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戀物者,小亦經常把捨不得販售的東西藏在櫃台,他叫屈的說,「在這裡工作很辛苦,每天都面臨生離死別呢。」
文字:鄭婷文|攝影:まさみち
身為一間選物店,唐青古物對老東西尤其情有獨鍾,他們用魔法一般的雙手重新詮釋老物,讓走到盡頭的記憶得以延續,在物欲橫流的當代社會中持續實踐生存下去的各種可能性。
走進唐青古物的那天,店門口躺著一張缺角的椅子。灰塵也掩蓋不了的翡翠色,每張椅腳都像是一枚西洋棋子,雕有細緻的圓盤。我頻頻點頭讚歎,讚歎完才發現—椅子只有三隻腳。

Photo Credit:西城
為什麼說只有三隻腳,而不是少了一隻腳呢?我向來就不是正能量魔人,這種說法當然跟樂觀面對那類概念沒有太大關係,事實是這樣的——在那個瞬間,我內心湧現了「殘缺也是一種美」的概念,我並不認為三隻腳的椅子有什麼問題,反而感到這樣也挺好的。店門都沒踏進半步,我就被這個神奇的空間感化一半了。
「我不喜歡丟東西,丟東西對我來講是天人永隔。」說話的聲音來自小亦,唐青古物店小二,古物資歷7年,戀物資歷不可考。

Photo Credit:西城

Photo Credit:西城
小亦邊轉圈邊帶我們參觀他的「非賣區」,有廢料組合成的檯燈、老店舖越來越難見到的原木長凳,暫時找不到用途、仍前途未卜的雕花門板也在行列之中,從滯悶的空氣中嗅得出這些古物加起來的年紀。身為一名戀物者,小亦經常把捨不得販售的東西藏在櫃台(其實很難不被發現),他叫屈的說,「在這裡工作很辛苦,每天都面臨生離死別呢。」然而,最讓他著迷的卻也是這種流動性。
就他個人而言,因為丟東西太痛苦了,從唐青志工開始,他開始接觸到廢料的各種可能性,例如,椅墊破損了,就把骨幹的部分整理乾淨、重新繃布,老椅被新花布注入新的靈魂,還能服役好多年呢,或是雕花門板太美了,索性簡單加工,成了客人拜訪時能舒服喝咖啡的長桌。他熱衷於挖掘沒有被任何人注意到的廢物,為他們創造新的功能,讓垂垂老矣的生命能繼續延續下去。

Photo Credit:西城

Photo Credit:西城
「真的是看你怎麼用它。」日常生活中的小亦也樂於幫室友重整屋子,被灰塵覆蓋住的書堆經過整理,挑出幾本好看的封面斜放在矮櫃上就成了陳列品,重新受到注目與讚揚,家不再是最低限度的生存與儲藏空間,而是物與人都能感到舒心與驕傲的場域,夾頁裡如果住著書神,一定也會開心的吧!
唐青古物現任成員共7名,專長背景各異,驅使他們的卻是同一份「不甘心」。為了創造流動,他們不對現狀輕易認輸——舊鈕扣被裝在高腳杯裡,就連舊鑰匙也貼了價錢,一把30元。「每個物件都很珍貴」是唐青給人的第二印象,全是些小東西,組合起來,每個角落卻優雅的像幅畫。

Photo Credit:西城
至於店內選品的準則是什麼?小亦告訴我們,「就是一群不甘心者的攻防戰啊。」在唐青工作,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挑戰別人、或是為自己辯護。喜好本來就相當主觀,但是,透過珍惜每個個體之間的不一樣,才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觀點和面向。唐青扁平化的決策系統相對而言沒有效率,卻也是因為這份彈性和尊重,才有「擴增」看待世界的觀點的可能。
當然,開一間浪漫的二手商店絕對需要面對現實。面對賣不掉的商品,唐青也不定期舉辦「惜福會」來促進新陳代謝,看似無用的杯碗瓢盆、公仔、包包、購物袋甚至舊照片得以在這個聯誼場合找到為他們感到著迷的新主人。

Photo Credit:西城

Photo Credit:西城
臨走前,人客詢問有沒有打折,作為一間有態度的二手店,店小二頭也不抬地說,「沒有打折,買你需要的就好。」
唐青古物商行 April's Goodies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83巷17號
電話:02-2341-8799
本文經西城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