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在低氣壓的環境下,感官中第一個被影響的嗅覺,此外,當我們在三萬英呎的高空中,由於濕度下降到12%,我們的味蕾對於甜和鹹的感受度會因此比平常要下降30%,而有趣的是酸、苦、辣(痛)覺卻完全不受影響。
百家爭鳴的航空業,飛機餐不斷推陳出新,也是飛航服務中最重要的體驗之一,根據記載,全世界第一道飛機餐推出於1919年10月11日,由英倫航空(Handley-Page flight)所提供,在倫敦來往巴黎的航程中以一份3先令的餐盒方式販售,其所提供的食物都是起飛前包裝好的,一直到1936年,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首度安裝空廚系統,讓機上乘客得以享用熱騰騰的餐點,而後其他的航空才陸續跟進。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1950年代是航空歷史的黃金年代,搭乘飛機的人數開始增加,也是百家爭鳴的開始,各家航空公司開始將機艙升級,推出舒適大空間,並改善空調系統,降低高空的乾燥不適感,並倡導以航行穩定度為航空品質的指標,服務推陳出新,更使用銀製餐具,營造頂級享受的氛圍。
在1970年代,因為航空管制取消法案(Airline DeregulationAct)的實行,讓更多的乘客選擇搭乘飛機,也在此時,西南航空首先注意到這項商機,成為推出經濟艙的第一家航空公司。而2001年911事件後,也因為航空安全法,各家航空公司逐漸更改為只提供塑膠餐具,也在同期,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因成本考量,逐漸減少提供點心或減少點心的選項,變成只有花生和無酒精飲料。
- 泛美航空早期飛機餐廣告(看起來超奢華)
為什麼飛機餐總會有怪味道
當人在低氣壓的環境下,感官中第一個被影響的嗅覺,此外,當我們在30000英呎的高空中,由於濕度下降到12%,是比很多沙漠還要乾燥的環境,我們的味蕾對於甜和鹹的感受度會因此比平常要下降30%,而有趣的是酸、苦、辣(痛)覺卻完全不受影響。
當然,還要考慮到機上加熱的因素,飛機餐不是微波食品,雖然在各基地都有空廚,但大多數飛機基於安全考量,是沒有微波爐的,在機上多以蒸烤的方式加熱,所以無論飛機餐口味再怎麼調整,諸多不可避免的因素,還是會讓口感上與在平地有些許不同。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你可能沒注意到的事
- 航行中,全機組人員必須在不同時間分批用餐,並且強制規定使用不同餐點,以避免航空人員同時食物中毒而影響飛安。
- 如果吃不夠,可以跟機上服務人員反應,因為餐點發完後,如果有多餘的,為避免食品浪費,有些航空公司會很樂意分送(如果是付費的餐飲就另當別論喔)。
- 在平地時,可能坐1.5至2小時車程,沒有喝水還可以撐得住,但由於在高空中很乾燥,就算是2小時的飛機行程,身體缺水的程度卻可以大相逕庭,所以一定要記得隨時補充水分。
參考資料
- A Brief History of In-Flight Meals
- 17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Airlines’ In-Flight Meals
- Why does food taste different on planes?
本文經食物。典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我們都誤會了飛機餐〉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林君玶