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n Slayer

日本人心中的武士刀或許從未被毀棄:《鬼滅之刃》真正爆紅的原因

12 Nov, 2020
日本人心中的武士刀或許從未被毀棄:《鬼滅之刃》真正爆紅的原因 Photo Credit:截圖自《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官方預告

正如許多時代精神並非按照歷史的進程一般被淘汰,而是以遞歸的方式不斷重現;在武士刀不復見的現代,日本人心中的武士刀或許從未被毀棄。

文字:罵克伍陸

隨著《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在日本票房破百億,進入日本影史票房前10位,「《鬼滅之刃》為什麼爆紅?」這個問題,一夕之間炙手可熱、成了許多寫作者想討論的問題。

當然,作品的爆紅無法歸因於單一因素,作品本身的優異之外,市場的整合性行銷是一大助力,但可惜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長,也沒有能力去一一爬梳,但我想借用U-ACG梁世佑老師的一句話作為分析的開頭:

「鬼滅這樣現象級的爆紅實在難以想像,也因此有了各種分析。但不管從劇情鋪陳、角色魅力、世界設定等因素去討論都不免有後見之明,因為『沒有辦法再複製一次』。或許我們只能說,《鬼滅之刃》符合了Zeitgeist(時代精神)。」

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是,如果鬼滅符合了某種「時代精神」,那麼具體來說會是什麼呢?本文認為這個時代精神無他,正是深植在日本人心中的美學精神「物哀」與「玉碎」。為了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本文後面的篇幅一定會爆雷,請各位斟酌觀看。

​​
以下內容有雷,請小心閱讀。
《鬼滅之刃》的物哀之美

「我們最甜美的歌唱,述說的是那些最悲傷的思想。」——《致雲雀》珀西雪萊 。
「老去或是死亡,都是人類這種短暫生物的美。因為會老,因為會逝去,所以才無比可愛、珍貴。」——煉獄杏壽郎。

根據維基百科,「物哀」(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はれ、もののあわれ、物の哀れ)是日本重要的文學審美理念之一。透過景物的描寫,表達和宣洩人物內心深處的哀傷和幽情、以及對人世無常的感慨。

《鬼滅之刃》中,一再被提及、強調的主題是什麼呢?鬼很可怕?呼吸法的鍛鍊?都不是。而是「鬼是永生不死的,人是短暫而脆弱的。」鬼就算被砍斷手腳還是能再生,鬼殺隊在戰鬥中受傷是無法復原的。因此,鬼殺隊與鬼之間有著天差地遠的價值差異,這種差異既展現在戰鬥中,也展現在《鬼滅之刃》作品的美學中。

鬼殺隊眾人追求的強,是一擊必殺、快刀斬鬼;鬼則是仰賴自己的身體能力,透過再生恢復,再確實地給予對手傷害拉大差距。人類認同短暫的生命,鬼追求永恆的存在;這是《鬼滅之刃》所營造出的特有作品氛圍。

我認為這樣的氛圍對於日本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自平安時代以來,日本人在長久的戰亂中明白了生命的虛幻與短暫;譬如落櫻,是經典的物哀對象;看到櫻花落下,日本人同時感受到了美與死亡。正因為認知到了死亡,所以才能感受憐憫、正視死亡、甚至是捨生忘死。

在日本文學史上,「哀」一詞經常被拿來概括日本人的美學概念,哀是一種感嘆,可以是「悲慘」、「悲哀」、「憐憫」,天地萬物都可以是引發哀的對象。

這不正是LiSA在《紅蓮華》裡所歌頌的精神嗎?又或是《竈門炭治郎之歌》提到的,即使「不斷失去、不斷失去,也只能繼續活下去」、「即便再怎麼痛苦,也得向前、向前邁進,斬斷絕望。」

可以說,日本人在無常中感到哀傷、悲慘的同時,卻也認同了哀傷,予以「哀」積極的意義。而這個意義在《鬼滅之刃》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不只能從角色的話、LiSA的歌中感受到這種近乎宿命的「物哀」,更可以發現「哀」以各種方式在《鬼滅之刃》呈現。

如炭治郎全家被鬼殺害,唯一倖存的妹妹也變成了鬼,他自身陷入了「悲慘」的處境。但他在斬鬼後,透過自己的嗅覺感覺到了鬼過往的「悲哀」處境(儘管他也不明白鬼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只是聞到鬼悲傷的「氣味」)。於是他選擇在這個鬼被消滅之際「憐憫」他。

