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的結晶:夥計霹靂車與金髮碧眼李麥克創造的80年代傳奇——《霹靂遊俠》

飾演李麥克的赫索霍夫不只一次自嘲,他在這部令他揚名立萬的影集裡,沒演什麼戲,「只不過是跟車子講話」而已。
在80年代,布蘭登塔帝克夫(Brandon Tartikoff)是NBC電視台的製作部經理。
有天電視台同仁跟他抱怨,他們製播的電視影集,都以帥氣白人男星作為主角,而這些帥氣偶像除了帥氣之外,無啥演技,讓製片團隊傷透腦筋,該如何讓這些連台詞都唸不好的主角演好主角——如同《飛狼》(Airwolf)每集片酬高達20萬美金的詹麥克文生(Jan-Michael Vincent),因為「不擅言詞」,所以每集裡他都戴上頭盔,只露出他迷人的藍眼珠,而不講話就不會漏風。
塔帝克夫提了一個玩笑企劃:《六話奇俠》(The Man of Six Words)!這部影集的男主角只會說六句話!
也就是「謝謝」、「再見」、「站住」之類的簡單六句話,而他的車子——由不用露臉的配音演員飾演——代勞所有的台詞!塔帝克夫自稱製作部的同仁都很喜歡他的點子,而這個點子在1982年,衍生出有一位帥氣男主角「李麥克」(Michael Knight)、跟一台會講話車子(而且話很多)「夥計」(K.I.T.T.)的影集《霹靂遊俠》(Knight Rider)。
2020年,一位英國小子花了120萬台幣與1000個小時,將一台龐帝克火鳥Trans Am ,重製成了一台會說話的「夥計」,這證明了塔帝克夫的點子是對的:至今人們仍喜愛這部影集《霹靂遊俠》、這位帥哥、與這台會講話的車。
《六話奇俠》聽起來像是電視圈的內部笑話(inside joke),似乎無法作為《霹靂遊俠》大受歡迎的真正原因。
而對當時電視圈的大牌製作人葛倫拉森(Glen A. Larson)而言,《霹靂遊俠》的起源有另一個故事:他想將傳奇西部題材電影與廣播劇《獨行俠》(Lone Ranger),與科幻題材融合在一起,製作出既有賣座元素又新穎的影集。
拉森很懂科幻影集,畢竟他從70年代開始,就自編自製了一系列的科幻大熱影集,包括了《無敵金剛》(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與《重返25世紀》(Buck Rogers in the 25th Century)等等。
這些影集內容不太一樣,有的是動作類型、有的是戰爭類型,但無論如何,這些影集都有一位饒富魅力的白人男主角,狂野、有禮、還能征服不同星系與不同時代的女性。
現在,只要把這位男性身邊其他礙事的雄性角色都拔掉,只剩他忠心(而且絕對不會成為情敵)的夥伴——如同《獨行俠》一般。那麼,《霹靂遊俠》便誕生了。

