戴貨真價實的珠寶或鉛玻璃填充珠寶,但萬萬不可俗氣、招搖,要能引人注目又富有品味。
女士在一切大小事上,包含晚宴服裝,都要仰賴貼身女傭(有些貼身女傭甚至來自巴黎)替她們做最後檢查,確認完美後才把絲質白手套交給女主人,完成整套造型的搭配。
當時一份潮流參考指南中寫道:「貼身女傭常在女主人身側,且要有足夠的能力滿足女主人的需要。貼身女傭的教育程度要比一般女性傭人高,尤其要精通針線活、實用以及裝飾性的女紅技法。貼身女傭要有活潑、順服的氣質,輕柔有禮的舉止能使貼身女傭受到尊敬、器重。她們個性要勤奮、溫和,舉止氣度要謙遜、宜人,服裝要乾淨、簡單、樸素。」

於此同時,樓下飯廳內特地為晚宴上了髮粉的侍者,正小心翼翼地擺設著餐桌。大型晚宴會把餐桌加長,蓋上白緞桌巾,放上精緻桌花(必須搭配女主人的晚宴服)、蠟燭以及水果盆。較特殊的場合還會鑿冰雕放在餐桌上。
女主人在賓客抵達前15分鐘就會在客廳等候。訪客和留宿賓客會在8點左右時出現。男管家負責在門口迎賓,唱名請賓客進入客廳。
女主人會介紹陌生賓客彼此認識——按照複雜的社會習俗,必須把位階較低的賓客介紹給位階較高的賓客,不能顛倒。男管家還會交給每位男性賓客一張名卡,卡片上是他要帶入場的女士的名字。名卡由女主人按照嚴謹的階級規則事先排定。
愛德華時代的時髦晚宴非常講究禮節,女主人必須知道該邀請誰、怎麼邀請。為此,她會先花上好幾個小時細細研讀《德倍禮》貴族年鑑,接著會在晚宴前寄出以銅版紙印製的精緻邀請函。
女主人收到出席回覆後,便會開始安排座位,確保所有客人都能聊得盡興、不被冷落。晚宴餐桌是寫下大英帝國重要歷史的地方——殖民地居民、印度王室、企業家、貴族和內閣部長,都曾在餐桌邊齊聚一堂,藉著法國小蛋糕和美酒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8點方過,第一道菜送上餐桌後,男管家便會通報「晚宴已經準備妥當」,這時家族成員和賓客就要開始往飯廳移動。莊園主人會偕同最年長或身份地位最高的女士(若有賓客是新娘,則新娘是最重要的嘉賓)領頭,帶領賓客移動至飯廳,最後,女主人會挽著地位最高的男性入場。
晚宴是莊園男主人建立人脈、替未來鋪路的大好機會,美麗迷人且能主辦精采晚宴、與賓客建立良好關係的婦人,於是成了重要資產。若主人允許家庭教師共進晚餐,家庭教師要坐在地位最低的家族成員的左邊。
入座後,每個人的餐具架旁邊都會放著一張名卡以及一張菜單,這樣賓客就可以知道當晚會享用到哪些佳餚。首先會上湯品和魚料理,這兩道菜通常會一起上,接下來才是開胃菜,然後是烤肉類料理。

餐桌禮儀非常重要,各種禮儀指導手冊中也有相關指示。女士只有在餐桌邊才能脫掉手套;餐巾不可以用來擦額頭、擤鼻涕等。「要避免猶豫不決。不得取了一塊食物後又放回給別人,也不可以遲疑。不能任傭人……在杯中倒入你不想喝的酒,你可以觸碰杯緣以提醒傭人。不可玩弄刀叉或湯匙,不可剝出麵包屑,或是在桌巾上假裝畫線。」
晚餐的餐桌禮儀是很嚴謹,而對服侍餐桌的傭人來說,規矩又更加嚴苛。晚餐與早餐、午餐一樣,皆由男管家和侍者負責。服侍晚餐的傭人最好穿薄底鞋,避免走路發出聲音。男管家和侍者不可脫下手套,拿碗時要使用雙手,避免食物灑出,並且要從左側收盤子、盛食物,倒酒或添水則要從右側。
若有特殊場合,莊園主人可能還會從仲介公司額外聘用幫手。根據男侍者戈登格里梅特(Gordon Grimmet)的個人「回憶錄」中曾提到:「我偶爾會被派到阿靈頓莊園做外聘的派頭男傭。派頭男傭的身高、體型要一致。我們的作用基本上就是裝飾門面,因為我們在晚餐後就會到燈光昏暗的走廊上列隊站好,然後在那站上整晚。」

維多利亞時代流行法式餐宴,直接把整道大份量料理放在餐桌上,讓大家自行取用;愛德華時代則改採「俄式出餐方式」,由侍者先把料理放在備餐櫃上,分好份量後,再一一呈送給每位賓客。
有些女主人喜歡兩種方式並行,侍者會先把肉類料理切好上菜,接著蔬菜料理則是保持大碗形式,由侍者輪流端送到每位賓客面前,讓他們自行夾取想要的份量。
在愛德華時代晚宴中的交談必須一本正經,主要是大家認為晚宴是重要場合。男士不會在女士面前談論「敏感」議題,也沒有人會在傭人面前討論私事。所以晚宴中的談話內容多為天氣、社會議題,以及一般日常寒暄。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大英帝國一日上流史:走進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貴族莊園,體驗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輝煌日常》,創意市集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樓上貴族揮霍享樂,講究的餐桌禮節、宴會規範、待客守則、時尚風潮和高級娛樂
樓下傭人沒日沒夜,勞碌的服侍指南、清潔秘訣、佳餚烹調、專業涵養和階級偏見
黃金年代的莊園生活,透過一幅幅的插圖和照片重現,帶你重回當年的繁華與榮盛
賴床是特權,人生就是打扮漂亮+盡情享樂!
小孩直接交給保姆帶,一天只要見面一次就好?
人人都有專屬造型師,從燙頭髮到服裝搭配通通難不倒?
吃一餐就要換一套衣服,下午茶也有專屬dress code要遵守?
除了宴會、野餐和狩獵,貴族們的休閒娛樂,竟還暗藏旖旎春色?
愛德華時代的莊園文化,是上流社會奢侈生活的最高展現,
樓上的家族成員天天騎馬狩獵、遊湖午茶、舉辦晚宴,
樓下的家僕階級則揮汗工作,從清晨勞動到半夜,
包括掌管一切的管家、料理美食的家廚、負責打掃或洗衣的女傭,
到體面優雅的貼身男僕、四處奔波的門僮,屋外的園丁和司機……
本書網羅了各種珍貴的老照片與精美歷史插圖,
加上時代資料及第一手日記,藉由上流莊園的一日紀事,
帶你深入英國黃金年代的真實生活和秘密歷史。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