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關聖帝君保佑:百姓與眾神共同籌劃的「關公生日趴」——2020大溪大禧

在適逢疫情衝擊的2020年,「大溪大禧」秉持著祈求全境平安之心,在大眾最需要被療癒、鼓舞之時,再度展開一場線上線下同時並進、別開生面的「關公online」活動,讓關聖帝君的祝福能無遠弗屆,也與眾人分享由神明賜予的平安福氣。
文字整理:古家萱
過去,憑藉著「感謝關聖帝君保佑」的心情,桃園大溪當地的礦工、木工、商人、農民等各行各業職人紛紛組成「社頭」學習陣頭技藝,以共同的信仰為核心,並透過地域、職業與日常生活形成的人際網絡,形成了獨特的社頭文化。
不同於以往稍縱即逝的遶境活動,2019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攜手舉辦了第一場「大溪大禧」活動,邀請衍序規劃設計擔任整體策展,並找來多位年輕一代的設計師與音樂人,共同打造出一場與神同遊的當代祭典,吸引了不少人對於在地文化的關注。

而在適逢疫情衝擊的2020年,「大溪大禧」秉持著祈求全境平安之心,在大眾最需要被療癒、鼓舞之時,再度展開一場線上線下同時並進、別開生面的「關公online」活動,讓關聖帝君的祝福能無遠弗屆,也與眾人分享由神明賜予的平安福氣。
用設計力展現信仰生活
今年,由設計師廖小子擔綱主視覺設計,將整座城市如普濟堂、神將、神獸與城裡的人們......等角色收進關聖帝君的盔甲戰袍中,細膩而不失幽默的風格也延伸至各式周邊商品和立體書出版;此外,為扣合深化信仰設計理念,大溪大禧與在地品牌合作推出「平安福袋」計畫,收攏拜拜的宗教禮俗。福袋內含祝賀壽誕必備的麵線、壽桃以及超人氣大溪大禧平安符等,更首度攜手經典台味品牌「維大力」推出聯名汽水,金光閃閃的瓶身,感覺喝了就可以平安滿滿。

而今年的活動亮點——「關公online!線上遶境」則邀請了插畫家廖國成加入,不僅完整繪製了遶境行經的大溪山城、農田與老街等路線,更模擬關公日常的忙碌情境,搭配許願祈褔和加入隊伍等有趣選項,讓無法前往現場參與的大眾也能即時互動,加入關聖帝君聖誕遶境的行列。

神將與百姓共組的「遶境事務所」
說到遶境的習俗,每到農曆6月期間,總是會有一群人各司其職、齊心協力籌備關聖帝君聖誕慶典,他們不僅是促成遶境文化與儀式的扛轎者,更讓延續百年的文化歷久彌新。然而慶典的籌備不僅在人間,天界的神祇與神將更是慶典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遶境事務所」特展透過模擬遶境大隊裡的神將角色,忙碌張羅慶典同時也不忘聆聽人們的心願、並賜予滿心祝福的想像;展覽的第二區則是採集10組籌備慶典的關鍵角色,包括與神相隨40載的「香擔手」、年年推出遶境補給站的涼水攤、帶著祈願與感謝同行的隨香客等等,都是遶境時節特有的人文風景,他們懷抱的不僅是對神明與土地的敬意,更是感恩與互助之心。

展覽邀請裝置設計師李育昇、攝影師林科呈以及文字編輯包叔平共同合作、用最生動的方式體現百年沈澱的豐厚儀式、人們互助精神與社群關係的維繫,展現整座城市在信仰中的凝聚力。
從白天玩到黑夜的關公生日趴
大溪大禧系列活動從8月1日「與神同巡」揭開序幕,當天邀集大溪31社招牌陣容,組合成傳統遶境序列,如高人氣的飛龍團、傳統藝陣神牛、大算盤等,三國將軍也將護衛聖帝公群齊出陣,隊伍一字排開是祭典初學者必備體驗活動,搶先見證城市遶境風采。


入夜後,將在廟埕舉辦的「大溪霹靂夜」則邀請客隊與在地主隊組成「夜練擂台」,包含同根生樂團與飛龍團跨領域共演,台灣雅典娜陳思妏則與三太子一起帶來精彩的勁歌熱舞,當代舞團小事製作更帶來「五虎將」與大溪金鴻醒獅團對尬技藝,最後由居民共演的歌舞秀帶來滿心的祝福和期待,以歡樂的暖壽派對為主軸,共同迎接聖誕日到來。
接著,由創意人米力擔綱策劃的「金喜大廟市」則於第一、二個週末登場,以「廟會期間限定的生活街市作為發想概念」,圍繞著信仰生活,精選多個台味品牌與桃園在地的好物好味。本次參與的各家品牌無不大展身手,像是「牌樓雞蛋糕」帶來的大溪燒、「曖曖。內含光 實驗室」特地推出的聯名香燭、「法朋烘焙坊」的療癒夏日甜品、百年餅店「李亭香」也特地帶著平安龜前來共敲,而大溪當地名品「大房豆干」更與「禾餘麥酒」攜手打造創意十足的豆干啤酒吧,讓參與民眾都能吃飽喝足。


大溪大禧系列活動也將於農曆6月23、24 (國曆8月12、13日)的關聖帝君聖誕日迎來最後高潮,整座城市裡裡外外緊鑼密鼓籌備,邀請大家一同走進老城,以貼近於心的體驗,在信仰現場感受整座城市的緊密相繫,看見集眾人之力產生的豐厚能量。
同場加映
核稿編輯:林君玶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