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Deca joins的輕柔與雷擎的山林氣息:LINION與他的個人專輯《Leisurely》

LINION那時發現deca joins的歌詞寫很少,心裡就動一個歪念,如果找他來寫,是不是可以只要寫幾句歌詞就好⋯⋯
文字:徐韻軒|攝影:彭婷羚PONG
與LINION初次見面,他的聲音比我想的再稚氣些。兩顆橡果在他耳垂下晃呀晃,23歲的靈(林)性(姓)男子眼神清澈,裡頭好奇心如泉水般湧出。不,或許該說是間歇性噴泉。
「我很常是0或100的狀態,我會突然超爆多東西,一直丟一直丟,結束後就會碰——」他模擬自己由高墜低的狀態,轉瞬如一隻委屈的小狗:「我覺得我是廢物。」
採訪過程大多是這樣的狀態,他一人詮釋多角,模仿鄭敬儒的文雅、揣摩製作人鍾濰宇(小宇)的沈穩......用聲音把畫面搬到我眼前,再用爽朗的幾聲大笑結束這回合。
他的「藍」不再外顯了。前年發完首張專輯《Me In Dat Blue》,LINION的生命狀態開始轉變:第3次演出就被推上Legacy大團誕生、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成為9m88的巡迴樂手⋯⋯生命逐漸豐盛,人也開始回復昔日的活潑開朗:「《Me In Dat Blue》是我很憂鬱的時期,我覺得那很不像我,這次就很想做一張(專輯)讓大家真正認識我。」

誰是鄭敬儒?
從小到大,變化多端的LINION總讓親朋好友摸不著頭緒。新專輯《Leisurely》會找陳嫺靜、鄭敬儒、雷擎合作,就是想借力使力,凸顯他多變的性格:「我覺得我跟這三個人相處時,是完全不同的,當下的我當然是我,但面向完全不同。」
與陳嫺靜合作的〈Day off〉,開頭以頌缽營造冥想氛圍,據說寫歌那陣子陳嫺靜化身編織宅女,日子過得很佛系,兩人漫談生活後,決定呈現「無為而活」的慵懶狀態;而和鄭敬儒雲端創作的〈Cocoon〉,則帶出他喜歡孤獨的一面,去年他們都被巡迴追趕,資訊不停向內轟炸,唯一渴望是在家蜷成一顆繭,靜靜做喜歡的事。
「老實說,原本我對deca joins這個團是沒有認知的。」LINION回憶剛從美國回來時,認識的團並不多,第一次聽deca joins,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聽。
朋友認識鄭敬儒,這名字常在他耳邊響起,本人甚至在「That’s MY SHHH」和他打過招呼,但直到去年在「秋OUT」後台,他看見鄭敬儒背著吉他從貼著團名的帳篷走出來,這才意識到,原來對方就是大名鼎鼎的deca joins主唱。

會找鄭敬儒合作,其一是deca joins的歌同樣輕柔,LINION想兩者肯定能融合出不錯的成果,請來爵士鋼琴家許郁瑛參與編曲,更讓這首歌質感提升。
其二,他坦承自己懶惰,看上鄭敬儒的文采:「我那時發現deca joins的歌詞寫很少,心裡就動一個歪念,如果找他來寫,我們是不是可以只要寫幾句歌詞就好⋯⋯」
三組合作裡,最早敲定的人選是雷擎。家在淡水,比起市區更容易進到大自然,LINION形容自己「沒事就會到一些只有草跟海的地方」,而住在石牌、有著「熱帶浪漫男子」封號的雷擎,同樣將上山當作生活必需,兩人寫出富含山林氣息的〈Mountain Dude〉,就是想傳遞:節奏藍調不只都會面,它也能很原始、很自然。