哀傷在此刻不只是自己的事,它是一個共同的感覺(empathy),它讓追求永恆的鬼重新認知到自己過去也是短暫生命的人類一員。如同累想起了陪伴自己的家人、響凱是不得志的寫作者,手鬼則一直渴望著哥哥能伸手牽著他一起回家。過去是人的他們同樣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只是他們選擇了拒斥無常,成為了鬼。

斬鬼之際,意味著永恆已被象徵無常短暫的物哀之美擊敗,故事又回歸了物哀美學的正軌,令觀眾產生一種近乎負面的快感,即便角色仍舊處於悲哀的處境,但卻也令人感到安心,因為象徵永恆的鬼被消滅了,天地又周而復始的變化循環。

炭治郎在斬殺手鬼後,沒有一般少年漫畫勝利的喜悅,只是默默地想著: 「錆兔、真菰,還有被殺的孩子們…...你們一定可以遵守約定回去,雖然只剩下魂魄…...如果我死了,我的魂魄也會回去。」 在這次的無限列車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炭治郎之所以能破解魘夢的血鬼術(一種讓人睡著,沉浸在內心所願美夢的能力)。

極端一點說,正是因為他認同了現實是「哀傷」的——他逝去的家人不會回來、妹妹也沒有恢復成人、他也永遠回不去過去賣炭養家的平凡日子…...所以他反覆在夢中自殺,拒絕虛假的夢想、回歸那悲慘的現實。

那麼,難道鬼(象徵永恆)與人(象徵無常)之間沒有其他的共處之道嗎?本作Boss無慘提出了一個方式:

「你們(鬼殺隊)就把家人被我所殺當成是遭逢大難,不必去深究,狂風暴雨、火山噴發、大地震顫…...不論奪走多少人命,都不曾有人企圖向天災復仇…...人死不能復生,別再拘泥於這些無法挽回的事了,大多數人都是如此,你們為何不這麼做?原因只有一個——因為鬼殺隊是非正常人的集團,而我已經厭倦當瘋子的對手了。」

如果能認同鬼對人的危害就是一種天災、是天地無常的其中一環,那的確也就與物哀達到了一定程度的和解。但《鬼滅之刃》的反駁方式很直白:鬼與人之間確實存在差距,但鬼絕不是天災,它是必須被消滅的存在。

《鬼滅》藉此塑造了近乎頑固的二元對立:永恆與短暫、生與死、虛假與真實、快樂與哀傷。因為死亡無所不在,鬼殺隊眾人並不懼怕死亡,也不拒斥死亡,他們迎接死亡的到來、追求死前最後的一搏、並相信其他人會繼承自己的意志持續斬鬼。這也將兩造的戰鬥帶往了另一個我們即將討論到的層面——「玉碎」。

玉碎:永恆之鬼與無常之人的極限對決

從那田蜘蛛山到無限列車篇,鬼滅之刃的故事開始有了轉變。眾人面對的鬼越來越強大,已不再是單打獨鬥能夠應付的程度。我們會被第19話炭治郎的精神感動、會被炎柱最後的拚搏落淚的原因都是一樣的道理——正因為生命無常,但仍有要守護的事物在,故鬼殺隊選擇了同歸於盡的打法。「玉碎」成了《鬼滅之刃》中後期的重要主題。從後面的花街、鑄刀師之村到無限城之戰,幾乎都是玉碎式的戰鬥。

所謂「玉碎」(ぎょくさい)出自「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像碎裂的玉石一樣壯烈犧牲,也不要像完整的磚瓦一樣苟且偷生。這當然是好聽的說法,難聽點就是打不贏用命去換。如果換到了當然任務成功,換不到至少是懷抱著尊嚴死去。

胡蝶忍對上弦之二,鬼殺隊的獲勝正是奠基在她的犧牲之上。眾人對無慘之戰就更直接了,蛇柱直接用身體去抵擋攻擊,只為了換取其他柱對無慘的一擊。當上弦之三再次邀請炎柱成為鬼的一員時,炎柱只是回應:「我會善盡我的職責,在這裡的每一個人,一個都不會死!」看似答非所問,實則玉碎最高原則。面對強大的敵人,他不回應、不反駁,僅是再次強調自己的職責。

