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後,帶著啤酒到大龍峒尋找阿梅與阿滿一起開的「梅滿美食」

雖然這樣說對滷肉飯的信徒有些作弊,但是焢肉加上肉燥的滷肉飯,果然是排名第一的組合。
文字:李政道|攝影:林志潭 Jr Tan Lin
夏天中午的台北格外悶熱,「好想來點啤酒搭配午餐」,腦海裡面一旦開啟了這個念頭就回不去了。而且「絕對」要買麒麟(キリン)啤酒。一方面是出自於對日治時期就進口台灣的老品牌感到著迷,另一方面要搭配食物,怎麼能對味道不堅持呢?
兀自固執的盤算著,金牌、朝日、Orion雖然清爽但風味略嫌不足,海尼根與百威畢竟是甜了點……麒麟微苦且爽口的麥味「絕對」能完美的搭配濃郁的食物,讓午餐近乎完美。啤酒剛入手,三步併做兩步的我滿心雀躍地先拉開啤酒拉環,邊喝邊小跑步,越接近目標則越迫不及待。

緊挨著孔子廟旁,「捷運圓山站二號出口出來後走庫倫街沿著星巴克那一面過了馬路第一條巷子右轉左手邊那排轉角最後一間店」,我總是用一種偏執狂的方式,一口氣說出「梅滿美食」的位置。為什麼呢?也許是因為這裡「很不台北」、甚至讓人感覺有點時空錯亂的關係。
從庫倫街轉進來,巷弄裡的房子約莫兩層樓高,洗石子的外牆,樸實的老磚門面、或拉皮可愛的馬賽克,圓弧的轉角設計……估計大概是在40、50年代蓋好的房子,視線開闊以外還能見到綠蔭,還沒開始吃,心裡就先開闊了起來。走近梅滿,醒目的橘色招牌你一眼就能見到,但可惜不是更老式的那種招牌,的確少了一點味道。


對台北上班族來說,吃飯的時間很重要,尤其12點到1點一定是高峰期。如果來的時間錯了,等著被餵飽的人很多,請你一定要耐心等候,因為他們值得。
外面有三張桌子,這是最舒服的位置,拿了白色的內用單(拿成紅色要重填的)。其中滷肉飯當然是必須的,除此之外,焢肉更是一絕,所以請大膽的選擇焢肉加肉燥,吃了一半以後再把叫來的滷蛋打破攪在飯裡,等到蛋黃的香氣與口感綿密與滷汁完美交融後,再一口飯、一口酸菜、一口肉、一口麒麟啤酒,可以粗魯地吞嚥、豪邁地咀嚼,然後細細的品味。已經不是在人間。

台灣人喝啤酒的習慣,對我來說一直都不太合理——從當兵開始,啤酒變成一種社交與逞兇鬥狠的工具,兩個人彼此乾杯比拼、甚至連威士忌也拿來比呢,味道好喝與否似乎沒有差別,也就是說,如果要比的話,養樂多也可以比、可樂也可以比不是嗎?他們只是想看對方醉到無能為力的樣子罷了。
所以有些長輩們,看到有人拿著啤酒,就溫馨提醒少喝一點吧!不要酗酒啊!直到接觸日劇、出國旅行後,才感覺到在日本喝啤酒是另一回事——下班了,喝一杯聊個天,吐一口悶氣吧!回家了,喝一杯輕鬆一下吧!日本人喝啤酒,喝的是生活裡的甜苦況味。

好萊塢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裡,一群牢犯們正在監獄裡的屋頂工作,同樣是牢犯的主角Andy運用特權,讓大家一起在工作後戶外享受著冰涼的啤酒時,主角的好友Red說: 「這樣悠閒氣氛彷彿大家都是個自由人,在自家的屋頂上勞動罷了。」Andy看著大夥喝著酒,露出淺淺的微笑,我想,他大概是想要享受這短暫的自由。夏日午後的啤酒搭配上梅滿,對我來說大概是這樣舒服與自由的存在。
除了美味的靈魂——滷肉飯之外,梅滿還有其他的加分選項嗎?
湯,有菜頭排骨酥湯、也能單點菜頭湯。菜頭很軟、香菜放得很多,像是不用錢一樣。小菜的選擇除了滷的豆干、耳朵、頭皮外,還有燙魷魚。與其他的滷味有點不一樣,梅滿的小菜是五味醬,還有自製的川味麻辣醬。就個人曾在成都吃川菜也很愉快的經驗來說,沒有輸給四川的麻與辣。


如果你常來吃,一定會看到梅滿美食的固定班底—阿桑、阿姨、跟微微壯碩的輕熟小哥。當時無知的我曾以為阿桑是打工的幫手問道:「為什麼你們叫梅滿美食?啊~誰是梅滿?」 阿桑很有元氣地說:
「偶是阿滿!她是阿梅!」


83歲的老闆娘阿滿,馱著背勤奮的收拾、擦拭、買單算錢,她說早年老公賺錢不夠養家,經過婆婆的介紹,她也出來跟著做滷肉飯,這樣的工作約莫做了將近40年,早年大同公司工廠的員工喜歡吃完早餐後直接工作,所以「梅滿」從7點半就開始賣了。
酒足飯飽,喊聲結帳,阿滿阿桑會親自來算錢,她東加西加、且唸唸有詞,有時還會重算好幾次,其實也不知道到底算的對不對?但看在滷肉飯如此真誠的份上,也只能完全的相信她了。
最後為梅滿工商服務時間:店內販售梅滿滷肉飯的老醬油品牌「鬼女神醬油」和非常好吃的梅滿美食自製川味麻辣醬

