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on!

電影中最閃亮的那顆彩蛋:5位常在劇中客串的日本大導演

電影中最閃亮的那顆彩蛋:5位常在劇中客串的日本大導演 Photo Credit:《爆漫王》,來源:IMDb

當「導」演跑去演「戲」,不管是客串還是友情演出,他們的存在就像是電影中最閃亮的那顆「彩蛋」,是只有認得他們的觀眾才能發現的驚喜。

「這麼厲害你來演啊?」雖然一名敬業的演員,理當不會這樣回嗆導演,但有些話不能亂說,尤其當你真的不小心罵到「很會演」的導演時。

身為一名導演要懂得「導戲」,才能引導演員發揮出百分之百的演技,不管是園子溫的破口大罵型、岩井俊二的文青解說型、河瀨直美的不喊卡型、是枝裕和的耐心口述型,導演的職責即是讓鏡頭下的演員,成為大銀幕上最真實的存在。

但是當「導」演跑去演「戲」,不管是客串還是友情演出,他們的存在就像是電影中最閃亮的那顆「彩蛋」,是只有認得他們的觀眾才能發現的驚喜。

一如當你在諏訪敦彦的《想再聽見你》,看見《你的鳥兒會唱歌》的導演三宅唱的身影;武正晴的《沒關係,是渣男啊》驚見岩井俊二以本人之姿演出;竹中直人代表作《東京日和》,更是找來周防正行森田芳光中田秀夫等至少6位大導演客串。

和那些演而優則導的演員不太一樣,這些導演一點也不像業餘的演技,就像是用拍電影的閒暇之餘,散步到隔壁的片場,與劇組順便尬一角的自然。

#01:塚本晋也
Screenshot_2020-11-03_at_11_31_16
Photo Credit:《野火》,來源:IMDb

不同於搞笑藝人出身的北野武,學生時期就拿著八釐米攝影機拍片、開始自學電影的的塚本晉也,在80年代正式踏入電影圈後,憑藉《鐵男》、《野火》等片成為日本知名的硬派邪典電影導演。

同時,他也是日本知名「很愛演」的導演,時常在電影中為自己安插一個角色,至今執導的20部電影中,塚本晉也親自演出其中11部作品,從客串、配角再到男主角樣樣來。

瘦小的身形與略微垂吊的雙眼,塚本晉也能嚴肅也能搞笑,在試鏡選上好萊塢電影《沈默》後,曾看過塚本晉也電影的馬丁·史柯西斯,還一度以為他只是同名同姓的演員。

2015年的自導自演的《野火》,因為過於嚴酷的拍攝環境,以及飾演在戰場上罹患肺結核、奄奄一息傷兵的塚本晉也,體重從53公斤掉到40公斤,是身兼導演與演員的雙重敬業,最後也讓他拿下「每日映画賞」最佳導演與男主角的雙料大獎。

「以導演的身份來看,塚本晉也可說是非常好的演員(笑)。他不會用導演的視線發表言論,狀態不好時也不會硬來亂演,連閒聊都不會,只是安靜地待在那裡、做該做的事,然後收工回家。」——塚本晉也。

Screenshot_2020-11-03_at_11_32_39
Photo Credit:《鐵男》,來源:IMDb
演出《鐵男》的塚本晉也

#02:宮藤官九郎
Screenshot_2020-11-03_at_12_09_34
Photo Credit:《爆漫王》,來源:IMDb

很猶豫要不要把宮藤官九郎放進來,畢竟有誰不認識多才多藝的宮藤官呢!

