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s Jpop

沒有任何一位偶像,會選擇《硝子の少年》這種歌作為出道曲

01 Aug, 2020
沒有任何一位偶像,會選擇《硝子の少年》這種歌作為出道曲 Photo Credit:Johnny's

《硝子の少年》作曲是山下達郎、作詞是松本隆。這對詞曲拍檔都在日本樂壇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們很重要,因為他們是開創歷史的音樂家,他們想要找尋一種新的屬於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歌詞。

這首歌太怪、太苦、太殘忍、太不合時宜。會選擇這首歌作為尚未出道就已註定大紅的KinKi Kids出道曲,怎麼想都有點怪。不過,我們得倒退一點,先從KinKi Kids「尚未出道就已註定大紅」這句話解釋起。

堂本光一與堂本剛,1991年12歲時加入傑尼斯事務所、1993年14歲組成KinKi Kids、1997年18歲時唱片出道。聽起來順利地要命,而且早在1997年7月21日發行單曲之前,這對無血緣的堂本兄弟各自就已大紅:他倆1994年演出《人間・失格》、1994年堂本光一主演《無家可歸的小孩》電影版、還有 1995年的日劇《無家可歸的小孩2》,而這年堂本剛主演《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都是大熱門日劇。90年代的孩子,只認識對友坂理恵很傲嬌的金田一少年、誰還記得滿頭頭皮屑的金田一耕助。然後只認識生離死別的安達祐實與光一少年,誰關心茱麗葉與羅密歐又是誰。

現代的我們重新審視1997年7月這個時間點,堂本兄弟理應能毫無阻礙地往影帝路線前進。但不唱歌的傑尼斯偶像有如鳳毛麟角(例如風間俊介),而大紅的KinKi Kids ,以獅子搏兔之姿,同日推出了單曲與首張新專輯,而這張出道曲《硝子の少年》,一發售就登上排行榜第一名,銷量高達178萬張。而這張出道專輯《A Album》,塞滿了堂本兄弟先前主演日劇的主題曲,光一在記者會上說:「這根本就是我們的精選輯」。

你聽過有人還沒出道,就已經可以湊出一張精選輯的嗎?也許有,但KinKi Kids絕對是出精選輯出得最理直氣壯的例子。

Screenshot_2020-07-30_at_10_40_09
Photo Credit:Johnny's

那個7月夏天多麼炎熱。

6年後,堂本剛自白罹患過度換氣症候群與恐慌症。而堂本光一因為在舞台劇的熱力演出,雙腳早已經歷韌帶斷裂、肌肉斷裂、與數不清的扭傷與摔傷。

那些我們都不提,還是要來提《硝子の少年》。在讓傑尼斯偶像們選出自己覺得最厲害的一首傑尼斯歌曲時,有些人討好地選了前輩的歌、有些人選了全國民都喜歡的安全牌,只有一個人選了自己的歌,好像有點過度自戀了吧?

那就是堂本剛,他覺得,打從傑尼斯事務所最古早的偶像フォーリーブス(四葉)開始、到了鄉廣美、還有80年代的田原俊彦、近藤真彦野村義男的たのきんトリオ、少年隊、光源氏;再來90年代的SMAPTOKIOV6;200年代的 NEWS關8(關西傑尼斯8)、KAT-TUN等等,他們之中唱的最好的歌,只能是自己出道時唱的《硝子の少年》。

狂妄、大膽!卻不是毫無道理。

《硝子の少年》作曲是山下達郎、作詞是松本隆。這對詞曲拍檔都在日本樂壇享有崇高的地位:松本隆創作純日語搖滾歌曲,沒有他,日後就沒人為Mr.Children這脈日本rocker奠基;而山下達郎執著於找出屬於日本的new pop sound(也就是現在的City pop),他與大瀧詠一、細野晴臣等人以不同的切入點,找尋可能的發展風向。他們很重要,因為他們是開創歷史的音樂家,他們想要為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同胞的耳朵們,找尋一種新的屬於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歌詞。

太新了,常被說「你衝那麼前面不要緊嗎」的松本隆,寫了極為扭曲的歌詞給剛滿18歲的少年偶像,現在讀起來都有點牙敗(ヤバイ)。

「雨點在公車站舞動,」第一句就很怪,為什麼不說雨點「落下」,而是舞動?因為這不是單純在寫雨,這是以雨喻人:主角的心境在整首歌裡持續不安地跳動著、轉換著。果然,下一句就要讓人心臟都要跳出來了:「妳被誰抱著。」是誰?無論是誰,肯定不是我。一個我會在意的女生,在大雨傾盆的公車站,被不是我的人抱了,然後還被我看到了。

等等,誰說我在意了,不要腦補。但這不是腦補,松本隆的歌詞都只寫半套,這半套都有邏輯,而沒寫的半套,都可以用邏輯推斷出來……不信妳看下一句:「妳裝作沒看到駐足不動的我。」

我為何要駐足不動?妳為何要裝作沒看到?這當中問題就大了。我太震驚了,在每天會經過的公車站,看到了我最在意卻也最不該看到的事情;而妳也在意我,所以才裝作沒看到,寧可做隻優雅的鴕鳥,躲在陌生的懷抱。

「那麼小的寶石,讓手指上的戒指閃閃發光,為此出賣未來的妳,我感到悲哀。」

這是無力的報復,遙遠心裡微弱冷酷的嘲諷,我看到了她手上的寶石戒指在發光,而我很清楚,不管是何時發現她戴上了這只戒指,眼前的景象已經與戒指的來由緊密的連接在一起。而一只戒指是何等滔天大罪?堪以「出賣未來」來形容?松本隆往下不說了,這才是讓妳腦補的空間。

