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懸浮於半空的白色盒子中,邊喝咖啡邊看窗外的皇居與山景——藍瓶咖啡三清洞店

上到「藍瓶咖啡三清洞店」的二樓後,大面玻璃外是韓國傳統建築優美的屋頂景色,空間裡錯落著大小各自不同的圓柱,可坐可站,提供給短時間停留的旅人們;三樓的咖啡吧台則面對著窗外皇居與後方的山景,有點衝突的景色令人驚艷。
來自美國加州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於2015年在東京清澄白河設下亞洲第一間分店,之後又陸續在日本多處展開不同概念的店鋪,簡潔的風格在亞洲形成一股風潮。而除了獨具特色的咖啡風味外,從藍色的品牌標誌、周邊商品、一直到簡練有個性的店鋪空間,更是受所有來訪的咖啡客或旅人們的愛戴。
2019年的5月及7月,亞洲第二據點,位於韓國的藍瓶咖啡聖水店與三清洞店相繼開幕,吸引了許多咖啡與空間愛好者前往朝聖,也列入了我2019年底的首爾建築行必訪名單之一。

在離開首爾前的最後一個早晨,我帶著飽滿的心情來到了位於景福宮外圍、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正前方的三清洞店,與周圍韓國傳統建築物的氛圍截然不同,白色的現代建築物上掛著辨識度極高的品牌標誌,相當顯眼。從外頭一眼看過去,其一樓的空間被玻璃包覆著,整座建築物像是浮在半空的白色盒子。這時天空飄起雪,冷冽的氣溫下,空氣像是疊上了一層透明度80%的白,靜謐的氣氛包圍著抵達的我們。
與以往相同,首爾藍瓶咖啡三清洞店,一樣找來其亞洲「御用建築師」——來自日本的長坂常與他的團隊Schemata Architects。除了一貫簡潔不拘小節的風格,三層樓的建築物裡,每一層都有著不一樣的特色與概念,從外部階梯、平台延伸至內部空間的灰色水泥磚,鋪滿了室內牆面與地板,水泥磚堆疊而成的方形量體上,擺著藍瓶咖啡的周邊商品、首爾店的限定商品,或成了點餐的櫃檯。


上到二樓後,大面玻璃外是韓國傳統建築優美的屋頂景色,空間裡錯落著大小各自不同的圓柱,可坐可站,提供給短時間停留的旅人們;三樓的咖啡吧台則放著幾張座椅,面對著窗外皇居與後方的山景,有點衝突的景色令人驚艷,而吧台以外的空間也擺著幾組供來訪的人們悠閒享受咖啡的座椅。
藍瓶咖啡三清洞店,除了新建的本館以外,也重新改修本館旁的傳統建築空間,作為客席使用。保留著過去的木構架建築,重新粉刷的牆面與被整平的地面,以「Living, Dining, Kitchen」的概念配置了傢俱,與中庭之間利用玻璃相隔著,狹小的空間也變得寬敞舒適。


我們在一樓點了拿鐵與比利時鬆餅後,像是探險般的一層層往上,也同時被一層層的驚喜衝擊著,最後決定選擇在有著斜屋頂天花的三樓空間,悠閒地享用旅程最後的餐點,望著下著雪的山景,我們開心地談論著這幾天的旅程,回憶著所走過看過的建築作品或設計空間,已經接收了滿滿資訊的我們再度的被這裡的簡練空間所感動。
一旁的咖啡師沖泡著香醇的咖啡,香氣漫溢著整個空間,旅途中的最後一個早晨,可以沈浸在這美好空間、享用美味的咖啡,實為奢侈實為享受,也替這次的休日畫上最美好的句點。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設計師的人生相談室:插畫家微疼 X 設計師顏伯駿:靈感怎麼找?動畫也可以用Photoshop做?不只是工具而是溝通語言!設計麻瓜也能用的Photoshop

