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次文化統治全世界:「澀谷系」代表人物 Cornelius 小山田圭吾

雖說小山田圭吾絕大部分的生涯仍以音樂創作為主,但他所代表及參與其中的澀谷系,乃至後來延伸出的許多現象,著實就是日本近代流行文化的縮影。
文字:時髦宅男
也許有很多人覺得好像在哪看過化名「Cornelius」的小山田圭吾,最近的話,可能是《攻殼機動隊ARISE》,及其延伸的《攻殼機動隊 新劇場版》中,但這些都不是小山田圭吾擁有崇高地位的原因——他代表的,可是日本過去40年的變化,以及在這20年間對於世界的衝擊。
先把時空拉回到80年代日本。當時,社會的中堅份子是在二戰後出生的那群嬰兒,而他們的孩子大約出生在70年代,經歷了兩次泡沫經濟。
二戰後,日本被美國強制託管,當美國人來到日本時,當時的民眾自然是很反彈的,不過在2、30年後,自小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們自然地接受了社會中的外來文化,也不會在意過去的國仇家恨。各種為了娛樂美軍而引進的產物,也轉變成為餵養戰後第二代的養分,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喜歡美國文化的家庭。
吸收,咀嚼,反芻,然後能量大爆發
當時沒有任何人能料到,日本在咀嚼外來文化後反芻出來的新型態流行,居然能席捲全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包含藤原浩、NIGO在內的一眾所謂「裏原宿指標性人物」,跟小山田圭吾一樣,在美式流行文化中成長,再把他們從中吸收到的音樂、電影、運動、流行等文化養分,進一步轉化成自己的創作,成就了在90年代爆發的那股極高能量。
80年代,日本出現了兩個以電子合成樂器為主的日本樂團,一個是由小室哲哉、木根尚登、宇都宮隆組成的「TM Network」,他們以偶像般的外貌,搭配上流行音樂舞曲路線快速走紅。但問題是,由於TM Network成員的英文很破,即使在招牌歌中也是唱著「和式英文」,歌曲本體也是以日本當地為主訴求,以至在海外難以引起共鳴。
那麼另外一個團體「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呢?坂本龍一、細野晴臣、高橋幸宏,光是這三個名字就夠嚇人了,更何況是他們的音樂性。同樣是以歐美傳來的電子合成音樂為主,但是三人深厚的音樂及創意底蘊,讓大家聽到了如同David Bowie、Kraftwerk、Roxy Music、Depeche Mode、YES的綜合體;此外,他們的舞台視覺更在日本境內與海外帶來極大的震撼。
這表示什麼?日本人也能做出不輸給歐美的音樂,在時裝設計產業中,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人,也是在這時候於國際舞台發光。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更多的日本年輕人開始吸收海外的訊息,更有能力些的,甚至就直接親赴海外取經。
澀谷系是什麼?
前面之所以提到小室哲哉,是因為90年代的日本流行音樂幾乎是他的天下。在那個環境下,這樣的音樂風格被人們稱之為「澀谷系」(Shibuya-kei),受到了不少喜歡歐美文化的年輕人所推崇。而當年的澀谷系不只在音樂上獲得成功,而是個整體概念的認同,甚至構成了如次文化般的緊密同溫感。
再說得仔細點,所謂的澀谷系並不是一種音樂類型,而是將大量歐美文化元素吸收咀嚼後的創作,並且將整體概念投入。由於在東京澀谷的Tower Records,員工們自發性將這類「小眾音樂」在自家樓面陳列並且推薦著,因此才被稱呼為澀谷系。
- 下方影片中,風格多變的吉他手車谷浩司化名AIR,大量吸取最新西方音樂元素,當時與Dragon Ash的降谷建志合作單曲〈Right Riot〉,堪稱日本混合搖滾的先驅。
小山田圭吾作為音樂人、製作人、音樂廠牌創立人,時常針對被歐洲文化影響的音樂人推出作品。包含Kahimi Karie(法)、加地秀基(瑞典)、Seagull Screaming Kiss Her Kiss Her(美西)、實驗性極強的OOIOO等,由此可知澀谷系並無既定樂風,而是指那群深深受到歐美影響的創作人。
