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如同台灣滷肉飯:非官方的東南亞家常美食代表——椰漿飯

我問過好幾個新加坡人與當地的計程車司機大哥,聽過幾次實在的回答:「最好吃的在我家巴煞(美食廣場)。」
在新加坡待三年半,椰漿飯屬我東南亞異鄉家常美食第一名(到底說過幾次第一名),它是馬來西亞不成文的國家代表料理、星國的日常生活銅板美食,重要程度可比我們台灣滷肉飯,但它比滷肉飯更國際化——知名漢堡連鎖店麥當勞還為它出了椰漿飯口味漢堡,這讓向來裝酷不排隊的我也屈服了,魅力之強大,不是人人擋得住。
椰漿飯與椰子歷史

椰漿飯的馬來文是「Nasi Lemak」,就是油(Lemak)飯(Nasi)。這種以椰漿為基底的油飯,首次被文字記載是在1909年時,英國的東方文化學者Sir Richard Olaf Winstedt爵士在他的《馬來人的生活》(The Circumstances of Malay Life)一書當中,只是被記載並非起始,目前沒有找到更多文獻紀錄何時開始把椰漿和飯和在一起,但是如果我們從椰子的遷徙,或許能偷窺一些答案。
椰子的生產發源地在印度與東南亞,因為生長環境關係,不少學者激辯過椰子遷徙到全世界的方式到底是海上漂浮還是人為方式,當然最後學者們和平共處,結論兩種方式都有可能。人為遷徙的記載中,2000年前便有阿拉伯文指稱椰子為「zhawzhat al-hind」,是「印度人的核果」的意思。後來,椰子的足跡隨著阿拉伯人向歐洲擴張,到15世紀時,葡萄牙看了阿拉伯商人的椰子殼,覺得很像是頭殼(cocuruto),便稱之為「coco-nut」(cocuruto+nut)。

在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椰子殼成為攜帶飲用水的容器之一,跟著到了馬來西亞,因此不難想像中間因文化與語言的斷層,讓部分食材歷史追尋難度上升,但椰漿與飯的料理方式在泰國、印尼也很常見,米飯也是千年主食之一,所以我暗自推測這道料理應該比想像還要悠久。
椰漿飯哪裡吃、怎麼吃
我問過好幾個新加坡人與當地的計程車司機大哥,聽過幾次實在的回答:「最好吃的在我家巴煞(美食廣場)。」椰漿飯吃的是家鄉的味道,配的是各式各樣的炸物、烤魚、sambal辣椒醬、小魚乾、蛋(水煮或煎蛋都行)、和兩片小黃瓜。椰漿飯可以當日常三餐,可以在飲酒前墊胃、也可以當成解酒料理,隨時享用。許多人會自己在家動手做,外帶時也常可以看到用芭蕉葉包裝,東南亞風情味極為濃厚。

最後,因為我真的太愛這項料理了,所以我也動手做過一次,裡面的食材是就近(超市)取材,大家可以用不同品牌代替,魚也可以換成肉。
椰漿飯
- 一杯洗過的米與一杯椰漿加入少許鹽混合好,在上方擺放打結的斑斕葉與切短的香茅葉,放進飯鍋中蒸熟。
- 蒸熟後把斑斕葉和香茅葉取出,飯稍微攪拌後備用。
配料
- 把魚抹上薑黃粉和適量鹽巴,兩面煎熟備用,大家可以自行替換,買炸雞是不錯的選擇。
- 水煮蛋一顆剝殼對切,或是間一顆荷包蛋。
- 把sambal辣椒醬、小魚乾、花生和所有你想要的配料,連飯一同擺盤,就可以上桌囉。
椰漿飯有滿滿的椰香與香草風味,剛出籠時香氣四溢,讓人口水猛吞,作法也相當簡單,是星馬家庭必備料理之一,歡迎大家一起試試看。
參考資料
- Cracking Coconut's History
- 南島民族 維基百科
- 馬來西亞歷史年表, Wikiwand
-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NASI LEMAK
- Richard Olaf Winstedt,wikipedia
- Coconut Rice, Wikipedia
本文經食物。典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純粹而不簡單的椰漿飯〉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