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怎麼應用 Photoshop 來創作?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在節目中分享他們各自入行以來的甘苦,從自學修圖軟體到得心應手地使用,做出二十六萬粉絲追蹤的圖文與動畫,以及讓業主很有感覺的設計提案。
收聽管道如下:
-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ZCn2je
- Spotify | https://spoti.fi/32dSc27
- KKBOX|http://bit.ly/36PKdgZ
- Castbox| http://bit.ly/mariodrink
- Stitcher | http://bit.ly/2mmA46t
- Omny | https://omny.fm/shows/drinkwithmario/pplep06
這集節目邀請到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兩位創意人來聊聊他們使用Adobe Photoshop的心得,與他們一路堅持在創意產業的工作的動力。微疼在10多年前自己慢慢摸索PS繪圖,透過Photoshop自學從無名小站發跡,走上全職插畫家之路;顏伯駿是三頁文設計公司藝術總監,大學時期就開始接案做MV,從五月天演唱會的動畫設計開始踏入唱片產業,而後又從音樂產業拓展到許多大型活動的視覺統籌,包括多屆金曲獎、文博會、全運會、白晝之夜等。
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睡一覺吧!(01:05)
兩位的平時的工作都是產量高、創意強度密集,讓人非常好奇他們平時的靈感來源,以及他們是怎麼紀錄與整理這些靈感,最後轉化成廣受歡迎的動畫作品與視覺規劃,沒想到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在睡夢中找到答案!
微疼以白色兔子為主角創作插畫,他分享自己一開始都是從生活周遭親友的經驗,延伸發展出創作主題與角色,「但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消磨殆盡,就像切蛋糕一樣,有一天會被切完。」對他來說找到更多靈感的方式之一就是走上街去,多多接觸人、觀察人。
顏伯駿則反問:「大家是不是對靈感太執著了?」他在帶領設計團隊時會透過幾種不同的路徑找到「靈感」或所謂的解法。顏伯駿認為找到靈感的前提是「先對生活有感覺」,接著按照主題分析每件事情,把累積的資料放進對應的資料夾,需要時把它們調出來,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內容。
相較於這樣井然有序的整理方式,微疼形容自己屬於感覺派,「找不到的時候就睡一覺,靈感就來了。」聽到這個回應,顏伯駿直呼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笑說大家以後會不會要發想題目之前,都會跑來說「老闆,我要睡一覺」!而有趣的是,微疼也分享,現在工作室裡面還真的就有放一張床!

從 0 開始的 PS 之路(09:00)
要成就好作品當然不能只是睡個覺,而是要動手將這些絕佳的靈感實現,這時候設計師和插畫家使用的工具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顏伯駿分享他除了就讀設計系因為課堂考試而學習使用Photoshop之外,早期使用PS創作的前輩像是藝術家李小鏡,以及言情小說封面繪者平凡、陳淑芳,都是促使他探索 PS 強大功能的榜樣,「我從PS 10一路到現在的Adobe CC,每年看著這個軟體,你本來想某個功能怎麼沒有,有一天突然間就蹦出來,到最後有一些讓你覺得『這是黑魔法嗎?』的功能。」顏伯駿感觸很深地說道。

微疼接觸Photoshop的路徑比較特別。大學時期因為一場車禍讓他必須長期在家休養,從未受過美術訓練但熱愛畫畫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Photoshop,「那時候無名小站很風靡,有些前輩創作者像我是馬克、彎彎都在上面做自己的圖文創作。」微疼心想自己也許也能試試看,而當年Photoshop自學的他已經進化成PS老手,從PS畫圖到影片製作,拓展出更多創作上的應用,「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驚訝,我Youtube上的動畫影片都是在PS完成的。」

儘管有不少人推薦過他用其他軟體,但微疼始終認為Photoshop是最直觀也最好調整細節的,工作室的所有夥伴也都非常熟悉這套軟體,在溝通過程中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只要打開PS示範就能讓大家馬上理解,「我覺得PS已經不是工具,而是一個語言了。」
提案雙神器:Photoshop與Illustrator(13:31)

顏伯駿接著分析 Adobe 兩套重要的軟體:Illustrator跟Photoshop,許多學習設計的人在初初接觸繪圖軟體時,「就像戴上分類帽一樣分成Illustrator派跟Photoshop派,這兩種人是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徑。」 前者是向量繪圖軟體,像工程圖一樣非常理性;後者則接近畫畫的原理,有PS筆刷、圖層和色調等功能可搭配使用。雖然設計師們對於習慣使用的軟體各有鍾愛,但Adobe在跨軟體、跨平台的高度整合性,現在不論是PS轉AI,或是反之,都能輕鬆跨軟體操作,是他認為非常優異又親民的特點。

「我做所有的簡報一定都是從Photoshop和Illustrator開始。」顏博駿分享他與團隊在向客戶提案時會做PS mockup,讓客戶看到Logo在不同介面上的呈現,除了提供客戶意想不到的創意,更要透過圖面證明你怎麼實現它。「下一個世代,應該是人人都會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不只是設計系,而是所有的企劃、專案都會用。」
保持初衷?不!別再說那些熱血的話(28:18)

節目的尾聲談到兩位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多年,除了有一路陪伴他們創作、成長的Adobe,他們持續投入的動力是什麼呢?微疼坦承他過去在演講中常用熱血的話鼓勵其他人,「可是我後來發現什麼初衷都是屁啦,」他笑說自己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別的擅長的技能,「我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這輩子我可以做好的就是這件事了。」
顏伯駿也提到自己不想再對人說「保持初衷」,設計產業裡的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挑戰,到處都會遇到挫折,但要思考那個挫折是否有跟成就感達成平衡,「如果沒有的話,你就要換個路走。」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事,不斷突破難關、維持品質,如同他們多年來的累積都是最好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