由大衛赫索霍夫(David Hasselhoff)飾演的李麥克,基本上是《無敵金剛》、《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與《重返25世紀》三部影集男主角的合體。《霹靂遊俠》故事一開始,警探麥克慘遭面部中槍、瀕臨死亡、還被丟在沙漠等死,但他被神秘的億萬富翁華頓奈特(Wilton Knight)救活了。
麥克一如《無敵金剛》裡遭受重傷後被高科技改造的「600萬美金男人」主角,只是華頓沒有給他價值600萬美金科技的新身體,倒給了他無價的神駒——霹靂車夥計登場啦。
而一人一車從此行俠仗義,麥克當起了神秘義警,與夥計法外出擊,到處路見不平,成為正義英雄。
當然,李麥克並不是沒有超能力,如同《星際大爭霸》的帥氣男配角史巴克(Starbuck),他的狂野帥勁就是他的超能力。
李麥克在造型上,甚至還偷了《重返25世紀》男主角巴克羅傑斯的招牌敞胸白衣領(以及衣領掩蓋不住的濃密胸毛)。
而且,儘管大衛赫索霍夫的胸毛與超妖鳳眼,瀰漫著濃厚的男性魅力,但他的嗓音卻輕柔沉穩,不像西部牛仔大老粗講起話來粗嘎難聽——這連帶讓赫索霍夫在80年代中期,開展了他的歌唱事業,一樣頗受歡迎。
赫索霍夫這個德國姓氏,令德國觀眾倍感親切。
但事實上,大衛赫索霍夫卻是美國土生土長的孩子——他的家族早在19世紀就移民美國了。不過靠著這點,連帶讓《霹靂遊俠》在德國、乃至於歐洲都大受歡迎。赫索霍夫不只一次自嘲,他在這部令他揚名立萬的影集裡,沒演什麼戲,「只不過是跟車子講話」而已。
但其實赫索霍夫做得更多,他的大眾情人形象,可不是靠胸毛與嗓音就能完成,演過肥皂劇的經歷,讓赫索霍夫懂得如何擺出自己最帥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大衛還做了不少特技動作,身高6呎4吋的他長手長腳,光是單手翻過柵欄的美姿,就能迷倒眾生。
《霹靂遊俠》像是台拼裝車,把許多經典作品元素集結在一起,例如會說話的夥計,就來自《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的超級電腦 HAL 9000——不過說實話, 80年代的科幻作品不都這樣?
只是,我們都知道,HAL 9000的語音絲毫不帶感情,但夥計可不同,這有賴於夥計的配音員威廉丹尼爾斯(William Daniels)的創意:他認為電腦語音也應該很人性化,甚至可以與主角插科打諢互相黜臭。
這讓「致敬」《2001: 太空漫遊》的夥計,日後成為許多人工智慧角色「致敬」的對象:原來電腦可以不需要冷冰冰、原來電腦黜臭不完美的人性可以那麼有趣。

不過,儘管霹靂車是所謂「尖端科技的結晶」,事實上《霹靂遊俠》看起來卻沒有那麼尖端科技。
原案出自於《獨行俠》的《霹靂遊俠》,本質上還是西部牛仔巡遊四海懲兇除惡的作品,這類作品裡,神駒載著主人飛躍斷崖、衝出火場,而最後,還是需要英勇的牛仔在壞人臉上落下制裁的鐵拳。
當然霹靂車能做的比馬兒更多,但是,在當年視覺特效水準與預算的限制下,你看不到霹靂車發射雷射光炸翻工廠、或是起飛逃離追兵的「科幻橋段」。我們頂多能看到霹靂車表演單邊兩輪行進、飛躍巴士、當然,還有最常使用的一招:「渦輪加速!」(Turbo Boost!)
感覺「尖端科技的結晶」還能更尖端一點,但是這種低成本的妥協,卻有另一個角度的好處:能讓觀眾更加投入。
每個小孩只要拿起霹靂車往前用力一推、每個大人只要在車上用黃金右腳一踩、他們宛如就像駕駛霹靂車一樣,使出極速超過200英哩時速的渦輪加速。
《霹靂遊俠》滿足了80年代觀眾的想像力,卻也同時激發了80年代孩子的想像力。日後許多汽車產業新科技,看來都在回應霹靂車的設計:自動駕駛(李麥克常常在行駛時看書跟睡覺)、防撞偵測、遙控駕駛、甚至是偵測駕駛健康狀況(福特的心電圖心律監測座椅)或氫燃料電池(夥計就是靠氫動力運作)等等,都是在《霹靂遊俠》劇情裡出現過的創意。
這也許是為什麼,《霹靂遊俠》多年來一直沒有停過要開發新電影版的傳聞,與其他80年代走紅影集不同,《霹靂遊俠》的故事似乎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因為馬蓋仙會老,但是霹靂車卻只會更先進,這部一人一車的影集,持續在今日仍然滿足許多國家熱愛速度與行俠仗義故事的觀眾們。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
《2222未來選擇地》第一個由200年後未來人舉辦的展覽,虛實交錯的沉浸式體驗,2023/1月登場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共同創立的品牌—2222,結合科幻與想像,是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主題倡議科幻故事,訴說身處當下的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開展出一條全新的故事線,牽動著未來人的世界,藉由故事的想像與生活態度的推廣,期許2023的人們換位思考:「生活中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期許共同創造出 200 年後更迷人的世界。
洪水、霧霾、森林大火…極端氣候的災害頻繁發生在全球各地。「永續」不該只是一個口號,而是每一個人的生活行動指引。但聯合國倡議的永續發展指標、企業的ESG推動、學校的環境教育等,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呢?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共同創立的品牌—2222,結合科幻與想像,是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主題倡議科幻故事,訴說身處當下的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開展出一條全新的故事線,牽動著未來人的世界,藉由故事的想像與生活態度的推廣,期許2023的人們換位思考:「生活中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期許共同創造出200年後更迷人的世界。
《2222-未來選擇地》每一個當下,都造就未來!
《未來選擇地》是2222作爲永續品牌跨出的第一步,由未來人故事作為鋪陳,運用四個展區空間,以電影敘事手法打造一場沉浸式體驗、低碳乾淨展場為永續目標,透過從2222到2023時空的穿梭,展演一場未來與選擇的故事。