從舞台劇助手再到以演員之姿出道,在宮藤官九郎以編劇成名前,1996年曾在北野武執導的《壞孩子的天空》,頂著一頭馬桶蓋頭,飾演勒索男主角的無名高中生配角。

直到多年後兩人在頒獎典禮上久別重逢,北野武卻表示「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如果當時可以多多交流就好了。」而這個心願也很快地在宮藤官九郎編劇的《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實現,由北野武飾演的落語家貫穿全劇,成為兩位鬼才之間相隔23年後的合作。

不管是日劇《池袋西口公園》、《木更津貓眼》,還是自編自導的電影《午夜駭嗑浪人》、《謝罪大王》,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宮藤官九郎筆下的作品,總是能讓觀眾深陷他的魅力。

幕後創作之外,宮藤官九郎的演戲之路一樣非常有可看性,2004年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演出男主角的好友大木,而飾演學生時期的大木是當時還未成名的高橋一生,兩人也在多年後的《四重奏》以演員之姿再度相遇。

宮藤官九郎的精彩演出,不能不提他在《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飾演自稱太宰治轉世的落魄作家,電影中必須對中谷美紀暴力相向,戲外卻是很常竄改台詞頻頻讓對方NG的調皮鬼。

當時中島哲也導演將他視為不二人選,宮藤官九郎在聽聞是《下妻物語》導演的新片後,更是二話不說地答應演出,兩人見面後,中島哲也直接撂下一句「我一定讓你死的很難看!」的狠話,為這個角色畫下悲劇性的臥軌死法。難不成這就是,鬼才間的惺惺相惜?

Screenshot_2020-11-03_at_11_45_56
Photo Credit:《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來源:IMDb

#03:河瀨直美
Screenshot_2020-11-03_at_14_07_27
Photo Credit:《朱花之月》,來源:IMDb

很難想像,能拍出如此詩意、貼近大自然與生活的河瀨直美,在電影中的表現居然如此放得開?

憑藉《萌之朱雀》、《殯之森》等片享譽國際的河瀨直美,不只在《沙羅雙樹》自導自演,也曾多次將攝影機對準自己,在《垂乳女》與《擁抱》等「私電影」中,以鏡頭紀錄她的人生階段。

或許這也說明,河瀨直美相較於其他導演,更能輕易地換位,從幕後走到幕前。

河瀨直美參與過的電影演出不多,但其中就有兩部是島田角榮導演的作品,先後客串咖啡店老闆與SM女王。你沒看錯,那個總是被影迷稱作「河瀨阿姨」的氣質導演,居然在別人的電影化身調教女王。

雖然沒有任何裸露畫面,但你要一個國際大導演手拿蠟燭、戴上金色假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河瀨直美之所以會義氣相挺「下海」,只因島田角榮就讀的大阪視覺藝術專門學校,正是河瀨直美就讀與任教的母校。

雖然島田角榮最後以異色風格,走上與對方截然不同的路線,但是曾在大一以電影「洗禮」對方的河瀨直美,仍是願意為自己學生的電影尬上一角,即便當時她已是坎城影展史上,首位拿下金馬車獎的亞洲女導演。

但真正展現河瀨直美精湛演技的,是2020年新銳導演中川龍太郎的新片《記得雨,不記得你》。她在片中飾演女主角的母親,僅有一場與仲野太賀在病房的對手戲,然而在拍攝時河瀨直美卻意外地投入,即興演出劇本沒有寫的台詞。

也因為對方氣場太強,對戲時太賀差點搞不清楚誰才是導演,甚至一度想要逃跑,而這正是中川龍太郎之所以找來河瀨直美的原因,「為了改變電影的節奏,才會找來像河瀨導演一樣彷彿從異世界來的人。」


#04:庵野秀明
AP_55544255506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有時間去演戲,還不快點推出新作!」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喜歡的作品的導演出現,固然是一種驚喜,但是對於庵野秀明的粉絲來說,看到他又「不務正業」跑去演戲,而不是趕快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續集時,心中必定百般無奈。

但其實庵野秀明早在學生時期,就開始自導自演,雖說會演戲的導演不在少數,但是會演戲、配音,還會拍真人與動畫電影的導演,全日本大概就只剩庵野秀明了吧。

而在他開始接手《新世紀福音戰士》之前,就曾在1988年《勇者鬥惡龍 幻想曲・VIDEO》穿上皮套戲服,演出會從口中噴出火焰的「竜王」,現在仍是影迷們心中茶餘飯後的話題。