這種「玉碎」思想是集體性的(鬼不是被「我」打倒,而是被「我們」打倒)。因為個人生命是無常短暫的,但想法是可以延續、繼承的,吾峠呼世晴幾乎是不厭其煩地強調這點。在無限列車篇後,《鬼滅之刃》故事轉向了眾人拱柱、多人合戰鬼的局勢,一人玉碎、眾人前仆後繼。

當然,鬼滅之刃的「玉碎」與二戰日本皇軍的「玉碎」仍有一段距離。《鬼滅》的玉碎是個人的意願,願意賭上性命的人再去就好(其他人可以退居二線成為「隱」);二戰的玉碎則是上級的命令,不論個人意願與否都要執行。故事中的產屋敷家提供了鬼殺隊近乎無限的後援,讓隊員們以最佳狀態去執行任務直至玉碎,日本皇軍則在二戰末期打到彈盡援絕,只能「全員玉碎」。

可以說,《鬼滅之刃》將玉碎精神美化到了另一個層次(儘管它並不真實)。我們感興趣的不是玉碎在作品中是否被真實描寫、犧牲是否值得這些事,而是玉碎行為幾乎銘刻在每個日本人心中。而《鬼滅之刃》的戰鬥再一次喚起了日本人心中對玉碎那種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為了貫徹理念、守護其他人、事、物而奮鬥的形象。

「物哀」與「玉碎」作為一種精神性的回返與繼承

「身為日本人必須與自然災害共存,為什麼許多人仍然理所當然地生活著,沒有因為恐懼而瘋狂?我們在春天迎接櫻花、夏天看螢火蟲、秋天賞紅葉,即使所有事物最終都會消逝,日本人仍然在如此消極的世界觀中,積極找出了美學。」——村上春樹。

相信讀者們看到這裡都明白,儘管「物哀」跟「玉碎」在《鬼滅》被反覆訴說,但都不是新潮的理念,甚至可以說是老套。如果可以再進一步研究的話,或許該追問的是:為何這些過往時代精神在《鬼滅之刃》能以一種凱旋的方式歸來,成了一部現象級的動畫?這就需要更進一步的爬梳日本思潮、現代歷史了。

然而,正如許多時代精神並非按照歷史的進程一般被淘汰,而是以遞歸的方式不斷重現;在武士刀不復見的現代,日本人心中的武士刀或許從未被毀棄。

我承認《鬼滅之刃》的缺點顯而易見:人物太平板、伏筆未收完、原作的打鬥不如幽浮社動畫展現得壯闊精彩。但有趣的是,鬼滅的主題緊扣著「物哀」與「玉碎」精神,硬是把人物平板的缺點合理化了。這些人之所以平板,是因為他們遭遇了巨大的災難,他們性格的稜角被磨去,成為一個「獵鬼人」,比起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更像是某種理念的象徵、願意為他人犧牲。

然而,扁平的角色未必會讓故事乏人問津——這點我們早已從狄更斯小說、眾多的通俗劇中得到應證。至少,這使得鬼滅本身題材更加通俗、將原先晦澀難言的日本美學得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傳達給下一代。

「雖然好好生存下去是看似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作品陳述了大人必須告訴小孩的事,當然也有對小學生跟國中生來說,難以理解的人情事理與人際關係。透過父母閱讀解釋給孩子聽,包括『現在不懂也沒關係』的事,以這種契機,會產生親子間的交流。 」

上面這段話,取自日本NHK訪問明治大學教授冰川龍介如何看待鬼滅爆紅的現象。我想他這段話的背後,或許就是大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把名為「責任」、「物哀」、或是「生存之道」的刀刃,悄悄地交給了孩子吧。

本文經輕宅漫談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編輯精選

TNL 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更多此作者文章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24 May, 2023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亞果元素】Mag-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_完稿_(1)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圖片11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將行動電源放置在充電區,即可為行動電源充電及手機充電,再也不怕出門才發現沒電。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圖片3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Mag 5同時支援磁吸行動電源、iPhone、AirPods、Apple Watch、USB-A生活小物充電。
圖片_3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下方圓形大底座支援無線充電款AirPods及具有無線充電盒之藍牙耳機充電。
圖片44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Apple Watch充電器拆卸後可使用USB-C接上其他裝置。
圖片_5
Photo Credit:亞果元素
底座大面積接觸桌面,穩固耐用,不怕一碰就東倒西歪。獨特可調式支架設計可上下調整最佳角度。
圖片_6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