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能任由諾蘭的巧手,不知不覺跌入這場大夢之中——《天能》無雷觀後感

我們這一個世代,可能就在等這一部《天能》,也唯一只有諾蘭能夠,掌握《天能》。
文字:咖哩聊電影
望著眼前21公尺高的螢幕,片尾字幕由下而上,腦袋迎來的竟然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是被眼前的事物,視覺轟炸到斷線;還是被層層遞開的創新概念,思考到腦袋離線,我早已不知情。唯一知情的是,我們這一個世代,可能就在等這一部《天能》,也唯一只有諾蘭能夠,掌握《天能》。
我個人一直以來,對於諾蘭電影中給出的學術概念,真心搞不清楚,也不想搞懂。不管是《星際效應》的黑洞與時間、還是《全面啟動》夢境的虛與實,對我而言,真的是各說各話、每人都有不同解讀。諾蘭最擅長丟出大哉問給觀眾,並任由觀眾們去拆解、去分析他的作品。在他的新電影《天能》中,亦是如此,而且更加純熟、更加需要多方討論與思考。

你看過時間倒轉的飛車追逐嗎?你看過「正向時間」對上「逆向時間」的近身搏鬥嗎?諾蘭給你你所知道的天能,也開啟你沒料想到的新領域。我認為這部作品,普羅大眾可能會覺得難以下嚥,並不是我把自己舉的高攀不起,而是諾蘭定調了一個全新的拍電影模式、講述故事的基調。
進場前早已知悉諾蘭擅長把玩時間、空間,但在觀影時,仍然被片中給出的新穎概念,翻玩的技術與巧思,搞得一頭霧水,在此同時,卻也震撼到無法自拔,最後,你只能任由諾蘭的巧手,讓你不知不覺的跌入這場大夢中。
在結尾那一刻,先是一片空白,然後彷彿點開了任督二脈,劇情歷歷在目的在眼前回放著,好像映照了片中「時間倒轉」的理念。過去與現在是這麼的靠近、這麼的真實,過去的自己是如何看待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是如何想像未來的自己,但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在面對不斷衝擊的未來時,是否應該把握著此時此刻呢?

從《全面啟動》三層夢境的時間:一週、六個月、十年、無盡的混沌;到《星際效應》地球與黑洞兩個時間軸;再到後來《敦克爾克大行動》的一小時、一天、一星期,「諾蘭」這個名字,跟「時間」始終脫離不了關係。
我很驚艷,《天能》不僅講述時間,更跳脫了時間的概念,不是以往的線性敘述,更不是非線性敘述,它定義「過去與未來」、「原因與結果」兩種看似互相矛盾,卻息息相關的名詞。並將「時間」以物件、空間作為掮客,甚至建立起了多重宇宙的概念。要在不爆雷的情況下講解這部作品真的太複雜,所以我打算在「無雷」的情況下,點出幾個有趣的論點,幫助觀眾看電影前比較好進入狀況。

沒想到《天能》讓我想到《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這兩部裡頭都提及了多重宇宙的概念,並且都有講述到「祖父悖論」。粗糙的講法就是:「當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祖父母時,你以為這會跟你的自身存在互相矛盾,但其實這樣會出現另一個平行宇宙,所以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可能都是上億個平行宇宙構成的。」
另外一個論點是德國在一戰的時候使用的「鉗形攻勢」,主要指一種重要戰術:「將己方軍隊分成兩路,於兩個方向,向敵方進攻。迫使敵方拉長戰線,兩面作戰。」諾蘭將這個理論套用在「過去與未來」身上,我想這也將會是上映之後,大家爭鋒討論的一環。
談到這兩點是為了讓大家在觀影前更好入口,但有可能,你現在根本不知道我在講什麼,那也是正常的。看完電影不妨在回來反覆思考,你可能會得到一些解答,也有可能,你還是一頭霧水,我想這就是諾蘭電影的魔力,盡力想看破,卻始終矇著一面紗。