同時,在YMO暫停活動時出道的「PIZZICATO FIVE」換了第三任主唱野宮真貴,以相似的管道在美國取得了成功,甚至能在好萊塢電影中聽得到他們的作品。日本國內的電視節目也開始採用這些音樂人「非常不日本」的音樂作品,一瞬間這些很歐美的日本音樂,成了年輕人之間的新寵。
小山田圭吾曾說,當年他也不知道什麼是澀谷系,是覺得是一群理念相近的人罷了,如果在商業上來說,賣得好的就是澀谷系吧。這句話就像Kurt Cobain說,從來不曉得Grunge是什麼,Nirvava一直都是個龐克樂團。標籤,是在市場上更快速傳播及辨識的形容方法罷了。
- 實驗性極強的OOIOO,也代表著澀谷系從世界各地吸收來得豐富音樂性。
改變日本文化風貌的斜槓音樂人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澀谷系熱潮所帶來的影響,這些音樂人當中,許多人當過雜誌編輯、造型師、DJ、平面設計師,都是需要大量吸收各種文化的角色;他們很在意作品的整體感,包含舞台上的呈現、封面的設計、平常的穿著樣貌,甚至是生活態度。
這個時期的藤原浩及NIGO,都還只是音樂製作人呢。他們在做的,是效法歐美的先進們,甚至主動取經,無非就是想獲得最原汁原味的精髓。他們獲得了與海外的溝通管道,而歐美人士也開始接受這些日本創意人,然後,他們所熱愛的西洋音樂把彼此串連在一起。後來他們創作自己的音樂,有了更多的交流,甚至是音樂之外的交流。十年間,這樣子一群崇洋卻也創作的人,從澀谷系到裏原宿,掀起了影響全世界流行文化的熱潮。
雖然這本就是他們當初的理想,但卻不曉得會演變成現在的地步。仔細回想,在澀谷系之前,日本音樂創作雖然有引用大量英文,但是文法及用法都很奇怪;在澀谷系之後,日本在音樂上就多了許多外文創作,或是本質上更接近於國際水準的作品。
話題回到Cornelius小山田圭吾身上,他與正要起步的NIGO之間有兩個共同點,第一是同為音樂人,第二就是他們都受到了電影《浩劫餘生》的影響。事實上,Cornelius就是當時劇中猿人科學家的名字,而NIGO的品牌BATHING APE的所有概念,也都是源自於這一部作品。
另外還有兩號重要的人物,一是遠在英國的Ian Brown,也就是樂團The Stone Roses的主唱。二是DJ兼音樂製作人James Lavelle。
NIGO一直崇拜著James Lavelle以及他所組成的U.N.K.L.E.。他在日本活躍時,也曾邀請Cornelius及James Lavelle這類好友參加他的派對;而當Bathing Ape成立時,James Lavelle及經常合作的好友Ian Brown自然相挺。其中,Ian Brown經常穿著的迷彩軍用外套成了Bathing Ape的熱門商品之一。那麼Cornelius呢?他更崇拜Ian Brown了。他與小澤健二組成Flipper’s Guitar唱的正是英式吉他搖滾。
James Lavelle的U.N.K.L.E.以電子音樂的基調融合各種不同的樂風,成為一張極具前瞻性的概念專輯。並且比照次文化的慣例,他邀請了紐約塗鴉藝術家Futura繪製封面插圖,並且在舞台演出加入大量視覺創意。此舉無論在歐美及日本,都造成了轟動並且帶來影響。
Cornelius自己的創作亦然,他用自己的方式結合許多原本不相容的音樂,成為他獨特的音樂風格。從專輯《POINT》開始,會很明顯感受到Cornellius開始從以前「樂團作歌」的形式轉變為音樂創作,加入大量音效及自然聲音,讓音樂的空間感也變大了。
這張專輯及前作《FANTASMA》,在全球共21國發行,或許整個90年代,歐美人士只知道兩個日本音樂單位,一個是X-Japan,另一個就是Cornelius吧。然而,隨著千禧年到來,當初被稱為澀谷系及裏原宿的熱潮開始減退,小山田圭吾毅然把唱片公司結束,並且把據點移到了倫敦,作品發行量也減少,把心力放在研究更多元的錄音及創作可能性。