西城帶路|品嚐的tips
- 「焢肉飯加肉燥」是最棒的吃法。阿梅阿滿很豪爽,食量小者記得交代「小碗,飯少」。
- 不耐等候者建議避開中午12:00-13:00附近上班族用餐時間。
- 店內有黑貓、橘貓、小胖狗(母狗叫美麗),室外兩桌空氣較流通,也能順道欣賞街景。
梅滿美食
住所:大同區庫倫街13巷2弄2號
電話:02-2596-2348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漫畫家高妍用Adobe畫出跨越文化與世代的日常感動

漫畫家高妍結合私人經驗與日常觀察,用畫筆凝結出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的他,持續用Adobe軟體製作所有的漫畫和插畫。採訪這天高妍邀我們走訪他作品場景中常出現的台北溫羅汀一帶,並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用Photoshop與InDesign,從獨立出版小誌做到暢銷商業單行本
2022年5月25日,高妍的首部單行本《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在台灣和日本同步發行,不到一週內,台版和日版紛紛「重版出來」,以25歲的新銳漫畫家來說是相當驚人的成績。《綠之歌》同名短篇是高妍在大學時期自費出版的32頁漫畫作品,經過五年時間發展成長篇,故事描述一位台灣女孩「綠」深深愛上日本搖滾傳奇細野晴臣的音樂,而音樂又帶著他遇見許多美好的事物。
「無論是插畫、漫畫,我的作品都以電腦繪製為主,」目前在台日兩地活動的高妍,趁著回台期間帶我們到公館的另類漫畫店Magasick,那裡幾乎是唯一能找到他所有早期自費出版作品的地方,「我通常會先用Photoshop繪製漫畫,接著進InDesign做每頁漫畫的初步排版,打上對白內容,並且讓編輯知道漫畫的順序。」高妍一面介紹他的作品,一面和我們說明工作流程。
《房間日記》、《海的画報》、《荒原》、《1982》到《綠之歌》短篇,翻閱一本本插畫、漫畫作品,令人感受到高妍持續雕琢自己的技巧,不只是畫面、意象和氛圍的經營,在書籍的裝幀上也不斷實驗。《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的書籍設計也由高妍親自操刀,書衣扉頁設計成演唱會門票,隨書附上的歌詞本則選用紋路明顯的特殊紙,精緻得如一本獨自成立的小誌。
☞ 用Photoshop和InDesign製作出版你的作品吧!

繪圖板搭配Photoshop,陪伴漫畫家一路成長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用電腦畫畫,電腦繪圖比起手繪對我來說是更親近的媒材。」直到高妍國中時,母親送給他一台繪圖板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繪圖板搭配Photoshop就成了他創作用的固定班底,「有時候我在畫水彩或素描的時候,都會覺得『天啊,讓我按上一步!』」高妍笑說自己從電繪切換到手繪時常忘了不能重做步驟。
除了自己的作品之外,高妍也經常承接書籍和雜誌的繪製委託,像是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由收錄了11張高妍的插畫,以及旅日台灣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彼岸花盛開之島》台版書封,同樣也出自高妍之手。村上春樹曾形容高妍的畫「喚起某種令人懷念的共鳴」,或許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的作品能夠觸動不同文化與世代讀者的情感。
「我在用漫畫拍電影」
「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去發展。」台北溫羅汀一帶是高妍漫畫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也是他現實生活中最熟悉的區域,但即便在這麼熟悉的日常中,他總能觀和感受到新事物,並且將它們放進作品中。「每天好好感受自己的生活的改變、新的相遇、新的離別,把這些離別具象化成完整的故事。」
採訪這天我們也來到位於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咖啡店與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綠之歌》裡主角小綠與南峻就是在這裡相遇。「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不透過像文字、日記、圖像作品的方式去記錄,有一天就會消失,這些遺忘跟失去是非常可惜的。」海邊的卡夫卡經過18年的歲月,近期也因為都更即將和大家告別。

「我其實在用漫畫拍一部電影。」高妍在作品中透過背景的寫實處理、人物之間表情的細膩變化,以及水平橫向的構圖去營造出電影鏡頭的感覺,「讓讀者進入故事,並在無意之間將自己帶如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生活中充滿離別,但讀者透過閱讀高妍的作品,也許可以不斷地與這些文化場景重新相遇。
把感動帶給讀者的瞬間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以高妍的年紀對應他身為創作者目前的成績,確實常令人讚嘆他繪畫方面的才華,但不為人知的是他的高度自律,「在執行作品上,我很像一台機器,時間到了我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最後把作品透過非常有紀律的方式完成。」
高妍和我們分享他在日本漫畫月刊《Comic Beam》連載《綠之歌》期間,每日醒來吃完早餐就開始工作,一路繪製到晚上,中途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不中斷地畫直到睡前。每月連續25天都是這樣的節奏,直到交出當月的稿件,又接著準備下個月的連載。

「最重要的事情是對作品誠實。當你今天很善待這個作品,很想好好地讓這個作品被跟你有一樣感動的人看見,我相信那個人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感受你作品帶給他的力量。」對高妍來說這樣的瞬間就是做作品最棒的時刻。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動嗎?一起透過Adobe系列軟體來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