其實,我實在不想嘗試去分析這一部電影,因為解讀的方法可能不只一種。再說我也無力去解釋,畢竟我目前也只看過電影一次。在床上、沙發上、家裡來回遊走的我,或許稍微摸清了電影傳達的概念與劇情發展,但至始至終,《天能》好像還有太多值得我去發掘、去探究。
套用網路上的一句話:「諾蘭是一位悶騷的導演。」他擅長透過高概念的題材與強烈的風格,包裝他對人物、事物既細膩又宏大的情感。《全面啟動》在夢境虛與實的背後,是柯伯對妻子的情感、想回家的心情;《星際效應》在宇宙的壯闊與美麗底下,是一對父女的歉疚與思念;《敦克爾克大行動》更是在殘忍的沙場上,帶出各種小人物與職位的心境與惶恐。
但「情感」這一點在《天能》中好像消失了,比起人與人建立的情感,在《天能》中,諾蘭似乎將片中的情感寄情於時間,穿梭多重時空,進而帶出的是關於世界的新生態,與自我使命的叩問。無可厚非,《天能》有著驚為天人的場面與概念,背後卻沒有主要角色之間情感,是我認為稍顯可惜、也不像諾蘭的地方。
說到了最後,思考文章到深夜的我,或許也分不清楚我看到的一切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了。我想引用片中的話:「不要試著理解它,要去感受它。」我想,這就是諾蘭導演一直想給我們的想法。與其爭論不休在夢境的真真假假、陀螺是否倒下,輾轉難眠的試圖釐清過去與未來的多重時間線,不如恣意地沈醉在諾蘭給你的狂想宇宙中,感受不同於現實世界的思想與情感,探究我們是否要用新的概念,去看待我們這個世界呢?

雖然看了媒體試片,我回家後依然默默的買了首映當天的票,總結說,《天能》真的超出預期,卻也不如預期。超出預期的打開了我對於時間、多重宇宙的觀感;不如預期的是諾蘭最擅長烘托的人物情感,在此時竟然有點淡出了。我得承認在經歷了大半天的思考後,我總覺得我懂了什麼,卻也一直覺得自己少了什麼,一如諾蘭以往的作品,《天能》值得一看再看再看再看......
本文經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AI智慧修圖,Adobe「攝影計畫」讓你分享質感好照片

你也喜歡攝影嗎?想讓手上的照片輕鬆升級,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Adobe的「攝影計畫」方案,這邊我們就分享幾個利用「攝影計畫」讓照片質感提升的小技巧!
想到創作就會想到Adobe,在Adobe全系列軟體中,Lightroom跟Photoshop是諸多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必備的軟體。這幾年來,Adobe為它們導入AI科技,讓照片透過簡單步驟就能變得更有質感。
因應現在人手一機的全民攝影的風潮,Adobe特別針對拍照愛好者推出「攝影計畫」,新用戶首年每月方案優惠價不到300元,輕鬆讓你提升照片質感,晉升專業影像玩家。
想讓出遊的照片變得更好看嗎?想讓自己得照片與眾不同嗎?那你肯定不能錯過這篇文章,我們將介紹Lightroom跟Photoshop實用好上手的功能,簡單就能有更好的照片。
一鍵輕鬆編修,讓你幾個步驟就能創造出個人風格的Lightroom
Lightroom是一款深受專業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喜愛的影像軟體,它一直以來都以快速地調整、輕鬆的大量管理照片聞名,也讓世界上諸多的攝影師得以創造出專屬自己的影像。如果我們只是平常出遊與享受生活美好的片刻,紀錄下這一切後,Lightroom會不會稍嫌大材小用呢?一點都不會!近期Lightroom也針對現在使用者喜愛的風格,推出各式各樣的預設集,也導入了AI智慧,能夠智慧辨識出主體,就算不是專業大師,只要輕鬆一鍵,就能透過Lightroom將生活日常修整出質感好照片。
首先先來介紹「自適應」這個預設集,它的原理是利用AI演算、辨識出特定主體,讓我們可以套用各式各樣的場景,讓整體照片快速變得好看。
「自適應」預設集裡面分成兩個,其中一個是『主體』。『自適應:主體』這個濾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辨識出主體後,針對主體的區域進行濾鏡的套用、快速修整。
這個功能非常推薦使用在人像的補光上,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在這裡我們分享修整的前後,透過『『自適應:主體』預設集的修整,可以看到人像的主體有更自然的打亮,如果你想製造出更多風格的話,除了主體亮度也能有其他變化。


