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極簡無機的冷靜畫面,是他對世界大同的溫暖期盼:「冷抽象大師」蒙德里安

誰想得到,這些看似極簡無機的畫面,竟然是蒙德里安對世界大同的期盼,而那些直線與色塊,所敘述的則是他對自然萬物的寧靜崇拜。
文字:七本音
「垂直與水平的直線,傳達了兩股對立的力量,無處不在地支配著萬物,相應組成了『生命』。我發現在自然中,若有任一特定面向能達成平衡,必然仰賴其相等的對立面。」這一段話來自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蒙德里安最為著名的就是方格、黑線、三原色,在現今的建築、家具、印刷和裝飾藝術之中,依然可見他的影響力。

第一次看到蒙德里安著名的「紅黃藍黑構成」作品時,在完全不了解他的情況下,說真的還真傻住了,不知從何看起。雖然從美感的直覺上,能夠意會到「這絕不是隨隨便便開個表格來合併儲存格填色」,而是有著神奇的平衡感與韻律感的精心佈局,但依然沒有具體聯想可以前去。
直到閱讀了他的資料,才明白他所追求的是一種接近宗教的哲學狀態,而且,他一生經歷了幾次繪畫形式的重大轉折。現在眾所皆知的幾何抽象風格,是生涯中期才出現,並且經年累月成熟起來的。而他早期作品,寫實功力之深厚令人驚訝也驚艷,同時也能在當中看見他漸漸展現「使用線條來表達精神狀態」的傾向。
他繪畫形式的轉變過程,在1912年先後完成的兩幅〈靜物與薑汁罐〉(Still Life with Ginger Jar)就是一個很清楚的展示。
在他的個人生平與藝術的關聯中,後世許多人認為宗教與戰爭是兩大關鍵。原本跟隨父親篤信清教的蒙德里安,在1909年時,加入了一個通神論者協會,改變他看待生命萬物的視角。在此同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蒙德里安決定以藝術宣揚和平,集結志同道合者,致力於新造型主義,並簽署反戰的「風格派宣言」,開啟了接續近20年的關鍵轉變時期。他希望能透過找尋萬物的規則來帶給世界秩序。
這段時間可以看見我們所熟知的蒙德里安已成形,〈紅黃藍構成〉(Composition with Red Yellow and Blue)便是此時期的名作之一。
誰想得到,這些看似極簡無機的畫面,竟然是蒙德里安對世界大同的期盼,而那些直線與色塊,所敘述的則是他對自然萬物的寧靜崇拜。知道了他的精神之後,不免覺得,被歸為「冷抽象大師」的他,心裡竟是如此溫熱。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設計師的人生相談室:插畫家微疼 X 設計師顏伯駿:靈感怎麼找?動畫也可以用Photoshop做?不只是工具而是溝通語言!設計麻瓜也能用的Photoshop

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怎麼應用 Photoshop 來創作?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在節目中分享他們各自入行以來的甘苦,從自學修圖軟體到得心應手地使用,做出二十六萬粉絲追蹤的圖文與動畫,以及讓業主很有感覺的設計提案。
收聽管道如下:
-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ZCn2je
- Spotify | https://spoti.fi/32dSc27
- KKBOX|http://bit.ly/36PKdgZ
- Castbox| http://bit.ly/mariodrink
- Stitcher | http://bit.ly/2mmA46t
- Omny | https://omny.fm/shows/drinkwithmario/pplep06
這集節目邀請到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兩位創意人來聊聊他們使用Adobe Photoshop的心得,與他們一路堅持在創意產業的工作的動力。微疼在10多年前自己慢慢摸索PS繪圖,透過Photoshop自學從無名小站發跡,走上全職插畫家之路;顏伯駿是三頁文設計公司藝術總監,大學時期就開始接案做MV,從五月天演唱會的動畫設計開始踏入唱片產業,而後又從音樂產業拓展到許多大型活動的視覺統籌,包括多屆金曲獎、文博會、全運會、白晝之夜等。
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睡一覺吧!(01:05)
兩位的平時的工作都是產量高、創意強度密集,讓人非常好奇他們平時的靈感來源,以及他們是怎麼紀錄與整理這些靈感,最後轉化成廣受歡迎的動畫作品與視覺規劃,沒想到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在睡夢中找到答案!
微疼以白色兔子為主角創作插畫,他分享自己一開始都是從生活周遭親友的經驗,延伸發展出創作主題與角色,「但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消磨殆盡,就像切蛋糕一樣,有一天會被切完。」對他來說找到更多靈感的方式之一就是走上街去,多多接觸人、觀察人。
顏伯駿則反問:「大家是不是對靈感太執著了?」他在帶領設計團隊時會透過幾種不同的路徑找到「靈感」或所謂的解法。顏伯駿認為找到靈感的前提是「先對生活有感覺」,接著按照主題分析每件事情,把累積的資料放進對應的資料夾,需要時把它們調出來,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內容。
相較於這樣井然有序的整理方式,微疼形容自己屬於感覺派,「找不到的時候就睡一覺,靈感就來了。」聽到這個回應,顏伯駿直呼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笑說大家以後會不會要發想題目之前,都會跑來說「老闆,我要睡一覺」!而有趣的是,微疼也分享,現在工作室裡面還真的就有放一張床!