小山田圭吾是參與了90年代澀谷系及裏原宿從盛轉衰的人,他在歐洲待了一段時間,再回到日本的期間內,只發行了一張專輯《SENSUOUS》,不但開始國際巡迴演出,更獲得葛萊美最佳環繞音響專輯獎入圍。再來,就是他與約翰藍儂遺孀小野洋子,還有二兒子西恩藍儂(小野太郎)合組YOKO ONO PLASTIC ONO BAND。同時,他也擔綱製作了女歌手Salyu的所有作品。
潮起潮落,又潮起
雖然有不少人說Cornelius即將要再度興起了,但畢竟歷經了十年的時間,他早已失去當年如日當中的舞台,即使他的音樂本質依然很棒,但當下的年輕人胃口早已轉變了。
不過,這麼多年來打下的基礎,以及致力音樂上的熱情,至少同溫層的人看得見。於是,一個超級樂團誕生了——METAFIVE,擁有高橋幸宏、小山田圭吾、砂原良德、TOWA TEI、權藤知彥,還有雙語主唱LEO今井,原本是一夜限定卻變成常態性組合的超級樂團。
說起METAFIVE的組成,其實是高橋幸宏的主意。這位曾在Y.M.O.擔任鼓手的音樂人,同時是時裝設計師,而且也曾經在海外演出。那麼TOWA TEI呢?他是國際知名浩室舞曲團體Deee-Lite的成員,該團體就是結合各種視覺及聽覺創作的濫觴。再者,TOWA TEI也是因為Y.M.O.而受到啟發,甚至後來赴美留學,才獲得加入Deee-Lite的機會。在他回到日本的90年代,就不斷以視覺創意加入音樂當中,也經常與時尚活動結合,也是澀谷系時的重要人物。
砂原良德曾經是電氣Groove的成員,小時候也是受到Y.M.O.的影響開始接觸音樂,加入電氣Groove之後擔任DJ,也同時進行自己的音樂創作。而當時因為團員石野卓球的關係,他們經常前往德國進行Techno音樂的交流互動。此外,砂原跟小山田圭吾是多年好友,尤其在他單飛之後,擔任許多澀谷系藝人的混音製作。這些大叔現在組團不為什麼,為的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玩音樂,他們的歌其實沒有什麼限制,以樂團為形式,沒有很明顯的年代感或音樂類型,硬要說的話,是帶著點歐美復古感,而且很單純是「開心的音樂」。
另外,流行品牌BEAMS在40週年時以澀谷系名曲〈今夜はブギー・バック〉對照了創業以來的日本流行文化。當中提到澀谷系及裏原宿時,邀請PIZZICATO FIVE女主唱野宮真貴詮釋,而其原曲就是小山田圭吾在Flipper’s Guitar時期的搭擋小澤健二與Schadaraparr饒舌歌手BOSE所共同創作。
在更早些年,改編自漫畫的電影《重金搖滾雙面人》雖然講的是重金屬,但實則在回顧澀谷系,就連主題曲也是找了加地秀基演唱,有點諷刺又頗讓人懷念(事實上,加地秀基就是在小山田圭吾創辦的Trattoria唱片公司出道,代表著被稱呼為「瑞典系」的風格)。
用次文化統治全世界
澀谷系的出現,引爆後來的裏原宿熱潮,任誰都無法想像,原本僅是音樂上的風格,卻在生活、流行、創意等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日本在過去40多年間,從受美國文化影響的父母,到習慣也有機會接觸更多外來文化的第二代,而後在90年代融會貫通成自己的創意內容,之後更藉由交流讓日本的文化元素傳播到世界各地。
雖說小山田圭吾絕大部分的生涯仍以音樂創作為主,但他所代表及參與其中的澀谷系,乃至後來延伸出的許多現象,著實就是日本近代流行文化的縮影。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一圖看懂 懶人充電救星!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同時,「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現代生活與科技產品緊密相融,手機、平板等3C產品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無線化、電子化,「充電」開始成為令人煩惱的生活問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替裝置充電,計算時間,再替下一個裝置充電,就像無止盡的輪迴;甚至一不注意,隔天只能看著手機或行動電源閃爍紅光,然後產生「電量是否夠撐到今日結束」的焦慮與煩躁,甚至心想要不乾脆多買幾個充電器或行動電源......