放空的科學
去年,新生代R&B創作人大多被貼上「Urban」的標籤,他倆也不例外,可LINION說自己並不追求都會生活。
在資訊膨脹、快節奏的現今,有一票人如他開始意識到,比起拋棄式娛樂,讓心靈不受環境干擾,長保自在快活更加重要:「前段時間我接觸到冥想,這類對一般人來說比較飄渺的東西,假如說我是創作者,我要怎麼唱出這些給大家聽,比如説Om——?」他發出瑜珈課的梵唱,結束時笑了一聲:「誰會聽?」
如專輯命名為《Leisurely》,他知道下階段的作品要以「鬆」為題,可卻怎樣也鬆不下來;當他寫得越用力,目的地就越來越遠。少年開始好奇,靈感是怎麼誕生的?
年初,LINION在誠品偶遇《放空的科學》,書封上那句「你越是放空,大腦越能探索新奇點子!」大大吸引他的目光。後來,他又陸續邂逅了《點子就是一直來》、《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一步步嘗試書中的生活提案:關掉手機,在忙碌生活騰出一段安靜的時光、小睡15分鐘,重新活絡腦袋、多走路⋯⋯

就科學的角度,潛意識的深層早有無數個點子著床,只有在你關掉理性思維,這些創意才得以生長成「靈感」,上述的生活習慣,其實都是為了將大腦營造成適合創作的環境。
這些書讓他發現,無中生有的訣竅恰是無所作為:「我就找一個凝視點,盡量清空自己的腦袋,慢慢開始能寫出很多主題,看起來很多沒有意義的東西,最後卻能串成一個故事,也是邊看這本才寫了〈99〉。」
〈99〉呈現了靈感任意流瀉的狀態,取名同樣保持彈性。某天製作人問他這首歌速度該訂多少,他隨口回了聲「99」,後來乾脆直接以此為名:「這就完全包括在我整個概念裡,大家會想說為什麼叫「99」,我用邏輯來思考,大腦想知道它的故事。但不好意思,沒有故事。」
或許LINION就是想告訴你,別太在意因果,關注生命帶給你的每刻當下最重要。《Leisurely》是他身體力行的證明,細心一點你會發現,「走走(Walking)」一詞幾乎貫穿整張專輯,他同樣推薦你邊走邊聽,感受那份逍遙快活。而若說摸索出新的創作方法是一大收穫,學會放下控制也是。
放手的哲學
去年底,LINION經由9m88經紀人Mia介紹,找來小宇陪他一起製作專輯:「之前做完第一張有個感覺是,我再也不要一個人做這些東西,」從旁觀者的角度,LINION用「他」來形容那時的自己:「我會覺得他的狀態蠻分裂的。
他要彈所有樂器、當製作人跟創作者,那是心裡很大的拉扯。比如說現在卡住了,他會在工作室換一個位子,思考:『假如我是坐在後面的樂手,那我會想什麼?』這很耗盡精力。」
還記得第一次和小宇見面,對方聽完demo後源源不絕給了許多想法,讓LINION立馬決定搭夥。可開始合作後,頭兩次碰面都讓他備感挫折,甚至思考自己是不是找錯人:「但其實只是工作模式還沒磨合好。
我有掛共同製作,某方面我還是放不掉這個角色,主觀意見還是很重,沒辦法完全放給人家做,可是他會用他的方式讓我信服。」除了擁有豐富的製作經驗,年長的小宇性格穩定,總能在他焦慮時安撫他的情緒。

《Me In Dat Blue》多被認為近90年代中後的Neo Soul,LINION笑說或許D’Angelo真的聽太多,但打開他的播放清單:Moonchild、The Internet、Free Nationals、Anderson .Paak、Thundercat⋯⋯能發現他的聆聽範疇其實以近代黑樂居多,於是在定調《Leisurely》時,小宇便提議以新穎的聲響來構築Neo Soul。
早期的Neo Soul比較鬆軟,LINION認為台灣做最純的當屬問題總部;而近代的Neo Soul比較花俏,聽覺偏亮,不只混音的色調不同,還會加入合成器,如〈Blue Dream〉的開頭,就嘗試做出似J3PO的現代聲響:「這張延伸音也比較多,雖然輕鬆悅耳,但裡面會有一些小『nerd』點,會做音樂的人聽起來就會覺得:喔!這什麼!」
《Leisurely》有許多律動強勁又活潑的歌曲,這也多虧小宇不斷耳提面命,寫慢歌對LINION來說是小菜一碟,但速度再快一些可就沒那麼容易。有個相對客觀的角色在一旁扶持,創作者會更願意跳出舒適圈,原先都以吉他發想歌曲的他,也被小宇「溫柔地」逼著,用貝斯譜了〈JOMO〉。