而後在1997年《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推出後,此系列進入首個漫長等待期,這十年間庵野秀明拍了兩部真人電影,客串包括《日本沈沒》、《歡迎來到隔離病房 》等至少9部電影,其中《惡女花魁》更是改編自庵野秀明的妻子——安野夢洋子的原著漫畫。

2016年執導的《正宗哥吉拉》,庵野秀明不只邀來至少5位大導演客串演出,本片的叫好叫座也創下庵野秀明的導演高峰。

但要說庵野秀明的演技如何,可能真的難以判斷。不同於宮藤官九郎、塚本晉也把演戲當副業,庵野秀明的演出多為客人、醫生、老闆這些非主要角色的友情客串,不只台詞不多且沒有太多的情緒,彷彿真的是為了逃避製作動畫電影才去演戲。

對此,倒是有相關人士跳出來為導演解釋,「庵野導演每次製作電影時都會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上映後更曾罹患憂鬱症、自殺未遂。因此在新作完成前,『演員活動』對導演來說應該是最能釋放壓力的地方。」

庵野秀明曾在2000年執導的《式日》,找來岩井俊二導演擔當主演,20年後換他演出岩井俊二的電影《最後的情書》,成了兩位大導演之間的「禮尚往來」。

此外,影迷敲碗9年的《新·福音戰士劇場版》也即將於明年問世,看來庵野秀明終於可以暫時放心,繼續累積表演作品了吧。


#05:大森立嗣

前面介紹的大多是集才華於一身的斜槓導演,但是這位能演能導的大森立嗣,則是出生於日本知名的演藝世家。

台灣觀眾或許不熟悉大森立嗣導演,但一定看過他弟弟大森南朋演出的戲劇,在今年播畢的《我的家政夫渚先生》更是揮別過去兇狠、殘暴的形象,成功轉型成可愛萌大叔。而兩人父親,則是日本暗黑舞踏「大駱駝艦」的創辦人、日本最具代表性舞蹈家之一的麿赤兒。

父親是知名舞蹈家與演員、弟弟與弟媳也同為演員,但不同於大森南朋被爸爸的經紀人推薦才去演戲,大森立嗣則在是大學加入「八釐米同好會」後開始愛上電影。

畢業後一邊當演員,一邊在荒井晴彦、阪本順治、井筒和幸等導演身旁擔任副導,而後成功執導《再見溪谷》、《日日是好日》等作品闖出名號。

從《維榮之妻》、《海炭市叙景》再到《家族的國度》,大森立嗣演出過的作品,雖然同樣都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配角,但是他身上流著藝術家的的血液,也讓大森立嗣有著不輸給一般演員的精湛演技。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大森立嗣對於演技抱持著不同的想法,「即便是第一次演出電影的人,我也相信對方能展現出好的演技。對於演出,除了讓演員自由發揮外,也會問他們對於台詞的想法、自己去思考。我希望演員能以那個角色,活在電影的世界裡。」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投幣式置物櫃,就只是想致敬伊坂幸太郎。表面上是電影評論,其實就只是個愛看電影的追星族。與其說是影評人,不如說是追星族,追著喜歡的電影和演員,納入自己的後宮,然後用文字記錄下來。

更多此作者文章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Art
20 Feb, 2023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逛展配圖1
準備穿梭2222時空旅途的孩子們。
親子逛展配圖3
遺落方艙-守護最後的生機。巨型生態植物瓶,聯手花藝設計品牌《煙花蕨醒》打造。
親子逛展配圖2
穿越2122年,探索海洋環境議題,熱門的踩踏區體驗。
親子逛展配圖4
「這個食物可以吃嗎?」打開驚喜的多重宇宙便當盒,孩子們從藝術創作探索永續的知識。
親子逛展配圖5
親子共學的永續餐桌,透過內容互動與永續美學探索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親子逛展配圖6
永續的模樣由你決定!未來的主人翁正在規劃「拼」出永續的藍圖。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華山展場位置圖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觀展證書申請jpg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

行銷合作

TNL行銷是關鍵評論網集團行銷團隊的核心部門。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