就在《硝子の少年》發行前一年,「援助交際」成為1996年日本社會熱門關鍵字。

「我的心就像裂開的彈珠,往裡頭窺探,就能看到妳上下顛倒的身影。」

「上下顛倒」是再次坐實上句歌詞裡妳的所作所為。但這樣「出賣未來」的妳的影子,卻填滿了我易碎的內心。這其實也隱含了主角的立場,不管對方是背叛或做出了什麼骯髒的事,自己卻不能從道德面公正地批判她,因為自己已經再也無法對她客觀,即便內心已經被她砸碎——玻璃折射成像的原理巧妙地設計了顛倒的情境,這太符合國中理化了啊!中二理化4–3折射和透鏡成像啊!

寫作是要符合邏輯的,畢飛宇在《小說課》裡這樣稱讚施耐庵

「Stay with me,玻璃般少年時代的碎片刺入胸口,踢飛路上的空罐子,背對著公車窗邊的妳。」

這一段很詐,有兩個不同的時態,瞬間拉開了一段時間距離。如果現在是少年,便不會用「少年時代」這種懷舊詞來指稱,代表現在的「我」其實已經離開少年一段時間了,這同時讓「Stay with me」這句當年說不出的台詞,更顯出執著——到現在仍然期望那時的她不要走。

這般少年時代的懊悔,用踢飛路上空罐的中二動作來形容,更是適情適景。但是真正的懊悔在這段最後一句:我轉身刻意用背影送走搭上公車的她,知道她刻意裝作沒看到的我,決定把這刻意殘忍地延續下去,用背影立下我與她的不共場證明。

而這中二、狠心與憤怒,在少年不再的時代裡,成為了來自過去的玻璃碎片。

再來的B part繼續延續A part的虐心路線,但整首歌最後的歌詞又是一次畫龍點睛:「玻璃般少年時代的碎片刺入胸口,凡事落幕之後才會有開始,劃開烏雲、陽光普照……」

這似乎是意味著,「我」已經決定將這過去的青澀苦戀回憶徹底忘記(落幕之後才會開始),打開心門,讓新的戀情進來。但是,歌還有最後兩句沒唱完……

「只有妳……我只曾愛過妳。」

這讓整首歌原本似乎要表達的療傷失戀過程,有了意料之外的可能。所謂的烏雲散陽光進,在「我只曾愛過妳」這句非常堅決的最後告白下,有可能指的是全心的沈溺:「我」願意忘記/接受那些不愉快的背叛回憶,肯定自己曾經愛過妳、而如今也仍然忘不了妳的事實。這可不是什麼高唱《分手快樂》,總機啊!包廂來賓點一首王菲《執迷不悔》!

配合這樣可以很有病很扭曲的歌詞,山下的曲也是奇峰迭起。堂本剛在推薦《硝子の少年》時這樣說:「當時,『偶像就該這樣唱』的歌曲類型,大多定調為歐陸舞曲或是輕快曲風,但《硝子の少年》完全不甩這一套。小調曲風有著濃厚的歌謠曲氛圍,用這首歌來出道,一定會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那時是這樣想的。」

「古往今來,聽過了那麼多出道曲,還是覺得,《硝子の少年》真是超有砲瓦(power)的曲子啊。」

山下達郎真的超給力,他寫給KinKi Kids的曲子,都是奇詭之作……包括了《從KISS開始的Mystery》等等。聽起來就像電影主題曲(《從KIS開始的 Mystery》是金田一日劇主題曲),充滿了不安的躍動感、卻也充滿著某種彷彿可以持續到永遠的沈溺感。忘了提,這首歌的作詞者,當然也是松本隆。

達郎與松本隆為KinKi Kids初期貢獻了4首歌曲,這些歌曲多少讓KinKi Kids變得不同,這樣非常不像偶像的歌曲,更加突顯他們在戲劇演出的精彩成績。

但是,讓我們化繁為簡,也許不用解釋那麼多,因為《硝子の少年》就是那麼好,兩位大神支援了很有戲劇感的曲子、很有畫面的歌詞,加上兩個邊唱而手腳不停舞動的少年(看看那時一首歌的舞蹈量有多大),他們的合作結晶,順著耳道刺進許多人的心裡,時不時就會刺痛一下。

有時我們會忘記後來堂本兄弟發生了什麼事、有時我們會想起他們某時期的怪時尚、有時我們潛意識裡感覺他們已經很老了。但只要聽到《硝子の少年》,我們的心與記憶,突然都回到少年時代的那個公車站了……雨點在公車站舞動著……我們看到了……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

龍貓大王通信

龍貓大王報導你從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聞、 報導已經過時(但很有趣)的昔日事物、 報導失敗的、被嘲笑的、瘋狂的、奇怪的人們。 報導日本偶像、好萊塢動作、飛車與劫盜電影、70~90年代物

更多此作者文章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15 Mar, 2023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01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 電繪首選Adobe Photoshop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02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 Adobe陪你紀錄日常生活的新改變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030
Photo Credit: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

品牌贊助

由every little d《廣編團隊》製作,由品牌贊助,針對某個特定議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使用浮誇字眼,致力用客觀的角度提供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了解商業行為背後發生的議題。

更多此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