全台灣最「黑」的專輯
熟知〈Chase You〉的樂迷在聽〈JOMO〉時會感到驚喜,當耳邊傳入「Where’s the Neo Soul」,你就進入專輯中他自認最Neo Soul的世界。
以Chris Dave在Tiny Desk Concerts的演出刺激發想,LINION乘在laid back節奏上彈出貝斯線條,並想著Hiatus Kaiyote女主唱編排尾巴合聲。
這首歌找來唐貓的少瑜彈奏鍵盤,並協同昔日在美國洛杉磯MI音樂學院(Musician Institute)的恩師、Moonchild的合作鼓手Efa Etoroma, Jr.越洋製作。
《Leisurely》超過一半以上的鼓由Efa負責,據LINION形容,他是位性格近似華人,十分有禮的南非裔黑人。
與Efa的合作方式是一首歌給三個take,回憶錄〈JOMO〉那天是台北早上10點、美西晚上7點,收到第一個音檔時,LINION還在錄音室對面的便利商店悠閒嗑三明治,卻被小宇的驚嚇喚回。
他用「mind blown」來形容那時的感受,Efa一氣呵成的音檔根本無從挑惕,只請他換hi-hat、小鼓等微調音色。除了內容好,聲音也極佳,混音師黃文萱甚至誇道:這不用調啦!

「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聲音這麼好,」LINION説,美國有越來越多如Billie Eilish在住家、工作室做音樂的人,而Efa也是在自己的鼓房錄音。
雖然台灣越來越多臥室音樂人,卻沒有美國的先天環境優勢——地大:「美國可以租鼓房,我以前的樂團SOME都在鼓房jam,那聲音都超好。我們會開去很荒涼的North Hollywood,一整排倉庫是一個個鼓房,而且租金很便宜,一個月只要一百五美金。」
直接請來黑人鼓手,他笑說這應該是台灣最「黑」的專輯了吧!
「是有人曾批評你不夠黑嗎?」
「不夠黑是我自己心裡的聲音。」
他看過有人說他的音樂「還好」。對他來說,這種音樂如果真做得好,肯定能發揮渲染力讓聽者晃起來,「還好」可能意味著未達標準。
《Me In Dat Blue 》歌慢,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敲出理想中的律動,與其抱持困惑,不如找最懂的人來做:「我們不是臨摹黑人的音樂,而是黑人直接跟我合作,對我來說是意義上很新的東西,我是Asian嘛!他是Black。我們合在一起,也不叫Black Music,也不是Asian臨摹,就是新的。Efa也覺得蠻新鮮。」

我想成為製作人
論LINION的Neo Soul養成,除了Efa手把手教他做beat,另一位老師、Earth, Wind & Fire的成員HENRY ‘SOLEH’ BREWER在和弦思維上也啟發他許多。印象中,兩人最常和他說的話是:「Neo Soul還太年經,它只是一個孩子。」(Neo Soul is too young, it’s just a baby.)
發行《Me In Dat Blue》時,台灣的黑樂浪潮還未拍上岸,他特別和奇清唱片要求用上Neo Soul這個標籤,就是想讓有志做音樂的人能意識到:想玩團不一定只有搖滾,講到黑人音樂不一定只有嘻哈;Neo Soul會需要一定的樂手能力,它不簡單可值得你練,歡迎成為這新生兒的一份子。
「可老實說Neo Soul在國外已經過了,他們現在慢慢往更sick的地方走,像Afrobeat之類的。」LINION說,台灣總是會慢人家一步,但也沒關係,因為好玩的東西不會這麼快消失,自己很幸慶趕上這波熱潮,有9m88、YELLOW、雷擎等人一起為這片新場景奠基。
從單打獨鬥到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盟友,LINION漸漸愛上合作的化學反應。未來自己會玩什麼曲風還說不準,但能確定的是,比起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現階段幫助別人讓他更有成就感。「我想要走製作人路線。」他給了令人蠻意外的回答,「我喜歡幫一個我看見他有潛力的人,做出他會覺得很棒的作品,幫他更有自信,所以歡迎不同風格的人找我合作。」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蔣尚仁
核稿編輯:林君玶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