|展場簡介|
- Zone 1:歡迎光臨廢棄城市,這是我家-2222
動植物絕跡的機械世界已是200年後未來人的日常景象,2222是對生物多樣性充滿渴望的世界,孩童只能透過文獻、博物館認識生物,參展者將探索未來人的居所:廢棄城市,捕捉污染源機械獸,守護最後的生機。
- Zone 2: 選擇的門:跨越海洋廊道-2122
通往2023的旅程中,我們聽見海洋生態的三種聲音,但那並不是出自海底生物的優游、也不是海水浪潮的拍打,那是什麼聲音呢?在充斥廢棄塑料的空間,透過三道門不同的選擇結果,思考人類如何與海洋共存共好。
- Zone 3:重新選擇:永續生活美學-2023
就如蝴蝶效應,要刮起改變世界的颶風就起於你日常的小選擇,所以成為擇善固執的永續公民吧!未來人邀請大家進入他們的餐桌,從感受、互動到行動,體驗永續的生活美學。理解實踐永續行動其實不必訴諸政府高層,從你待會選擇消費的晚餐就可以開始。
- Zone 4:歡迎光臨綠色聚落,這是我家-2023
你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走進未來人2023的居所,我們邀請認同永續理念的品牌一起展演未來人在使用的現代產品,現代人生活離不開消費,但如何消費不浪費,未來人邀你一起透過綠色消費共組永續家園。

《2222-未來選擇地》名人與永續團體共同倡議。
永續,已是世界倡議的普世價值,本次《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獲得與Celebrity Icons名人Sid Maurer紐約藝術大師的合作,推出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及安潔莉娜裘莉的藝術作品,此次網羅全球各個關注氣候變遷的單位,傳遞永續發展的理念,透過藝術創作與意象空間,引發參展者省思。
《2222-未來選擇地》串連國際名人,共同推出亞洲永續展,並不斷向世界傳遞迫切的訊息,氣候變遷已成為許多生命的威脅,每個人都有責任即刻行動。
「李奧納多迪卡皮歐:你們是最後的希望。」
「伊隆·馬斯克:我們越快採取行動,傷害才會越少。」

展覽亮點:
第一個「由未來人視角出發」的沉浸體驗故事。
第一個「與國際名人、永續團體單位」共同合作的國內永續展。
第一個滿足科幻迷、生態、親子教育、綠色聚落的藝術展。
展覽詳情:
- 2222-未來選擇地
- 日期:2023年1月6日 - 4月5日
- 時間:10a.m. - 18p.m.
-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4、西5館
- 共同主辦: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綠屋
- 策展單位:為美學有限公司
- 捐贈單位: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
- 名人倡議:Celebrity Icons
售票資訊詳洽活動官網:https://www.2222future.com
關於 2222

2222不僅是一個天使數字,4個重複的2也隱含多重選擇的二元性,像是「未來」與「現在」;選擇「行動」或是「無作為」。
「為了更好的現在,你是否曾想要改變過去?」
某個宇宙,某個地球,某個2222年,一個高度文明發展,但動植物幾乎消逝的世界。人們運用科技裝置,穿越蟲洞看見多元宇宙。每一個孩童都有機會認識不同世界的樣貌,當有了比較,人們開始思考身處的世界是否有機會,不一樣?
「只要誠心想做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幫忙達成。」人們遇見孕育時間的大樹,找到穿越時空方法,一群被選中的人決定從2222年回到過去,用行動,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