從 0 開始的 PS 之路(09:00)
要成就好作品當然不能只是睡個覺,而是要動手將這些絕佳的靈感實現,這時候設計師和插畫家使用的工具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顏伯駿分享他除了就讀設計系因為課堂考試而學習使用Photoshop之外,早期使用PS創作的前輩像是藝術家李小鏡,以及言情小說封面繪者平凡、陳淑芳,都是促使他探索 PS 強大功能的榜樣,「我從PS 10一路到現在的Adobe CC,每年看著這個軟體,你本來想某個功能怎麼沒有,有一天突然間就蹦出來,到最後有一些讓你覺得『這是黑魔法嗎?』的功能。」顏伯駿感觸很深地說道。

微疼接觸Photoshop的路徑比較特別。大學時期因為一場車禍讓他必須長期在家休養,從未受過美術訓練但熱愛畫畫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Photoshop,「那時候無名小站很風靡,有些前輩創作者像我是馬克、彎彎都在上面做自己的圖文創作。」微疼心想自己也許也能試試看,而當年Photoshop自學的他已經進化成PS老手,從PS畫圖到影片製作,拓展出更多創作上的應用,「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驚訝,我Youtube上的動畫影片都是在PS完成的。」

儘管有不少人推薦過他用其他軟體,但微疼始終認為Photoshop是最直觀也最好調整細節的,工作室的所有夥伴也都非常熟悉這套軟體,在溝通過程中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只要打開PS示範就能讓大家馬上理解,「我覺得PS已經不是工具,而是一個語言了。」
提案雙神器:Photoshop與Illustrator(13:31)

顏伯駿接著分析 Adobe 兩套重要的軟體:Illustrator跟Photoshop,許多學習設計的人在初初接觸繪圖軟體時,「就像戴上分類帽一樣分成Illustrator派跟Photoshop派,這兩種人是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徑。」 前者是向量繪圖軟體,像工程圖一樣非常理性;後者則接近畫畫的原理,有PS筆刷、圖層和色調等功能可搭配使用。雖然設計師們對於習慣使用的軟體各有鍾愛,但Adobe在跨軟體、跨平台的高度整合性,現在不論是PS轉AI,或是反之,都能輕鬆跨軟體操作,是他認為非常優異又親民的特點。

「我做所有的簡報一定都是從Photoshop和Illustrator開始。」顏博駿分享他與團隊在向客戶提案時會做PS mockup,讓客戶看到Logo在不同介面上的呈現,除了提供客戶意想不到的創意,更要透過圖面證明你怎麼實現它。「下一個世代,應該是人人都會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不只是設計系,而是所有的企劃、專案都會用。」
保持初衷?不!別再說那些熱血的話(28:18)

節目的尾聲談到兩位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多年,除了有一路陪伴他們創作、成長的Adobe,他們持續投入的動力是什麼呢?微疼坦承他過去在演講中常用熱血的話鼓勵其他人,「可是我後來發現什麼初衷都是屁啦,」他笑說自己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別的擅長的技能,「我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這輩子我可以做好的就是這件事了。」
顏伯駿也提到自己不想再對人說「保持初衷」,設計產業裡的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挑戰,到處都會遇到挫折,但要思考那個挫折是否有跟成就感達成平衡,「如果沒有的話,你就要換個路走。」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事,不斷突破難關、維持品質,如同他們多年來的累積都是最好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