如果家中插座數量有限,無論你買多少充電器,仍無法完美實現所有設備一次充好充滿的小小願望;而更多的行動電源,只會讓需要充電的東西變得更多,把原本簡約單純的生活步調變得更混亂──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買個可以一機多用的多功能充電站呢?

多工合一的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 打造磁吸行動電源的家
為拯救總因充電煩心的你,智慧生活方案品牌亞果元素最新推出有求必應的完美存在「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它在長寬高不超過15公分、重約535公克的小巧尺寸中,將上述的惱人問題化繁為簡,一次滿足「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磁吸行動電源」、「無線耳機充電盤」、「Apple Watch充電器」、「USB-A充電孔」五項功能!
- 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
支架上方的「磁吸行動電源充電座」,為專屬的磁吸行動電源量身打造一個家,不只隨裝隨充、拆卸即用,在替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還能化身手機磁吸充電支架,磁吸行動電源、手機一起充,出門再也不怕沒電!
- 磁吸行動電源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背後設有輕便支架易拉易用,0~180度可調角度,加上磁力充足穩定,實測裝上iPhone 14 Pro Max使用依然穩固。更方便的是,它不只支援iPhone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還可以用USB-C孔提供最高20W的有線快充,一次同時充兩個裝置。
- 無線耳機充電盤
充電站底座上的貼心圓形止滑圈內為「無線耳機充電區」,提供無線充電款AirPods或其他具無線充電功能之藍牙耳機充電,支援最高5W的充電速度,內建的智慧充電指示燈,讓充電狀態一目瞭然。
- Apple Watch充電器
充電站後方的可拆式「Apple Watch充電器」提供Apple Watch全系列充電使用;也可拆下單獨使用。拆卸後,接上USB-C充電接頭,讓你隨插隨充,隨附保護蓋,電力輕鬆帶著走!
- USB-A充電孔
最後的小巧思則是底座後方的USB-A輸出孔,支援5W瓦數輸出,可透過有線的方式提供手持風扇等生活小物輕鬆充電,算是非常貼心周到的設計。
專屬磁吸行動電源的家,不再擔心出門時才發現電池沒電!
總上所結,這款「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根本就是磁吸行動電源最溫暖的家,不只提供磁吸行動電源、iPhone、藍牙耳機等多裝置同步充電,在替磁吸行動電源充電時,竟然還能變身成為磁吸充電支架等多重功能!

全台唯一!磁吸行動電源化身為五合一充電站!
Mag 5內附的磁吸行動電源容量為5000mAh(毫安培),背面內建加寬隱藏支架,0~180º 無段式設計,完美停留在你需要的角度。磁吸充電與有線充電雙管齊下,最高支援USB-C孔20W的快速有線輸出,一機雙充。 只需短短30分鐘就能讓iPhone從0~50%電力滿滿!





當行動裝置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懂得妥善照顧它們也就是在造福自己。有了亞果元素Mag 5五合一磁吸充電站,回到家只要將磁吸行動電源輕輕一放,再將常用裝置一起擺上,一機滿足所有充電需求,就是一座收納控必須擁有的完美藝品。──再也不用盯著充電進度,隨時更換充電裝置,或是一堆線材凌亂滿桌,Mag 5提供了多樣充電場景,說是懶人生活救星也毫不為過!
除此之外,產品本體及內置電芯同時通過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與NCC等國家級五項認證,並符合CE、FCC、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本體充電站及行動電源皆提供 1 年完整保固服務,使用上安全無虞!
歡迎點此,亞果元素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產品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