而另外一個『自適應:天空』,顧名思義則是針對天空進行調整。它能辨識出天空的邊界,除了常見的夕陽與日出以外,還有顏色更強烈的調整,能讓照片變得更加吸引人目光。


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但在Lightroom裡可輕鬆解決這樣的困擾,使用「圖庫」這個功能分頁下瀏覽、挑選管理照片時,就能用非常簡單的方式編修好手上的照片。
只要在「色調控制」裡面按下「自動」,再透過下面的細項調整曝光、清晰、鮮豔,不需要精密的熟悉每一個選項,幾秒鐘就能輕鬆得到好看的照片,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照片風格。


若想要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的話,Lightroom裡面的「預設集」也非常值得推薦,Adobe針對常見的照片類型提供出許多預設集,讓使用者一鍵套用自己喜歡的風格,再經過微調,就能創作出類似底片拍出的風格照片。
這樣的風格照片涵蓋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各種類型,舉凡人像、旅遊、生活紀錄等等…若你是喜歡在IG分享生活或者撰寫部落格的人,這就是一個快速且簡單建立自己風格的方式。



自由創意翻玩,讓Photoshop的AI智慧替你輕鬆編修好照片
如果說Lightroom是Adobe設計給攝影愛好者來調整、管理大量照片的軟體,那具有強大、多元編修功能的Photoshop肯定更是影像愛好者的好幫手。
經過多年的演進,Photoshop如今也發展出獨具一格的AI智慧演算,像是天空取代、神經網路濾鏡、智慧感知,都是能快速上手,快速創意改造照片的必學功能。
以天空取代來說,我們只要在「編輯」中選擇「天空取代」,此時Photoshop會運算出天空的範圍,我們只要從內建的幾個天空圖片中選擇出自己想要的天空,就能輕鬆替換掉。
這個功能很適合用在多雲的天氣,可以讓風景的照片更豐富,甚至還可以根據挑選替換的天空,增添一些雲朵,讓每次出門的風景不受氣象影響,每張都好看。



神經網路濾鏡(Neural Filters)則是Photoshop的獨家功能,它運用了近期熱門的雲端演算技術,分析照片的組成,並將資料上傳到雲端後,再搭配本機電腦的處理運算效果。
神經網路濾鏡目前已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在這裡我們特別推薦「智慧型肖像」與「皮膚平滑化」兩個濾鏡,兩者都能讓我們輕鬆讓人像類型的照片變得更好。
「智慧型肖像」可以在演算後讓我們針對表情、視線方向,甚至是外表年齡跟頭髮厚薄都做調整,是很實用的濾鏡。

「皮膚平滑化」則透過雲端的AI演算,能快速簡單的讓我們獲得自然的膚質。簡單就能有好氣色跟膚質,再也不需要花時間使用圖章工具。

出門在外,遇到人多的觀光勝地,或者是環境中的雜物一時沒注意的話,常常會有預期之外的物件入鏡,以前我們需要使用圖層跟修圖技巧,現在Photoshop的「智慧感知」功能,只要圈選覺得礙眼的雜物,在「編輯」內選擇「內容感知填色」,幾秒鐘的時間畫面雜物就能去除乾淨。


攝影愛好者必備Lightroom與Photoshop,AI科技讓你輕鬆增添照片質感
Adobe「攝影計畫」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編修照片,它包含了照片編修常用的應用程式: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Photoshop 電腦版本與iPad的版本。還包含了20GB的雲端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分享照片,也可以在不同裝置上同步照片來編修。
Lightroom與Photoshop經過長期的發展,具備許多完善的功能,現在更是導入了AI運算技術,大幅降低了使用難度,在這強調個人風格與影像品質的數位時代來說,不只是專業攝影師能使用,一般的IG分享、部落格撰文,都能提升自身經營的影像質感。
目前Adobe也針對「攝影計畫」服務推出限時八折的優惠,新用戶訂閱計劃,首年每月只要新台幣257元。簡單上手、輕鬆負擔,是時候讓「攝影計畫」輕鬆提升你的照片質感了!
Adobe「攝影計畫」:優惠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